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螞蟻金服 經濟 創業 大學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17-09-19
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洛陽,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在古代,這裡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均誕生於此;而今天,這裡是科技實力較強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中原經濟區副中心城市,載人航天、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中均有“洛陽製造”和“洛陽技術”的身影。

作為老工業基地,洛陽市在科技資源、文化資源、產業資源、人力資源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背景下,洛陽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四高一強一率先”為奮鬥目標,緊緊圍繞構建現代創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等九大體系,在鞏固提升原有大中企業的基礎上,高效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建設了一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形成了一批大中小微企業相互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集群,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去年6月,洛陽市入選2016年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名單,再添一張含金量高的“城市名片”,經濟社會發展也迎來新的機遇。

入選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名單一年多來,洛陽市連續出臺多項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政策,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同時高水平舉辦一系列展會和賽事,促進小微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穫滿滿。截至今年上半年,洛陽市擁有各類市場主體34.6萬家,其中去年新增6.8萬家,今年上半年新增3.8萬家。洛陽市新備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78家,約佔今年以來河南省新增備案數的三分之一。2016年小微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88.1%,小微企業授權專利增長59.4%。小微企業迅速增加併成長,成為了洛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構建雙創政策體系 加強載體建設

2016年全年營業收入只有30多萬元,而今年一季度就實現營業收入80萬元,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預計將突破200萬元;足跡已經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廣東、海南等全國20多個省(區、市),為汽車之家等門戶網站提供VR拍攝技術支持……

洛陽卓凡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成長可以說是風馳電掣,而就在一年前,他們還只處在慢慢探索階段。可誰能想到,這樣一家成長迅速的企業竟然是洛陽市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組建起來的。而這一系列成長正是得益於洛陽理工學院大學科技園的支持。

該公司創始人詹一凡表示,他和他的小夥伴們在科技園安家,一直受到各種優待。公司剛成立那時,團隊成員沒一個人知道如何報稅,在洛陽理工學院大學科技園的幫助下,才找到了能幫他們做財務的公司,同時還幫他們申請了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使這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創業者迅速打開局面,確立了行業地位。

洛陽卓凡公司只是洛陽理工學院大學科技園加強載體建設、大力推動“雙創”所結碩果之一。目前,該科技園已成功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82家,獲批專利33項。創業空間載體對於創新創業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據悉,自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城市獲批以來,洛陽市先後召開17次工作推進會,專題研究小微雙創支持政策,目前已出臺30餘項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政策,初步構建了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政策體系。

“各政策涵蓋空間載體發展、小微金融普惠、政務環境優化、創新普惠獎補、人才普惠獎補、公共平臺獎補等方面,涵蓋面廣,支持力度大,有力地推動了洛陽市雙創工作開展。”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其中在加強創業載體建設方面,洛陽市在《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小微企業工業園、商貿物流電商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和鄉村創新創業基地共六大類創新創業載體。

洛陽市以極快的響應速度落實國家對於創新載體建設的指導精神,出臺《關於支持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加快專業化眾創空間發展實施辦法(試行)》,大力推動龍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高校、新型研發機構等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促進眾創空間服務實體經濟。截至目前,洛陽市擁有首批國家級專業化眾創空間1家、首批省級專業化眾創空間2家,以及13家市級專業化眾創空間,其中涵蓋重型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智能控制技術、智能語音、信息技術等各個細分產業領域,為“硬科技”企業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專業要素支撐。例如以獸用藥疫苗領軍企業普萊柯為主體建設的動物疫病防控與食品安全檢測家專業化眾創空間,依託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平臺支撐,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通過內孵外引,已孵化生物醫藥高科技企業50餘家。

洛陽市在《關於支持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實施辦法(試行)》明確,自2016年起,達到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標準的孵化載體,連續三年每年給予最高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這一獎勵並非“一錘子買賣”。該辦法規定,孵化器認定第一年獎勵足額發放,第二年、第三年獎勵以國家級、省級、市級年度考評結果為依據,考評為A類、B類、C類的,分別按100%、80%、50%的比例獎勵,考評為D類的,不予獎勵。

“這就給洛陽市孵化載體長期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激勵它們按照有關創新載體建設的標準要求不斷鞏固提升自身建設水平,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發展。”洛陽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受益於這些政策,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日前就收到了洛陽市發放的“大紅包”——200萬元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獎勵資金。

“在資金支持下,我們服務小微企業的動力更足了。”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任慧宏說,未來,科技園將加速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力爭孵化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乃至創新龍頭企業。

好的政策,重在執行。洛陽一批重點創新載體得到專項資金支持是洛陽市今年以來加大優惠政策落實力度,為孵化載體和小微企業發展增添動力的縮影。

目前,洛陽市已經兌現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專業化眾創空間獎勵資金1830萬元。其中,對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資格的洛陽北航科技園、恆生科技園等4家孵化器每家獎勵200萬元。此外,洛陽市還對去年被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和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進行獎勵,符合條件並審核通過的5家單位獲得獎勵資金共計350萬元。

在“真金白銀”支持下,洛陽市孵化載體、小微企業發展“龍騰虎躍”。截至今年上半年,洛陽市共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65家,數量居河南省前列;孵化場地總面積200餘萬平方米,孵化資金總額2億多元;在孵企業和團隊5200餘家,從業者達3萬人,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破解融資難題

一個神似電影《鋼鐵俠》中高科技盔甲的“怪物”,集傳感、控制、計算技術於一體,有了它的幫助,人搬運40公斤貨物也能“身輕如燕”。這是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者樊亞輝創造的外骨骼機器人。除這種“搬磚神器”外骨骼機器人之外,他還研究製造了幫助老人獨立行走的護理機器人、輔助發力的機械臂等。目前,首款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定型上市,在殘疾人康復、老年人護理、救災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談起公司機器人的上市,樊亞輝感嘆:“多虧了10萬元的‘圓夢金’。”

大學期間,懷著各種奇思妙想的樊亞輝就是各種省級、國家級科技競賽的“常客”,是小有名氣的“發明狂”。去年9月,他動員幾名同窗合夥成立公司,在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安了家。

然而,研發的高成本很快讓樊亞輝犯了難:一塊電池300元;一張電路板600元;一臺直流電機1000元,再加上各種非標結構件,一套下來足以讓樊亞輝的銀行賬戶清零。因此,他們只能選擇將樣品銷售回籠一筆,再投入一筆。可是在這種發展方式下,他們始終捉襟見肘,難有進展。

融資成了樊亞輝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可是誰願意貸款或投資給一個產品尚在研發中的初創團隊呢?

正在樊亞輝犯愁的時候,轉機來了。

2016年,洛陽市出臺“玉洛匯”計劃,並提出大學生創業個人(團體)每年可享最高10萬元資助,用於研發活動、辦公經費和勞務費支出。

2016年年底,在瞭解到樊亞輝的資金狀況後,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對其項目的創新性和成長性進行了評估,第一時間幫樊亞輝起草並遞交了申請材料。樊亞輝成為了洛陽市首批63個“玉洛匯”計劃資助對象之一。10萬元資助額,有了這筆錢,樊亞輝和同事們可以同時開發多款產品,研發速度大大加快。

據介紹,“玉洛匯”計劃是洛陽小微兩創人才政策之一,是實施科技創業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項吸引、鼓勵大學生在洛陽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的舉措。前不久,該計劃還被列入洛陽市現代創新體系重大專項。

其實,為了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洛陽市可謂下了一番大功夫。除了前述中提到的小微金融普惠、創新普惠獎補、人才普惠獎補等金融支持政策以外,洛陽市還圍繞資本市場、融資擔保、信貸風險、貸款保證保險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工作。

截至上半年,洛陽市累計有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授信1.49億元,實現了財政科技資金14倍的放大,“四兩撥千斤”撬動資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注入還貸週轉金5000萬元,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有效減小了企業貸款逾期風險。開啟了創業貸款擔保政策新模式,採取“五戶聯保”“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為全市17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2億元,帶動就業5000餘人。改革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式,更多地採用科技創新券等後補助方式鼓勵支持小微企業和團隊創新創業,面向403家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券1.08億元。

另外,洛陽市還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實施了“兩個工商”戰略合作。洛陽市工商局與中國工商銀行洛陽分行實施助推小微企業發展戰略合作,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立了政、銀、企三方互動機制,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產品。截至2016年年底,已為洛陽1034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729批次、共計64.27億元。2017年,在成功探索的基礎上,洛陽市工商局將合作進一步擴大至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聯合三大銀行,共為623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00多億元。

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深化商事改革 減少企業稅費負擔

“不用再跑北京,在我市提交商標註冊材料方便多了。”說起洛陽市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個體戶謝海軍伸出了大拇指。

近年來,為激發大眾創新創業的熱情,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洛陽市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優化了小微企業營商環境。

今年8月1日,在成功實施“三證合一”“五證合一”的基礎上,洛陽市率先在河南省實施了“三十五證合一”改革,將商務、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人行、外匯等17個部門的30個證照進一步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行“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歸集”的工作模式,企業只需到工商窗口提交一次申請,即可領取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正常開展經營,無需再到相關部門申請辦理涉企證照事項,從而縮短了企業從籌備開辦到進入市場的時間,由原先1個月到現在3個工作日即可,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成本。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極大釋放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目前洛陽市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260餘家,洛陽市場主體總量已達35.89萬家。

為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洛陽市圍繞小微企業數據監測、人力資源、法律維權、信用公示等方面謀劃佈局了洛陽檢測檢驗服務平臺、洛陽大型儀器服務平臺、洛陽小微企業大數據監測平臺、洛陽小微企業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提供專業化服務能力。

例如,在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洛陽市藉助國務院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一張網”契機,建立了洛陽市企業信息公示平臺和64個部門參與的信息歸集聯席會議制度,歸集企業信息41萬餘條,洛陽市年報和信息歸集工作居河南省第一。並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信用信息“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試點,推進文明經營和“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小微企業誠信意識大幅提升,有效維護了小微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而為了減少企業負擔,洛陽市地稅部門和國稅部門落實鼓勵高新技術、促進小微企業發展、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創新創業。

2016年,洛陽市地稅部門累計減免稅收4.3億元。其中重點落實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將小微企業的納稅申報期限由按月申報改為按季申報,全市共有2704家企業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並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同年,洛陽市國稅部門為高新技術企業減免2.42億元,為小型微利企業減免0.49億元,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2.58億元,大大鼓勵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的投入。

洛陽:千年古都開滿“雙創”之花

多措並舉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麻將牌大小的黑色儀器在胳膊上一掃,幾秒後,身體的體脂成分在手機屏幕上一目瞭然……在去年洛陽市舉行的2016(洛陽)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中,洛陽光度公司創始人曹宇憑藉這一項目摘得二等獎,獲得20萬元的初創資金。老家在安徽的他,選擇在洛陽買房定居,全力開展項目研發。

展會賽事是小微企業的“選秀臺”和成果轉化的“催化劑”,更是洛陽“雙創”的靚麗名片,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凝聚創新資源的重要平臺。去年以來,洛陽市成功舉辦或承辦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創業之星大賽、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峰會、中國·洛陽(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多場會展賽事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像洛陽光度公司這樣的優秀創業團隊來洛創業,促進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再看看今年6月30日落幕的2017洛陽創業之星大賽,一個個高水準的小微企業創業項目亮點頻現,讓評委和觀眾目不暇接:洛陽朗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定氮儀,回收率戰勝世界定氮儀行業鼻祖丹麥福斯公司;洛陽月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產品容量、循環等綜合性能位居同行業前列;黑龍江海銀萊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質燃油化石油化肥料化成套設備項目,將秸稈等農業垃圾變廢為寶,轉化為清潔燃油、土壤修復劑、炭基有機肥等,發展國內領先的農業循環經濟……

2017中國(洛陽)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重燃戰火,北京、上海、深圳、洛陽、美國硅谷五大賽區同步啟動,河南省副省長徐濟超親自啟動了北美賽區賽事,共有2500餘個項目報名參賽、492個項目進入複賽,9月15日在洛陽舉辦了最終總決賽,期間共300餘家投資機構、400餘家媒體參與了大賽進程;2017中國·洛陽(國際)創意產業博覽會暨第五屆“三彩杯”創意設計大賽吸引海內外207家企業參展參會,8000餘件文創作品集中展示,入場參觀者達10.9萬人次,刷新歷史紀錄;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2017年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峰會承辦權再次花開洛陽,洛陽“雙創”工作再獲重大利好,兩場高端活動將在9月22日啟動,將洛陽“雙創”再次推向新的高潮。

除舉辦多種展會賽事之外,洛陽市還從資金獎勵、人事關係等方面發力,多措並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洛陽市規定,企業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在洛陽轉化並形成產業化的,給予技術合同交易額10%的獎勵,當年或次年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再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獎勵;在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職務發明成果實施轉移轉化的,所獲收益按最少60%最多95%的比例,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鼓勵在洛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股權激勵形式促進其職務科技成果在洛陽轉化,可將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摺合股份的至少50%、最多70%劃歸完成人及其團隊所有,參與轉化的管理人員持股比例通過協商議定;對在洛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離崗創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應在5年內保留人事關係,保留原聘專業技術職務,工齡連續計算,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享有同等的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權利;鼓勵在洛陽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到企業、科研院所任職和實踐培訓,保留其在交流任職期間的技術職稱及正常晉級晉崗。同時,企業、科研院所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可到高等院校任職,建立產學研各方雙向流動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空間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降低市場融資門檻、政務環境優化……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政策和舉措,共同構成了洛陽市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政策體系和生態環境。相信洛陽“雙創”在此基礎之上,定能邁上新高度,實現新跨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