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左:馬雲;右:馬化騰/圖源:百度百科

世上的牛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天才型,一種進化型。

天才型的牛人,他的核心優勢,很早就已經具備了,只是等待合適的時機發揮出來。

進化型的牛人,一開始並不具備核心優勢,是通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試驗,不斷地犯錯,然後才獲得優勢,脫穎而出。

就如詩人中,李白是天才型的,杜甫是進化型的。

李杜以後的人們,學詩沒有學李白的,都是學杜甫。因為李白學不了,但杜甫可以學。

企業家也是一樣。有些是天才型企業家,有些是進化型企業家。

我認為,在外國的企業家中,喬布斯是天才型的,貝索斯是進化型的。中國的企業家中,馬雲是天才型的,馬化騰是進化型的。

作為普通人,我們往往會認為那些很厲害的企業家,都是天賦異稟,具有我們常人無法企及的能力,才能把企業做得那麼強大。

但是,在研究了很多牛人之後,我發現,他們中固然有不少是天才人物,但是更多的,在一開始也就是普通人,完全看不出異常之處。

而這些一開始很普通的人,後來之所以成為了牛人,就是因為兩個字:進化。

1

馬雲和馬化騰相差7歲,但他們創建自己主要企業的時間差不多。

1998年,27歲的馬化騰創立了騰訊。

1999年,35歲的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

從年紀上來看,70後的馬化騰似乎比60後的馬雲更加少年得志。

但不同的是,馬雲很早就認定了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趨勢,而馬化騰則經歷過多次折騰,在很偶然的情況下,才做了OICQ(即後來的QQ)。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並招來18個員工。這18個人,後來被稱為“十八羅漢”。馬雲是絕對的統帥。

而騰訊的建立,更像是一群不甘寂寞的年輕人,合夥搗鼓一件事。創始人有5位之多。除馬化騰以外的其他4人,後來被稱為“四大天王”。

馬雲很早就吸引了蔡崇信這樣的牛人加入,那時,阿里巴巴除了馬雲的一張嘴之外,一無所有。

馬化騰則要等到公司成立6年之後,才挖來了劉熾平,那時,騰訊都已經上市。

馬雲具有強大的忽悠能力(褒義)。當阿里巴巴還是一張畫在紙上的餅時,他就能拿到軟銀的大筆投資。不管是對投資人、公眾還是各國政要,馬雲都能滔滔不絕,把對方侃暈。

馬化騰則害羞內向,不善與人打交道,當QQ已經有了百萬用戶時,他們還焦頭爛額地為資金髮愁,甚至多次想把公司賣掉,都沒有人願意接手。在騰訊發展早期,馬化騰從來都不和媒體打交道,他和同事出去跑業務,總被認為是同事的跟班。

馬雲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在創建一家偉大的企業,他把公司的目標設定為,至少活102年,經歷三個世紀。公司成立第二年,馬雲就操辦起“西湖論劍”,儼然成為國內互聯網界的“武林盟主”,其領袖氣質,一開始就彰顯無餘。

馬化騰則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創建一個大企業,他創業的最初規劃是,第三年,公司擴張到18個員工。他的同學、老師,沒有一個人認為羞澀文靜的馬化騰會成為企業家。

從上面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馬雲在戰略選擇、招賢納士、宣傳鼓動等方面,具有一些超越常人的才能,他是一個天生的企業家。而馬化騰一開始並不具備這些才能,他都是在做公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化、習得這些才能。

馬雲和馬化騰的這種區別,也體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公司中。

阿里巴巴是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機制,騰訊是廣泛撒網重點捕撈的賽馬機制。阿里巴巴的業務拓展是既定戰略自上而下的傳導,而騰訊則是自下而上的多點開花。

阿里巴巴成功的關鍵因素是遠見,文化精髓是堅定不移地朝著夢想前進。其核心能力是戰略決策與執行,只要看準了發展趨勢,定好了大方向,阿里就基本上能贏。其產品和服務的體驗,可能會比較粗糙,但是無礙大局。未來如果阿里會失敗,一定是因為戰略上的失誤。

騰訊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同理心,文化精髓是靈活多變地滿足用戶需求。其核心能力是創新激勵與用戶體驗,只要有了好產品,騰訊基本上就能贏。哪怕是戰略眼光差一點,起步晚一些,騰訊也能通過其無與倫比的改善用戶體驗的微創新能力,後發制人、後來居上。未來如果騰訊會失敗,一定是因為不能再推出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

2

馬雲和馬化騰,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馬雲沒法學,馬化騰可以學。

學習馬雲,最後的結果是0和1的區別,要麼會了,要麼不會,沒有中間地帶。要達到1,主要靠開悟,而不是苦學。

學習馬化騰,最後的結果是從1到10的程度區別,雖然未必能達到馬化騰的10分,但是隻要肯學,從1分進化到3、5分,還是可以的。

我前不久寫過一篇關於汽車之家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文章。這個80後高中畢業生就是典型的進化型企業家。

李想的起步很低。他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沒有大學學歷、沒有管理經驗。從高中放棄高考創業以來,犯過無數錯誤。

從石家莊的一個顯卡網站、到北京的泡泡網、到全球最大的汽車網站汽車之家,再到造車新勢力佼佼者理想汽車,每一個都是全新的領域,每一個領域李想都踩過很多坑,遇到過很多挫折,但是他都從挫折中吸取教訓,讓自己不斷進化。他的超強進化,讓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強,公司越辦越大。

現在,理想汽車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估值200億,而王興、程維、張一鳴,紛紛搶著與李想合作或者向他鉅額投資。

李想把自己的進化之路比喻成爬5層樓。他從一個普通的人,進化到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現在,他已經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下一步進化的目標,是成為一個頂尖的領導者。

這種讓自己不斷進化的能力,給我深深的震動。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李想/圖源:百度百科

我的諮詢公司,也有一位這樣的小夥小Z。剛進公司時,合夥人和項目總監都不看好他,覺得他不是做諮詢的料。而另一位同時進公司的小Y,被認為很有天賦。我因為喜歡小Z能吃苦,愛學習,就給了他一個機會。

後來,小Z每天像頭黃牛一樣吭哧吭哧幹活和學習,晚上加班到11點之後,還要看一個小時的書。第二天早上6點半起來,就開始通過音頻網站學習各種管理和諮詢知識。

剛開始兩年,小Z與小Y還是存在一些距離,但是從第三年開始,他憑藉出色的資料蒐集和數據分析能力,成為多個項目的骨幹成員,並開始擔任項目經理。現在,小Z已經成為薪酬諮詢的專家,在客戶處廣受好評,也讓合夥人和項目總監刮目相看。

從一個被認為毫無悟性,不適合做諮詢的小白,到優秀的項目經理,拿到40萬的年薪,與小Y不相上下,小Z的一切,全部來自進化。

進化彌補了小Z和小Y之間的天分差距。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天賦,只能靠不斷進化,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夠努力,甚至可以追上或超越那些天才。

3

自然界的進化是無意識的。基因突變造成性狀差異,遺傳讓這些差異得以傳承,自然選擇讓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一切,既不是誰在主動安排,也沒有目的和方向。

但人類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主動進化,並且選擇進化的節奏和方向。

我把主動進化分為三個層次:認知、創造、積累。

第一層次:認知層

從僵固型思維升級為成長型思維

很多人看到那些成功的企業家,覺得他們太厲害了,自己一輩子也趕不上。其實,天才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在不斷進化,就能越來越接近他們。

這裡的關鍵,是要認識到:努力,可以彌補天賦的差距;普通人,也有成為牛人的可能。

曾被毛澤東稱讚“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曾國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曾國藩從小並不聰明,背書時,別人很快可以記住的內容,他要背很多遍才能背熟。

有一個在他家鄉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小偷去曾家偷東西,正好碰上曾國藩在背書,便藏在屋樑上,好等曾國藩睡了再行竊。結果,曾國藩把一篇《岳陽樓記》翻來覆去背了幾百遍還是不會。小偷忍不住了,跳下來說:“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我都已經背會了。”說完把《岳陽樓記》背了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中人之資”。左宗棠說他才略平平,李鴻章說他“儒緩”(反應慢),梁啟超評價說“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他考秀才屢屢落榜,一直考了7次才終於考上。

但曾國藩每日精進的功夫,讓他時刻都在成長,最終成為清末著名重臣,被同時期的人譽為“千古完人”,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曾國藩/圖源:百度百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卡羅爾·德威克有一本超級暢銷書,叫《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譯作《遇見成長的自己》。這本書區分了僵固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

僵固型心態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天才是天生的,不可超越的。正因為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們否認努力的作用,並且躲避有挑戰性的工作,害怕挫折和失敗,因為這意味著他“能力不行”。

而成長型心態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髮展的,天才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而達到的。抱著這樣心態,他們積極努力地提升自己,樂於接受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把挫折和失敗看成是提升能力的機會。

我們會發現,在社會上取得一定成就者,無一不是成長型思維的人。

所以,當看到那些厲害的企業家,我們在佩服之餘,不妨暗暗告訴自己,彼可取而代之也!雖然未必能完全達到他們的高度,但是“取法乎上者,或得其中”。

第二層次:創造層

主動創造新的多種性狀

進化的本質,是不同性狀的物種被自然挑選,適應環境的被保留,不適應的被淘汰的一個過程。

將其應用到社會上,也是如此。

騰訊的成功祕訣之一,就是賽馬機制:由多個團隊開發不同的產品,並根據市場反應來不斷優化迭代,最終讓市場決定產品的命運。遊戲領域的王者榮耀,和社交領域的微信,都是這樣競爭出來的。

世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們很難預判哪些能力會在未來更有用、哪些產品會在未來更熱門。

所以,進化型的人,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進化型的公司,會不斷研發新的產品。這其實是在給“自然”提供多樣化的“性狀”,通過自主的“變異”,提高生存或者成功的概率。

滴滴的程維和今日頭條的張一鳴,都被投資人誇獎過進化能力,他們永遠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的東西,每次見投資人,都能給人新的驚喜。這種“主動獲得新的性狀”的能力,是他們能夠獲得投資人青睞、他們的公司能夠快速成長為行業巨頭的重要原因。

馬化騰在《灰度法則的七個維度》裡面講了一個維度叫“冗餘度”。他認為,在創新這個問題上,要留有冗餘,允許失敗,允許浪費。

從進化的角度看,大部分的變異是被浪費掉的。但是隻要有少部分變異能夠脫穎而出,獲得優勢,物種就能夠生存發展。

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讓自己獲得那些能在社會上佔優勢的性狀。

第三層次:積累層

微小優勢的持續積累

進化是一個具有魔力的詞。

一個最簡單的單細胞,經過幾億年的進化,可以變成複雜無比的人類。其中的關鍵,就是細胞一點一點地獲得新的性狀,這些性狀在適應環境上比其他性狀更具有優勢,所以就積累下來,刻在了我們的DNA裡,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微小和持續。

很多人希望學習能走捷徑、事業能一步登天、財產能一夜暴富。從進化的角度看,這是不現實的。這種偶發現象對我們的人生也沒有指導意義。

進化中獲得的優勢,往往都是很小的。它來自於長期的練習和迭代。羞澀的馬化騰成為今天的帶頭大哥,是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結果。騰訊的QQ微信和王者榮耀,也是經過無數次細小的優化,幾百個版本的迭代,才成為現在的樣子。

互聯網時代,贏者通吃的現象會更加明顯,很多時候,一個人、一家公司、一款產品並不用在實力上全面碾壓對方,只要有微小的優勢,就能夠在競爭中取勝,獲得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從這一點看,相對實力比絕對實力更重要。

有了微小優勢還不行,下一步需要的就是長時間的積累。正因為優勢很微小,所以需要長期。

每天進步千分之一,你的能力一年會增長44%。你可能會覺得增長的幅度不大,但是如果時間拉長到10年,那就是增長37倍。

這種指數型增長,是一切進化能夠起作用的根本原因。它告訴我們,不要著急,只要持續進步,熬過前面的平緩增長期,越到後面,你的收穫會越大。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指數型增長/圖源:何加鹽作

4

作為一個普通人,進化能力是我們最重要的能力。

能不能持續進化,是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最重要原因。

也許我們出身比不上別人、智商比不上別人、讀的學校比不上別人、經商能力和管理能力比不上別人,但是,只要我們在持續進化,最後成就未必比不上別人。

所以,請一定要把僵固型思維轉化為成長型思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嘗試人生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並且持續不斷地提高自己。

孟子曾說,人人皆可為堯舜。我修改一下他的名言,作為本文的結尾:

馬雲何人也?予何人也?進化者亦若是。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2016年,2017年年度十大科技自媒體優秀作者。互聯網風雲榜已入駐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雪球、搜狐IT、天天快報、新浪看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UC大魚號、天極自媒體、創業家、億邦號、金評媒、艾瑞網、驅動中國、品途商業評論等專欄作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文章轉載商務合作,加微信:jiangyahui033

馬雲的天才與馬化騰的進化:為什麼我們應該學馬化騰,而不是馬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