'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兵60萬,直撲洪都。60萬大軍像蝗蟲一樣,對洪都輪番攻打,朱文正率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死守。陳友諒用雲梯攻城,朱文正就下令用滾石木頭防守,城內的房屋都快拆完了。陳友諒下令從護城河裡偷襲,朱文正就用鐵鉤和長朔輪番防守,陳友諒連續一個月仍不放棄,朱文正快頂不住了,於是派了一個人出城求援,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名叫張子明,是一個書生。《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都被圍既久,內外阻絕,文正遣張子明赴建康告急。

朱文正趁半夜用繩子將張子明從城牆上放下來,張子明喬裝打扮,星夜趕路,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南京。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兵60萬,直撲洪都。60萬大軍像蝗蟲一樣,對洪都輪番攻打,朱文正率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死守。陳友諒用雲梯攻城,朱文正就下令用滾石木頭防守,城內的房屋都快拆完了。陳友諒下令從護城河裡偷襲,朱文正就用鐵鉤和長朔輪番防守,陳友諒連續一個月仍不放棄,朱文正快頂不住了,於是派了一個人出城求援,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名叫張子明,是一個書生。《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都被圍既久,內外阻絕,文正遣張子明赴建康告急。

朱文正趁半夜用繩子將張子明從城牆上放下來,張子明喬裝打扮,星夜趕路,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南京。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張子明見到朱元璋後,把陳友諒和朱文正兩軍的具體形式做了詳細彙報。朱元璋對張子明說:

“歸語文正,但堅守一月,吾當自取之。”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回去告訴朱文正,讓他再堅持一個月,我親自去幫他。要知道,陳友諒已經圍攻洪都一個月,張子明在半路上又花了半個月,朱元璋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這就相當於讓朱文正持續抵擋80天。

朱元璋為何要等一個月才能救援呢,因為當時張士誠攻打安豐,朱元璋的大軍要去安豐營救小明王。安豐之圍解決後,朱元璋急忙帶徐達、常遇春等人趕往洪都,此時,朱文正已經堅持86天,城內“矢盡糧絕”,朱元璋再晚來一步,洪都必然失守。陳友諒攻了86天,人困馬乏,朱元璋帶20萬大軍來營救,銳氣正盛。陳友諒兵敗,選擇避其鋒芒,主動撤退,將大軍吞併於鄱陽湖上,準備決戰。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兵60萬,直撲洪都。60萬大軍像蝗蟲一樣,對洪都輪番攻打,朱文正率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死守。陳友諒用雲梯攻城,朱文正就下令用滾石木頭防守,城內的房屋都快拆完了。陳友諒下令從護城河裡偷襲,朱文正就用鐵鉤和長朔輪番防守,陳友諒連續一個月仍不放棄,朱文正快頂不住了,於是派了一個人出城求援,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名叫張子明,是一個書生。《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都被圍既久,內外阻絕,文正遣張子明赴建康告急。

朱文正趁半夜用繩子將張子明從城牆上放下來,張子明喬裝打扮,星夜趕路,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南京。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張子明見到朱元璋後,把陳友諒和朱文正兩軍的具體形式做了詳細彙報。朱元璋對張子明說:

“歸語文正,但堅守一月,吾當自取之。”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回去告訴朱文正,讓他再堅持一個月,我親自去幫他。要知道,陳友諒已經圍攻洪都一個月,張子明在半路上又花了半個月,朱元璋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這就相當於讓朱文正持續抵擋80天。

朱元璋為何要等一個月才能救援呢,因為當時張士誠攻打安豐,朱元璋的大軍要去安豐營救小明王。安豐之圍解決後,朱元璋急忙帶徐達、常遇春等人趕往洪都,此時,朱文正已經堅持86天,城內“矢盡糧絕”,朱元璋再晚來一步,洪都必然失守。陳友諒攻了86天,人困馬乏,朱元璋帶20萬大軍來營救,銳氣正盛。陳友諒兵敗,選擇避其鋒芒,主動撤退,將大軍吞併於鄱陽湖上,準備決戰。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是什麼讓朱文正有如此毅力堅持下去的呢,還是張子明。原來,張子明從南京趕到南昌時,城內的大軍已經傷亡慘重。張子明急於報信,沒想到卻被陳友諒活捉。陳友諒要殺了張子明,張子明知道自己還不能死,他向陳友諒求情說:“只要你能給我富貴,我願意投降,並且親自到城門口去勸降朱文正。”陳友諒一聽,大喜,好吃好喝招待張子明,然後讓張子明到城下勸降,可沒想到,張子明一介書生,竟然將陳友諒騙了。《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子明陽許之,至城下,呼曰:“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且至矣。”友諒怒,殺之。文正等聞之,守益堅。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兵60萬,直撲洪都。60萬大軍像蝗蟲一樣,對洪都輪番攻打,朱文正率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死守。陳友諒用雲梯攻城,朱文正就下令用滾石木頭防守,城內的房屋都快拆完了。陳友諒下令從護城河裡偷襲,朱文正就用鐵鉤和長朔輪番防守,陳友諒連續一個月仍不放棄,朱文正快頂不住了,於是派了一個人出城求援,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名叫張子明,是一個書生。《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都被圍既久,內外阻絕,文正遣張子明赴建康告急。

朱文正趁半夜用繩子將張子明從城牆上放下來,張子明喬裝打扮,星夜趕路,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南京。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張子明見到朱元璋後,把陳友諒和朱文正兩軍的具體形式做了詳細彙報。朱元璋對張子明說:

“歸語文正,但堅守一月,吾當自取之。”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回去告訴朱文正,讓他再堅持一個月,我親自去幫他。要知道,陳友諒已經圍攻洪都一個月,張子明在半路上又花了半個月,朱元璋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這就相當於讓朱文正持續抵擋80天。

朱元璋為何要等一個月才能救援呢,因為當時張士誠攻打安豐,朱元璋的大軍要去安豐營救小明王。安豐之圍解決後,朱元璋急忙帶徐達、常遇春等人趕往洪都,此時,朱文正已經堅持86天,城內“矢盡糧絕”,朱元璋再晚來一步,洪都必然失守。陳友諒攻了86天,人困馬乏,朱元璋帶20萬大軍來營救,銳氣正盛。陳友諒兵敗,選擇避其鋒芒,主動撤退,將大軍吞併於鄱陽湖上,準備決戰。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是什麼讓朱文正有如此毅力堅持下去的呢,還是張子明。原來,張子明從南京趕到南昌時,城內的大軍已經傷亡慘重。張子明急於報信,沒想到卻被陳友諒活捉。陳友諒要殺了張子明,張子明知道自己還不能死,他向陳友諒求情說:“只要你能給我富貴,我願意投降,並且親自到城門口去勸降朱文正。”陳友諒一聽,大喜,好吃好喝招待張子明,然後讓張子明到城下勸降,可沒想到,張子明一介書生,竟然將陳友諒騙了。《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子明陽許之,至城下,呼曰:“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且至矣。”友諒怒,殺之。文正等聞之,守益堅。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也就是說,張子明到城下之後,並不是勸降,而是大聲喊:“主公(朱元璋)讓大家堅守,他不久就親自率兵趕到!”陳友諒一聽,火冒三丈,立即殺掉了張子明。張子明雖然死了,但他的話卻傳到了。城內的朱文正聽到後,士氣大振,堅持對抗到底。所以說,洪都之戰陳友諒之所以失敗,一方面是一位碰到了朱文正這個防守奇才,另一方面是因為書生張子明對城內將士們的鼓舞。

"

元朝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佔據應天(南京),陳友諒立足江州(九江),張士誠據守平江(蘇州),三人成鼎立之勢。陳友諒作為勢力最大的梟雄,對朱元璋早有兼併之意。公元1359年,陳友諒率沿江而下,直逼南京,最終在“龍灣之戰”中中了朱元璋伏擊,慘敗而歸。三年後,陳友諒發動“洪都之戰”,又以失敗告終。陳友諒從洪都敗退之後,朱元璋在戰場上瘋狂尋找一個書生的屍體,最終沒有找到,只能立碑紀念。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洪都,即現在的南昌,提起洪都之戰,就不得不提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名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當初朱元璋認為洪都乃是荊、越重地,只要守住洪都,就能牽制陳友諒的臂膀,如此重要的軍事重鎮,非親骨肉不能守,所以派親侄子朱文正駐守洪都,派鄧愈協助。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兵60萬,直撲洪都。60萬大軍像蝗蟲一樣,對洪都輪番攻打,朱文正率鄧愈、趙德勝、薛顯等將死守。陳友諒用雲梯攻城,朱文正就下令用滾石木頭防守,城內的房屋都快拆完了。陳友諒下令從護城河裡偷襲,朱文正就用鐵鉤和長朔輪番防守,陳友諒連續一個月仍不放棄,朱文正快頂不住了,於是派了一個人出城求援,這個人,就是本文的主角,名叫張子明,是一個書生。《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洪都被圍既久,內外阻絕,文正遣張子明赴建康告急。

朱文正趁半夜用繩子將張子明從城牆上放下來,張子明喬裝打扮,星夜趕路,半個月時間終於到達南京。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張子明見到朱元璋後,把陳友諒和朱文正兩軍的具體形式做了詳細彙報。朱元璋對張子明說:

“歸語文正,但堅守一月,吾當自取之。”

朱元璋的意思是,你回去告訴朱文正,讓他再堅持一個月,我親自去幫他。要知道,陳友諒已經圍攻洪都一個月,張子明在半路上又花了半個月,朱元璋讓朱文正再堅持一個月,這就相當於讓朱文正持續抵擋80天。

朱元璋為何要等一個月才能救援呢,因為當時張士誠攻打安豐,朱元璋的大軍要去安豐營救小明王。安豐之圍解決後,朱元璋急忙帶徐達、常遇春等人趕往洪都,此時,朱文正已經堅持86天,城內“矢盡糧絕”,朱元璋再晚來一步,洪都必然失守。陳友諒攻了86天,人困馬乏,朱元璋帶20萬大軍來營救,銳氣正盛。陳友諒兵敗,選擇避其鋒芒,主動撤退,將大軍吞併於鄱陽湖上,準備決戰。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是什麼讓朱文正有如此毅力堅持下去的呢,還是張子明。原來,張子明從南京趕到南昌時,城內的大軍已經傷亡慘重。張子明急於報信,沒想到卻被陳友諒活捉。陳友諒要殺了張子明,張子明知道自己還不能死,他向陳友諒求情說:“只要你能給我富貴,我願意投降,並且親自到城門口去勸降朱文正。”陳友諒一聽,大喜,好吃好喝招待張子明,然後讓張子明到城下勸降,可沒想到,張子明一介書生,竟然將陳友諒騙了。《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子明陽許之,至城下,呼曰:“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且至矣。”友諒怒,殺之。文正等聞之,守益堅。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也就是說,張子明到城下之後,並不是勸降,而是大聲喊:“主公(朱元璋)讓大家堅守,他不久就親自率兵趕到!”陳友諒一聽,火冒三丈,立即殺掉了張子明。張子明雖然死了,但他的話卻傳到了。城內的朱文正聽到後,士氣大振,堅持對抗到底。所以說,洪都之戰陳友諒之所以失敗,一方面是一位碰到了朱文正這個防守奇才,另一方面是因為書生張子明對城內將士們的鼓舞。

陳友諒敗退後,朱元璋瘋狂尋找一具屍體,含淚立下一塊石碑

​陳友諒敗退之後,朱文正將張子明的事蹟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在城外瘋狂尋找張子明的屍體,準備厚葬。可惜,因為傷亡慘重,時間也過了近一個月,屍體已經無法找到。朱元璋無奈,在南昌城內為張子明立一塊石碑,含淚紀念這個勇敢的書生。在鄱陽湖之戰之後,朱元璋在南昌建立忠臣祠,張子明位列其中。明朝建立後,張子明被明朝皇帝永世祭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