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美術 寧靜 藝術 書法 集雅齋 2017-08-03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

王明明,1952年出生於北京,山東省蓬萊縣人。自幼酷愛繪畫,兒童時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

七十年代,王明明長期刻苦學習和創作,求教於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劉凌滄、盧沉、周思聰、姚有多等諸名家,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1978年考取中央工藝美院未入學,同年調入北京畫院從事專業創作。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畫展,曾在北京、新加坡、日本、香港、臺灣、加拿大等地舉辦個展及講學,出版多種個人畫集。

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他被北京市委授予“首都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統一戰線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出於對水墨藝術的愛好,從小王明明對於傳統的東西就學習得非常多,他最喜歡明四家、石濤、八大,還有任伯年、吳昌碩,他廣泛地涉獵和吸取他們的營養,這些畫家的技法對他的影響都非常大。他舉例說,畫《蘭亭序》,就要先研究歷代畫家是怎麼畫這個題材的,等他去蘭亭實地考察了以後,他就想自己怎麼把個人的感受和從古代畫家那裡學到的東西有機融合在一起,變成自己的畫面風格,這是他的一個主要創作流程。他覺得一個畫家必須去研究前人的創作規律和作品成功的各種因素,然後再確定自己如何去吸收這些東西。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吸收傳統不是從風格上、從筆法上硬去結合,它應該是畫家理解了以後,變成一種“化境”。風格是畫家根據自然給自己的感受、自身的文學功底自然地形成的,而不是某種樣式的機械複製。所以王明明強調,畫家不要一味地追求“更獨特”的風格,如果你追求這種極端獨特的風格,它會在你的創作上變成一個殼,最後會成為發展自己真正風格時的一個障礙。他說,我們畫界有很多問題,就是出在我們想重視技法、重視傳統,可是被很多傳統技法所束縛住了。王明明在回顧歷史上傑出畫家繼承前人風格的時候說,這些畫家的畫面看起來感覺和前人相似,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前人的風格了,他已經有自己所理解的東西,所以他才能成就另外一個時代的一種新的樣式、新的風格:能夠創造出新風格的人,必定是對前一種風格理解最為深入的人,他理解了前人的東西,又不被前人所束縛。可是傑出畫家為什麼能不被前人所束縛呢?為什麼又有很多畫家卻跳不出來呢?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認為成功的畫家必須具備兩個功夫:一個是能深入傳統的功夫,第二個就是他對於所處的現實的強烈感受,要通過高超的造型能力體現出來,這兩種功夫缺一不可。比如說,畫家不具備造型能力,沒有個人感受,只有臨摹的能力,那他肯定會陷入古人的圈子裡;反過來,畫傢俱備了個人感受和造型能力,可是沒有吸收中國畫的傳統,他的筆墨只能陷於某一個層次,很難有發展。一個畫家只有具備這樣兩個能力的時候,才可以在傳統裡面自由出入。具備了這兩個能力的藝術家還要逐年慢慢深入地研究中國畫的精髓,不同年齡段對於國畫傳統的理解不一樣,表現出來的筆墨也就是不一樣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呈現出自己獨特的面貌來。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研究傳統精髓 重建中國人的道德標準

王明明關心於“十二五”文化大繁榮之中如何紮紮實實做些文化建設的工作。他表示應將精神文明建設與傳統文化精髓將結合,比如說誠信的喪失成為社會面臨的問題,其實在傳統文化中講誠信是中國人的美德。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的精髓並沒有矛盾,作為中國人幾千年傳統的理念是應當弘揚和繼承的,應當對這些思想進行深入研究,重建中國人的道德標準。

在幾十年的運動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們丟掉了東西太多,應該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來重新確立中國人的自信心。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沉靜中思索,寂寞中昇華

在當今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人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使自己得到慾望中的滿足。生活富裕了,但人們又覺得缺少了什麼?於是又急匆匆奔向山林、原野,尋找失去的東西,使自己浮躁的心得到一分安閒,以求一種心裡平衡。空寂、曠達、淡泊、寧靜和至靜之極的境界是古人先賢所追求的境界。沉靜中才能有所悟,寂寞中才能得到精神昇華,自己是否缺少這種境界呢?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中,山水之美與人格之美是互相映襯的。人們對自然敞開自己的心靈,體驗和感悟自然與人生,產生了膾炙人口的文學名篇,留給後人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讚歎。歷代的藝術家們被這些名篇所打動,他們嚮往聖人、先賢、仁者、智者所描述的超凡的境界,而創造出一幅幅鉅製佳構。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

我五歲開始學畫。那時父親說書法是中國畫的基礎,於是讓我臨歐陽詢的《九成宮》。我把臨的字拿給苦禪先生看,他先把紙翻到背後看看是否力透紙背,後告訴我用筆的方法。“文革”時無法畫畫,我每天在家中練字,先後臨了顏真卿的《多寶塔》、漢代的《禮器碑》、《曹全碑》,以及《聖教序》等,並經常請教徐之謙先生,他教我認識各種字體的間架結構與書寫規律。頓立夫先生住在我家對門,我常去他家看他治印,請他講敘張大千、王福廠先生的治學精神。後來又與父親一起去拜訪啟功先生,在小乘巷的平房內聽啟先生講傳統書法和書法的結構關係,使我眼界大開。那時我在書法上只是用功,勤於練習。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在工廠十年中,我經常刷巨大的標語,刻鋼板,出小報,寫大字報,在全國各種展覽中寫不同字體的美術字和楷書,各種宣傳工作鍛鍊了我,我自己也用心去做,邊幹邊學。

1978年進入畫院後,緊張的創作和對藝術風格的追求使自己忽視了對書法的重視和練習。1990年代後,創作之餘我又開始練字,臨一些魏碑、草書及小楷,時而寫,時而停。閒暇之餘我慢慢養成了讀帖的習慣,感到提高眼力比手頭功夫更加重要,開始著力思考和研究書法與繪畫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在研讀歷代名帖中,我慢慢對傳統書法產生了新的認識,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書法家只有在傳統中反覆進出,才有可能達到至高的境界。歷代大家都有“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功夫與境界,達到自成一家。書法中最重要的是要講究法度,法是基礎,度是分寸,如果在書法創新中不注重基礎與分寸,就不可能獲得新的高度。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從歷史的縱向中研究書法大家,傳統與發展的脈絡會看得很清晰。但在與同代書法家的橫向比較中,我們可能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且易於滿足,標準也容易降低。如果把自己放在縱向的歷史發展中去審視,會使自己變得清醒與冷靜,找出差距——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了。董其昌對學習傳統書法的三個發展階段的精闢論述,是我學習書法、體認經驗的重要借鑑。董其昌在從初若印泥的“形模”、“格轍”,到中若印水的“神理”、“神采”,再到終若印空的“頓悟”方式產生自己集大成之藝術風格的境界中,給我們總結了書法創作從漸修到頓悟的過程,這是何等寶貴的經驗與規律!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創新離不開腳踏實地的修為和認識。新觀念代替不了真功夫。任何僥倖與自傲都是徒勞的。只有按照藝術的規律去努力才有可能進入新的境界。50年繪畫創作的歷程使我認識到書法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中國繪畫史上如米芾、蘇軾、趙孟、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徐青藤、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等諸多大家的書法與繪畫齊名,在繪畫與書法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們的書法高度支撐著繪畫的高度,因為在中國畫的最高境界中,書法是重要的基礎,而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造型是惟一的基礎。書法與中國畫中的線條是世界上其他任何藝術都無法比擬與取代的。在藝術創新中,不少人以急功近利的方法,試圖用其他的藝術語言取代中國畫中的線條,試圖用色彩來掩飾用線功力不足的弱點,試圖用印章來代替自己根本不寫書法的不足與缺失,如果是這樣,久而久之中國畫與其他藝術門類的區別便會漸漸消失,這是應該認真反思的大事。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任何藝術要想臻於理想的境界,不僅要靠技術、技巧,更要體現境界。書法應是在功夫、技巧與境界的完善結合中才能達到欲求的高度。書法與中國畫貴在有書卷之氣,這是作者天賦、修養、品格、氣質的綜合反映,其所產生的靜氣與含蓄,是無法複製與超越的內在之氣,而不是外在簡單的視覺張力。書法風格貴在自然,應當去除安排與做作。真正的風格是集大成的產物,是傳承有致的血脈,是有源有流自成一家而又為後人所繼承的經典。書法貴在有古意,能與古人的意蘊相通,隨心所欲但不逾矩。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我崇尚書法中的平正。平淡是本,平中見奇為最難。我在書法中追求的是清閒之趣、平和之風、莊言之格、寧靜之情。我喜歡歐陽修所談的“閒和嚴靜”。在繁忙的工作中給自己心中留有一席清閒的空間,在複雜的社會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在對書畫藝術的認識上保持著清醒的獨立思索,在人生與藝術上追求寧靜致遠的境界。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這幾年間,行政事務更加繁忙,整塊的繪畫創作時間太少,如何利用好這些零碎的時間?於是我把部分精力放在書法創作上,以傳統的條幅、中堂、對聯、扇面、冊頁、匾額、手卷等形式,書寫歷史傳統經典中的古文名篇、名詩與名句,把自在的情感與追求書寫進自己期望的意境中,這不是結果,只是學習的過程與嘗試,用以證明作為藝術家的我,沒有白白浪費時間與生命,以此聊作安慰自己吧。

庚寅夏於潛心齋

王明明兒童時期作品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真性情,真風格——讀王明明的畫

邵大箴

凡藝術家,都重視個人藝術風格的建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個人風格的建立是自然積累的過程,藝術家要有堅實的生活基礎,要有對客觀現實的獨特體驗,還要有對自我優長與不足的清醒認識,並有相應的表現技巧。對畫家來說,這需要時間,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著急不得。有些畫家急於想做出自己的風格,因為火候不到,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君的創作在中國畫壇受到人們的關注,已經二十多年了,他穩健地在走著自己的路,不斷推出自己的新作,鮮明的個人風格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我認為王明明畫風的重要特徵是“平中有奇”。所謂平,就是平實,不以表面的新奇怪異來譁眾取寵,而是用自己紮實的藝術功力來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當然,如果藝術語言一味平實而無出奇之處,則會失之於平庸。所以如何在平實中求奇,就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潘天壽先生說: “畫畫以奇取勝易,以平取勝難。” “以奇取勝者,往往天資強於功力,以其著意於奇,每忽於規矩法則,故易。以平取勝者,往往天資並齊於功力,不著意於奇,故難。然而奇中能見其不奇,平中能見其不平,則大家矣。”(《聽天閣畫談隨筆》)我以為,明明是一位天資並齊於功力的藝術家,他出身‘口香門第、‘剛畫世家,父親王念堂先生能‘日擅畫,有深厚傳統功力。明明白幼家庭薰陶,有繪畫天才,曾幾次在國內外兒童畫大展中獲獎。因為十年荒唐“文革”,使他不能入藝術院校深造,曾到工廠做徒工。但是這段坎坷的人生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鍛鍊了他的品格,更激勵他奮發上進。他靠艱苦的自學,靠臨摹古人的作品,靠名人的指點,細細體會和咀嚼中國畫的原理,一步步探討藝術的奧祕,終於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的“平中有奇”的藝術風格,是他個人性情的真實反映。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明明天性聰穎、有主見,但為人謙和、真誠,做事勤奮認真。在藝術上他有自己堅定的目標,為此他執著追求,不受外界風潮干擾。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長期以來他在努力培養和提高兩方面的能力,傳統中國畫的寫意能力和西畫的寫實造型能力。前者他依靠臨摹古人、全面提高包括書法在內的民族文化修養獲得,後者則靠寫生訓練培養。他求教的前輩藝術家也是來自這兩方面,即有的偏重於民族傳統技巧,有的則以寫實造型見長。他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在維護和保持講究筆墨語言的傳統文人畫的高雅格調與情趣的基礎上,關注中國畫語言的時代性,開拓它的表現題材,豐富它的表現能力。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我覺得明明長期以來的藝術實踐,基本上是按照這個思路向前推進的。他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在整合兩種技巧時,使自己的創作更滲透民族精神,更具有時代氣息和更具有個性特色。我想說,因為明明沒有受到學院系統的寫實造型訓練,他身上沒有沉重的寫實“包袱”,在吸收寫實技巧將其融人筆墨寫意體系時,顯得更為自信和更能駕馭自如地納人意境美的構架之中。在好手如林的當代中國畫壇,明明有別於許多“中西融合”的同道們的,可能正是這一點。由於他的作品有一種傳統文人畫特有的清淡的儒雅氣息和淡泊的寧靜情緒,而又有相當的視覺吸引力,所以它們既可供人把玩品賞,又適宜於陳列、展示於現代建築物內。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明明是多面手,能工能寫,能用以線勾勒為主的手法作畫,也能以塊面和色彩造型構思,擅長塑造人物形象,也鍾情山水、花鳥,能畫“大品”,也能畫“小品”。他在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作多方面的嘗試和探索。因為他視野開闊和擁有多種手段,他的畫面語言非常豐富且多變化。他的“大品”在恢宏氣勢和整體效果中,注意細部、細節的精緻描寫,注意講究筆墨情趣;他的小品寄情寫意,瀟灑飄逸中又不失嚴瑾,讀來令人陶醉。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不論明明用何種技法作畫,有一種精神始終貫穿其中,那就是他對大自然的虔城,對藝術的執著。他在為“迴歸自然”為主題的個展所寫的《我的活》中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引導我們與自然融為一體。我向往回歸自然,返樸自然。” “大自然多麼豐富多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要去表現。”確實,寧靜的、沉默不語又充滿靈性的大白然,不僅給予他創作上的激情和靈感,而且還幫助他體悟到人生與藝術的真諦。他做人實在,做事穩健;他的創作態度沉穩,心情虛靜。他說:“作畫需要沉靜,任何雜念和浮躁都能從畫面上反映出來。心境平和,摒除妄念,潛心研究,才能逐漸有所進步。”(同上)應該說,他的這種態度是他在藝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還需要指出的是,明明在藝術創作中能正確處理自我與大眾的關係,他珍惜自己的個人愛好,但不陶醉於小我的情趣;他注重形式美感,又不沉湎於形式技巧,他尊重廣大人民群眾對藝術的需求,在適應群眾審美要求的同時,用白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與水平。他的畫是雅俗共賞的。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明明說:“藝術之路,越走越難。”(同上)我想這不是他自謙之詞,而是他在創作過程中的深切體驗,這也說明他在不斷地為自己樹立新的奮鬥目標。相信虛心好學而又自信的明明,在未來的藝術征途上,會不斷有新的成果奉獻給社會。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沉靜中思索,寂寞中昇華

王明明

我在林中漫步,靜聽松風在耳邊掠過;我在瀑布溪邊小憩,感受到震撼心靈的狂吼與潺潺流水的細語之聲;我在湖邊冥思靜坐,一片寂靜中體悟大自然的氣息。大自然的美進入我的心田,使我沉靜、遐思,感到心靈自由的真趣和懷古幽情的沉思。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在當今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人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使自己得到慾望中的滿足。生活富裕了,但人們又覺得缺少了什麼?於是又急匆匆奔向山林、原野,尋找失去的東西,使自己浮躁的心得到一分安閒,以求一種心裡平衡。空寂、曠達、淡泊、寧靜和至靜之極的境界是古人先賢所追求的境界。沉靜中才能有所悟,寂寞中才能得到精神昇華,自己是否缺少這種境界呢?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中,山水之美與人格之美是互相映襯的。人們對自然敞開自己的心靈,體驗和感悟自然與人生,產生了膾炙人口的文學名篇,留給後人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讚歎。歷代的藝術家們被這些名篇所打動,他們嚮往聖人、先賢、仁者、智者所描述的超凡的境界,而創造出一幅幅鉅製佳構。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我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體悟山水的千變萬化,感悟先賢們的名篇與名作,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從而產生了創作的激情與思考。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手卷、冊頁、扇面是傳統中國畫中的特有形式,歷代藝術家們創作了很多名作。我喜歡用這種形式來表現傳統題材。在二十年中我不斷地用這種形式來重溫和詮釋這些題材,從而使自己慢慢地進入傳統,表達自己迴歸傳統,感悟古人的心境與情思,尋找自己心中的一種歸宿。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我是在批判傳統,鼓勵革命、創新的環境中成長的。從批判中思考,到學習、繼承傳統,我經歷了曲折的心路歷程。這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吧!世界各國的歷代藝術都是在尊重前人的基礎上發展的,一代代生生不息。當今多元的社會中,我們的批判多於繼承,盲目多於思考,自負多於自信。在懷疑我們民族文化的氛圍中,又能產生什麼樣的大師呢?後人又如何評價我們呢?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我們在發展中國畫的過程中,研究中國畫的藝術規律比技法更重要,研究中國畫的精神比時髦觀念更重要,調整自己的藝術心態比批判別人更重要。藝術需要發展,藝術家需要發揮個性,但這應建立在尊重前人、同道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否則藝術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懷古使我的精神得到淨化和昇華,寄情表現了我在藝術上的追索與創造。這就是我此次展覽的目的所在。

王明明 2008年於潛心齋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閒和嚴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