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蘆塘秋色》89×48cm

有一次盧坤鋒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特別喜歡臨吳昌碩。”我說:“我從高中就臨吳昌碩,我很崇拜他。”他說:“你應該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吳昌碩是個‘口袋’,這個口袋很細很長,你鑽進去就不好出來了。”我那是才一二年級,聽了感到茫然,就問:“那我學誰呢?”盧先生說,可學的多了,比如石濤、八大。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蘆塘秋色》89×48cm

有一次盧坤鋒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特別喜歡臨吳昌碩。”我說:“我從高中就臨吳昌碩,我很崇拜他。”他說:“你應該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吳昌碩是個‘口袋’,這個口袋很細很長,你鑽進去就不好出來了。”我那是才一二年級,聽了感到茫然,就問:“那我學誰呢?”盧先生說,可學的多了,比如石濤、八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鷺鷥》57×43cm

陸抑非先生講構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構圖就是一杆秤,一個小小秤砣能平衡一大筐東西。畫面這邊空白,你把空白全封起來就死了,就像下圍棋,留出眼來就活了,畫畫留出一點空,就透氣了。

三、劉葦先生的教誨

劉葦先生當時是系支部書記,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每次系裡開會,她先檢查學生帶沒帶速寫本,她說:“第一次我原諒你們,第二次再不帶,就請出去。”有人說,既然是來開會的,帶什麼速寫本?她說:“來開會是不錯,但是要隨時隨地的帶著速寫本,看著好的東西就畫下來,養成寫生的習慣,你腦子裡要有構思、構圖意識,我要培養你們養成這種意識,你要時刻記住,知道你是一個畫家!”更難忘的一次是全班去浙江諸暨山口大隊體驗生活,進山一看,除了山就是山,覺得無物可畫。於是我們集體寫信給系領導,要求回杭州去西山公園畫牡丹。過了幾天,劉葦先生給我們回了一封長信,讓朱穎人先生特地敢去給我們開會,唸了這封信。這封信可以說對我一生都產生了影響。劉葦先生在信裡寫道,寫生就一定要畫牡丹嗎?潘天壽先生這樣的大家經常畫的東西就在你們腳下,什麼車前子草、野藤、八哥都能入畫。現在讓你們寫生,就是讓你們熟悉生活,知道大師們走過的路是怎樣的。要學會觀察事物,這是藝術家和一般人的區別。我聽了以後,頓開茅塞,第二天早飯沒吃就背上畫夾子上山了。山越爬越高,山上的溪水流下來,你只要趴下去一看,裡面的石頭就像潘天壽先生畫上的石頭,無非小一點罷了。上面還趴著很多壁蛙,非常生動。我當時著了迷似的,就順著溪水一邊畫一邊爬,天黑了才想起一天都沒吃飯,那天收穫特別大。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蘆塘秋色》89×48cm

有一次盧坤鋒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特別喜歡臨吳昌碩。”我說:“我從高中就臨吳昌碩,我很崇拜他。”他說:“你應該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吳昌碩是個‘口袋’,這個口袋很細很長,你鑽進去就不好出來了。”我那是才一二年級,聽了感到茫然,就問:“那我學誰呢?”盧先生說,可學的多了,比如石濤、八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鷺鷥》57×43cm

陸抑非先生講構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構圖就是一杆秤,一個小小秤砣能平衡一大筐東西。畫面這邊空白,你把空白全封起來就死了,就像下圍棋,留出眼來就活了,畫畫留出一點空,就透氣了。

三、劉葦先生的教誨

劉葦先生當時是系支部書記,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每次系裡開會,她先檢查學生帶沒帶速寫本,她說:“第一次我原諒你們,第二次再不帶,就請出去。”有人說,既然是來開會的,帶什麼速寫本?她說:“來開會是不錯,但是要隨時隨地的帶著速寫本,看著好的東西就畫下來,養成寫生的習慣,你腦子裡要有構思、構圖意識,我要培養你們養成這種意識,你要時刻記住,知道你是一個畫家!”更難忘的一次是全班去浙江諸暨山口大隊體驗生活,進山一看,除了山就是山,覺得無物可畫。於是我們集體寫信給系領導,要求回杭州去西山公園畫牡丹。過了幾天,劉葦先生給我們回了一封長信,讓朱穎人先生特地敢去給我們開會,唸了這封信。這封信可以說對我一生都產生了影響。劉葦先生在信裡寫道,寫生就一定要畫牡丹嗎?潘天壽先生這樣的大家經常畫的東西就在你們腳下,什麼車前子草、野藤、八哥都能入畫。現在讓你們寫生,就是讓你們熟悉生活,知道大師們走過的路是怎樣的。要學會觀察事物,這是藝術家和一般人的區別。我聽了以後,頓開茅塞,第二天早飯沒吃就背上畫夾子上山了。山越爬越高,山上的溪水流下來,你只要趴下去一看,裡面的石頭就像潘天壽先生畫上的石頭,無非小一點罷了。上面還趴著很多壁蛙,非常生動。我當時著了迷似的,就順著溪水一邊畫一邊爬,天黑了才想起一天都沒吃飯,那天收穫特別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鷹》137×70cm

四、構思與應變

上大學時我就養成了畫草圖的習慣。畫草圖的目的,不僅是把握造型,同時也是在訓練構思。如何表現空間關係,突出主體,各部分如何相互呼應,題款在哪裡,等等,都有統籌考慮。當然,在畫的過程張也不能死搬硬套,還需隨機應變,但在構思構圖階段就應該胸有成竹。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蘆塘秋色》89×48cm

有一次盧坤鋒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特別喜歡臨吳昌碩。”我說:“我從高中就臨吳昌碩,我很崇拜他。”他說:“你應該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吳昌碩是個‘口袋’,這個口袋很細很長,你鑽進去就不好出來了。”我那是才一二年級,聽了感到茫然,就問:“那我學誰呢?”盧先生說,可學的多了,比如石濤、八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鷺鷥》57×43cm

陸抑非先生講構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構圖就是一杆秤,一個小小秤砣能平衡一大筐東西。畫面這邊空白,你把空白全封起來就死了,就像下圍棋,留出眼來就活了,畫畫留出一點空,就透氣了。

三、劉葦先生的教誨

劉葦先生當時是系支部書記,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每次系裡開會,她先檢查學生帶沒帶速寫本,她說:“第一次我原諒你們,第二次再不帶,就請出去。”有人說,既然是來開會的,帶什麼速寫本?她說:“來開會是不錯,但是要隨時隨地的帶著速寫本,看著好的東西就畫下來,養成寫生的習慣,你腦子裡要有構思、構圖意識,我要培養你們養成這種意識,你要時刻記住,知道你是一個畫家!”更難忘的一次是全班去浙江諸暨山口大隊體驗生活,進山一看,除了山就是山,覺得無物可畫。於是我們集體寫信給系領導,要求回杭州去西山公園畫牡丹。過了幾天,劉葦先生給我們回了一封長信,讓朱穎人先生特地敢去給我們開會,唸了這封信。這封信可以說對我一生都產生了影響。劉葦先生在信裡寫道,寫生就一定要畫牡丹嗎?潘天壽先生這樣的大家經常畫的東西就在你們腳下,什麼車前子草、野藤、八哥都能入畫。現在讓你們寫生,就是讓你們熟悉生活,知道大師們走過的路是怎樣的。要學會觀察事物,這是藝術家和一般人的區別。我聽了以後,頓開茅塞,第二天早飯沒吃就背上畫夾子上山了。山越爬越高,山上的溪水流下來,你只要趴下去一看,裡面的石頭就像潘天壽先生畫上的石頭,無非小一點罷了。上面還趴著很多壁蛙,非常生動。我當時著了迷似的,就順著溪水一邊畫一邊爬,天黑了才想起一天都沒吃飯,那天收穫特別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鷹》137×70cm

四、構思與應變

上大學時我就養成了畫草圖的習慣。畫草圖的目的,不僅是把握造型,同時也是在訓練構思。如何表現空間關係,突出主體,各部分如何相互呼應,題款在哪裡,等等,都有統籌考慮。當然,在畫的過程張也不能死搬硬套,還需隨機應變,但在構思構圖階段就應該胸有成竹。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竹菊圖》68×46cm

我畫竹子、鷹和鷲的時候就,不習慣有人在旁邊,不能打斷,要養好神,不能緊張又不能不緊張,既要放鬆又不能完全放鬆,精氣神要提上來,想好了它的來龍去脈,然後一氣呵成。

"

作畫之餘,常有所思,天南地北,瞻前顧後,絮絮叨叨,雜亂無章,堪為方家笑耳。然所思皆出自靈府,並無虛妄學舌,均系寫意花鳥之事。今錄數則於後,以求教於高明。

一、寫意花鳥追求什麼

我所理解的寫意花鳥,就是用飽含激情、變幻莫測的筆墨,借花鳥之形,呈現一種氣象,創造一種意境,傳達一種精神。老子講“道”就是一個心靈感應的,超凡入聖、至美至樂的無極境界。漢代劉勰有“神與物遊”之說。劉勰的“神”與老子的“道”是一脈相承而相通的。漢代石刻、壁畫、漆畫中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神采飛揚,其誇張之大膽,想象之豐富令人讚歎!他們是寫意的一種顯現。那麼,真正的寫意花鳥畫為什麼直到明末才興盛起來呢?這大概也是遵循了“大器晚成”的發展規律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荷塘新雨霽》67×45cm

當今的寫意花鳥,既不應該只拘囿於小情小趣,甚至迎合市場,以小品、扇面為滿足,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幅,動輒八尺丈二,甚至十米百米。寫意花鳥所追求的氣象、境界、精神,實與畫幅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主要取決於畫家的人品修養、詩詞文學、書法功底以及造型能力、筆墨技巧等諸多因素,這些都集中體現為作品墨魂畫魄的藝術感染力。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西畫的發展,從古典寫實到現代多種流派的出現,增加了寫意的成份,比如在凡·高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許多同中國畫寫意用線和表達意趣的共同點。看近代幾位大家---吳昌碩的渾厚華滋,齊白石的淳樸天真,潘天壽的霸悍大氣,徐悲鴻的曠達平和等,都達到了寫意花鳥極高的水平。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卉》136×68cm

花鳥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在自然界,在我們周圍,除了人和山水,都屬於花鳥畫表現的內容。古人曾經分成翎毛、走獸、魚龍、蔬果、清供等很多類別,現在都歸入了花鳥畫。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長的,都是在我們構思取材範圍之內,我們要藉以畫出自己的感受和追求,畫出自己的情感和魂魄。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花鳥》94×68cm

我雖已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不減,作畫時,常常面對“寫意花鳥”四字考慮良久。

二、陸抑非先生的教誨

人上了年紀,喜歡舊憶。我在浙江美院學習期間,多得益於陸抑非先生。潘天壽先生時任院長,很少上課。他認為年輕人不宜學他的畫風,如果不理解,囫圇吞棗,反而有害無益。那時候每個年級配備的老師都不一樣,一年級以白描工筆為主,二年級畫小寫意,三年級就開始接觸任伯年了。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蘭菊圖》68×45cm

陸抑非先生教我們寫生和臨摹。我以前一味追求吳昌碩,很少接觸任伯年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畫。陸先生上課時先介紹任伯年,然後把自己臨摹的任的畫讓我們臨。他教我們把紙做成半生半熟再畫,先把宣紙用圖釘釘在門上用水噴溼,等幹了再用,如果不夠生就再噴一次,直到合適為止。到現在我還保留著當時的作業。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蘆塘秋色》89×48cm

有一次盧坤鋒先生對我說:“我發現你特別喜歡臨吳昌碩。”我說:“我從高中就臨吳昌碩,我很崇拜他。”他說:“你應該把眼界放的更寬一些,吳昌碩是個‘口袋’,這個口袋很細很長,你鑽進去就不好出來了。”我那是才一二年級,聽了感到茫然,就問:“那我學誰呢?”盧先生說,可學的多了,比如石濤、八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鷺鷥》57×43cm

陸抑非先生講構圖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構圖就是一杆秤,一個小小秤砣能平衡一大筐東西。畫面這邊空白,你把空白全封起來就死了,就像下圍棋,留出眼來就活了,畫畫留出一點空,就透氣了。

三、劉葦先生的教誨

劉葦先生當時是系支部書記,對我的影響也很大。每次系裡開會,她先檢查學生帶沒帶速寫本,她說:“第一次我原諒你們,第二次再不帶,就請出去。”有人說,既然是來開會的,帶什麼速寫本?她說:“來開會是不錯,但是要隨時隨地的帶著速寫本,看著好的東西就畫下來,養成寫生的習慣,你腦子裡要有構思、構圖意識,我要培養你們養成這種意識,你要時刻記住,知道你是一個畫家!”更難忘的一次是全班去浙江諸暨山口大隊體驗生活,進山一看,除了山就是山,覺得無物可畫。於是我們集體寫信給系領導,要求回杭州去西山公園畫牡丹。過了幾天,劉葦先生給我們回了一封長信,讓朱穎人先生特地敢去給我們開會,唸了這封信。這封信可以說對我一生都產生了影響。劉葦先生在信裡寫道,寫生就一定要畫牡丹嗎?潘天壽先生這樣的大家經常畫的東西就在你們腳下,什麼車前子草、野藤、八哥都能入畫。現在讓你們寫生,就是讓你們熟悉生活,知道大師們走過的路是怎樣的。要學會觀察事物,這是藝術家和一般人的區別。我聽了以後,頓開茅塞,第二天早飯沒吃就背上畫夾子上山了。山越爬越高,山上的溪水流下來,你只要趴下去一看,裡面的石頭就像潘天壽先生畫上的石頭,無非小一點罷了。上面還趴著很多壁蛙,非常生動。我當時著了迷似的,就順著溪水一邊畫一邊爬,天黑了才想起一天都沒吃飯,那天收穫特別大。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鷹》137×70cm

四、構思與應變

上大學時我就養成了畫草圖的習慣。畫草圖的目的,不僅是把握造型,同時也是在訓練構思。如何表現空間關係,突出主體,各部分如何相互呼應,題款在哪裡,等等,都有統籌考慮。當然,在畫的過程張也不能死搬硬套,還需隨機應變,但在構思構圖階段就應該胸有成竹。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竹菊圖》68×46cm

我畫竹子、鷹和鷲的時候就,不習慣有人在旁邊,不能打斷,要養好神,不能緊張又不能不緊張,既要放鬆又不能完全放鬆,精氣神要提上來,想好了它的來龍去脈,然後一氣呵成。

郭志光:我對寫意花鳥畫的思考

郭志光《國色》46×67cm

我畫鱖魚不學別人。我從超市買活鱖魚回來,放在陽臺上寫生。我仔細觀察他的結構和運動的規律。當然,也要熟悉魚的資料,知道潘天壽、李苦禪、許麟廬的鱖魚怎麼畫,我還看凡·高畫的一些動物。看的目的不是照搬,是理解,開括表現的方式和思路,畫的時候在隨機應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