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至此,整個遼東半島被沙俄霸佔,尼古拉二世的“遠東大戰略”初步實現,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收入囊中。

終於引起列強“公憤”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列強就領教了沙俄的貪婪和無賴,當其他侵略軍陸續撤離後,俄軍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從各自利益出發,“義憤填膺”的列強紛紛譴責其不講規矩,吃獨食。

迫於壓力,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3期撤兵,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當1903年東清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不僅違約不進行第二期撤兵,還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到這個時候,列強尤其日本人清楚地意識到,與沙俄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來“調和”了。而作為當事國兼“中立國”的大清也意識到,“聯俄拒日”的策略該向“聯日抗俄”轉變了。對此,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一句話道出大清心聲: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的列強在博弈和較量,當時世界主要的六大強國都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大戰。

1、美國

彼時的美國已是世界首富,在剛結束的美西戰爭中,美國不僅撲滅了後院的火,還將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財大氣粗的美國人開始登上世界舞臺施加影響力。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沾”,力圖打破沙俄對中國東北的獨霸局面。

然而,對美國幾度介入中國東北的“嘗試”,沙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至此,整個遼東半島被沙俄霸佔,尼古拉二世的“遠東大戰略”初步實現,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收入囊中。

終於引起列強“公憤”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列強就領教了沙俄的貪婪和無賴,當其他侵略軍陸續撤離後,俄軍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從各自利益出發,“義憤填膺”的列強紛紛譴責其不講規矩,吃獨食。

迫於壓力,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3期撤兵,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當1903年東清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不僅違約不進行第二期撤兵,還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到這個時候,列強尤其日本人清楚地意識到,與沙俄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來“調和”了。而作為當事國兼“中立國”的大清也意識到,“聯俄拒日”的策略該向“聯日抗俄”轉變了。對此,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一句話道出大清心聲: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的列強在博弈和較量,當時世界主要的六大強國都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大戰。

1、美國

彼時的美國已是世界首富,在剛結束的美西戰爭中,美國不僅撲滅了後院的火,還將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財大氣粗的美國人開始登上世界舞臺施加影響力。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沾”,力圖打破沙俄對中國東北的獨霸局面。

然而,對美國幾度介入中國東北的“嘗試”,沙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在戰爭爆發前給英國老朋友賴斯的信中,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針見血地指出:“俄國人太貪婪,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2、英國

雖然夥同沙俄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但英國多數時間是把沙俄視為在遠東的競爭對手。沙俄在遠東的勢力不斷膨脹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爭奪中國長江流域中,英國企圖假手日本阻止沙俄南下。

與日本人有共同的“關切”,英日一拍即合,於1902年在倫敦簽訂了英日同盟,矛頭直指俄國。此外,當時歐洲的矛盾也頗為激烈,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希望儘快遏制沙俄東進的野心,令其老老實實回到歐洲加入自己的陣營對付德國。

3、德國

與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一樣,德國一貫執行“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希望因沙俄佔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美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國調走西部邊境的軍隊,以減輕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在1901-1904年間,德國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基本上表示支持”。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至此,整個遼東半島被沙俄霸佔,尼古拉二世的“遠東大戰略”初步實現,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收入囊中。

終於引起列強“公憤”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列強就領教了沙俄的貪婪和無賴,當其他侵略軍陸續撤離後,俄軍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從各自利益出發,“義憤填膺”的列強紛紛譴責其不講規矩,吃獨食。

迫於壓力,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3期撤兵,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當1903年東清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不僅違約不進行第二期撤兵,還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到這個時候,列強尤其日本人清楚地意識到,與沙俄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來“調和”了。而作為當事國兼“中立國”的大清也意識到,“聯俄拒日”的策略該向“聯日抗俄”轉變了。對此,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一句話道出大清心聲: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的列強在博弈和較量,當時世界主要的六大強國都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大戰。

1、美國

彼時的美國已是世界首富,在剛結束的美西戰爭中,美國不僅撲滅了後院的火,還將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財大氣粗的美國人開始登上世界舞臺施加影響力。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沾”,力圖打破沙俄對中國東北的獨霸局面。

然而,對美國幾度介入中國東北的“嘗試”,沙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在戰爭爆發前給英國老朋友賴斯的信中,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針見血地指出:“俄國人太貪婪,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2、英國

雖然夥同沙俄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但英國多數時間是把沙俄視為在遠東的競爭對手。沙俄在遠東的勢力不斷膨脹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爭奪中國長江流域中,英國企圖假手日本阻止沙俄南下。

與日本人有共同的“關切”,英日一拍即合,於1902年在倫敦簽訂了英日同盟,矛頭直指俄國。此外,當時歐洲的矛盾也頗為激烈,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希望儘快遏制沙俄東進的野心,令其老老實實回到歐洲加入自己的陣營對付德國。

3、德國

與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一樣,德國一貫執行“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希望因沙俄佔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美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國調走西部邊境的軍隊,以減輕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在1901-1904年間,德國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基本上表示支持”。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日俄戰爭爆發後,德國繼續保持對俄國口頭上的支持。當俄軍在遠東一敗塗地,尼古拉二世將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人表示願在途中為俄艦加煤。當時,德國在西太平洋有幾塊殖民地,但那幾個島嶼都不在“途中”。

按照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規定令俄艦隊叫苦不迭。繞過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里,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補給全靠運輸攜帶,這仗怎能打贏?此外,德國為俄艦隊的通信提供了德國製造的無線電臺,可當德國技術員一走,先進的電臺在俄國人手中即形同廢物。

4、法國

雖然傳統上敵視俄國,但當時仍然恪守俄法同盟。英日簽訂同盟不久後的1902年3月,俄法兩國在聖彼得堡發表宣言,聲稱兩國在將來的遠東問題上保持一致,這是把俄法軍事同盟首次推廣到遠東,矛頭直指英日同盟。

但是,法國並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這樣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力量將被削弱,因此,法國對俄國遠東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後來,當俄波羅的海艦隊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進入金蘭灣時,日本人一提出抗議,法國立即“被迫”勒令俄艦出境。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至此,整個遼東半島被沙俄霸佔,尼古拉二世的“遠東大戰略”初步實現,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收入囊中。

終於引起列強“公憤”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列強就領教了沙俄的貪婪和無賴,當其他侵略軍陸續撤離後,俄軍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從各自利益出發,“義憤填膺”的列強紛紛譴責其不講規矩,吃獨食。

迫於壓力,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3期撤兵,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當1903年東清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不僅違約不進行第二期撤兵,還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到這個時候,列強尤其日本人清楚地意識到,與沙俄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來“調和”了。而作為當事國兼“中立國”的大清也意識到,“聯俄拒日”的策略該向“聯日抗俄”轉變了。對此,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一句話道出大清心聲: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的列強在博弈和較量,當時世界主要的六大強國都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大戰。

1、美國

彼時的美國已是世界首富,在剛結束的美西戰爭中,美國不僅撲滅了後院的火,還將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財大氣粗的美國人開始登上世界舞臺施加影響力。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沾”,力圖打破沙俄對中國東北的獨霸局面。

然而,對美國幾度介入中國東北的“嘗試”,沙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在戰爭爆發前給英國老朋友賴斯的信中,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針見血地指出:“俄國人太貪婪,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2、英國

雖然夥同沙俄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但英國多數時間是把沙俄視為在遠東的競爭對手。沙俄在遠東的勢力不斷膨脹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爭奪中國長江流域中,英國企圖假手日本阻止沙俄南下。

與日本人有共同的“關切”,英日一拍即合,於1902年在倫敦簽訂了英日同盟,矛頭直指俄國。此外,當時歐洲的矛盾也頗為激烈,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希望儘快遏制沙俄東進的野心,令其老老實實回到歐洲加入自己的陣營對付德國。

3、德國

與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一樣,德國一貫執行“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希望因沙俄佔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美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國調走西部邊境的軍隊,以減輕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在1901-1904年間,德國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基本上表示支持”。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日俄戰爭爆發後,德國繼續保持對俄國口頭上的支持。當俄軍在遠東一敗塗地,尼古拉二世將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人表示願在途中為俄艦加煤。當時,德國在西太平洋有幾塊殖民地,但那幾個島嶼都不在“途中”。

按照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規定令俄艦隊叫苦不迭。繞過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里,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補給全靠運輸攜帶,這仗怎能打贏?此外,德國為俄艦隊的通信提供了德國製造的無線電臺,可當德國技術員一走,先進的電臺在俄國人手中即形同廢物。

4、法國

雖然傳統上敵視俄國,但當時仍然恪守俄法同盟。英日簽訂同盟不久後的1902年3月,俄法兩國在聖彼得堡發表宣言,聲稱兩國在將來的遠東問題上保持一致,這是把俄法軍事同盟首次推廣到遠東,矛頭直指英日同盟。

但是,法國並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這樣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力量將被削弱,因此,法國對俄國遠東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後來,當俄波羅的海艦隊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進入金蘭灣時,日本人一提出抗議,法國立即“被迫”勒令俄艦出境。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日俄戰爭爆發前,當時這六個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問題上形成兩大集團:一個是以美國為後盾的英日同盟,另一個是以德國為“觀察家”的俄法同盟。在即將到來的這場代理人戰爭中,為了自身利益,日俄將義無反顧地走上前臺互撕。

3:3變成四打一

1905年,日俄戰爭落幕,“蕞爾小邦”日本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沙俄,這當然離不開日本人相對先進的戰術戰略和異常勇猛的作戰,但不可否認的是,列強在遠東的博弈深刻影響了戰局。

日俄戰爭中,大清表面上宣佈“局外中立”,但在“聯日抗俄”政策影響下,上至政府高層下到東北百姓都不由自主地轉變了“觀念”。在袁世凱差遣下,後來著名的北洋將領,當時的年輕軍官吳佩孚就潛入東北為日本蒐集俄國的軍事情報。

藉助列強的各懷鬼胎,分化組合,這場戰爭本來還是3:3的勢均力敵。然而真正打起來,不招人待見的沙俄落得個孤立無援,不得不“以一敵四”,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戰爭期間,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國資助和策動沙皇政府的反對派發動革命,俄國腹地一時間鬧的天翻地覆。

對馬海戰後,尼古拉二世自知無法贏得這場戰爭,利用戰爭的勝利扼殺革命的希望也隨之破滅,這場戰爭耗費了20億巨資,日本人也不願再打下去了。

"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歷史上就招人嫌

1480年,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韃靼軍隊,終於結束了被蒙古人長達200多年的統治。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位期間,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國家逐漸形成,到了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后,沙皇俄國正式出現,但其帝國地位並不被當時歐洲各國承認

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21年,彼得一世被當時的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頭銜,在彼得大帝的大力改革,“開疆拓土”中,俄羅斯帝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歐洲人開始不停地和這個不招人待見的帝國打交道

為取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了長達20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打敗瑞典將其從歐洲列強的名單中抹去。

從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到1917年沙俄覆滅,近二百年來,歷代沙皇都為“獲得溫暖的出海口進入廣袤大洋”而不懈奮鬥。為此,沙俄使盡渾身解數,相繼從三個方向向海洋擴張。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1、西面

雖然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但從作為內海的波羅的海進入北海,這條路並不順暢,德國人和瑞典人在南北兩岸虎視眈眈,丹麥人控制的海域又猶如迷宮,僅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就讓肥碩的北極熊鬱悶了。沙俄清楚,憑自己在西北歐的“人緣”,這條道難以走通。

2、南面

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帝國迎來第二個強盛期,開始把擴張的方向轉移到南方。通過與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沙俄將勢力伸入黑海北岸。雖然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但奧斯曼土耳其的勢力依然是其進入地中海的攔路虎,同樣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擺在眼前,北極熊仍難以逾越而繼續鬱悶。經過1853-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大傷元氣,從此對南下更是有心無力。

3、東面

兩個方向都被無情地堵了回去,到19世紀末,北極熊的目光又瞄向遠東。從逼迫大清簽訂一系列蠶食領土的條約,到領頭“三國干涉還遼”壞了日本的“好事”,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暴露無遺。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俄終於大打出手,戰敗的沙俄不得已把旅順港吐了出來,東進的勢頭才被遏制。

向遠東貪婪擴張

19世紀末期,列強掀起掠奪中國的新浪潮,與時俱進的沙俄向遠東的擴張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為此,妄圖吞併整個中國東北的“黃俄羅斯計劃”新鮮出爐,1894年繼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躊躇滿志,試圖從遼東半島奪取一個常年不凍港,以實現“先帝”的遺願。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從1858年起,沙俄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侵吞了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洗劫東北多個城鎮,製造了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同時,沙俄策動外蒙古脫離中國,並武裝侵佔了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等地區,短短几十年間就攫取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大清震動了整個世界,眼看日本的勢力充斥朝鮮半島並進入中國東北,沙俄坐不住了。1895年,就在《馬關條約》簽訂當天,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來了一出“三國干涉還遼”,三國軍艦隨後耀武揚威駛入遼東半島海域。

樂極生悲,打仗打得筋疲力盡的日本人快氣死了,訛了大清3000萬兩贖遼費,日本不得已吐出了遼東半島。日本人前腳剛走,俄國人後腳趕到,又以還遼有功對清政府大肆敲詐。1896年的《中俄密約》中,沙俄向大清索取了修築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特權。1897年,俄羅斯艦隊擅自闖入旅順口,隨即強行向大清“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至此,整個遼東半島被沙俄霸佔,尼古拉二世的“遠東大戰略”初步實現,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不凍港也收入囊中。

終於引起列強“公憤”

早在八國聯軍侵華的1900年,列強就領教了沙俄的貪婪和無賴,當其他侵略軍陸續撤離後,俄軍仍賴在中國東北不走。從各自利益出發,“義憤填膺”的列強紛紛譴責其不講規矩,吃獨食。

迫於壓力,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交收東三省條約》:同意分3期撤兵,一年半時間撤完。第一期撤兵如約完成,而當1903年東清鐵路全線通車後,沙俄不僅違約不進行第二期撤兵,還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尼古拉二世任命自己的叔叔為總督,隨後俄軍又重佔奉天,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不惜一戰的架勢。

到這個時候,列強尤其日本人清楚地意識到,與沙俄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來“調和”了。而作為當事國兼“中立國”的大清也意識到,“聯俄拒日”的策略該向“聯日抗俄”轉變了。對此,時任貴州巡撫李經羲的一句話道出大清心聲:俄勝勢必吞併,日勝無非索酬,兩害相形則取其輕

從日俄戰爭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看出,這場戰爭不僅是日俄兩國在真刀實槍地幹,還是背後的列強在博弈和較量,當時世界主要的六大強國都或多或少地捲入了這場大戰。

1、美國

彼時的美國已是世界首富,在剛結束的美西戰爭中,美國不僅撲滅了後院的火,還將觸角伸向了東南亞,財大氣粗的美國人開始登上世界舞臺施加影響力。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機會均沾”,力圖打破沙俄對中國東北的獨霸局面。

然而,對美國幾度介入中國東北的“嘗試”,沙俄都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如今機會來了,日俄互撕在即,美國人口頭上中立,行動上則毫不猶豫站在日本一邊,與英國一起給予日本大量經濟援助,為其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在戰爭爆發前給英國老朋友賴斯的信中,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針見血地指出:“俄國人太貪婪,它實際上要兼併中國東北和朝鮮,而且要取得對北京的保護權,並逐步使整個中國受其支配。我們要毫無保留地支持日本抵制這一野蠻擴張,因為日本人是在為我們而戰!”

2、英國

雖然夥同沙俄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瓜分,但英國多數時間是把沙俄視為在遠東的競爭對手。沙俄在遠東的勢力不斷膨脹對英國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爭奪中國長江流域中,英國企圖假手日本阻止沙俄南下。

與日本人有共同的“關切”,英日一拍即合,於1902年在倫敦簽訂了英日同盟,矛頭直指俄國。此外,當時歐洲的矛盾也頗為激烈,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希望儘快遏制沙俄東進的野心,令其老老實實回到歐洲加入自己的陣營對付德國。

3、德國

與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一樣,德國一貫執行“推動俄國東進”的政策,希望因沙俄佔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美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國調走西部邊境的軍隊,以減輕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在1901-1904年間,德國對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基本上表示支持”。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日俄戰爭爆發後,德國繼續保持對俄國口頭上的支持。當俄軍在遠東一敗塗地,尼古拉二世將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人表示願在途中為俄艦加煤。當時,德國在西太平洋有幾塊殖民地,但那幾個島嶼都不在“途中”。

按照國際法,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規定令俄艦隊叫苦不迭。繞過大半個地球行駛3萬公里,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補給全靠運輸攜帶,這仗怎能打贏?此外,德國為俄艦隊的通信提供了德國製造的無線電臺,可當德國技術員一走,先進的電臺在俄國人手中即形同廢物。

4、法國

雖然傳統上敵視俄國,但當時仍然恪守俄法同盟。英日簽訂同盟不久後的1902年3月,俄法兩國在聖彼得堡發表宣言,聲稱兩國在將來的遠東問題上保持一致,這是把俄法軍事同盟首次推廣到遠東,矛頭直指英日同盟。

但是,法國並不希望俄國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這樣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力量將被削弱,因此,法國對俄國遠東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後來,當俄波羅的海艦隊抵達法屬印度支那進入金蘭灣時,日本人一提出抗議,法國立即“被迫”勒令俄艦出境。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日俄戰爭爆發前,當時這六個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問題上形成兩大集團:一個是以美國為後盾的英日同盟,另一個是以德國為“觀察家”的俄法同盟。在即將到來的這場代理人戰爭中,為了自身利益,日俄將義無反顧地走上前臺互撕。

3:3變成四打一

1905年,日俄戰爭落幕,“蕞爾小邦”日本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沙俄,這當然離不開日本人相對先進的戰術戰略和異常勇猛的作戰,但不可否認的是,列強在遠東的博弈深刻影響了戰局。

日俄戰爭中,大清表面上宣佈“局外中立”,但在“聯日抗俄”政策影響下,上至政府高層下到東北百姓都不由自主地轉變了“觀念”。在袁世凱差遣下,後來著名的北洋將領,當時的年輕軍官吳佩孚就潛入東北為日本蒐集俄國的軍事情報。

藉助列強的各懷鬼胎,分化組合,這場戰爭本來還是3:3的勢均力敵。然而真正打起來,不招人待見的沙俄落得個孤立無援,不得不“以一敵四”,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戰爭期間,日本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國資助和策動沙皇政府的反對派發動革命,俄國腹地一時間鬧的天翻地覆。

對馬海戰後,尼古拉二世自知無法贏得這場戰爭,利用戰爭的勝利扼殺革命的希望也隨之破滅,這場戰爭耗費了20億巨資,日本人也不願再打下去了。

日俄戰爭背後的博弈,沙俄究竟多招人嫌?勢均力敵卻變成了四打一

這個時候,一直默默無聞在幕後“工作”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欣然出面了,在美國人斡旋下,兩國最終在1905年9月5日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中間當然少不了激烈的討價還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