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理論圈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青年毛澤東

五四前後,青年毛澤東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連續兩次來到北京。第一次從1918年8月19日至1919年3月12日,停留206天;第二次從1919年12月18日至1920年4月11日,停留116天。

這是北京解放前毛澤東僅有的兩次北京之旅,這兩次北京之行可謂意義重大。

欲往北京

“可大可久之基,或者在此”

1917年年初,隨著陳獨秀和《新青年》的北遷,北京迅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1918年,當絕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有一個名叫馬克思的偉人時,李大釗就已連續發表文章,大力頌揚著名的十月革命,開始了向馬克思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18年暑假,身在長沙的毛澤東收到了一封發自北京的信函,寄信者是好友蔡和森。蔡和森在信中轉達了他們在長沙時共同的老師楊昌濟先生希望毛澤東進入北京大學深造的意願,特別強調說:“可大可久之基,或者在此。”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湘潭學友會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

此時,毛澤東剛從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時年25歲。他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修身、哲學、國文、歷史和地理等課程上,利用寒暑假期遊歷湖南各地,調查民生疾苦。毛澤東後來回憶說:

“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我也是在這裡獲得社會行動的初步經驗。”

在長沙,毛澤東逐漸與遙遠的北京有了聯繫。在楊昌濟的推薦下,毛澤東在《新青年》上讀到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文章,開始循著新文化運動的思路來探索中國的出路。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1919年,毛澤東在長沙

與此同時,毛澤東身邊的師友漸次前往北京。1918年6月,楊昌濟應邀擔任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舉家北上。同年6月25日,蔡和森為聯繫新民學會會員留法勤工儉學事宜,首先來到北京,並多次去函催促毛澤東等北上。

一座五四前夕風雲激盪的城市,一位成長中的巨人,歷史註定二者將有一次偉大的碰撞。1918年8月15日,毛澤東與蕭子升、羅章龍等20多名準備赴法勤工儉學的青年踏上了北上的火車,開始了他首次北京之行。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1919年3月,環球中國學生會在上海送別留法學生合影。後排右一為毛澤東

初次之旅

“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1918年8月19日,毛澤東一行到達北京。毛澤東先住在位於豆腐池衚衕9號(今東城區鼓樓後豆腐池衚衕15號)楊昌濟先生家,後與蔡和森等8人住在三眼井吉安所夾道7號(今東城區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三間狹小的房子裡。

毛澤東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是組織湖南青年去法國勤工儉學。他和蔡和森等人到處奔走,請人介紹情況,制定計劃,籌措經費。毛澤東本人猶豫良久,終於決定不去法國,因為他覺得對自己的國家瞭解得不夠,把時間花在中國會更有益處。

在北京期間,毛澤東廣泛結交各種新派人物,接觸各種新思潮。這次北京之行,毛澤東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毛澤東初到北京時生活窘迫,沒有固定的收入,迫切需要謀求一份工作。經楊昌濟介紹,毛澤東被安排在李大釗手下做圖書館助理員。毛澤東的職責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和閱覽人員的姓名,月薪8塊大洋。

在這裡,毛澤東讀到一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並時常到李大釗處請教。毛澤東親耳聆聽了李大釗所作題為《庶民的勝利》的演講,隨後又在《新青年》上讀到了這篇演講和李大釗的另一篇文章《Bolshevism的勝利》。在李大釗的影響下,毛澤東開始具體瞭解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李大釗關於“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歡呼,更使毛澤東看到了中國希望的曙光。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

“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1919年3月12日,毛澤東從北京動身回湖南,途中取道上海,歡送赴法勤工儉學的湖南青年。

再次赴京

“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1919年12月18日,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京,為的是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張敬堯在湖南摧殘教育、迫害人民,激起了群眾性的驅張運動。毛澤東參與領導了驅張運動,此次率領湖南代表團來北京,就是要借北京這個政治大舞臺擴大運動的影響。

此時的毛澤東已不再是那個剛剛走出校門、身無分文、地位不高的湖南青年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作為湖南學生運動和民主運動的領袖人物,他已經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

毛澤東在北京組織了平民通信社,每天向北京、天津、上海、漢口等地寄發稿件,通告驅張運動的消息。毛澤東的名字,隨著驅張新聞的報道,頻繁地出現在各地的報刊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左四)同進步團體輔社成員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毛澤東在北京廣泛結交各方面人士。他與李大釗、鄧中夏保持著多方面的接觸,會晤過陳獨秀,也拜訪過胡適。他與輔社成員往來密切,還加入了少年中國學會。在李大釗的影響和幫助下,毛澤東開始系統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熱切地搜尋當時所能找到的罕見的共產主義文獻中文本,讀了許多關於俄國革命的文章。

毛澤東研讀了馬克思、恩格斯所著《共產黨宣言》、考茨基著《階級鬥爭》及柯卡普著《社會主義史》三本書的中譯本,從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毛澤東後來回憶說:

“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的行動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而且從此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1920年4月11日,在驅張運動順利進展的情況下,毛澤東帶著覓得真理的喜悅、帶著對美好社會的嚮往離開了北京。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開國大典

30年後

選擇北京作為新中國首都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北京。這一年,毛澤東56歲,距他青年時期的北京之行已有30年的時間。

在這30年裡,毛澤東參與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剛剛結束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莊嚴宣告新中國將定都北京。毛澤東選擇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主要是基於全局性的戰略考慮,而他本人對北京的美好印象同樣是重要的原因。

北京是青年毛澤東生活過、工作過,奮鬥過、追求過的城市。初到北京時的毛澤東名氣不大,經濟條件不好,生活境遇並不盡如人意。毛澤東曾很有興趣和傅斯年、羅家倫等交談政治和文化問題,卻遭到拒絕。毛澤東等人住在吉安所夾道7號時,房間狹小,夜晚任何一人要翻身,都要先和周圍的夥伴打招呼。

然而,北京之行讓毛澤東收穫頗多。回首往事,毛澤東對北京城、對北京城內幫助過他的人充滿了感激之情。

在北京,毛澤東還收穫了一份珍貴的愛情。毛澤東與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初識於湖南第一師範。在北京,屬於同鄉知己的二人,經常漫步於紫禁城外的護城河邊,流連忘返於北海的垂柳之下,很快墜入了愛河。

“北漂”青年毛澤東的逆襲之路

楊開慧與毛澤東(油畫)


毛澤東後來回憶說:“故都的美對於我是一種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補償。”“也是在這裡,我遇見而且愛上了楊開慧。”

更為重要的是,毛澤東在北京遇到了革命導師李大釗,並在他的引導下迅速成長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進駐北京的路上,毛澤東遙望北京的城牆,曾無限感慨地說:

“30年了!30年前我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奔波。還不錯,吃了不少苦頭,在北平遇到了一個大好人,就是李大釗同志。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成了一個馬列主義者。可惜呀,他已經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師,沒有他的指點和教導,我今天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五四時期的北京,以先進的思想和文化,促成了毛澤東向馬克思主義者的偉大轉變,奠定了他成為一代偉人的思想理論根基。30年後,重回北京的毛澤東,帶著對北京城的美好回憶,又引領這座城市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作者:李自華

本文發表於《前線》雜誌2011年第1期,原標題“追尋青年毛澤東的兩次北京之行”,文章有改動

責編:高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