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吼不叫陪孩子度過“3歲叛逆期”?

敏感期 早期教育 育兒 成長有你e 2019-01-02

2歲半的圓圓最近總把奶奶氣的頭疼,平日裡,讓她往東她偏得往西,凡事就喜歡跟奶奶對著幹,經常喜歡把“我不要!”掛在嘴邊。稍有不順心就大喊大叫或者假哭,奶奶有時氣急了打她幾下,她就說“奶奶壞,不要奶奶!”奶奶有時邊抹眼淚邊感慨:之前甜美可愛的孫女哪去了?

圓圓明顯已經踏入了人生第一次叛逆期“由嬰幼童轉變為兒童”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有些“難以控制”,但其實這都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現象。

如何不吼不叫陪孩子度過“3歲叛逆期”?

自我意識飛速發展

由最初的“無我”進入到“自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開始嘗試更多的自主性,不再滿足於對別人言聽計從。用說“不”來行使選擇的權力,而這時如若對方是惱怒狀態,則會進一步刺激他的探索欲。

秩序敏感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物體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非常敏感。比如家裡餐桌上的花瓶如果突然被擺在電視櫃上,孩子就會感到焦慮,不適,還會因此哭鬧,要求家人把花瓶放回原處。

或者你平時給他穿衣服都是先穿上衣後穿褲子,如果順序突然變成先穿褲子再穿上衣,他就會感到不安,煩躁,會要求脫掉衣服重新再穿一次。

這些看似無理取鬧的要求,其實正是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敏感期,如果家長無視這個階段的特殊性,那麼對於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孩子也會因此更加難以管教。

語言能力不足

心裡明明有很多想法,苦於詞彙量有限,不能準確地表達。當孩子指手畫腳跟你描述半天,而你仍一頭霧水時,這時你會發現他真的很煩躁,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會因為表達能力不足而惱怒。

情緒控制能力不足

研究表明,人體“理智腦”發育成熟的年齡為21歲。而僅僅3歲的孩子基本處於“情緒腦”階段。所以你會經常發現孩子前一秒生氣大哭,後一秒哈哈大笑。他們情緒起伏不定,跟生理特點緊密相關,控制情緒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如何不吼不叫陪孩子度過“3歲叛逆期”?

家有叛逆小兒,更有智慧父母

一.懷有同理心

“同理心”即“感同身受”,理解孩子,觀察孩子背後的需求。每當孩子的行為讓你氣憤惱怒時,與其為了一時發洩上去把孩子打罵一通,不如儘量平復自己的情緒,去弄清楚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孩子所有行為都帶著某種需求,引導孩子說出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通過打罵讓孩子把需求強行壓在心裡,等待更大的爆發。

二.允許發洩,給孩子愛與尊重

“不許哭!”

“別再哭了,聽到沒有!”

“哭”在很多父母看來是件不好的事情,孩子的哭聲讓人煩躁不安,壓制孩子的哭聲成了很多父母的“本能”反應。但即使是大人,很多時候也需要發洩自己的情緒。與其不給他哭,不如讓他發洩一會,等他和你都冷靜下來後,再過去抱抱他,問他原因,跟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何不吼不叫陪孩子度過“3歲叛逆期”?

三.適當放任,但原則問題需抓牢

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儘量隨著孩子去,比如孩子雖然做不好家務,但每次都堅持幫忙,結果往往是幫了倒忙。比如孩子總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讓你把做過的事重新再來一次。這些日常雖然瑣碎繁雜,但儘量心平氣和地跟著他的節奏來,尊重他生理上發展特點。

不過涉及到關乎安全健康的原則性問題,比如火電熱水刀具等等,孩子再怎麼哭鬧也不能有絲毫鬆懈。

四.少用命令,多用選擇

跟孩子說話時少用“必須”“立刻”“馬上”這些詞彙。

沒有人總喜歡被別人要求去做什麼事,就連孩子也一樣,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引起他的反感和排斥,不利於親子間的交流與溝通。

如何不吼不叫陪孩子度過“3歲叛逆期”?

比如你想讓孩子停止玩手機,當你說“馬上把手機關掉!”的時候,孩子肯定是帶著憤懣與反感的。這時你不妨多給他幾個選擇。可以這麼跟他說,“如果你還想玩的話,那麼我給你三個選擇,A.1分鐘B.3分鐘C.5分鐘”孩子肯定笑嘻嘻地選5分鐘,5分鐘後孩子基本上都會把手機還回來。

不過還是建議家長能夠每次提前制定好規則,比如在孩子玩手機前就跟孩子約定好時間,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五.反其道而行

針對凡事都喜歡說“不”的孩子,我們也要活學活用。比如天冷,你想讓她加件外套,她偏說“不要”,那我們這時候就可以改成“天好冷,我們都穿外套,就不給妞妞穿外套。”她一聽,也許就會急了“我就要穿!”

比如孩子不肯吃飯,父母可以說“今天的飯很好吃,我們不給寶寶吃。”如果孩子在一旁氣急敗壞的喊一句,“我就要吃!”那麼說明這一招奏效了。

陪孩子安穩地度過叛逆期,這將對他的性格塑造起到決定性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