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與面線糊

美食 跳槽那些事兒 草草啖鹽說蜜 2019-05-12


中山路與面線糊

這個夜晚天氣很燥熱,先生約我出外走走,於是來到了中山路。

中山路正在改造,大致已到了尾聲,路面剛鋪好,一眼望去,有了井然的秩序。幾位工人戴著頭盔正在趕工,從車上搬下一個大路燈,齊心協力地吆喝著。

中山路和莊府巷交界處有一家面線糊攤,唯有夜幕方才登場,真正的深夜食堂。一碗冒著熱氣,散發著滷味和蔥花香的面線糊,在黑暗的夜裡,告慰的是這座城市勞累一天的胃。

說來這也算一家老店了,但卻是幾經易主,沒有招牌的特色配方和持之以恆的經營決心,成不了老字號,能維持至今,全靠這條街的繁華。

中山路與面線糊

今夜的中山路,沒有商鋪的喧囂,工人的吆喝聲更顯街道的靜謐,這是從未有過的感受,我的中山路何時如此安靜過?

我和先生找了張桌子坐下,應該是施工的原因,並沒什麼客人,老闆卻是已經換成了兩位糙老爺們,有了些許走江湖的味道,其中一位江湖老大模樣的光頭漢子過來閒聊:明日有大人物要來驗收,所以晚上工人忙著呢。

中山路與面線糊

眼前的糙漢子讓我想起了這家面線糊攤的歷任更替。我所知道的第一任老闆,應該是一對父女。當年這家面線糊做得好,名氣非常響亮,湯頭鮮美純粹、芡糊乾淨明亮、配料齊全新鮮,全城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嘗過他家的面線糊。閒來無事,到中山路逛逛,再到他家吃一碗麵線糊,竟成了老城區人夜晚美好生活的標配。

這家面線糊名聲大噪後,幾年時間,也正是可以擴張的時候,不知因何,攤鋪易主了。

中山路與面線糊

我所知道的第二任攤主,是一對操著不怎麼地道泉州話的姐妹,長得有點壯實,面線糊的口味還不錯,姐妹倆似乎是想走高端面線糊的路線,大蝦大魷魚又鮮又大氣,價格也出奇的高,但也有人買賬,如此又經營了幾年,再次易主。

中山路與面線糊

糙漢子之前是一對老實巴交的年輕夫妻,一看就不是經商的料,老實人不欺詐,但也不變通,面線糊其實是可以吃出許多味道的,好與壞盡在湯頭,老實人的湯頭就是老實,吃不出花花腸子,也就吃不出驚喜。

但我還是願意來,卻不是因為他家的面線糊好吃,而單純的只是因為中山路。

中山路與面線糊

中山路,承載了太多泉州人的情感。

從鐘樓逛到南門,是我曾經常乾的事,高跟鞋踩爛了整條大街也不嫌累,中山路的美好,對於愛生活的人來說,那是絕佳場所。

中山路與面線糊

你可以逛商鋪,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你可以嘗美食,牛肉羹、面線糊、燒肉粽、高麗菜飯、麻餈、碗糕、滿煎糕,最泉州的味道;

你可以訪古蹟,騎樓、東南亞洋房貫穿著整條街,而鐘樓、泮宮、孔廟、花橋亭、大隘門、媽祖宮,以及那些彎街僻巷裡的古老事蹟,你慢慢觀賞她們有著歷史斑駁痕跡的美麗,品味她們曾經的滄海桑田,歷經起起落落,依舊屹立不倒,你便會感慨人生的跌宕起伏又有何不可?

中山路與面線糊

正因為中山路歷史的厚重包容,所以來到中山路的人,才不會對一碗麵線糊極盡挑剔,就如對媽媽的菜,你不會去苛責媽媽掌握火候的不均,而是單純的依賴。

我期待中山路變美,就如我不捨得媽媽老去一樣。

這一夜的燥熱,在微風習習、空蕩蕩的中山路上,隨著一碗麵線糊下肚,飄然逝去。

我驚覺,我在中山路的這家面線糊攤,卻是嘗過四任老闆的手藝,我嘗過了它的繁華,嘗過了它的高調,嘗過了它的平凡,如今迎來了一位江湖人物,這人道行是深是淺,美食的味道是好是壞,由他,吃不吃在我,我卻是離不了中山路……

歡迎來到“草草啖鹽說蜜”,喜歡聽我胡謅亂侃,就點贊轉發收藏吧。

圖文原創,作者天心草(寸草天心),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