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死社稷:明末農民戰爭之大明帝國滅亡

上篇文章講到,崇禎十一年,張獻忠在谷城接受官軍的招撫,李自成逃到商洛山中暫時蟄伏。其實他們都沒有安於現狀,都在積蓄力量,準備伺機再起。

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殺掉谷城縣令,再次反叛明廷,李自成率領數千人馬從商洛山中殺出。此時,曹文詔、盧象升已戰死,孫傳庭下獄,洪承疇在遼東(並將於崇禎十五年戰敗降清),崇禎急派楊嗣昌進剿。

崇禎十三年初,楊嗣昌、左良玉率主力追擊張獻忠入川,張獻忠屢戰屢敗,於是改變策略,與官軍周旋,常常把官軍搞得顧此失彼,腹背受敵,疲於奔命。李自成乘機進入河南,收留饑民,開倉賑饑,隊伍迅速發展為數萬人。李自成適時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農民的擁護,當時有個歌謠就說明了百姓對李自成的期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君王死社稷:明末農民戰爭之大明帝國滅亡

張獻忠塑像

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洛陽,洛陽是福王朱常洵的封地,農民軍捉住朱常洵後,將他殺害,將福王宮焚燬。與此同時,張獻忠出川並於二月五日攻克襄陽,殺襄王及貴陽王。多位藩王的被害,使楊嗣昌憂懼交加,終於在三月初一病逝。

楊嗣昌死後,左良玉率軍與張獻忠多次作戰,一度使張獻忠陷入絕地。後來,李自成兵圍開封,官軍主力北上救援,張獻忠趁勢復起。

順便說一句,李自成曾經三次兵圍開封,前兩次久攻不克,第三次不惜掘開黃河,水淹開封,造成人道主義災難。

崇禎十五年二月,崇禎皇帝釋放了孫傳庭,令其帶兵進剿李自成。孫傳庭到陝西后,收攏了作戰失敗的各路官軍,又招募了一批士兵,經過半年多的休整,軍力有所恢復。為揚長避短,孫傳庭打算死守潼關,閉門不出,可朝廷硬要他出戰。九月,雙方在郟縣展開決戰。李自成先誘敵深入,官軍取得小勝以後,深入追擊至郟縣,連續幾天的陰雨導致路面泥濘不堪,官軍戰車行動緩慢。李自成趁機出擊,大敗官軍的戰車營,戰車營的潰敗引發連鎖反應,騎兵也招架不住逃跑,戰場形勢瞬間發生鉅變,由雙方互相廝殺變為一方追殺另一方。此戰,明朝損失官軍四萬餘人,損失兵器輜重數十萬,失去了最後的抵抗力量,再無可以禦敵之兵。

君王死社稷:明末農民戰爭之大明帝國滅亡

明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十月,李自成攻陷潼關,孫傳庭戰死;十月十一日,李自成進入西安。隨後,農民軍兵分三路,繼續追擊官軍殘餘勢力,並順勢攻取固原、寧夏、甘肅三邊軍鎮,官軍將領紛紛投降。到崇禎十六年底,農民軍佔領西北各軍鎮,把明朝二百多年來抗擊邊患的軍事基地變成了農民軍的大後方。崇禎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

在李自成橫掃陝西河南之際,張獻忠在湖廣一帶縱橫馳騁。他於崇禎十六年五月攻佔武昌,處死楚王,自稱大西王。因其與李自成有隙,又受到官軍左良玉部的威脅,因此於八月率軍轉戰湖南,並於當年底佔領湖南全境。崇禎十七年正月,張獻忠率軍向四川進軍,擊敗女總兵秦良玉,六月二十日佔領重慶,八月九日攻陷成都。此後,張獻忠在四川成都建立了政權。

崇禎十七年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除代州總兵周遇吉(讓我們記住這位並不著名的忠臣的名字)憑城固守、力戰身死外,沿途關隘城池的守將大部投降。三月十七日,農民軍抵達北京城外,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讓我們記住這位並不著名的貳臣的名字)主動打開正陽門,迎接農民軍進城。

君王死社稷:明末農民戰爭之大明帝國滅亡

時維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景山自縊殉國,大明王朝滅亡。

君王死社稷:明末農民戰爭之大明帝國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