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道走到黑”是我們生活中常能聽到的一句話。

其含義為:為了達到某一目的,義無反顧,不顧後果,堅持走到底。

這句話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呢?其實它都適用。正如古今中外多少名人,他們在逆境中沒有選擇放棄,經歷無數風雨後,終於達成了非凡的成就。如果把這句話用在這,那它就是褒義。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那如果把這句話用於車市中的馬自達品牌,到底該算褒義還是貶義呢?

在車市不斷遇冷的2018年,不少品牌紛紛放低身價從而換取銷量,而馬自達在去年廣州車展就曾表示過:“即使其他車企打價格戰,馬自達也不會參與其中,希望通過價值營銷,讓消費者理解其產品價值,從而確保銷量。”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而今,半年多已過去,馬自達依然堅持這個論調。近期,馬自達中國公關部部長晏興隆對媒體表示:馬自達的整體戰略是不會變的!不以銷量論英雄!更不會降價!

如此強硬的態度,難道馬自達的“價值營銷策略”成功了嗎?馬自達的一條道走到黑,又到底該不該繼續呢?

在華節節敗退,連續12個月下滑

早在去年,我們汽車情報新媒體就曾對馬自達在華銷量進行過分析。事實上,馬自達在2018年過得並不好。我們就從馬自達在國內的兩個合資品牌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分別來說。

2018年,一汽馬自達全年累計銷量在108970臺。這個成績,且不說對比榜單頭部那些南北大眾、南北豐田了,相比他們動輒幾百萬臺的成績,二者毫無可比性。這樣的成績,甚至還不如像東風風行、江淮汽車、華泰汽車這樣的自主品牌,讓人有些驚訝。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再來看長安馬自達,相比一汽馬自達,長安馬自達由於車型更多些,日子自然也更好過。2018年累計銷量達到了163352臺,不過同比依然下降了11.8%。

時間來到2019年,目前最新的銷量是4月份,我們就先來看看4月馬自達的當月表現。4月份,長安馬自達單月銷量為8597臺,一汽馬自達銷量為6373臺。二者總和僅不到1.5萬輛。這樣的表現,甚至還不如主流品牌一款車的單月銷量。毫無疑問,馬自達整體的頹勢依然明顯。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銷量數據來看,1-4月份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的銷量總和也僅為69385臺,同比下滑32%,並且已經是連續12個月呈下滑態勢。用一句“跌跌不休”來形容並不為過。

定價盲目自信,新車又貴導入又慢

上文提到了,馬自達在中國有兩個合資品牌,分別是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

仔細觀察也許你會發現,為什麼一汽馬自達總是賣不過長安馬自達呢?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回顧一下這兩大銷售渠道。長安馬自達目前銷售的車型分別是昂克賽拉、CX-5、CX-8、而且進口的CX-3也由長安馬自達進行銷售。再看看一汽馬自達,手裡只有運動B級車阿特茲、個性跨界SUV CX-4,不誇張的說,一手好牌都在長安馬自達手裡握著。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但是,也許正是拿慣了“好牌”,長安馬自達卻忘了該怎麼打好它們,甚至有些驕傲的意味。就拿CX-8來說,按照市場消費環境來說,作為日系大7座SUV的CX-8登陸市場後,雖然挑落漢蘭達不切實際,但至少應該可以和銳界、大指揮官等美系品牌爭個高下。

無奈,當CX-8那26-34萬的預售價一公佈,大多數人都失望了。要知道,入門款的漢蘭達都不足24萬。隨後,馬自達CX-8公佈了25.88-33.08萬的正式售價,讓對馬自達還懷揣有一絲希望的消費者徹底死心了。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況且,入門的漢蘭達就可以買到更先進、動力更強的2.0T車型,而CX-8卻還搭載著2.5L+6AT的動力總成。看到價格後,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為什麼不買漢蘭達?時隔數月,市場也給了CX-8一個公平公正的待遇,4月單月89臺的銷量就是最好的回答。

當然,其實CX-8這樣的產品雖然單車利潤高,但它卻不是影響馬自達銷量的最主要原因,畢竟大七座SUV不如低端產品走量嘛。反而像是昂克賽拉這種產品,其實才是目前馬自達銷量的中堅力量。

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為啥還不降價?馬自達:不以銷量論英雄!

只可惜,這款2014年就上市的車型,至今五年時間全是小改款。至今,4月單月只有5000多臺的銷量,早已被思域拉開了巨大差距。但即使如此,馬自達似乎一點也不著急引進早就在海外亮相的全新一代馬自達3,就連2019年上海車展如此重要的展會,全新一代馬自達3依然缺席。如此緩慢的產品導入速度,自然也成為了讓馬自達銷量持續下滑的原因。

結語:誠然,如果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者來說,馬自達這家堅持以技術為驅動力,以產品價值為營銷之本的品牌,是值得我敬佩的。但是,如果以一個汽車編輯來看,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國內汽車市場,如此“自我”的活法,顯然不會被大多數人認同。如果在現在銷量持續下跌的情況下,馬自達依然只顧著品牌形象,而不考慮實際的生存問題,也許最終依然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