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楊昌濟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楊昌濟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黎錦熙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楊昌濟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黎錦熙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方維夏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楊昌濟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黎錦熙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方維夏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毛澤東與王立庵兒媳吳啟瑞合影。

"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芋園老牆。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柑子園當年曾是芋園一角。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李小嘉。 記者 攝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楊昌濟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黎錦熙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方維夏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毛澤東與王立庵兒媳吳啟瑞合影。

青年毛澤東之路(10):常是芋園客


毛澤東去芋園路線示意圖(照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照片)

芋園,當年長沙的一個私家園林。

毛澤東在一師讀書期間,是芋園的常客,因為這裡是一師教師的宿舍。一天的課堂受教之後,毛澤東“匆匆往李氏芋園趕路”。

芋園,是為了求教,說得直白一點,有時是為了補課。

住在芋園的這幾位老師無論品德還是知識,都給了毛澤東重要的影響。

青年毛澤東與老師的親密關係,芋園可以作證。

1

足印:芋園

李小嘉敘說當年

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家李小嘉,是芋園的第五代。雖然在上個世紀40年代她出生時,“文夕大火”把芋園燒成一片廢墟,可從長輩和兄長們的敘述、自己兒時對芋園殘存的記憶,也大致瞭解“芋園當年”、“毛澤東與芋園”情景。

7月23日,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的芋園好大,東接定王臺、北囊瀏正街、西去僅半里路即為藩正街的藩臺衙門。現在的水月林小區、東慶街、瀏正街、都正街、柑子園,還有長沙市公安局都在芋園內。民間有“頭頂鳳儀園,腳踏柑子園,中間就是李星沅(芋園)”的說法,其實,柑子園不過是芋園主人當年栽的一片柑林。解放初,她就在芋園殘存的“水跡”——瀏正街小學內池塘旁玩過。

當年的芋園,主人李星沅先後任雲貴、兩江總督、兵部尚書等,官居一品,被曾國藩譽為“八州作督”。這裡本來有一個“水月林”的廢寺,他發跡前曾在寺裡苦讀,做了20多年官後準備“一笑還山”,於1847年花鉅款於廢寺的基礎上建築芋園。

當年的芋園,景色怡人:亭閣花榭假山,幾近半園池塘;園內四周間或有叢叢小竹林、玲瓏雅緻;景緻間有卵石小徑、木製迴廊蜿蜒相接;園內遍植名貴花木,令人賞心悅目。

建成芋園後,李星沅卻於一年多後在與太平天國作戰中病亡。他有一位五世孫叫李青崖,上個世紀初從比利時留學回國,任職於長沙高等商業學校,並在一師兼課,與楊昌濟、徐特立等人同事。楊等知道芋園空房較多,遂請李青崖向李家長輩商借。芋園中懷廬的一個院落,就成了一師的教師宿舍。住在這裡的一師教師有楊昌濟、王立庵、黎錦熙、袁吉六、方維夏,還有徐特立等。

李青崖與李小嘉同輩,是毛澤東的法文老師。“驅張”時,李青崖幫過毛澤東等的大忙。此為後話。

2

足步:楊家

毛澤東參加“討論哲學問題”

有回憶錄如此記載,1915年上學期,毛澤東在結束教室的課程後,匆匆往“李氏芋園”趕路,經南門口,到天心閣腳下,再往北走,來到瀏陽門正街,直進門頂上懸有“李氏芋園”牌匾的院門。

毛澤東來得最多的是修身教師楊昌濟家。青年毛澤東很欽佩楊昌濟,曾對人說:“弟觀楊先生之涵宏盛大,以為不可及。”後來更是說:“教員中給我最強烈的印象的就是一個英國留學生楊懷中(昌濟),過後我和他非常友好。他教倫理學。他是一個觀念主義(唯心主義)者,同時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在他的影響下,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心力》(《心之力》)。那時我也是一個觀念主義(唯心主義)者,我的文章大受楊教授的讚賞。給我那篇文章一百分。”而楊昌濟也稱讚青年毛澤東“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

此時,他到楊家另一個重要活動是“討論哲學問題”。“為了使學生不囿於課堂知識,把學生從‘小課堂’引入‘大社會’,楊昌濟在芋園還組織了一個哲學研究小組,成員有黎錦熙、方維夏、徐特立和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每逢星期日,這些人都要到楊先生家中來討論有關哲學問題……大家每次碰到一起,就把自己一個星期來讀書的心得拿來自由地進行討論,有時也隨手拿起旁邊一個人的日記看看。”

正是在這種交往中,楊昌濟認定毛澤東是自己理想中“強避桃源做大古,欲栽大木拄長天”的“大木”。不然,他不會成為毛澤東的岳丈,也不會在臨終之前,把毛澤東託付給章士釗——介紹毛澤東的“學、品、行”,讚揚毛是“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另一‘子’系蔡和森)。”

3

足步:王家

老師幫學生補數學課

毛澤東匆匆趕往芋園,另一件要事是到王立庵老師家補習數學。

王立庵就是著名電影演員王人美的父親。據說,當時毛澤東還抱過牙牙學語的“王小丫”。

初進一師的毛澤東“偏科”毛病恰恰讓王立庵撞著了!他對毛澤東有些失望,幾次數學測試成績都很不理想,有一次還不足60分,成了全班的“倒數第一”!王先生原以為是天賦問題,便想慢慢給毛“吃小灶”,逐步提高他的數學成績。於是對毛澤東說:“數學、圖畫等課也很重要呀!你想過沒有,一個師範學校的學生,什麼都要懂一點,將來畢業出去了,如果某個學校只請得起一個教師,那麼,數學、圖畫這些課還開不開呢?若是開這些課,你不會,豈不誤人子弟!若不開這些課,別人又怎麼能聘用你呢?”

可毛澤東回答說,“學校的課程安排得太繁雜,將近30門,寶貴的青春年華,就這樣白白的流逝,實在令人心痛啊!”原來,此生不僅“偏科”有意,而且“有理”。

王立庵耐心開導:“是這樣嗎?可你想過沒有,現在已進入20世紀了,這是科學的時代,是蒸汽機和來複槍的時代。研究社會科學的人,不懂自然科學,也是不行的呀!聽說你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赫胥黎的《天演論》,你看,他們研究的是社會改革,可又非常精通生物的進化……”

毛澤東當然知道王先生的話在理,可他有自己的擔心:“先生,我知道自然科學很要緊,可是,我……如今年齡大了,學不進數理化了……”

王立庵又好氣又好笑:“年方二十就以‘年齡大’自居?!古人是怎麼說的?‘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看看你吧,剛到弱冠之年,便說自己年紀大了,嫌學習為時已晚,對照古代名賢,將作何感想呢……”

王立庵的話擲地有聲,讓毛澤東心頭一震。他思忖:先生說得極對。

於是,1915年的上學期暑假時,毛澤東每天上午和下午便到王先生家補習數學課,中午就在王家吃飯。後來,王立庵見毛澤東每天往返於一師與芋園之間,路程較遠,很是辛苦,就和同事黎錦熙商量,讓毛澤東等在芋園的公言雜誌社內寄宿。這個暑假,毛澤東在芋園住了兩個多月,直到新學期快要開學時。

4

足步:黎家

學生幫老師抄稿子

毛澤東在芋園黎錦熙家時,心情則是輕鬆的。因為只比毛大3歲、又是湘潭小同鄉的“黎老師”,與毛澤東惺惺相惜,關係亦師亦友。二人的關係要追溯到四師。黎是毛澤東所在的班級——預科第一班歷史老師。“小老師”受到“大學生”的尊崇,媒介是報紙。毛澤東是個“報迷”,因之對“報人”黎錦熙早有耳聞,為黎錦熙那不凡的經歷和淵博的學識所傾倒。及至遇到黎先生,大有一見如故之感。

在學校,毛澤東也很快就引起了黎錦熙的關注。黎錦熙後來說:在當時的學生中,毛澤東“顯得沉靜儒雅,並無過激言行,上課聽講時從不浮躁,只是一雙眼睛灼灼有光”。課間休息時,他“從不和人打鬧,對一切事物總是靜思、觀察”。黎還回憶說,那時毛澤東就表現了不凡的胸襟,言談之間,不時流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

1914年,四師併入一師後,黎錦熙仍任歷史教師。他與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等組織“宏文圖書編譯社”,他任主任,編輯中小學各科教材;又附辦刊物《公言》,發表正義輿論,抨擊教育弊政,極力鼓吹新學,並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報道當時正在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引人注目。毛澤東對辦報辦刊興趣很濃,便時常幫黎先生抄寫文稿。對這段史實,黎錦熙後來以欣慰和略帶幽默的口吻說過:他辦報時,有三個學生幫他抄過文稿。一個是不問文稿的內容,照抄不誤;一個是凡見到文稿中有問題,總要提出來,並代為潤色;一個是看到他不同意的文稿,乾脆不抄。後來,第二位成了著名的作家,那就是田漢;第一位默默無聞了;第三位成了偉人,即毛澤東。

從黎錦熙1915年的日記和後來所寫的《毛主席六札紀事》中的部分回憶,可以看到在4月4日到8月29日這段時間內,毛澤東共拜訪黎錦熙近20次。他們名為師生,實是摯友,推心置腹,無所不談。後來,在是否出國留學這樣關係到人生道路抉擇的大事上,毛澤東也寫信徵詢黎錦熙的意見。

黎錦熙也在這種交往中進一步“認識”了毛澤東,得出了“大可造”的結論。

5

足步:方家

主任破例讓學生做總務

住在芋園的還有學監主任方維夏。方維夏給毛澤東更多的還是社會活動方面的指導和幫助。毛澤東最長、旅行地域最廣的一次“遊學”活動,就是在方維夏的具體安排和支持下進行的。後來,他更是支持毛澤東創辦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等。而方維夏對青年毛澤東最重要的一次提攜,是1917年下學期擔任一師學友會代理會長時,推薦還是學生的毛澤東接任自己原先兼任的總務一職。在一師,學生擔任學友會總務卻是破例的。

毛澤東擔任總務,有了一個組織活動的平臺。而方維夏對毛澤東組織的活動在人財物上大開綠燈,使得學友會的工作特別活躍,辦的事情特別多。

在一師“人物互選”總評時,方維夏綜合全體師生的意見,對毛澤東作出了幾條精到的評語。具體內容是:敦品為“敦廉恥,尚氣節,慎交遊,屏外誘”,自治為“守秩序,重禮節,慎言笑”;文學為“長於國文詞章”;言語為“長於演講,論辯應對”;才具為“應變有方,辦事精細”;膽識為“冒險進取,警備非常”。從上述評語中,可見方維夏對毛澤東的器重與褒獎。

方維夏與他的弟子一樣,日後成了共產黨領導人物。1935年,在陝北的毛澤東聽到方維夏犧牲的消息後,不禁悲淚長流。他對老師徐特立說道:“方先生是我的好老師、好同志啊!他敦品勵學,德高望重,放著國民黨的高官不做,40多歲投身革命,了不起呀!”

芋園,讓毛澤東收穫了許多許多。

鏈接

青年毛澤東的主要老師

1、尹高潮在《毛澤東的二十四位老師》中列舉的是:“啟蒙老師”文正瑩,塾師鄒春培和毛宇居、“過激派老師”李漱清、“失業的法科生”毛岱鍾、韶山唯一的秀才毛麓鍾,東山學校校長李元甫、國文教師譚詠春、“假洋鬼子”蕭克琳、教師賀嵐崗,省立一中校長符定一、國文教師柳潛、國文教師胡汝霖,四師和一師國文教師袁仲謙、四師和一師歷史教師黎錦熙,一師三任校長張幹、易培基、孔昭綬,一師修身教師楊昌濟和徐特立、一師歷史教師羅元鯤、一師學監方維夏、一師數學教師王立庵、一師數理教師王季範。

2、黃露生在《毛澤東的尊師風範》中,列了33人,未見之於尹著的有毛簡臣、張有晉、羅教鐸、陳潤霖、楊樹達、湯增璧、石潤山、譚柄鍔、易白沙、劉策成、仇鰲、邵飄萍、孫俍工,卻未列入胡汝霖、蕭克琳、毛岱鍾。

3、而據筆者掌握的情況,還有一些人未列入,如一師校長武紹程 、英文教師荊嗣佑,湘鄉駐省中學學監楊柄謙,“體育老師”柳午亭,甚至還有我國首位留美博士王長平,等等。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文熱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