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裡,將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塑造成一個耍盡陰謀的野心家:在靈蛇島騙金毛獅王謝遜,又在丐幫裡搬弄是非,後又引誘宋青書走上邪路。實際上,陳友諒的弱項恰恰是耍陰謀。

陳友諒,出生於元末河南江北行省沔陽府(湖北仙桃)。原姓謝,其祖謝千一入贅於陳氏,遂改陳姓,家世業漁。年輕時,友諒臂力過人,武藝高強,曾做過縣裡小吏,但對此他並不滿足。元朝末年,天下烽火併起,陳友諒投靠羅田人徐壽輝率領的起義軍,被分到倪文俊部,成為文俊簿書椽,之後由於戰功卓著晉升統兵元帥。

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至正十七年,倪文俊暗殺徐壽輝失敗,出逃黃州(湖北黃岡),陳友諒趁機殺掉倪文俊,吞併其部隊,自稱平章政事。之後,陳友諒親率大軍相繼攻下元安慶、龍興、瑞州、邵武、撫州、建昌、贛州、汀州、街州、襄陽、信州等路,為天完政權立下汗馬功勞,友諒也因此變得愈加專橫放肆。1359年,陳友諒劫持徐壽輝前往江州,並把天完政權首都也遷至江州,開始自稱漢王,立漢王府,設置官署,完全掌控了天完國大權。同年四月,陳友諒進軍太平(安徽當塗)失利,為穩定軍心,加上急於稱帝,他隨即弒殺了徐壽輝,自稱大漢皇帝,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叢相,張定邊為太尉。

據《明史陳友諒傳》載:“徐壽輝兵起,友諒往從之,依其將倪文俊為簿掾……十七年九月,文俊謀弒壽輝,不克,奔黃州。時友諒隸文俊麾下,數有功,為領兵元帥。遂乘蚌殺文俊,並其兵,自稱宣想使,尋稱平章政事……志益驕。進駐採石礬,遣部將陽白事壽輝前,戒壯士挾鐵撾擊碎其首。壽輝既死,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太師鄒普勝以下皆仍故官。會大風雨,群臣班沙岸稱賀,不能成禮。”

大漢國的疆域,除明玉珍分割了川蜀之地外,完全繼承了天完國的領土,包括元代之湖廣行省大部,江西行省大部,河南江北行省南部,江浙行省南部及西北部地區。

西部與明玉珍大夏國接壤,湘西之澄州、辰州、沅州等地均為陳友諒所有。據《明史·湖廣土司傳》載:“湖南,……其施州衛與永、保諸土司境,介於嶽、辰、常德之西,與川東巴、夔相接壤,南通黔陽。溪恫深阻,易於寇盜,元未滋甚。陳友諒據湖、湘間,瞰以利,資其兵為用。諸苗亦為盡力,有乞兵旁寨為之驅使者,友諒以此益肆。”

北部到達元代河南江北行省南部地區,包括襄陽路、德安府、黃州路、廬州路、安慶路、薪州路、安陸府、峽州路、中興路、荊門州和汙陽府等地。

南部則為陳友諒參政熊天瑞鎮守的贛州路、韶州路、南安路、南雄路為主。

而東部,則與朱元璋吳國接壤。

可見,陳友諒的大漢國的地理條件十分優越,為長江中下游富庶的魚米之鄉,且戰略要地十分重要。

據《明太祖實錄》載,朱元璋滅掉陳友諒後,對群臣說道:“陳氏之敗,非無勇將健卒,……使其持重有謀,上下一心,據荊、楚之富,守江、漢之險,跨豫章,連閩、粵,保其民人以待機會,則進足以窺中原,退足以抗衡一方,吾安得而取之?”

那麼,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呢?

第一,我們從陳友諒的性格特點來看。

狡詐陰險,弒主稱帝

當初倪文俊謀殺徐壽輝失敗後,逃亡黃州。陳友諒儘管“隸文俊麾下……為領兵元帥”,立即“乘釁殺文俊,並其兵,自稱宣慰使,尋稱平章政事”,成為起義軍中最強的一支。

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之後,據《明史》載:“始友諒破龍興,壽輝欲徙都之,友諒不可,未幾,壽輝遽發漢陽,次江州。江州,友諒治所也,伏兵郭外,迎壽輝入,即閉城門,悉殺其所部,即江州為都,奉壽輝以居,而自稱漢王,置王府官屬。遂挾壽輝東下攻太平,太平城堅不可拔,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緣舟尾攀堞而登,遂克之。志益驕,進駐採石磯,遣部將陽白事壽輝前,戒壯士挾鐵撾擊碎其首,壽輝既死,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改元大義。”

陳友諒兩次弒主上位,可見其狡詐陰險。

猜忌心強,將帥離心

據《明史·陳友諒傳》評價陳友諒時,認為他:“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明太祖實錄》也載:“友諒有權術,兵強一時。”他又做過小官吏,對元朝官場權術較熟悉,逐漸養成猜忌、好權術的性格特點。

但是,朱元璋就是利用他這種個性,實施反間計,殺掉其大將趙普勝。要知道,趙普勝驍勇善戰,為大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1359年,趙普勝攻克池州,朱元璋等實施反間計,於是趙普勝開始失去陳友諒的信任。據《明太祖實錄》載:“友諒既忌普勝,又有言普勝欲歸於我者(朱元璋),及是憤潛山之敗,友諒益欲殺普勝,乃詐以會軍為期,自至安慶圖之,普勝不虞友諒之圖己,……友諒就執殺之,並其軍。”又《國初群雄事略》載:“友諒與普勝同事壽輝,恐其變,誘執普勝往江州,殺之。”

除了猜忌心強,陳友諒還以權術駕馭部下,且對待下屬十分苛刻,致使將帥離心。而《明實錄》就認為:“友諒有權術……及弒主稱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滅亡。”如在都陽湖戰役即將結束時,陳友諒損失巨大,他的右金吾將軍認為此時應立即焚燒船隻,從陸路進入湖南,以待東山再起,而他的左金吾將軍則認為應該將水戰堅持到底,最後陳友諒採取了右金吾將軍建議,左金吾獲知“懼及禍,遂以其眾降”,而右金吾將軍也帥兵歸降。

目中無人,盲目自大。

首先,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東征。至正二十三年(1363),陳友諒東征,據《明史》載:“友諒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樓船數百艘,皆髙數丈,飾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馬棚,上下人語聲不相聞,櫓箱皆裹以鐵,載家屬百官,盡銳攻南昌,飛梯衝車,百道並進。”自此,展開了與朱元璋長達四年之久的爭鬥。

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其次,過分相信己方戰船、軍隊。陳友諒派出大艦進攻洪都,據《平漢錄》載:“艦高數丈,外飾以丹漆,上下三級,級置走馬棚,下設板房為蔽,置簷數十其中,上下人語不相聞,箱皆裹以鐵。”陳友諒這次“空國而來,以兵圍城,其氣甚盛,號六十萬。”但是洪都城經過改建,離江岸三十步,陳友諒的艦船無法靠近城牆,只得命令軍隊上岸進攻。洪都守將朱文正和諸將商議,“分兵守城。參政鄧愈守撫州門,元帥趙德勝等守宮步、士(寺)步、橋步三門;指揮薛顯等守章江、新城二門;元帥牛海龍等守琉璃、澹臺二門;文正居中節制諸軍,自將精銳二千往來應援以御之。”(《明太祖實錄》)戰鬥十分激烈。假如陳友諒全力圍攻洪都,之後真的可能沒朱元璋什麼事了,由於他太相信自己的軍隊實力了,期間又分兵攻打江西各府州縣,攻佔吉安、臨江。這樣一來,兵力就被分散了,而也讓洪都的明軍有了喘息之機。

再次,對自己的軍事才能評估過高,不重視網羅謀士。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身邊謀士正確策劃,而陳友諒身邊幾乎沒有幾個能影響大漢政權的人物。據《柳南隨筆》載:陳友諒想聘請宋濂為軍師,但當他看到宋濂並無軍事才能就放棄了。之後,他又想聘請江西臨川鄉貢進士熊鼎、南康都昌鄉貢進士黃異,以及廣濟隱士張大九,均遭拒絕,而張大九最後被“剉其兩足而去”(《湖廣通志》)。這樣一來,誰敢來投靠呢?

生活奢靡,享樂腐敗

雖然陳友諒稱帝不到四年,但卻有很多史書記載他生活奢靡,享樂腐敗。據《明史》載:“友諒豪侈,嘗造鏤金床甚工,宮中器物類是。”

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又孔邇《雲蕉館紀談》載:“陳友諒在江州時,嘗以春暮結綵為花樹,自府第夾道植至匡山。又翦繡於道上,與宮人乘肩輿而行。”當時從陳友諒宮中逃出的宮女雲:“後庭數百人皆錦衣玉食,用極奢侈。”陳友諒還“開寶市於偽都,招致海商大賈。仍建尊珍館於朱衣巷內,奉其谷祿,又有華卿、別其敬禮。得其絕色以進,則封為奇貨上賓;以待有寶者。設賓客卿使之名,得珠寶以進,則封為珍精貴客;麗使,亞於賓客也。”

他又在南昌修建鹿囿,清人陳宏緒載:

鹿囿,在(南昌)章江門外,陳友諒聚鹿數百,於此嘗自跨“一角蒼鹿”。綴琴珠為纓絡,掛於角上,縷金為花鞍,群鹿皆飾以錦繡,遨遊江上。明初駕(指明太祖)至南昌,宴於滕王閣,上乃命儒臣賦詩,放其所蓄鹿於西山。友諒愛姬苕華夫人,善月琴,友諒出師,必以隨,呼為妝駕。鹿囿其遊觀之地也,友諒既亡,有宮人小春逃於民間,嫁蒲亭彭本清。本清問陳氏宮中事,小春言後庭數百人,皆錦衣玉食,用極奢侈。又友諒喜食玉葉羮,以西山羅漢菜及豐城曲江金花魚為之,味頗佳。

這種奢靡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對老百姓瘋狂掠奪的基礎上的,難以長久。

第二,我們從陳友諒對大漢國的統治來看。

沿襲舊制,沒有創新

創建大漢國後,陳友諒的統治策略基本沿襲徐壽輝天完政權或元代統治機構。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就和元朝制度一樣。中央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承相,張定邊為太尉。地方實行行省、路(府)、州、縣四級行政單位。

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陳友諒逐漸消滅了四周的軍閥割據,主要對手是朱元璋和明玉珍,其中明玉珍佔據川蜀,只想安撫一方百姓,出川意願不大。這樣一來,大漢政權最大的敵人就是朱元璋。而和朱元璋接壤的地方河流眾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於是,水師成為陳友諒取得戰爭勝利的制勝法寶。

但是在與朱元璋“決戰”裡,基本上是勝少負多,士兵傷亡大。如1363年的都陽湖之戰,當年七月二十一日,陳友諒戰敗,據《國初群雄事略》載:“紅旗將士焚溺者殆六萬人,白船焚溺者七千餘人。”

一日之內就損失近七萬人,可見戰事慘烈,但是傷亡的兵員必須補充,於是湖廣行省成為陳友諒主要徵兵之地。又據《國初群雄事略》載:“陳氏之兵曾經龍江、江州、湖廣三處大敗,善戰折損,卻於湖、潭、荊、襄等處徵田夫、市子,三丁抽一為軍,號曰蓬合,且十人無一二慣戰。”這還不過是陳友諒主力部隊的徵兵,其餘地方將領的徵兵情況應該也是這樣。

賦稅繁多,徭役繁重

戰爭頻繁,消耗的戰略物資也是巨大的。為了“支援”戰爭,陳友諒給大漢國定下了繁重的賦稅。如圍攻洪都城一戰,陳友諒就出動六十萬大軍,所造船隻,據《明太祖實錄》載:“高數丈,外飾以丹漆,上下三級,級置走馬棚,下設板房為蔽,置嚕數十其中,上下人語不相聞,槽箱皆裹以鐵。”“大者容三千人,中者二千五百人,小者容二千人。”如果按每艘船可容納2500人計算,六十萬大軍所需至少需要240艘大船。如此一來,肯定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而這些負擔最終還是嫁接到底層老百姓身上,可以預知的是,陳友諒對大漢政權內的百姓剝削還是十分重的。

實力強過朱元璋的陳友諒,為什麼最後還是敗了?

難怪朱元璋攻下龍興路治南昌城後,據《明太祖實錄》載,他對當地百姓說:“自古攻城略地,鋒摘之下,民催其殃。今爾民得保骨肉,安生理,無所苦者,皆垂相胡廷瑞灼見天道,先機來歸,為爾民之福。陳氏據此,軍旅百需之供,爾民甚苦之。今吾悉去其弊,軍需供億,俱不以相勞。爾等各事本業,毋遊惰,毋作非為,以陷刑辟,毋交結權貴,以擾害善良,各保父母妻子為吾良民,於是士民皆感悅。”

實際上,陳友諒只為自己的性格是難以成就霸業的,在風起雲湧元末亂世,儘管開始時強大,但最終還是要失敗。在1364年的關鍵戰役,陳友諒中流矢身亡,張定邊等擁護陳友諒之子陳理為帝,改元德壽,遷都武昌。1365年,朱元璋兵圍武昌,陳理投降,大漢政權滅亡。大漢立國計五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