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攜一眾淮西將領,最終建立明朝。若論朱元璋在創業時期最大的敵手是誰?無疑是陳友諒。陳友諒作為一代梟雄,往往給人以剛愎自用、彪悍暴虐的形象,實際上,陳友諒雖然失敗了,但他在推翻元朝方面,起了一定的歷史作用。只可惜,陳友諒在軍事方面,做了許多誤判,最終慘敗給朱元璋。例如,在著名的龍灣之戰中,陳友諒中了朱元璋的詐降計,險些把命丟在長江裡,讓朱元璋從此站穩腳跟。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朱元璋佔領南京之後,持續攻打皖南和浙東,實力逐漸做大,引起了陳友諒的忌憚。陳友諒打算聯合張士誠,東西夾擊朱元璋。陳友諒沿長江而下,首先攻打南京上游的重鎮太平鎮。太平守將花雲浴血反抗,被陳友諒所殺。此時陳友諒帶著鄒普勝(太師)、張定邊(太尉)、張必先(丞相),傾巢而出,聲勢浩大,聲稱定要踏平金陵。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友諒自江州引兵東下,建康大震。獻計者,或謀以城降,或以鐘山有王氣,欲奔據之,或以決死一戰,戰不勝,即走未晚。

也就是說,此時朱元璋和陳友諒兵力懸殊,面對陳友諒的大軍來攻,朱元璋的手下們都嚇得不輕,大家議論紛紛,給出三種出路,第一,建議直接投降;第二人,建議逃到鐘山;第三,先迎戰,如果打不贏,就逃走。此時,唯有劉伯溫是第四種建議:

(劉)基曰:“天道後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城,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太祖意益決。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劉伯溫認為:我們以逸待勞,只要獎賞將士,穩定軍心,然後用伏兵攻打,必能取勝。朱元璋聽了劉伯溫之言,終於決定:迎戰。但陳友諒兵多勢眾,只有讓他分兵,誘敵深入,才能進行伏擊。誰能把陳友諒引入伏擊地點呢,朱元璋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康茂才。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康茂才本來為元朝效力,兩次被朱元璋所擒,最終臣服於朱元璋。選中康茂才,有兩點原因:其一,康茂才和陳友諒有舊交,容易被陳友諒信任。第二,康茂才剛剛投降朱元璋不久,可以假裝不受朱元璋重用,打算做陳友諒的內應。面對朱元璋的重託,康茂才又給朱元璋推薦了一個人,《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太祖謂茂才曰:“汝今作書,遣使貽友諒,偽約降為內應,招之速來,紿告以虛實,使分兵三道,以弱其勢。”茂才曰:“諾。家有老閽,舊嘗事友諒,遣使齎書,必信無疑。”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康茂才推薦的這個人,就是文中的“家有老閽”,何為“老閽”?就是康茂才家中的一個看門的老頭。因為這個看門的老頭,以前陳友諒認識。於是,康茂才寫了一封信,讓老頭送到陳友諒軍中。信的內容是:第一,康茂才願意做陳友諒的內應,幫助陳友諒滅掉朱元璋。第二,康茂才現在駐守在江東木橋,建議陳友諒半夜從這裡悄悄進入南京,殺朱元璋個措手不及。第三,等陳友諒到了的時候,喊幾句“老康”為暗號,康茂才就出來接應。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陳友諒收到康茂才的信,大喜過望。此時,他的心腹張定邊等人曾表示懷疑,陳友諒則認為,有康茂才的信和送信的老頭在,肯定不會有詐。當天夜裡,陳友諒帶著船隊,悄悄朝江東橋出發。只見河道越來越窄,船隊不能並行,只能排成縱隊。到了指定位置,陳友諒沒有看到木橋,看到的卻是一座石橋。陳友諒喊了幾聲“老康”,發現無人應答,知道中計,因為河道狹窄,船隻難以掉頭。再加上突然下雨,而且越下越大,陳友諒心急如焚。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此時,朱元璋舉旗為號,擂鼓聲瞬間響起,常遇春、馮勝、華高等猛將帶領伏兵盡出,陳友諒軍心大亂,將士們都無心戀戰,紛紛逃竄。陳友諒見大勢已去,趕緊棄船,由張定邊護送逃走。此戰,朱元璋大獲全勝,繳獲陳友諒戰船200多艘,朱元璋在陳友諒的主船上還找到了康茂才的那封信,朱元璋拿著信笑道:彼愚至此,可嗤也(陳友諒真是愚蠢至極,不敗才怪)。

朱元璋:誰能給陳友諒送一封信,大臣:那個看門的老頭,肯定行

​龍灣之戰重創了陳友諒,讓朱元璋得以喘息,從此在南京站穩腳跟,意義重大。此戰的勝利,離不開朱元璋的當機立斷,離不開劉伯溫的運籌帷幄,離不開康茂才的詐降,也離不開常遇春等人的奮勇廝殺。還有那個送信的看門老頭,也不應該被忽略,只可惜歷史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