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蒙古 清朝 歐洲 僧格林沁 歷史發明家 2017-04-01

到了19世紀末,歐洲列強席捲而來時,清朝發現不僅僅是熱兵器,哪怕就算是他們起家的所憑靠的騎兵優勢,也不是列強的對手。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十一卷,恩格斯在1855年寫的《歐洲軍隊》一書中介紹: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當時歐洲騎兵傳統強國法國擁有約360個騎兵連, 每個騎兵連戰時編制人數約200人,所以總計72000名騎兵。

英國在騎兵上數量較少,但兵員卻很精銳,擁有26個騎兵團,每個團約1000人。

當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啟,天津大沽口失守,8000英法聯軍登陸向北京而來,要找慈禧太后“要個說法”。

而當時的清軍呢?

清朝當時名義上有80萬正規軍,僅僅北京當時就超過10萬守軍,按說對於這支不到萬人的小隊伍根本不用擔心。畢竟八旗起兵時還有“滿萬不可敵”的稱號呢!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數量上還湊合,質量就差遠了,當時整個北方被認為還能騎馬作戰的軍隊,只有生活在黑龍江的 滿洲馬隊和內蒙的察哈爾馬隊。沒辦法,從乾隆年間以後滿蒙八旗就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了。只有這些還生活在偏遠地區環境艱苦的地區的人,還保有部分戰鬥力。

黑龍江實在太遠來不及,於是僧格林沁王爺無奈從比較近的察哈爾蒙古召集年輕人,最終召集了約一萬蒙古騎隊。再加上原本北京的八旗軍中比較精銳的2萬多人,一共3.1萬人來保衛北京。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後世裡很多人都笑話,僧格林沁居然在平原地帶正面迎戰擁有開花炮彈,線膛槍的英法聯軍,還有”聰明人”會說應該偷襲,或者伏擊,或者斷其糧草等等。

我們分析下為什麼僧格林沁做不到:

首先英法聯軍從天津直接上岸,到北京走幾天就到了,不存在漫長的補給線,所以沒法斷糧草。

其次,歷史上蒙古人確實經常是跟漢族軍隊繞圈子,等漢族軍隊疲憊後再進攻。哪怕是明初朱元璋的北伐軍也吃過這個虧,但那是因為蒙古人沒有必守的城池,可以隨時把蒙古包裝上大車撤退。可現在呢?難道北京城能搬走?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再次,蒙古騎兵經常在草原地帶伏擊漢族軍隊,這是因為漢族軍隊一般來說缺乏騎兵,在戰場情報上處於劣勢,所以蒙古騎兵就像 明眼人打盲人,隨時掌握漢族軍隊的動向,等待時機出動。可這次,英法聯軍中是帶了1500多世界最好的騎兵的!

所以你看,真實戰爭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根本沒辦法玩什麼詭計,歸根結底還是要用實力硬碰一下。

1860年9月18日早上7時,31000清軍和8000英法聯軍在八里橋正式開戰。

一開始,負責右翼的法軍就不等待行動遲緩的英軍動作,直接派一隻4個連的小部隊做為先鋒前進,而清軍馬上發現了這一動作,派出了騎兵衝擊,企圖消滅掉這一小群敵人。

清軍騎兵只能分成500人左右的幾個小波次進行密集衝擊,他們的戰法是在接近時停下,開火或者射箭。這是傳統的騎射戰法。

法軍馬上擺成標準的對騎兵方陣,架設大炮,用子彈和炮彈去回擊。

這時就現出差距了,弓箭這種武器,在八旗入關時期,八旗的硬弓據說需要120斤的力氣才能拉開,八旗中的勇士能在100米範圍內拉弓射中明軍的臉部,但到了清朝的末世,由於早已荒廢了練習,這時的八旗和蒙古騎兵們只能拉開30斤的軟弓,而且準確度低得驚人。還有不少滿蒙騎兵甚至使用的是火槍。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而英法聯軍當時的步槍射程是400米。比起20年前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軍隊在射程方面強出4倍,射擊速度高出2倍,實際殺傷效果可能是20年前的8倍!

而清軍在這20年裡基本是原地踏步…….

清軍騎兵的馬在巨響聲前驚慌失措,奮力掙扎,騎術不佳的騎兵掉落在地屍橫遍野.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而這時甚至英軍還沒上場呢!

據說當時的英法聯軍對清軍產生了敬意: 儘管可以看到傷亡比例遠於500:1,但僧格林沁卻仍然沒有放棄,彷彿要流乾滿蒙八旗的最後一滴血一樣,他不斷的命令撤下來的騎兵重新組織,再一次朝著死亡線衝上去。

其實清軍也有炮兵,但整場戰爭中,他們居然沒有打中一炮,炮彈高高飛起,一直飛過在場任何人的頭頂,消失在遠方。鬼都不知道炮彈飛到哪裡去了。

戰鬥很快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角是英軍的騎兵。

英軍騎兵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裝備著手槍馬刀的英國胸甲騎兵。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胸甲騎兵是 中世紀那些重甲騎士的升級版,雖然已經是熱兵器時代,但他們的戰法仍然是主要依靠馬刀,到了近代,嚴格的訓練技術已經可以讓馬匹保持一致的速度,向牆一樣向敵人衝過去,這被稱為“牆式衝鋒”。

另一部分是錫克騎兵,騎著高大的阿拉伯戰馬,平持裝飾鮮豔流蘇的長矛開始歐洲常見的槍騎兵衝擊,在他們的衝擊下蒙古騎兵頓時潰散。蒙古騎兵在炮擊和槍擊下還能伏低身子堅持衝鋒,但在舉著長矛馬刀的衝擊騎兵面前頓時失去了所有勇氣,在戰場上受傷的騎兵都被錫克人殘忍的斬首。

1萬騎兵對1500騎兵還輸了?滿蒙八旗為什麼打不過英法騎兵?

英國人和錫克人的白刃戰技巧相當精湛,在近戰中佔據絕對優勢。一名錫克騎兵對滿蒙騎兵評價道:“很難抓,但一旦抓到之後就造不成什麼傷害了”。

當時甚至很多滿蒙八旗躲在附近的高粱地裡不肯出來,錫克騎兵們用長矛刺來刺去,像打地鼠一樣。

有些人說清軍輸在了英法聯軍的刺刀上,但其實這場戰鬥刺刀只是在最後有了一點作用。戰後實際很多歐洲歷史學家記載,都將這場戰爭的重點歸結於歐洲騎兵衝擊,在騎兵對騎兵的衝擊中,清朝人以為是天下無敵的滿蒙八旗就這麼慘敗,實在給他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雖然不乏一些英勇的場景,但清軍不能說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三萬人的軍隊丟下了1200具屍體,其他的大多數在敗逃中潰散到民間,甚至發生了亂軍到處搶劫,與河北民團打起來的事件。果然法國人說得沒錯:““中國皇帝的軍隊在不和外敵作戰時,就和自己的老百姓打仗。”

英法聯軍的報告說僅僅傷亡61人,可能有些人不相信這個數據,但考慮到英法軍隊互相是暗暗較勁的,如果一方虛報數據太誇張,另一方恐怕很快給揭發出來。所以這個數字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