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美術 藝術 宣紙 手工藝 沃德利成書畫院 沃德利成書畫院 2017-08-29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有人說我的作品有些現代派,我說我是後現代派,因為我是講傳統的。

由於我的作品看起來不那麼講究技巧,有些人便認為我漫不經心。我很久以前便掌握了繪畫技巧,但是我不願意賣弄技巧,也不把外表的像不像放在首位。我關心的是我個人的感知。我認為技巧應當自然體現在繪畫中,而不能佔支配地位。

可是很少有人能發現並體會到一幅畫中所表達的其它特點。例如直覺、自然和淳樸敦厚。即使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來構思一幅作品,我的心血在畫面上並不能一眼看出來。畢竟,那些認為我的作品有點漫不經心的人要比其他人更能理解我的作品。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其中大部分都是人們所能識別稱喜聞樂見的尋常景物……藝術家的使命就在於向觀眾再現這些尋常事物,使他們獲得新的感受,使觀眾在新發現中享受極大的快樂。

有些人過了一生,世界觀還是糊塗的。但一個人的世界觀是決定他一生之路怎麼走的關鍵。我到了延安之後,人生觀,世界觀才真正得到解決,這使我受益一輩子。

創作要靠生活,靠積累,沒有生活就沒有了創作。我在農村生活了多少年,積累的東西用完了就再下去,再到生活中去,積累素材再創作。所以我每年都要拿半年以上的時間,到農村去觀察、體驗、收集素材。我現在差不多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去看書,不光看美術方面的,其他藝術方面的也要看。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學習也要有策略,有階段性。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不能以數量看水平。我1982年以前畫賓館畫,1982年以後去膠東寫生。在賓館作畫多是重複,深入膠東寫生以後,又有了新的內容。我避開鬧市,躲開雜務,在鄉下靜思已逝去的歲月,力求探索繼續前進的道路。

北京雖美,小院雖美,總比不上家鄉的景色美。對一個搞藝術的人來說,鄉野的景觀,比北京更壯闊。

回到老家,能產生種種藝術聯想,農村鄉情、鄉土味濃,民間藝術豐富,無論是人是物都熟悉,常常更能誘發我的靈感,產生創作衝動,同時,也便於觀察一年四季景觀的變化,比如,我頭一年畫了荷花,第二年再畫,年年觀察荷塘的變化,年年畫荷塘,頭—年不足的第二年就可以補上,一樣東西只有多畫幾回才能畫好。對自然景物我喜歡一年四季連著觀察,這樣才能發現她們的微妙變化。比如盧葦,春天剛鑽出水面,生命力旺盛;夏天綠油油一片,景色壯觀;秋天黃燦燦、硬挺挺,像一把把刺向蒼穹的利劍。蘆葦蕩裡有蘆雁、野鴨等生靈,它們的生活習性也隨著季節的轉換而發生變化。農村的環境和氣氛,使我比在北京城裡能畫出有民間味、有鄉土味、有生活味的畫來。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杏花畫不好就類同於梅花,為了畫好杏花,拿著速寫本,到杏樹林裡去了不知多少次,我把觀察的心得記下來,“杏花枝頭春意鬧”。冬天,我也沒少去梅林中觀察,我發現只要把這個“鬧”味畫出來,才能把杏花與梅花區別開來。

群眾的審美情趣,也需要提高,作為藝術家,有責任去引導他們,提高他們。

有些畫是畫給“小學生”看的,有些畫是畫給“中學生”看的,有些面是畫給“大學生”看的,我的有些畫是畫給研究生們看的。畫給研究生看的畫,不能要求大、中、小學生都看懂。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不同,當然欣賞畫的水平也不一樣,我畫的題材,與前人相比,也沒有多少新鮮的,但我畫的花鳥又與前人不同,我的每一幅面都不冷,都流動著我的愛戀,我的情感,但這種愛和情,只有回到我的故鄉,才更濃烈,更真切。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藝林巧匠多,山外青山樓外樓,人貴有自知之明。我的作品,如被美術界和人民群眾喜愛,我就心滿意足了,何需金榜提名,衣錦還鄉……

我畫我所常見的最普通的花鳥和山水,這也是人們常看到的最能啟發人們精神情愫的景物。我們應該用藝術目的感受和理解去創造高於這些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給人們帶來高層次的藝術美的享受。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吳昌碩基本上是複色畫法,齊白石是單色畫法,潘天壽多半是運用套色畫法,我常用的是複色畫法。我吸取了民間美術的色彩,比較響亮、熱烈、鮮明。

我多用長鋒羊毫作畫,我覺得羊毫圓細柔順,含水量大,筆鋒出水又慢,變化複雜,宜於表現物象,宜於發揮筆墨的功能。

我也喜歡用薄紙作畫,如皮紙,因紙質較薄,筆、墨、色、水容易浸透紙背,水飽墨足,變幻神奇。

我的畫用薰墨、重色,大都說好看,強烈,因為重彩必須有重墨來限制,減輕色的亮度。能用濃墨的畫家,不可能都可以用重彩,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要與風格、章法、筆墨完全協調一致。

畫牡丹用洋紅或曙紅,怕日晒不持久。最好再用大紅或丙烯加蓋,以防變色。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一筆反正幾種顏色,畫出畫來蒼蒼茫茫有分量。

一些人跟著我學用色,但畫出來的東西不順眼,很俗氣,毛病在哪裡?主要是筆墨趣味與色彩沒有完全構成一致。大紅、大綠本來就很俗,俗的東西要變成不俗的,變成高雅的藝術,就必須通過藝術加工,用雅的東西來襯托。

我個人的經驗,作畫用筆要區分開,濃墨筆、淡墨筆、用色筆。從筆上區分三個層次,作畫過程中,需要變換墨色蘸水就可以了。用筆也不用—次次沖洗。

我用重疊畫法作畫:

將幾張宣紙疊在一起作畫,使墨和色自然向下層宣紙滲透,以達到渾厚自然的藝術效果。其方法步驟是:

在重疊的兩、三層宣紙亡面,先以淡墨在第一層宣紙上構圖起稿,確定所畫內容的基本構圖,因為這種畫法吸水性強,起稿落筆,蘸墨包要飽滿,行筆要侵,以便水墨自然而然向下層滲透。

淡墨確定了基本構圖後,根據所畫內容、筆墨結構,以濃破淡,濃談交錯,大膽卜筆,分出遠、近、中景中間。從局部到整體,行筆走墨,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起稿的淡墨線,在深入描繪的過程中,根據筆墨結構、構圖需要可去可留。墨色不足,可以加重,需要染色,可以染色。最後,在進行細心收拾時,對於自然滲透或濺出的墨跡色斑,只要對形質有一定表現力,都應當給予保留。

第一張基本完成,根據下面滲透下來的水、色餘斑墨韻和基本隱約可見的圖形,在第二張畫稿上畫稿上面進行加工。第一張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第二張里加以糾正,哪些取捨、哪些覆蓋、哪些加工、哪些趁溼畫、哪些幹後改,要再三思考、做到心中有數,大膽收拾。有時候第一張足水墨的,第二張可以改成彩色的,兩幅對比畫,根據需要大膽取捨,收拾整理,直到滿意為止。

由於第—二張很多墨色是第—張滲透過來的,所以墨線、毛澀、渾厚。細小加以收拾,顯得韻味十足,格外自然。保留自然毛澀美,去掉髒亂墨色點,以求完整。第二張的墨和色一部分是從上面滲透過來的,所以墨色細勻,託裱後,效果更佳。

第三張亦然。這種畫法,對初學有幫助,對要留副本也有好處。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崔子範:我畫我所看到的一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