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1

選擇的複利

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


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同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加結果。

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僅僅是對當下起作用,更對未來起作用,而且會一直起作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複利。

從複利這個角度理解,那句話可以改得更狠一點: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結果。

如果我們都是享受 2 倍的利率,同樣時間下什麼決定了我們收益的不同?

是本金。

你把每一次做選擇,都當成交一次本金,你每一次本金交的比別人都大,你的未來收益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不是麼?

人生中,有一些交本金的時候需要你格外重視。

比如高考,我讀的是一所 211 大學,我的發小讀的是普通本科,這就是一次選擇,相當於我們都交了一次本金。

如果真的換算成本金,211 大學可能是普通本科的 2 倍 3 倍,經過 10 年的複利效應,這次選擇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 2 倍 3 倍,有可能變成了 10 倍、20 倍、100 倍。

這只是一次重要選擇,一次交本金,如果 10 個這樣的選擇的疊加呢?想想就很可怕。

很多人都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決定命運,他們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來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現實。

比如我所在的新媒體行業,月薪 5 萬是個高頻熱詞,是很多新媒體人的小目標。

我們反推一下這個目標,看看多可怕。

請你認真思考我:做了什麼選擇後,

你基本不可能成為月薪 5 萬的新媒體人?

我隨便能給你列一大串這種選擇:

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小傳統企業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老闆不重視新媒體的公司做新媒體,基本月薪不可能5萬;你在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非頭部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新媒體部門非常邊緣化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難道不是這樣麼?

你好好想一下,你目前的處境,是不是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你也別焦慮了,你幹嘛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焦慮。

2016年時,我還不是非常堅定的在北京發展,偶爾想過回山東,所以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搜山東泰安的新媒體的工作,太少太少,沒有什麼好公司,我回去連月薪 1 萬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基本找不到很懂新媒體的領導、老闆。

我講課接觸過非常多新媒體學員,他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時,我會了解他們公司的情況,有些我一聽就知道,在這種企業這種氛圍跟著這樣一個老闆做新媒體,他幾乎不可能做好。

跟他的個人能力無關。一個人掙脫環境影響的力量能有多大?

不過大家聽到了不要沮喪。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

我剛才提到了高考的例子。我說我讀的是211大學,其實那就是我做的重新選擇,我第一年高考只考上了山東省濟寧市的濟寧醫學院。我覺得不OK,所以我決定復讀,做一次重新選擇。

如果你目前選的行業不行、城市不行,或公司不行、老闆不行,甚至崗位不行,你都可以尋找機會做一次重新選擇啊。

這個太重要了,我為什麼進入新媒體行業進步這麼快。我當年是在創業邦做小編,創業邦是新榜創業類賬號的前 10 名。如果我同樣進的創業類賬號,但我選的是一家連前 50 名都沒進的賬號,我的進步速度一定會被極大的放慢。

不過這也是我不斷調整職業選擇的結果。我大學畢業後,試圖做過職業滑板運動員、銷售、水草造景師,我大學時還開過淘寶店,做過明信片生意。不行,就及時重新選擇。最怕一種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做了3年5年8年。只要改變,就有新機會。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

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夢想在這裡不是用來實現的,

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一樣的,你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選擇。而且,每次做選擇,腦子裡想象複利這個概念,選擇也有累積效應。

複利,是讓你活在未來。每一次選擇,就是在交本金,每次交本金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決定了你未來 10 年 20 年的收益。

而且,那些重要的選擇,交本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些重大選擇上,那麼草率。比如談戀愛談的很認真,結婚卻很草率。

那些人一定沒聽過下面這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

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1

選擇的複利

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


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同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加結果。

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僅僅是對當下起作用,更對未來起作用,而且會一直起作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複利。

從複利這個角度理解,那句話可以改得更狠一點: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結果。

如果我們都是享受 2 倍的利率,同樣時間下什麼決定了我們收益的不同?

是本金。

你把每一次做選擇,都當成交一次本金,你每一次本金交的比別人都大,你的未來收益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不是麼?

人生中,有一些交本金的時候需要你格外重視。

比如高考,我讀的是一所 211 大學,我的發小讀的是普通本科,這就是一次選擇,相當於我們都交了一次本金。

如果真的換算成本金,211 大學可能是普通本科的 2 倍 3 倍,經過 10 年的複利效應,這次選擇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 2 倍 3 倍,有可能變成了 10 倍、20 倍、100 倍。

這只是一次重要選擇,一次交本金,如果 10 個這樣的選擇的疊加呢?想想就很可怕。

很多人都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決定命運,他們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來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現實。

比如我所在的新媒體行業,月薪 5 萬是個高頻熱詞,是很多新媒體人的小目標。

我們反推一下這個目標,看看多可怕。

請你認真思考我:做了什麼選擇後,

你基本不可能成為月薪 5 萬的新媒體人?

我隨便能給你列一大串這種選擇:

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小傳統企業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老闆不重視新媒體的公司做新媒體,基本月薪不可能5萬;你在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非頭部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新媒體部門非常邊緣化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難道不是這樣麼?

你好好想一下,你目前的處境,是不是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你也別焦慮了,你幹嘛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焦慮。

2016年時,我還不是非常堅定的在北京發展,偶爾想過回山東,所以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搜山東泰安的新媒體的工作,太少太少,沒有什麼好公司,我回去連月薪 1 萬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基本找不到很懂新媒體的領導、老闆。

我講課接觸過非常多新媒體學員,他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時,我會了解他們公司的情況,有些我一聽就知道,在這種企業這種氛圍跟著這樣一個老闆做新媒體,他幾乎不可能做好。

跟他的個人能力無關。一個人掙脫環境影響的力量能有多大?

不過大家聽到了不要沮喪。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

我剛才提到了高考的例子。我說我讀的是211大學,其實那就是我做的重新選擇,我第一年高考只考上了山東省濟寧市的濟寧醫學院。我覺得不OK,所以我決定復讀,做一次重新選擇。

如果你目前選的行業不行、城市不行,或公司不行、老闆不行,甚至崗位不行,你都可以尋找機會做一次重新選擇啊。

這個太重要了,我為什麼進入新媒體行業進步這麼快。我當年是在創業邦做小編,創業邦是新榜創業類賬號的前 10 名。如果我同樣進的創業類賬號,但我選的是一家連前 50 名都沒進的賬號,我的進步速度一定會被極大的放慢。

不過這也是我不斷調整職業選擇的結果。我大學畢業後,試圖做過職業滑板運動員、銷售、水草造景師,我大學時還開過淘寶店,做過明信片生意。不行,就及時重新選擇。最怕一種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做了3年5年8年。只要改變,就有新機會。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

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夢想在這裡不是用來實現的,

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一樣的,你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選擇。而且,每次做選擇,腦子裡想象複利這個概念,選擇也有累積效應。

複利,是讓你活在未來。每一次選擇,就是在交本金,每次交本金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決定了你未來 10 年 20 年的收益。

而且,那些重要的選擇,交本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些重大選擇上,那麼草率。比如談戀愛談的很認真,結婚卻很草率。

那些人一定沒聽過下面這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

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2

知識的複利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產生很好的複利?


只要能積累的東西,都會產生複利效應。

知識當然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知識就是能力,知識的複利效應就是能力的複利效應,能力的複利效應,最終會轉化成收入的複利效應。而且,這個時代,知識是可以直接變現的。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有產生很好的複利效應?你的知識複利曲線還沒有突破那個拐點。

為什麼沒有突破?

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是:

你掌握的知識總量還不夠多。

比如,我講課時隨口問一些工作了兩三年的新媒體人:

優質標題的技巧有哪些?

優質選題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開頭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結尾的技巧有哪些?

故事的三要素分別是啥?

用戶分享的動機有哪些?

能把每個問題成體系有邏輯的回答出來的,太少太少了。你覺得你做了三年新媒體了,好像很厲害了,可是這些問題拋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知識儲備有多麼匱乏。

難道那些問題不是做新媒體的人必須要掌握的麼?很多人抱怨自己成長慢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連該領域很多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還有掌握夠。

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總量不夠多時,你的知識就無法產生複利效應,也就是你突破不了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為什麼知識總量足夠多的時候,知識才能產生複利效應?

有個詞叫“知識體系”,更通俗的說,它叫知識網,它對應的是知識點。

知識點不夠多的時候,它們就無法織成一張網。

沒有知識網的時候,你掌握一個知識點,你就僅僅是掌握了一個知識點;

有知識網後,你掌握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會被縫合在那張網上,這個知識點會和其它 10 個 20 個 50 個 100 個知識點碰撞,產生新知識,讓這個網越來越來密、越來越大。

這就是知識的複利效應,你每次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掌握的很多知識點會和它進行繁殖。

知識的積累最初是相加,掌握多了,知識的積累就變成相乘,各種乘。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成長不夠快,你可以嘗試下這個方法:每天如飢似渴的學習新知識,每天學每天學,直到有一天你在這個領域掌握的知識總量突破了一個點,知識和知識開始打結知網,你的成長就會提速,你的那條知識複利曲線就會突破拐點,你的成長就會大幅加速。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就不怎麼學通識了,很多員工進入一個行業一年後基本也怎麼學行業技能知識了,這是很多人成長非常大的一個阻礙。

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可能是產品經理、文案、設計師、銷售等等,你在你那個領域擁有知識體系了沒?

另外,還有個技巧。可以讓你更快的享受知識的複利效應。

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知識,速成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快速入門是可能。

如何快速入門?

快速入門,就是快速熟練掌握這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快速把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搭起來,快速的織出一張網來,哪怕這個網的每個洞都很大,那也比沒有網強。有了知識框架之後,你學的每一個知識點就不會無處安放。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1

選擇的複利

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


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同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加結果。

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僅僅是對當下起作用,更對未來起作用,而且會一直起作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複利。

從複利這個角度理解,那句話可以改得更狠一點: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結果。

如果我們都是享受 2 倍的利率,同樣時間下什麼決定了我們收益的不同?

是本金。

你把每一次做選擇,都當成交一次本金,你每一次本金交的比別人都大,你的未來收益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不是麼?

人生中,有一些交本金的時候需要你格外重視。

比如高考,我讀的是一所 211 大學,我的發小讀的是普通本科,這就是一次選擇,相當於我們都交了一次本金。

如果真的換算成本金,211 大學可能是普通本科的 2 倍 3 倍,經過 10 年的複利效應,這次選擇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 2 倍 3 倍,有可能變成了 10 倍、20 倍、100 倍。

這只是一次重要選擇,一次交本金,如果 10 個這樣的選擇的疊加呢?想想就很可怕。

很多人都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決定命運,他們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來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現實。

比如我所在的新媒體行業,月薪 5 萬是個高頻熱詞,是很多新媒體人的小目標。

我們反推一下這個目標,看看多可怕。

請你認真思考我:做了什麼選擇後,

你基本不可能成為月薪 5 萬的新媒體人?

我隨便能給你列一大串這種選擇:

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小傳統企業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老闆不重視新媒體的公司做新媒體,基本月薪不可能5萬;你在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非頭部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新媒體部門非常邊緣化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難道不是這樣麼?

你好好想一下,你目前的處境,是不是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你也別焦慮了,你幹嘛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焦慮。

2016年時,我還不是非常堅定的在北京發展,偶爾想過回山東,所以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搜山東泰安的新媒體的工作,太少太少,沒有什麼好公司,我回去連月薪 1 萬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基本找不到很懂新媒體的領導、老闆。

我講課接觸過非常多新媒體學員,他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時,我會了解他們公司的情況,有些我一聽就知道,在這種企業這種氛圍跟著這樣一個老闆做新媒體,他幾乎不可能做好。

跟他的個人能力無關。一個人掙脫環境影響的力量能有多大?

不過大家聽到了不要沮喪。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

我剛才提到了高考的例子。我說我讀的是211大學,其實那就是我做的重新選擇,我第一年高考只考上了山東省濟寧市的濟寧醫學院。我覺得不OK,所以我決定復讀,做一次重新選擇。

如果你目前選的行業不行、城市不行,或公司不行、老闆不行,甚至崗位不行,你都可以尋找機會做一次重新選擇啊。

這個太重要了,我為什麼進入新媒體行業進步這麼快。我當年是在創業邦做小編,創業邦是新榜創業類賬號的前 10 名。如果我同樣進的創業類賬號,但我選的是一家連前 50 名都沒進的賬號,我的進步速度一定會被極大的放慢。

不過這也是我不斷調整職業選擇的結果。我大學畢業後,試圖做過職業滑板運動員、銷售、水草造景師,我大學時還開過淘寶店,做過明信片生意。不行,就及時重新選擇。最怕一種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做了3年5年8年。只要改變,就有新機會。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

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夢想在這裡不是用來實現的,

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一樣的,你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選擇。而且,每次做選擇,腦子裡想象複利這個概念,選擇也有累積效應。

複利,是讓你活在未來。每一次選擇,就是在交本金,每次交本金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決定了你未來 10 年 20 年的收益。

而且,那些重要的選擇,交本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些重大選擇上,那麼草率。比如談戀愛談的很認真,結婚卻很草率。

那些人一定沒聽過下面這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

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2

知識的複利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產生很好的複利?


只要能積累的東西,都會產生複利效應。

知識當然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知識就是能力,知識的複利效應就是能力的複利效應,能力的複利效應,最終會轉化成收入的複利效應。而且,這個時代,知識是可以直接變現的。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有產生很好的複利效應?你的知識複利曲線還沒有突破那個拐點。

為什麼沒有突破?

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是:

你掌握的知識總量還不夠多。

比如,我講課時隨口問一些工作了兩三年的新媒體人:

優質標題的技巧有哪些?

優質選題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開頭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結尾的技巧有哪些?

故事的三要素分別是啥?

用戶分享的動機有哪些?

能把每個問題成體系有邏輯的回答出來的,太少太少了。你覺得你做了三年新媒體了,好像很厲害了,可是這些問題拋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知識儲備有多麼匱乏。

難道那些問題不是做新媒體的人必須要掌握的麼?很多人抱怨自己成長慢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連該領域很多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還有掌握夠。

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總量不夠多時,你的知識就無法產生複利效應,也就是你突破不了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為什麼知識總量足夠多的時候,知識才能產生複利效應?

有個詞叫“知識體系”,更通俗的說,它叫知識網,它對應的是知識點。

知識點不夠多的時候,它們就無法織成一張網。

沒有知識網的時候,你掌握一個知識點,你就僅僅是掌握了一個知識點;

有知識網後,你掌握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會被縫合在那張網上,這個知識點會和其它 10 個 20 個 50 個 100 個知識點碰撞,產生新知識,讓這個網越來越來密、越來越大。

這就是知識的複利效應,你每次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掌握的很多知識點會和它進行繁殖。

知識的積累最初是相加,掌握多了,知識的積累就變成相乘,各種乘。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成長不夠快,你可以嘗試下這個方法:每天如飢似渴的學習新知識,每天學每天學,直到有一天你在這個領域掌握的知識總量突破了一個點,知識和知識開始打結知網,你的成長就會提速,你的那條知識複利曲線就會突破拐點,你的成長就會大幅加速。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就不怎麼學通識了,很多員工進入一個行業一年後基本也怎麼學行業技能知識了,這是很多人成長非常大的一個阻礙。

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可能是產品經理、文案、設計師、銷售等等,你在你那個領域擁有知識體系了沒?

另外,還有個技巧。可以讓你更快的享受知識的複利效應。

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知識,速成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快速入門是可能。

如何快速入門?

快速入門,就是快速熟練掌握這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快速把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搭起來,快速的織出一張網來,哪怕這個網的每個洞都很大,那也比沒有網強。有了知識框架之後,你學的每一個知識點就不會無處安放。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3

資源的複利

可怕的二八原則是如何運轉的?


講資源的複利,就不得不講“二八原則”。

二八原則非常恐怖,比如,這個世界上 20%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80% 的財富。

再推導,那 20% 的人當中的 20%,掌握了那 80% 財富的 80%,也就是 4%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64% 的財富。

再往下計算就是:

這個世界上不到 1% 的人,

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接近 50% 的財富。

不算不知道,這尼瑪太恐怖了吧。但這個社會的現實難道不是這樣麼?

二八原則就可以理解為資源的複利效應,大白話就是:有錢的會更有錢,然後更有錢,然後更有錢。

四個字:強者越強。

如何享受到資源的複利效應?依然,你要快速突破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因為我是新媒體領域的,我舉下這個領域的例子。我從一個另類的角度講一下,比如從收入角度講拐點,你要快速突破月薪 1 萬。

為什麼呢?因為全國所有新媒體從業者放在一起,月薪超過 1 萬的,不足20%。也就是,只要你月薪突破 1 萬,你就成為新媒體領域那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進入了一個強者越強的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太美妙了。還記得我們文章第一點講的是什麼嘛?選擇。

你月薪過萬,你就成為這個領域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在這個領域擁有選擇權了,也就是你在做選擇,交本金的時候,就可以比別人交的多。難道不是這個道理麼?

理論上,你的每一選擇都是在為下一次選擇做鋪墊。這就是複利。

美好的東西乘以時間,

你就能得到巨大的更美好的東西。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1

選擇的複利

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


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同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加結果。

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僅僅是對當下起作用,更對未來起作用,而且會一直起作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複利。

從複利這個角度理解,那句話可以改得更狠一點: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結果。

如果我們都是享受 2 倍的利率,同樣時間下什麼決定了我們收益的不同?

是本金。

你把每一次做選擇,都當成交一次本金,你每一次本金交的比別人都大,你的未來收益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不是麼?

人生中,有一些交本金的時候需要你格外重視。

比如高考,我讀的是一所 211 大學,我的發小讀的是普通本科,這就是一次選擇,相當於我們都交了一次本金。

如果真的換算成本金,211 大學可能是普通本科的 2 倍 3 倍,經過 10 年的複利效應,這次選擇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 2 倍 3 倍,有可能變成了 10 倍、20 倍、100 倍。

這只是一次重要選擇,一次交本金,如果 10 個這樣的選擇的疊加呢?想想就很可怕。

很多人都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決定命運,他們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來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現實。

比如我所在的新媒體行業,月薪 5 萬是個高頻熱詞,是很多新媒體人的小目標。

我們反推一下這個目標,看看多可怕。

請你認真思考我:做了什麼選擇後,

你基本不可能成為月薪 5 萬的新媒體人?

我隨便能給你列一大串這種選擇:

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小傳統企業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老闆不重視新媒體的公司做新媒體,基本月薪不可能5萬;你在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非頭部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新媒體部門非常邊緣化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難道不是這樣麼?

你好好想一下,你目前的處境,是不是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你也別焦慮了,你幹嘛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焦慮。

2016年時,我還不是非常堅定的在北京發展,偶爾想過回山東,所以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搜山東泰安的新媒體的工作,太少太少,沒有什麼好公司,我回去連月薪 1 萬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基本找不到很懂新媒體的領導、老闆。

我講課接觸過非常多新媒體學員,他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時,我會了解他們公司的情況,有些我一聽就知道,在這種企業這種氛圍跟著這樣一個老闆做新媒體,他幾乎不可能做好。

跟他的個人能力無關。一個人掙脫環境影響的力量能有多大?

不過大家聽到了不要沮喪。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

我剛才提到了高考的例子。我說我讀的是211大學,其實那就是我做的重新選擇,我第一年高考只考上了山東省濟寧市的濟寧醫學院。我覺得不OK,所以我決定復讀,做一次重新選擇。

如果你目前選的行業不行、城市不行,或公司不行、老闆不行,甚至崗位不行,你都可以尋找機會做一次重新選擇啊。

這個太重要了,我為什麼進入新媒體行業進步這麼快。我當年是在創業邦做小編,創業邦是新榜創業類賬號的前 10 名。如果我同樣進的創業類賬號,但我選的是一家連前 50 名都沒進的賬號,我的進步速度一定會被極大的放慢。

不過這也是我不斷調整職業選擇的結果。我大學畢業後,試圖做過職業滑板運動員、銷售、水草造景師,我大學時還開過淘寶店,做過明信片生意。不行,就及時重新選擇。最怕一種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做了3年5年8年。只要改變,就有新機會。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

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夢想在這裡不是用來實現的,

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一樣的,你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選擇。而且,每次做選擇,腦子裡想象複利這個概念,選擇也有累積效應。

複利,是讓你活在未來。每一次選擇,就是在交本金,每次交本金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決定了你未來 10 年 20 年的收益。

而且,那些重要的選擇,交本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些重大選擇上,那麼草率。比如談戀愛談的很認真,結婚卻很草率。

那些人一定沒聽過下面這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

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2

知識的複利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產生很好的複利?


只要能積累的東西,都會產生複利效應。

知識當然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知識就是能力,知識的複利效應就是能力的複利效應,能力的複利效應,最終會轉化成收入的複利效應。而且,這個時代,知識是可以直接變現的。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有產生很好的複利效應?你的知識複利曲線還沒有突破那個拐點。

為什麼沒有突破?

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是:

你掌握的知識總量還不夠多。

比如,我講課時隨口問一些工作了兩三年的新媒體人:

優質標題的技巧有哪些?

優質選題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開頭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結尾的技巧有哪些?

故事的三要素分別是啥?

用戶分享的動機有哪些?

能把每個問題成體系有邏輯的回答出來的,太少太少了。你覺得你做了三年新媒體了,好像很厲害了,可是這些問題拋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知識儲備有多麼匱乏。

難道那些問題不是做新媒體的人必須要掌握的麼?很多人抱怨自己成長慢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連該領域很多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還有掌握夠。

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總量不夠多時,你的知識就無法產生複利效應,也就是你突破不了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為什麼知識總量足夠多的時候,知識才能產生複利效應?

有個詞叫“知識體系”,更通俗的說,它叫知識網,它對應的是知識點。

知識點不夠多的時候,它們就無法織成一張網。

沒有知識網的時候,你掌握一個知識點,你就僅僅是掌握了一個知識點;

有知識網後,你掌握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會被縫合在那張網上,這個知識點會和其它 10 個 20 個 50 個 100 個知識點碰撞,產生新知識,讓這個網越來越來密、越來越大。

這就是知識的複利效應,你每次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掌握的很多知識點會和它進行繁殖。

知識的積累最初是相加,掌握多了,知識的積累就變成相乘,各種乘。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成長不夠快,你可以嘗試下這個方法:每天如飢似渴的學習新知識,每天學每天學,直到有一天你在這個領域掌握的知識總量突破了一個點,知識和知識開始打結知網,你的成長就會提速,你的那條知識複利曲線就會突破拐點,你的成長就會大幅加速。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就不怎麼學通識了,很多員工進入一個行業一年後基本也怎麼學行業技能知識了,這是很多人成長非常大的一個阻礙。

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可能是產品經理、文案、設計師、銷售等等,你在你那個領域擁有知識體系了沒?

另外,還有個技巧。可以讓你更快的享受知識的複利效應。

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知識,速成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快速入門是可能。

如何快速入門?

快速入門,就是快速熟練掌握這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快速把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搭起來,快速的織出一張網來,哪怕這個網的每個洞都很大,那也比沒有網強。有了知識框架之後,你學的每一個知識點就不會無處安放。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3

資源的複利

可怕的二八原則是如何運轉的?


講資源的複利,就不得不講“二八原則”。

二八原則非常恐怖,比如,這個世界上 20%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80% 的財富。

再推導,那 20% 的人當中的 20%,掌握了那 80% 財富的 80%,也就是 4%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64% 的財富。

再往下計算就是:

這個世界上不到 1% 的人,

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接近 50% 的財富。

不算不知道,這尼瑪太恐怖了吧。但這個社會的現實難道不是這樣麼?

二八原則就可以理解為資源的複利效應,大白話就是:有錢的會更有錢,然後更有錢,然後更有錢。

四個字:強者越強。

如何享受到資源的複利效應?依然,你要快速突破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因為我是新媒體領域的,我舉下這個領域的例子。我從一個另類的角度講一下,比如從收入角度講拐點,你要快速突破月薪 1 萬。

為什麼呢?因為全國所有新媒體從業者放在一起,月薪超過 1 萬的,不足20%。也就是,只要你月薪突破 1 萬,你就成為新媒體領域那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進入了一個強者越強的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太美妙了。還記得我們文章第一點講的是什麼嘛?選擇。

你月薪過萬,你就成為這個領域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在這個領域擁有選擇權了,也就是你在做選擇,交本金的時候,就可以比別人交的多。難道不是這個道理麼?

理論上,你的每一選擇都是在為下一次選擇做鋪墊。這就是複利。

美好的東西乘以時間,

你就能得到巨大的更美好的東西。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我目前在新媒體領域可以算得上在吃複利效應了,我一定會越來越強。怎麼理解呢?

我們就單獨從一個角度說,講課。2016年底,我在插坐學院做了一門爆款課。如果老闆不傻,從資源利用角度,第二個課同樣找我合作的概率會遠高於別人,第二個確實也是找我做的,又爆了。第三個呢?還是我。作為插坐學院的新媒體講師,今後最重要的新媒體課基本不可能交給別人。

同時,我的線上課成為爆款,線下企業客戶選我的概率就會變大,一些大企業選擇我之後,後面企業選擇我的概率就會更大,只要我不犯渾不犯傻逼,我在新媒體課程這個維度上,我一定會越來越強,這是一定的。這就是資源的複利效應。

你可能會問,我是小白,怎麼突破呢?

單點突破,橫向拓展,

越小白,選的點就應該越小。

單點突破,也就是先吃一個點的複利效應,讓你成為某一個點上那 20% 的人,然後再去橫向拓展。

比如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就選擇爆款文章這一個點,成為我們公司這個點上最強的人,在這家公司,這件事上我就會強者越強。為什麼?當新媒體部門認為我最會寫爆文的時候,最好的選題都會交給我,最好的選題越交給我,我出爆文的概率就越比別人高,我在這個點上的就越強,在這個點上我就越有資源的複利效應,然後我在從這個點去拓展其它的點。

而且,其實爆款文章這個點也不夠小,我當時選的追熱點做爆文,其它的也不太強。

同樣,你以為我以上就和插坐學院合作大系列課麼?不是的,一開始我就一節一節合作,合作的點非常小,就是講怎麼追熱點寫文章,而且還是創投圈的。我是在這個點上足夠強之後又不斷橫向拓展走到今天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在新媒體課程這個領域,我最近就發現不少單點突破的例子,有的講師從抖音營銷上突破,有的講師從用戶裂變上突破,有的講師從朋友圈營銷上突破,這個思維就很好,這個點上突破好了,就可以再橫向拓展。

因此不管怎樣,我們要想辦法吃到資源的複利效應,哪怕最初只是一個點。



以上就是關於“複利”這個核心認知,我的三點分享。第一次寫這個話題的文章,不算成熟,但我最希望的是,因為我的這篇文章,你開始重視這個認知,每天思考這個認知,最終運用這個認知。

人生無法精確計算,但認知的魅力也恰恰在於它不是公式,無法直接套用,它只讓掌握少數這種認知的人在複雜競爭中脫穎而出。它服務的永遠是少數派,因為大多數人對它不屑一顧。

最後,讓我再重複一下開頭那兩句重要的話:

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

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最後的最後祝你:有錢有愛,有面子有裡子。

"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你有沒有“認真認真再認真的”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明年的今天,你希望你月薪是多少?3 年後呢?5 年後呢?

你認為你有沒有機會年賺 100 萬?做到那一天,你需要幾年?

為什麼問有沒有很認真思考過: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我一直堅信一個道理: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賺錢也不例外。你不去尋找、學習、優化這些方法,錢不會突然就賺得更多的。偶爾發發牢騷抱怨一下,那不能算。

你相不相信你的未來可以成為下面這條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請把這條線刻在自己腦子裡,每次想象你的未來時,想一下這條曲線。如果你願意,這條曲線就是你的未來。

這條曲線叫什麼?複利曲線。

什麼叫複利?複利,就是利滾利,將上期末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

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複利威力有多大?

我們從另外一個問題來看:你的月收入明年能不能漲 0.5 倍?

比如,你現在月薪 5000,明年的今天月薪 7500;你現在月薪 1 萬,明年的今年月薪 1.5 萬。

你相信你能做到麼?

這個問題,我在一次直播課中問過超多 1000 人,結果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不能。

說實話當時大家的回答,完全出乎我意料。當然這也驗證了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連月薪過萬都達不到,這點小目標都不敢相信自己,你註定不會成為有錢人。你可能職業生涯結束的那天都沒有做到月入 5 萬、10 萬。

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少,明年漲 0.5 倍,真的一點都不難;如果你現在月收入很高,明年漲 0.5 倍也沒有那麼難(收入低的可能無法真切的感受這句話,收入高的都能明白)。

所以,明年的今天,月收入漲 0.5 倍,我希望我們對此有 120% 的自信。只要你有 120% 的自信,你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你可能從今天就有所行動,去準備。

如果你對此沒有 120% 的自信,這篇文章你可以不用看了,沒有意義,你做不到的。

明年的今天,你再問自己:後年的今天,月收入能否比明年的今天漲 0.5 倍?

我們也要有 120% 的自信,那樣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現在注意了,假設你現在是月薪 1 萬

每年漲 0.5 倍,10 年變化如下:

2018 年 1 萬

2019 年 1.5 萬

2020 年 2.25 萬

2021 年 3.375 萬

2022 年 5.06 萬

2023 年 7.59 萬

2024 年 11.39 萬

2025 年 17 萬

2026 年 25.6 萬

2027 年 38.4 萬

2028年 57萬

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把這些數字做成一條線,就是那條複利曲線。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很多人說不可能。真的不可能麼?

你每一年,都為明年漲工資想盡一切辦法了麼?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做任何行動,沒想過換一份工作,沒想過大幅度死磕精進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想過利用業餘時間拓展一項技能,沒想過、更沒有尋找過市場是是否有新的機會。

所以,你明年的收入變化不大,怪誰呢?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我認識一個人,我們探討了這個話題。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的月收入 5 年內變化如下:

2014 年 0.4 萬

2015 年 0.5 萬

2016 年 2 萬

2017 年 4.2 萬

2018 年 20 萬

2019 年 50 萬(初步預計)

2020 年 ?(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這個平均算下來,已經遠超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每年 0.5 倍。

注意,上面括號裡有句話:不敢預計,怕算少了。

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李笑來在書裡寫過一個事。

20 世紀 80 年代末,“萬元戶”這個概念已經火熱好些年了,李笑來當時上高中。

有一天,同學們湊在一起閒扯,說起將來要賺多少錢,大家紛紛說了一個自己以為最狂野的數字——其實也就是幾萬或者幾十萬,但在那個時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輪到李笑來,他說:怎麼也得 1000 萬吧!

大家紛紛做嘔吐狀。

許多年後,李笑來早就賺到了很多 1000 萬。但反思過往時,李笑來惴惴不安。他講了另外一個人的故事。

這個人有一天創業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上紙箱子,對著招來的三個員工說:“今天,我們公司成立了,它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以後我就是世界首富,你們就分別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講完,兩個員工就辭職了。

這家公司叫軟銀,這個人叫孫正義,馬雲的投資人。

李笑來說:我今天的成就遠遠不及孫正義,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當年在起點上我就遠不及他“狂妄”?——雖說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換一種樸素的說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沒想到,又怎麼能做到?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我也思考。

馬雲老師說過: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只要你 120% 的相信,你的人生就可能成為那個複利曲線。

如何做到月薪每年增長 0.5 倍?

什麼決定了你的月薪?你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的不可替代性每年能增長0.5倍,你的月薪就可以。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你想象一下,在工作能力上,你過去 1 年的不可替代性翻了幾倍?你的能力翻了幾倍?

如果你的能力和不可替代性,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你的收入必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是你必須要明白的,比如你在北京月入2萬,你基本上沒可能買房子,這就是必然,除非你娶了富二代小姐姐。

回到複利這個無比重要的認知。

複利的計算,有三個重要因素:本金,利率,時間。

為什麼說這個呢?

因為每個人都正在享受複利,只不過,在突破複利曲線的拐點之前,這條曲線過於平緩,就像你的工資雖然也在漲,但每年只漲500、1000、2000。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突破那個拐點,所以他這一生活得就像一條直線。

如果你清晰的明白了複利這個認知,你就要有意識的按這個認知去進行今後的人生,而且你要逼著自己提速,儘早的到達那個複利曲線的拐點。

我第一次認真思考這個認知是因為李笑來,他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應該掌握的一個認知。那些早早就年薪 100 萬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贏在這個核心認知上。

如何更好的理解複利?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就會有複利效應。我們這篇文章用三個點去理解複利:選擇的複利、知識的複利、資源的複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1

選擇的複利

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


我在多篇文章裡說過同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加結果。

任何一個選擇,都不僅僅是對當下起作用,更對未來起作用,而且會一直起作用。你可以把這個理解為複利。

從複利這個角度理解,那句話可以改得更狠一點:一個人的一生命運,是其所有選擇的疊乘結果。

如果我們都是享受 2 倍的利率,同樣時間下什麼決定了我們收益的不同?

是本金。

你把每一次做選擇,都當成交一次本金,你每一次本金交的比別人都大,你的未來收益就是別人的幾十倍幾百倍。不是麼?

人生中,有一些交本金的時候需要你格外重視。

比如高考,我讀的是一所 211 大學,我的發小讀的是普通本科,這就是一次選擇,相當於我們都交了一次本金。

如果真的換算成本金,211 大學可能是普通本科的 2 倍 3 倍,經過 10 年的複利效應,這次選擇的收益絕對不僅僅是 2 倍 3 倍,有可能變成了 10 倍、20 倍、100 倍。

這只是一次重要選擇,一次交本金,如果 10 個這樣的選擇的疊加呢?想想就很可怕。

很多人都告訴你,選擇大於努力,選擇決定命運,他們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我來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現實。

比如我所在的新媒體行業,月薪 5 萬是個高頻熱詞,是很多新媒體人的小目標。

我們反推一下這個目標,看看多可怕。

請你認真思考我:做了什麼選擇後,

你基本不可能成為月薪 5 萬的新媒體人?

我隨便能給你列一大串這種選擇:

你在三四五線城市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小傳統企業做新媒體,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老闆不重視新媒體的公司做新媒體,基本月薪不可能5萬;你在一個新媒體細分行業的非頭部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你在一家新媒體部門非常邊緣化的公司,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難道不是這樣麼?

你好好想一下,你目前的處境,是不是基本不可能月薪5萬。

如果連可能都沒有,你也別焦慮了,你幹嘛為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焦慮。

2016年時,我還不是非常堅定的在北京發展,偶爾想過回山東,所以我就在招聘網站上搜山東泰安的新媒體的工作,太少太少,沒有什麼好公司,我回去連月薪 1 萬的工作都找不到,也基本找不到很懂新媒體的領導、老闆。

我講課接觸過非常多新媒體學員,他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時,我會了解他們公司的情況,有些我一聽就知道,在這種企業這種氛圍跟著這樣一個老闆做新媒體,他幾乎不可能做好。

跟他的個人能力無關。一個人掙脫環境影響的力量能有多大?

不過大家聽到了不要沮喪。

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重新選擇。

我剛才提到了高考的例子。我說我讀的是211大學,其實那就是我做的重新選擇,我第一年高考只考上了山東省濟寧市的濟寧醫學院。我覺得不OK,所以我決定復讀,做一次重新選擇。

如果你目前選的行業不行、城市不行,或公司不行、老闆不行,甚至崗位不行,你都可以尋找機會做一次重新選擇啊。

這個太重要了,我為什麼進入新媒體行業進步這麼快。我當年是在創業邦做小編,創業邦是新榜創業類賬號的前 10 名。如果我同樣進的創業類賬號,但我選的是一家連前 50 名都沒進的賬號,我的進步速度一定會被極大的放慢。

不過這也是我不斷調整職業選擇的結果。我大學畢業後,試圖做過職業滑板運動員、銷售、水草造景師,我大學時還開過淘寶店,做過明信片生意。不行,就及時重新選擇。最怕一種人,在一家公司一個崗位,做了3年5年8年。只要改變,就有新機會。

馬東去《創造101》給女團講課,

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夢想在這裡不是用來實現的,

而是用來被調整的。

一樣的,你要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選擇。而且,每次做選擇,腦子裡想象複利這個概念,選擇也有累積效應。

複利,是讓你活在未來。每一次選擇,就是在交本金,每次交本金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決定了你未來 10 年 20 年的收益。

而且,那些重要的選擇,交本金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在一些重大選擇上,那麼草率。比如談戀愛談的很認真,結婚卻很草率。

那些人一定沒聽過下面這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

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

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2

知識的複利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產生很好的複利?


只要能積累的東西,都會產生複利效應。

知識當然也是這樣。某種程度上,知識就是能力,知識的複利效應就是能力的複利效應,能力的複利效應,最終會轉化成收入的複利效應。而且,這個時代,知識是可以直接變現的。

為什麼你的知識沒有產生很好的複利效應?你的知識複利曲線還沒有突破那個拐點。

為什麼沒有突破?

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是:

你掌握的知識總量還不夠多。

比如,我講課時隨口問一些工作了兩三年的新媒體人:

優質標題的技巧有哪些?

優質選題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開頭的技巧有哪些?

文章結尾的技巧有哪些?

故事的三要素分別是啥?

用戶分享的動機有哪些?

能把每個問題成體系有邏輯的回答出來的,太少太少了。你覺得你做了三年新媒體了,好像很厲害了,可是這些問題拋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知識儲備有多麼匱乏。

難道那些問題不是做新媒體的人必須要掌握的麼?很多人抱怨自己成長慢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自己連該領域很多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還有掌握夠。

當你在一個領域的知識總量不夠多時,你的知識就無法產生複利效應,也就是你突破不了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為什麼知識總量足夠多的時候,知識才能產生複利效應?

有個詞叫“知識體系”,更通俗的說,它叫知識網,它對應的是知識點。

知識點不夠多的時候,它們就無法織成一張網。

沒有知識網的時候,你掌握一個知識點,你就僅僅是掌握了一個知識點;

有知識網後,你掌握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會被縫合在那張網上,這個知識點會和其它 10 個 20 個 50 個 100 個知識點碰撞,產生新知識,讓這個網越來越來密、越來越大。

這就是知識的複利效應,你每次掌握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掌握的很多知識點會和它進行繁殖。

知識的積累最初是相加,掌握多了,知識的積累就變成相乘,各種乘。

如果你在一個領域成長不夠快,你可以嘗試下這個方法:每天如飢似渴的學習新知識,每天學每天學,直到有一天你在這個領域掌握的知識總量突破了一個點,知識和知識開始打結知網,你的成長就會提速,你的那條知識複利曲線就會突破拐點,你的成長就會大幅加速。

很多人大學畢業後就不怎麼學通識了,很多員工進入一個行業一年後基本也怎麼學行業技能知識了,這是很多人成長非常大的一個阻礙。

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可能是產品經理、文案、設計師、銷售等等,你在你那個領域擁有知識體系了沒?

另外,還有個技巧。可以讓你更快的享受知識的複利效應。

我們都知道,學習一門知識,速成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快速入門是可能。

如何快速入門?

快速入門,就是快速熟練掌握這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快速把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搭起來,快速的織出一張網來,哪怕這個網的每個洞都很大,那也比沒有網強。有了知識框架之後,你學的每一個知識點就不會無處安放。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03

資源的複利

可怕的二八原則是如何運轉的?


講資源的複利,就不得不講“二八原則”。

二八原則非常恐怖,比如,這個世界上 20%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80% 的財富。

再推導,那 20% 的人當中的 20%,掌握了那 80% 財富的 80%,也就是 4% 的人,掌握了這個世界上 64% 的財富。

再往下計算就是:

這個世界上不到 1% 的人,

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接近 50% 的財富。

不算不知道,這尼瑪太恐怖了吧。但這個社會的現實難道不是這樣麼?

二八原則就可以理解為資源的複利效應,大白話就是:有錢的會更有錢,然後更有錢,然後更有錢。

四個字:強者越強。

如何享受到資源的複利效應?依然,你要快速突破複利曲線的那個拐點。

因為我是新媒體領域的,我舉下這個領域的例子。我從一個另類的角度講一下,比如從收入角度講拐點,你要快速突破月薪 1 萬。

為什麼呢?因為全國所有新媒體從業者放在一起,月薪超過 1 萬的,不足20%。也就是,只要你月薪突破 1 萬,你就成為新媒體領域那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進入了一個強者越強的正向循環。

這個正向循環太美妙了。還記得我們文章第一點講的是什麼嘛?選擇。

你月薪過萬,你就成為這個領域 20% 的人,也就等於,你在這個領域擁有選擇權了,也就是你在做選擇,交本金的時候,就可以比別人交的多。難道不是這個道理麼?

理論上,你的每一選擇都是在為下一次選擇做鋪墊。這就是複利。

美好的東西乘以時間,

你就能得到巨大的更美好的東西。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我目前在新媒體領域可以算得上在吃複利效應了,我一定會越來越強。怎麼理解呢?

我們就單獨從一個角度說,講課。2016年底,我在插坐學院做了一門爆款課。如果老闆不傻,從資源利用角度,第二個課同樣找我合作的概率會遠高於別人,第二個確實也是找我做的,又爆了。第三個呢?還是我。作為插坐學院的新媒體講師,今後最重要的新媒體課基本不可能交給別人。

同時,我的線上課成為爆款,線下企業客戶選我的概率就會變大,一些大企業選擇我之後,後面企業選擇我的概率就會更大,只要我不犯渾不犯傻逼,我在新媒體課程這個維度上,我一定會越來越強,這是一定的。這就是資源的複利效應。

你可能會問,我是小白,怎麼突破呢?

單點突破,橫向拓展,

越小白,選的點就應該越小。

單點突破,也就是先吃一個點的複利效應,讓你成為某一個點上那 20% 的人,然後再去橫向拓展。

比如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就選擇爆款文章這一個點,成為我們公司這個點上最強的人,在這家公司,這件事上我就會強者越強。為什麼?當新媒體部門認為我最會寫爆文的時候,最好的選題都會交給我,最好的選題越交給我,我出爆文的概率就越比別人高,我在這個點上的就越強,在這個點上我就越有資源的複利效應,然後我在從這個點去拓展其它的點。

而且,其實爆款文章這個點也不夠小,我當時選的追熱點做爆文,其它的也不太強。

同樣,你以為我以上就和插坐學院合作大系列課麼?不是的,一開始我就一節一節合作,合作的點非常小,就是講怎麼追熱點寫文章,而且還是創投圈的。我是在這個點上足夠強之後又不斷橫向拓展走到今天的。

再舉個例子,比如在新媒體課程這個領域,我最近就發現不少單點突破的例子,有的講師從抖音營銷上突破,有的講師從用戶裂變上突破,有的講師從朋友圈營銷上突破,這個思維就很好,這個點上突破好了,就可以再橫向拓展。

因此不管怎樣,我們要想辦法吃到資源的複利效應,哪怕最初只是一個點。



以上就是關於“複利”這個核心認知,我的三點分享。第一次寫這個話題的文章,不算成熟,但我最希望的是,因為我的這篇文章,你開始重視這個認知,每天思考這個認知,最終運用這個認知。

人生無法精確計算,但認知的魅力也恰恰在於它不是公式,無法直接套用,它只讓掌握少數這種認知的人在複雜競爭中脫穎而出。它服務的永遠是少數派,因為大多數人對它不屑一顧。

最後,讓我再重複一下開頭那兩句重要的話:

如果你不能每天琢磨怎麼賺錢,

你怎麼會賺到更多錢呢?

那些每天都深度思考怎麼賺錢的人,

終究會賺到更多錢。

最後的最後祝你:有錢有愛,有面子有裡子。

那些年賺100萬的年輕人,都贏在同一個核心認知上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粥左羅。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