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人類的所有文明都具有圖畫敘事的傳統,文字也起源於圖畫,中華民族也一樣。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的長江、黃河流域都存有我們祖先留下的圖畫:如巖畫、陶器繪製、壁畫等,這些都可以看成是中國最早的用圖畫敘述事件的記錄。夏商周青銅器上的圖畫、秦漢時代的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墓室壁畫、五代兩宋的卷軸畫、明清的戲曲、小說木版插畫,總體而言,這些插圖,雖具有了初步的說故事的能力,卻缺少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它們全都不是站在兒童的視角來講述故事,它們並不是"為兒童"的作品。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小人書

到了70、80年代,人們童年時代都曾看過“小人書”,在那個電視節目並不豐富、娛樂生活也相對索然的年代,它是許許多多小朋友乃至成年人茶餘飯後消遣讀物。“為兒童”的圖畫作品也就誕生了。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小人書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1949年後小人書發展進入高潮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的連環畫創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小人書是根據文學作品故事,或取材於現實生活,編成簡明的文字腳本,據此繪製多頁生動的畫幅而成。最為傳統的是線描畫,工筆彩繪本是連環畫中的一大形式。一般來說,連環畫普遍都是一張插圖配一段100字以內的文字為一頁,畫面內容表現文字內容,文字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補充畫面內容,畫與文字比重是一半一半。

連環畫通常是客觀視角敘事,很少涉及人物心理。因為連環畫的這種形式,導致他的內容量不大,基本只能簡單清楚的講述一件事情,而無法做到描述複雜的事件和刻畫豐滿的人物,以及引領讀者情緒。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漫畫

而現在的漫畫,多指以日本漫畫為代表,以敘述故事為主的分格故事漫畫。現代漫畫的發展者,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就是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蟲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豐子愷的漫畫,大概是中國漫畫中最能經受時間考驗的。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繪本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就是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日文稱“愛好恩”,當用漢字為繁體的“繪本”。繪本是0-99歲的人都可以讀的,當然,實際生活中,還是以低幼兒童閱讀為主,內容涉及故事、情感、科普、認知、語言等方面。

繪本是圖和文的藝術,圖畫和文字配合講述故事、表達意思,是繪本的最大特色。日本繪本大師鬆居直先生認為,繪本不是“圖+文”的關係,而是“圖x文”的關係。

一般來說,繪本雖然也以講故事為主,但是並不一定需要很強的故事性,或者很複雜的故事結構,繪本本身更傾向表現情緒、氣氛、寓言。和其他兩者相比,繪本的形式沒有嚴格要求,閱讀起來也是比較放鬆的。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繪本與我國傳統的連環畫、連環漫畫相比,後者好比是傳統舞臺劇,讀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會產生極大的距離感。兒童繪本卻好比是供低幼兒童看的一部電影,它既展示出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的特寫,既有極其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暗藏著起、承、轉、合的節奏設計。

一些以圖為主的卡通類幼兒圖書與圖畫書也不同。這些圖書繪製精美,畫面是活動的卡通片的固化,形式上失去活動的魅力,畫面情節已被“肢解”難以表達原著內容,書中的圖畫只是引起對卡通情節回憶的符號。

從“小人書”到“漫畫”再到“繪本”,他們究竟有什麼不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