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歐洲則從貨幣競爭走向了單一貨幣。我們都知道貨幣兌換始終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歐洲由於地緣因素,邦國林立,貨幣種類繁多,所以為了解決繁瑣的貨幣兌換問題,實現區域一體化,歐盟國家決定推行統一的貨幣,1999年1月開始推行歐元,3年半後廢除了歐盟國家其他的貨幣,歐洲人民喜迎統一貨幣時代,但這只是解決了貨幣兌換問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隱患,長遠看來實際上得不償失,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歐元區已經顯現出不安的因素。

人們想要更穩定的經濟之錨,但卻鑄成了更大的經濟不安之源。

向貨幣壟斷說不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一直忍受壟斷貨幣發行權帶來的後果?答案是不一定。

科技的進步給哈耶克的設想提供了可能,貨幣市場演化出了陌生的"物種"。"數字貨幣"以其易發行和稀缺性為貨幣市場帶來了曙光。

2009年,就在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後兩年,數字貨幣出現了。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這種加密數字貨幣。因為其加密特性和稀缺性(全網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開始成為受青睞的"貨幣",比特幣起初僅限於網絡交易流通,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接受比特幣支付,情況慢慢有所改變。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歐洲則從貨幣競爭走向了單一貨幣。我們都知道貨幣兌換始終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歐洲由於地緣因素,邦國林立,貨幣種類繁多,所以為了解決繁瑣的貨幣兌換問題,實現區域一體化,歐盟國家決定推行統一的貨幣,1999年1月開始推行歐元,3年半後廢除了歐盟國家其他的貨幣,歐洲人民喜迎統一貨幣時代,但這只是解決了貨幣兌換問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隱患,長遠看來實際上得不償失,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歐元區已經顯現出不安的因素。

人們想要更穩定的經濟之錨,但卻鑄成了更大的經濟不安之源。

向貨幣壟斷說不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一直忍受壟斷貨幣發行權帶來的後果?答案是不一定。

科技的進步給哈耶克的設想提供了可能,貨幣市場演化出了陌生的"物種"。"數字貨幣"以其易發行和稀缺性為貨幣市場帶來了曙光。

2009年,就在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後兩年,數字貨幣出現了。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這種加密數字貨幣。因為其加密特性和稀缺性(全網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開始成為受青睞的"貨幣",比特幣起初僅限於網絡交易流通,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接受比特幣支付,情況慢慢有所改變。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歐洲則從貨幣競爭走向了單一貨幣。我們都知道貨幣兌換始終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歐洲由於地緣因素,邦國林立,貨幣種類繁多,所以為了解決繁瑣的貨幣兌換問題,實現區域一體化,歐盟國家決定推行統一的貨幣,1999年1月開始推行歐元,3年半後廢除了歐盟國家其他的貨幣,歐洲人民喜迎統一貨幣時代,但這只是解決了貨幣兌換問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隱患,長遠看來實際上得不償失,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歐元區已經顯現出不安的因素。

人們想要更穩定的經濟之錨,但卻鑄成了更大的經濟不安之源。

向貨幣壟斷說不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一直忍受壟斷貨幣發行權帶來的後果?答案是不一定。

科技的進步給哈耶克的設想提供了可能,貨幣市場演化出了陌生的"物種"。"數字貨幣"以其易發行和稀缺性為貨幣市場帶來了曙光。

2009年,就在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後兩年,數字貨幣出現了。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這種加密數字貨幣。因為其加密特性和稀缺性(全網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開始成為受青睞的"貨幣",比特幣起初僅限於網絡交易流通,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接受比特幣支付,情況慢慢有所改變。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比特幣每日交易量

2013年,著名的私人航天公司維珍銀河開始接受比特比支付。

2014年1月,Overstock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首家接受比特幣的大型網絡零售商。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佈,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2014年12月底,微軟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他們接受的付款方式之一。

2017年11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

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與大家在遊戲中游戲公司"發行"的各種代幣完全不同,區塊鏈上的任何節點都沒有"發行權",最重要的是加密數字貨幣永遠不會超發,保證了貨幣的稀缺性,相反,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加密數字貨幣的量有上限,所以數字貨幣的"幣值"將不斷增加,也就是出現"通貨緊縮"。

目前,僅火幣網上在交易的加密數字貨幣數量就達到了五十多種,理論上說,任何一個人只要想發行數字貨幣都可以發行。

技術的進步打開了貨幣市場的想象空間,如一盞明燈直接為貨幣市場指明瞭道路——自由貨幣,但是這個方向卻與政府的意志背道而馳。

2017年底,各國政府開始紛紛對比特幣表態,韓國、俄羅斯、中國等官方紛紛封殺比特幣,理由是網絡上的各種非法交易(販毒、色情交易、暗殺等等)通過比特幣進行,還有通過比特幣洗錢,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加密數字貨幣與中央權力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政治體制不發生改變,加密貨幣就不會被合法化。

好在自由貨幣可以在權力的夾縫中生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委內瑞拉。

從2016年開始,南美洲曾經最富裕的國家委內瑞拉開始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2018年,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預計通脹幅度達到1000000 %,這種印有"南美洲解放者、委內瑞拉國父"玻利瓦爾頭像的貨幣已然形同廢紙。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歐洲則從貨幣競爭走向了單一貨幣。我們都知道貨幣兌換始終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歐洲由於地緣因素,邦國林立,貨幣種類繁多,所以為了解決繁瑣的貨幣兌換問題,實現區域一體化,歐盟國家決定推行統一的貨幣,1999年1月開始推行歐元,3年半後廢除了歐盟國家其他的貨幣,歐洲人民喜迎統一貨幣時代,但這只是解決了貨幣兌換問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隱患,長遠看來實際上得不償失,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歐元區已經顯現出不安的因素。

人們想要更穩定的經濟之錨,但卻鑄成了更大的經濟不安之源。

向貨幣壟斷說不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一直忍受壟斷貨幣發行權帶來的後果?答案是不一定。

科技的進步給哈耶克的設想提供了可能,貨幣市場演化出了陌生的"物種"。"數字貨幣"以其易發行和稀缺性為貨幣市場帶來了曙光。

2009年,就在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後兩年,數字貨幣出現了。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這種加密數字貨幣。因為其加密特性和稀缺性(全網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開始成為受青睞的"貨幣",比特幣起初僅限於網絡交易流通,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接受比特幣支付,情況慢慢有所改變。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比特幣每日交易量

2013年,著名的私人航天公司維珍銀河開始接受比特比支付。

2014年1月,Overstock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首家接受比特幣的大型網絡零售商。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佈,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2014年12月底,微軟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他們接受的付款方式之一。

2017年11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

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與大家在遊戲中游戲公司"發行"的各種代幣完全不同,區塊鏈上的任何節點都沒有"發行權",最重要的是加密數字貨幣永遠不會超發,保證了貨幣的稀缺性,相反,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加密數字貨幣的量有上限,所以數字貨幣的"幣值"將不斷增加,也就是出現"通貨緊縮"。

目前,僅火幣網上在交易的加密數字貨幣數量就達到了五十多種,理論上說,任何一個人只要想發行數字貨幣都可以發行。

技術的進步打開了貨幣市場的想象空間,如一盞明燈直接為貨幣市場指明瞭道路——自由貨幣,但是這個方向卻與政府的意志背道而馳。

2017年底,各國政府開始紛紛對比特幣表態,韓國、俄羅斯、中國等官方紛紛封殺比特幣,理由是網絡上的各種非法交易(販毒、色情交易、暗殺等等)通過比特幣進行,還有通過比特幣洗錢,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加密數字貨幣與中央權力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政治體制不發生改變,加密貨幣就不會被合法化。

好在自由貨幣可以在權力的夾縫中生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委內瑞拉。

從2016年開始,南美洲曾經最富裕的國家委內瑞拉開始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2018年,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預計通脹幅度達到1000000 %,這種印有"南美洲解放者、委內瑞拉國父"玻利瓦爾頭像的貨幣已然形同廢紙。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

雖然委內瑞拉當局已經被迫推出與石油強掛鉤的"石油幣",但是信用已經破產,人們置"石油幣"於不顧,爭相將玻利瓦爾換成美元等其他貨幣。

與以往的危機不同的是,這次委內瑞拉人民有了新的選擇,可以將手裡的廢紙兌換成比特幣,即便比特幣在各種力量打壓下已經持續下跌很長時間,但是相對於玻利瓦爾,仍然具有保值作用。

在溫和通脹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忍受,在信用崩盤的情況下,人們更相信市場選擇。

貨幣的非國家化要求中央銀行放棄對貨幣的壟斷權,利用市場來培育出最優的貨幣,人們用腳投票,總會有一種或幾種貨幣勝出。

隨著貨幣的電子化,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已經幾乎沒有成本,幣種之間可以在瞬間根據市場行情相互兌換。

"

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而一種貨幣,如果被操縱用來滿足特定集團利益之需要,則必然是有可能出現的最惡劣的貨幣。——哈耶克

上面這段話出自哈耶克晚年最後一本公開發行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幣值穩定、財富保值即為好貨幣,幣值降低、通貨膨脹即為惡劣貨幣。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在歷史的數千年中,貨幣貶值的時間佔絕大多數,尤其是紙幣出現以後更是如此。

正如哈耶克所說:"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一些人想方設法通過減少"貨幣成色"暗中盤剝另一些人的利益,另一些人則想方設法對抗通貨膨脹,以保全自己來之不易的財富,這是一場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無聲的較量,有時候也會演化成激烈的暴力對抗。

圍繞貨幣價值進行的博弈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貓鼠遊戲。

這場遊戲進行了數千年後,哈耶克大膽地提出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法:廢除中央銀行制度,允許私人發行貨幣,並自由競爭,這個競爭過程將會發現最好的貨幣

這一方案一出就令眾人驚愕,我們甚至都能想象出人們聽到這種說法時面面相覷的場景。因為這種想法並不複雜,哈耶克只是將一個經濟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推廣到了貨幣領域:市場競爭

世上本無貨幣壟斷

經過長時間的教育灌輸,我們認為一個市場中單一品種的貨幣有利於經濟效率,這已經近乎一種"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都知道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原始社會以物易物逐漸出現了貨幣,在那個時代,沒有哪位先賢站出來舉著一塊貝殼或金屬向所有人宣稱:以後這個就是大家必須使用的貨幣。相反,貨幣是自然演化出來的,某些商品從所有的交易商品中脫穎而出就成了貨幣,銅、銀、金等成為市場公認的貨幣是市場選擇出來的。

後來,中央王權發現貨幣發行非常有利可圖,於是乾脆壟斷貨幣發行權,這就導致了社會各種經濟問題。經濟週期性地經歷危機,其根源正在於此,同時,這種壟斷權被渲染、誇大為經濟穩定的基礎。

對於貨幣的使用者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很關心貨幣由誰發行,只要幣值保持穩定,政府掌握貨幣發行權也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政府的貨幣發行機構總是有超發貨幣的傾向。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為何?

一方面,中央銀行有提振經濟的職責,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是慣常的手段,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社會財富總量,只需要多印一點錢,就可以無聲無息地將財富從持有貨幣的人手中轉移過來,何樂而不為。

早期,封建王朝通過比較拙劣的手段掠奪百姓的財富——減少金屬貨幣中的貴金屬含量,但是他們並不能完全控制貨幣市場,因為貴金屬的開採量是當時影響貨幣市場最根本的因素。

例如,中國從明朝開始確立銀本位制度,就是以白銀作為貨幣的根基,16世紀中頁,南美和日本相繼發現超大銀礦,大量白銀輸入中國,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中央王朝的意志也必須讓位於貨幣金屬的供需關係。

貴金屬鑄成的貨幣供給是"聽天由命",但是中央王權不想聽命於天。

人們慢慢發現,貨幣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只需要用財富和權力進行背書。於是中央王權將信用注入紙張,把紙變成了貨幣,從此再也不需要受制於貴金屬的供給,這是中央政府夢寐以求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歷代政府都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直到社會經濟循環流動性增加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實現,當然法律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古今中外都如此:

13世紀的中國法律規定,拒絕接受帝國的紙幣將被判處死刑,而拒絕接受法國的"指券"的人受到的刑罰則是20年監禁,有時則被處死。早期的英國法律對於拒絕法定貨幣者以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y)論處。美國革命期間,不接受大陸紙幣被視為一種敵對行為,有時會債權會被勾銷……

全球單一貨幣體系的崩潰

一個經濟體實現統一貨幣相對簡單,全球範圍內的統一貨幣系統則是更晚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經過6年時間、以傷亡近億人為代價,戰勝了邪惡軸心,世界一片狼藉,百廢待興,勝利後的各國要重建國際秩序,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在其中,經過一番討論,最終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佈雷頓森林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西方從二戰中恢復過來,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完全依賴美元,一旦美國面臨重大的資金困難,沒有誰能夠阻止其甩鍋。

果不其然,1971年,美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尼克松政府頂著巨大的國際壓力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不再以黃金來計量,美元就是美元,黃金就是黃金,從此不再有絕對的兌換義務,黃金僅僅作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美元在某種意義上成了"新黃金",在國際貨幣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全球經濟為美元買單,美國憑藉美元掌控著世界經濟的命脈。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印證了單一貨幣的脆弱,好在世界上不止美元一種貨幣,其他的主權貨幣也想要通過"貨幣戰爭"實爭奪對世界經濟的話語權,這是隨著國家實力增強自然而然產生的想法。前有日本,後有中國。中國從2009年開始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境外結算、貨幣互換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近10年過去了,取得的成效並不是很大。

按價值計算交易最多的貨幣

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的貨幣分佈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歐洲則從貨幣競爭走向了單一貨幣。我們都知道貨幣兌換始終是有成本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還不發達的時候。歐洲由於地緣因素,邦國林立,貨幣種類繁多,所以為了解決繁瑣的貨幣兌換問題,實現區域一體化,歐盟國家決定推行統一的貨幣,1999年1月開始推行歐元,3年半後廢除了歐盟國家其他的貨幣,歐洲人民喜迎統一貨幣時代,但這只是解決了貨幣兌換問題,帶來的卻是更大的隱患,長遠看來實際上得不償失,由於制度設計的缺陷,歐元區已經顯現出不安的因素。

人們想要更穩定的經濟之錨,但卻鑄成了更大的經濟不安之源。

向貨幣壟斷說不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我們要一直忍受壟斷貨幣發行權帶來的後果?答案是不一定。

科技的進步給哈耶克的設想提供了可能,貨幣市場演化出了陌生的"物種"。"數字貨幣"以其易發行和稀缺性為貨幣市場帶來了曙光。

2009年,就在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後兩年,數字貨幣出現了。一個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這種加密數字貨幣。因為其加密特性和稀缺性(全網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開始成為受青睞的"貨幣",比特幣起初僅限於網絡交易流通,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體接受比特幣支付,情況慢慢有所改變。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流通中的比特幣總量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比特幣每日交易量

2013年,著名的私人航天公司維珍銀河開始接受比特比支付。

2014年1月,Overstock開始接受比特幣,成為首家接受比特幣的大型網絡零售商。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佈,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2014年12月底,微軟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他們接受的付款方式之一。

2017年11月,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完成了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

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與大家在遊戲中游戲公司"發行"的各種代幣完全不同,區塊鏈上的任何節點都沒有"發行權",最重要的是加密數字貨幣永遠不會超發,保證了貨幣的稀缺性,相反,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加密數字貨幣的量有上限,所以數字貨幣的"幣值"將不斷增加,也就是出現"通貨緊縮"。

目前,僅火幣網上在交易的加密數字貨幣數量就達到了五十多種,理論上說,任何一個人只要想發行數字貨幣都可以發行。

技術的進步打開了貨幣市場的想象空間,如一盞明燈直接為貨幣市場指明瞭道路——自由貨幣,但是這個方向卻與政府的意志背道而馳。

2017年底,各國政府開始紛紛對比特幣表態,韓國、俄羅斯、中國等官方紛紛封殺比特幣,理由是網絡上的各種非法交易(販毒、色情交易、暗殺等等)通過比特幣進行,還有通過比特幣洗錢,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加密數字貨幣與中央權力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政治體制不發生改變,加密貨幣就不會被合法化。

好在自由貨幣可以在權力的夾縫中生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委內瑞拉。

從2016年開始,南美洲曾經最富裕的國家委內瑞拉開始進入嚴重的通貨膨脹,2018年,委內瑞拉貨幣玻利瓦爾預計通脹幅度達到1000000 %,這種印有"南美洲解放者、委內瑞拉國父"玻利瓦爾頭像的貨幣已然形同廢紙。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

雖然委內瑞拉當局已經被迫推出與石油強掛鉤的"石油幣",但是信用已經破產,人們置"石油幣"於不顧,爭相將玻利瓦爾換成美元等其他貨幣。

與以往的危機不同的是,這次委內瑞拉人民有了新的選擇,可以將手裡的廢紙兌換成比特幣,即便比特幣在各種力量打壓下已經持續下跌很長時間,但是相對於玻利瓦爾,仍然具有保值作用。

在溫和通脹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忍受,在信用崩盤的情況下,人們更相信市場選擇。

貨幣的非國家化要求中央銀行放棄對貨幣的壟斷權,利用市場來培育出最優的貨幣,人們用腳投票,總會有一種或幾種貨幣勝出。

隨著貨幣的電子化,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已經幾乎沒有成本,幣種之間可以在瞬間根據市場行情相互兌換。

貨幣,一場拉鋸數千年的貓鼠遊戲

讓我們大膽推想一下:

未來,當互聯網高度發達,所有人類的信息被統一整合共享,在任一時點,世界上所有的商品數量都能被精確掌握,那麼人類社會就再也不需要"貨幣",因為任何一種商品都能被用作計量單位,也就是任何一種物品都可以被當做貨幣,有無數種"貨幣"互相競爭,這其實就是哈耶克的"貨幣的非國家化"終極版,但是除非這個世界格局有大的改觀,即便技術可以達到,這一天的到來也會遙遙無期。

在"權力的選擇"與"市場的選擇"之間,我們寧願相信市場。

因為"如果一種貨幣的發行量被一個機構刻意控制著,而這個機構的自私自利驅使它滿足其使用者的願望,則它就是一種最佳貨幣。"

貓與老鼠的遊戲仍在繼續上演,我們不知道終局在哪裡,但是好在遊戲的天平朝著好的方向有了一點點傾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