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今,東北餐飲業的發展狀況已經處於全國領先。

最近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以遼寧為例,餐飲業營業額993.3億元,增長11.5%。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今,東北餐飲業的發展狀況已經處於全國領先。

最近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以遼寧為例,餐飲業營業額993.3億元,增長11.5%。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看了這些數據後,蛋蛋姐很感慨。

要知道,在下崗潮之後,東北人民的生活過得真是苦不堪言。產業轉型、人才流失,留下來的人想掙錢沒機會。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東北人民沒有放棄。

如今,無論是企業規模、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聲譽,東北老鐵在餐飲界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尾聲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話,如今不大有人提了,因為不管怎麼說,還是傷害東北人民的感情。

但是很多人心裡仍然覺得,東北不行了。

坦白說,東北的經濟確實還有很多問題。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今,東北餐飲業的發展狀況已經處於全國領先。

最近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以遼寧為例,餐飲業營業額993.3億元,增長11.5%。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看了這些數據後,蛋蛋姐很感慨。

要知道,在下崗潮之後,東北人民的生活過得真是苦不堪言。產業轉型、人才流失,留下來的人想掙錢沒機會。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東北人民沒有放棄。

如今,無論是企業規模、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聲譽,東北老鐵在餐飲界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尾聲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話,如今不大有人提了,因為不管怎麼說,還是傷害東北人民的感情。

但是很多人心裡仍然覺得,東北不行了。

坦白說,東北的經濟確實還有很多問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以前也寫過文章,東北沒有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大企業,在東北的一些小城市,甚至有排斥互聯網的新聞出現。

但實際上,近幾年,互聯網的日子也漸漸不好過了。

紅利期結束,原本如日中天的創投圈,變得一天比一天更浮躁。

比起做一個真正的好產品、好公司來說,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把重點放在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拿到一筆漂亮的融資。

很多過去被資本市場看好的“風口”、“顛覆”、“趨勢”,最後發現都是“PPT”、“爆雷”、“泡沫”。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今,東北餐飲業的發展狀況已經處於全國領先。

最近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以遼寧為例,餐飲業營業額993.3億元,增長11.5%。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看了這些數據後,蛋蛋姐很感慨。

要知道,在下崗潮之後,東北人民的生活過得真是苦不堪言。產業轉型、人才流失,留下來的人想掙錢沒機會。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東北人民沒有放棄。

如今,無論是企業規模、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聲譽,東北老鐵在餐飲界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尾聲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話,如今不大有人提了,因為不管怎麼說,還是傷害東北人民的感情。

但是很多人心裡仍然覺得,東北不行了。

坦白說,東北的經濟確實還有很多問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以前也寫過文章,東北沒有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大企業,在東北的一些小城市,甚至有排斥互聯網的新聞出現。

但實際上,近幾年,互聯網的日子也漸漸不好過了。

紅利期結束,原本如日中天的創投圈,變得一天比一天更浮躁。

比起做一個真正的好產品、好公司來說,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把重點放在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拿到一筆漂亮的融資。

很多過去被資本市場看好的“風口”、“顛覆”、“趨勢”,最後發現都是“PPT”、“爆雷”、“泡沫”。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時候,反而是沒有人投資、沒有人看好的傳統行業——麻辣燙、雪糕,卻被同樣不被看好的東北人,玩出了新花樣。


樸實憨厚的東北老鐵,一步一個腳印地做產品、擴規模、強管理,反而把生意越做越大,把曾經不入流、投資人看不上的仨瓜倆棗,變成了百億乃至千億級別的大產業

和樂視、OFO這樣的企業相比,難道楊國福不應該才是獨角獸嗎?

最後,我也不知道該說點啥,大家跟我一起雙擊666,為東北實業點贊吧!!


"

最近,微博網友@盧詩翰爆出消息,說楊國福和張亮兩大麻辣燙品牌,其實是一家人——

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一下子,微博吃貨們的八卦熱情被徹底點燃。包括我在內。

在此之前,關於張亮和楊國福哪家好吃的問題,已經爭議了很多年。撕裂程度跟討論豆腐腦是甜是鹹差不多,可以說是原則性的大問題。

鬧半天,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有媒體向楊國福內部人士求證,想要弄個明白。

官宣迴應說:他們倆是平輩兒。

破案了。

雖然張亮和楊國福不是舅甥,也不是親戚,但他們的確是熟人,而且是老鄉。

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哈爾濱賓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賓縣。

這幾年常聽人說東北經濟不行。投資圈和媒體圈也經常高喊“投資不過山海關”。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說的人多了,我有時候也覺得已經是既定事實。

但最近我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比如東北的餐飲業。

在像這樣的創投圈看不上的“小生意”上,中國其實已經達到了趕英超美的水平。

而在餐飲行業的這些春筍般崛起的新品牌背後站著的,是一群東北人

1

帶著十二分的好奇,蛋蛋姐在網上查了一下“賓縣”這個地方。

我發現,不止是楊國福和張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城,竟然誕生了無數餐飲巨頭,可以說是一塊“風水寶地”。

除了張亮、楊國福,還有無名緣米粉、喜家德水餃、冰城串吧,以及烤動力、辣莊、劉一鍋、馬洪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它們的老闆竟然都是賓縣人。

當然,其中拔得頭籌的,還是麻辣燙。

最新統計顯示,楊國福麻辣燙在全國的店面數量,已經超過5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5000家店面是什麼概念?

以賣咖啡的星巴克為例,它在中國的門店是3300家。

而快餐界巨頭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已經30多年,目前的門店數量也就6000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也就是說,楊國福麻辣燙,用短短15年的時間,就和肯德基大致站到了同一梯隊

除了楊國福,別的東北餐飲小夥伴也忙得很。

張亮麻辣燙擁有4500家門店;劉一鍋有1000多家;

無名緣米粉甚至超過楊國福,有6000多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稍低一個段位的,如喜家德水餃,有420家;烤動力、冰城串吧、辣莊,各有300多家;

楊國福的弟弟楊國庫開的汆悅麻辣燙,很多人沒聽過,也有500家的規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樣的神仙陣容,恐怕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

話說回來,麻辣燙不是四川人發明的嗎?為什麼風頭都讓東北人搶了?

蛋蛋姐調查了一下,我發現,這背後有一段離奇又勵志的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四川火鍋因為獨特的風味和自由的吃法,開始在全國流行。

但是那時候吃火鍋和現在不一樣,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許多店面裝修得堪比豪華酒店,幾個朋友搓一頓,人均消費可能要小半月工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於是,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發明了比火鍋低一檔次的同類型食物——麻辣燙。

麻辣燙的做法、口味都和火鍋類似,但價格卻能便宜一半多

這種實惠親民的低配版火鍋,迅速佔領大小城市的路邊攤,成為夜宵的最佳選項。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四川人的生意越做越火,沒過幾年攤子就擺到了東北小縣城。

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之後,麻辣燙漸漸就沒有四川人什麼事了

也是趕了巧,那時候正趕上國企改制的風潮,大批工人面臨失業。

東北是國企扎堆的老工業基地,自然是重災區。據統計,1998年到2003年間,就有約兩千萬產業工人下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下子沒有了工作,怎麼辦?

其中的很多人,選擇了擺路邊攤。

2000年,日後的麻辣燙巨頭,楊國福先生,就是這擺攤熱潮中的一員。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這樣,楊國福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

坦白講,賣粥和小菜,也沒有什麼毛病,都是好吃的。

但是楊國福不知道賣了幾百碗之後,突然靈機一動,想嘗試做點不一樣的,更大的生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楊國福本人


就是抱著這樣天真的想法,楊國福真的找到了解法——麻辣燙。

他敏銳地發現,麻辣燙的優勢簡直太多了:

與粥、水餃等小吃相比,它的烹飪更簡單,主要看鍋底;

菜品葷素可以隨意搭配,所以備貨方面很靈活;

而且,早中晚夜宵,都能賣。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對於沒有家底的屌絲創業者來說,麻辣燙簡直太優秀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

楊國福發現,四川人做的麻辣燙雖然味道好,但對於東北人來說,太麻太辣了。尤其是湯汁,根本入不了口

於是他決定按照東北人的飲食習慣,進行改良。

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終於發現:

用牛骨湯做湯底,加入冰糖和全脂乳粉,可以調製出了一種口味鹹中帶甜、湯汁可以入口的新品種,隔壁的貓都饞哭了。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原型,也是目前被大眾最廣泛接受的“麻辣燙”的口味。

2003年,憑藉著改良的新品種,“楊記麻辣燙”的招牌正式打響。

看到楊國福的小攤漸漸做成了大生意,身邊很多親戚朋友都加入了麻辣燙大軍。

於是,楊國福又有了新想法:既然這麼多人都想做麻辣燙,那我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經驗教給大家,多開些“分店”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市場經濟成熟的今天,我們管這個叫做“加盟模式”。

但是2003年前後,這種模式還並不多見。楊國福也算是新盈利模式的弄潮兒了。

2年後,楊國福成功在周邊縣城開了十幾家分店。

也是這一年,越來越多的老鄉受到啟發,加入了麻辣燙行業。

其中有一個同村的小夥,同樣摩拳擦掌。

但是他比別人的野心要大一些:他決定不加盟楊國福,而是用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新店,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他叫做張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是改名為“楊國福麻辣燙”。

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國福要把自己打造成IP

雖然在2007年,中國還沒有“IP”這個詞,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楊國福儼然已經是一個有獨特調性、有明確人群、形成競爭壁壘的IP。

不止是引領了IP時代的潮流,楊國福也率先開創了一套嚴控質量的加盟機制。

正是靠著IP化的運作 + 嚴格的加盟機制,楊國福麻辣燙開始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之後,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以每年500家、最多1000家的速度擴張。

2009年,他開始大舉南下。從天津到南京,從上海到福州,楊國福的加盟店就像野火一樣,很快佔據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很多人看不起麻辣燙,覺得它定位low,沒有技術含量。

每到這時候,我總是想起2014年9月的一件小事。

那一年我正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實習,記性好的朋友可能記得這個時間,沒錯,我正巧趕上了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這場日後被證明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之前,即使是阿里巴巴的員工,也不知道自己的股票究竟會值多少錢。

9月19日下班後,我的主管專門請我們一個辦公室14個人,一起去吃飯唱歌,等待馬雲爸爸上市。

結果,當天阿里巴巴掛牌價衝到了超過90美元,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神仙價格,至少超過了業界普遍預期的3倍以上。

我至今記得,平時每天穿著格子襯衫,坐在我隔壁工位兩眼無神寫代碼的程序猿小哥哥,在手機上看完股價以後,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哥現在是千萬富翁了。”

他當時的眼神,直到今天,仍然深深地刺痛我貧窮的靈魂。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有點扯遠了。關鍵在後面——

那天我們一行14個人,進KTV時是1個領導和13個沙雕,出KTV時是3個千萬富翁,4個百萬富翁和7個面目全非的沙雕。因為嫉妒使我們面目全非。

當時已經是凌晨3點多,格子衫小哥哥說他要請我們吃頓好的夜宵

千萬富翁要請客吃飯,大家都很興奮,準備把今晚的心理陰影吃回來。

格子衫小哥哥約莫想了半個小時,沒有想到合適的,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愛吃。原來,到真的想找高端餐廳的時候,我們卻壓根不知道該去哪找。

最後,他說,我們去吃全杭州最貴的麻辣燙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件事對我有2個影響:

第一,我決定自己創業,然後做了酷玩實驗室;

第二,每到創業艱難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會點一碗麻辣燙,然後對自己說:

“千萬富翁也不過是,晚上一張床,白天三頓飯。夜宵也得吃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就是麻辣燙在中國的地位。

它是很大眾,但大眾並不一定是因為low,也可能是因為深入人心

這件事發生在2014年。

到2015年,楊國福全國加盟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除了川渝雲貴幾個特別喜歡吃辣的省份外,其他都已經拿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前面說,如今的麻辣燙已經和四川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估計四川的讀者,看到這裡可能要不高興。

其實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這樣的:

不是麻辣燙拋棄了四川人,而是四川人拋棄了麻辣燙。

作為麻辣燙的家鄉,四川本地人確實算不上很喜歡麻辣燙,這是實話。

2000年以後,四川興起了一種真正的“小火鍋”,它的檔次和價格高於麻辣燙,低於正式的火鍋,細分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面對這樣的強勢進攻,火鍋的價格只能下調,靠酒水收回成本。

而麻辣燙,則是真正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了。麻辣燙攤主無路可退,除了少數以特色菜品如苕粉勉強守住攤位的,大部分都喪失了生存空間。

我的四川朋友經常調侃說:

“全中國都認為麻辣燙是四川的,只有四川人自己不這麼認為。”

確實,如今你去四川,能看到遍地的火鍋店、串串香、缽缽雞、冒菜,但是卻沒有麻辣燙。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所以,這是一個雙向的選擇:

既是麻辣燙成就了東北人,也是東北人收留了麻辣燙。

而已經佔領半壁江山的東北麻辣燙,也制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打回四川

楊國福早已經摩拳擦掌。

2018年9月,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楊國福的麻辣燙大軍,正準備朝著最後一片沒有攻克的領地,也是麻辣燙的老家——四川,進發。

2

如果說麻辣燙是東北人從四川人手裡搶來的,那麼東北人也曾被人搶過心頭好。

這就是——冰棍。

但在2019年,東北人終於拿回了屬於他們的領地。

2019年是東北冷飲的爆發年——

質樸實惠的,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新穎可愛的,是雙黃蛋雪糕。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高端文藝的,是中街1946。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沒錯,這些產品,都是東北人做的。

一般人,很難把這些冷飲,和“直爽憨厚”的東北人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冰棍是東北人的傳統優勢行業,歷史悠久。

1906年,一個法國人在哈爾濱開了一家酒店,名叫“modern hotel”,不知怎麼被翻譯成了“馬迭爾酒店”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酒店沿街開了一個甜點小攤兒,主賣冰淇淋。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

1930年代,東北淪陷,成了偽滿洲國。日本人帶來了機槍重炮,也帶來了製作冰棍的機器和技術。

那時候,東北人民就第一個實現了“冰棍自由”

據歷史記載,1947年,僅哈爾濱就有50多家冰棍廠,旺季每天能生產一百四五十萬根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哈爾濱市志 冷飲篇》


按當時城裡的人口算,相當於每人每天要吃2根冰棍

到了物資緊缺的六七十年代,冰棍在南方是奢侈品,一根冰棍相當於一斤大米的價格。

而東北人,因為雄厚的工業基礎和靠近奶源產地,不愁沒冰棍吃,買起來也是“大手大腳”,跟買白菜似的,整箱整箱地屯在家裡,一次能吃好幾天。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被過路的南方人看見了,不知道要眼紅成啥樣。

正是這種“不差錢兒”的消費習慣,牢牢奠定了冰棍在東北的群眾基礎。

如今,即使是大冬天,東北冰棍銷量依然可觀。

蛋蛋姐我作為一個江南人,第一次去哈爾濱旅遊的時候,就被東北朋友教做人。

大冬天的,我的東北朋友領我到中央大街,非要買馬迭爾,然後當場吃完。還跟我說這是哈爾濱旅行的必玩項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至今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

總之,我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吃了一回馬迭爾冰棍。

我對那根冰棍至今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馬迭爾好吃,而且是因為,在沒有暖氣的零下3度的江南,我們冷得瑟瑟發抖,什麼冬天吃冰棍,根本想都不敢想;

而在零下30度的哈爾濱,卻能吃冰棍,並且神態自若、怡然自得。

我想,這才叫真正的冰棍自由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東北人卻一度失掉了這塊領地。

在2000年,隔壁內蒙古的兩大乳業巨頭——伊利和蒙牛,憑藉奶源地的優勢強勢崛起,不但拿下了牛奶、酸奶市場,在冷飲市場也來勢洶洶。

再加上兩家之間的白熱化競爭,他們便用雄厚的財力開始搞“軍備競賽”,變著法兒地推出新品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相比之下,許多東北冰棍廠就太老實了,埋頭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再加上財力確實無法和蒙牛伊利抗衡,很快就敗下陣來。

此後十幾年間,東北冰棍市場少了許多故事。

失去市場的東北廠商,倒閉的倒閉、合併的合併,最大的盼頭,就是被兩家大廠收購

只有少數像馬迭爾這樣的品牌,靠著歷史積累的聲望和口碑,才勉強守住基本盤,但是也變成了小眾的喜好,和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是很快,互聯網時代來了。

電商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商業模式,許多行業重新洗牌,冰棍行業也是如此。

誰先掌握了互聯網的邏輯,誰就有可能拿到電商的紅利。

電商銷售不受地域限制,但前提是,你的產品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打造“爆款”。

2014年,“東北大板”率先成為了爆款。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3塊錢一板的東北大板,從包裝到名字都透著土氣,但卻從東北賣到華北,熱度持續整整一個夏季,把伊利和蒙牛打得措手不及。


我寫了這麼多互聯網的文章,獲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任何一個爆款,都絕不會是偶然。

沒有人能憑藉純粹的運氣成功,如果有偶然,那也是厚積薄發,勢能終於轉化為動能。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大板也是這樣。

比如,它看起來非常樸素,甚至有點土味。但實際上,這是精心定位的。

小孩子也許會喜歡花花綠綠的包裝,巧克力脆皮奶油越多越好。

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對於添加劑和過度包裝早就形成了越來越重的防備感,反而是東北大板的質樸,給人一種“和別的妖豔賤貨不一樣”的驚喜

從近幾年賣得很好的老酸奶,還有喬布斯所說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就可以看出這種反璞歸真的市場趨勢。

這就是有市場區分度的、精準的定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東北大板雖然只賣3塊,但包裝上標註的卻是“冰淇淋”

很多同學可能不知道“雪糕”和“冰淇淋”的區別。

國家食品標準SB-T 10007-2008對於“冰淇淋”的標註要求是很嚴格的,沒有達到要求的,不可以亂標。

冰淇淋比雪糕好的地方,其實就是乳脂含量要求高,而在冷飲這個行業裡,乳脂含量高,就意味著好吃。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雪糕”的標註,對於乳脂含量是不做要求的。

大家下次路過冰櫃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3塊錢這個價格水平上的,敢標“冰淇淋”的,鳳毛麟角

只有像夢龍、八喜這樣的中高端產品,才會標“冰淇淋”。即使是今年爆紅的雙黃蛋,也是雪糕。

而3塊錢土得掉渣的東北大板,卻是冰淇淋。

這就是實力。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比如,有很多同學可能注意到,在大的超市便利店,東北大板不太能買到,但是小區門口的小店、雜貨鋪,通常都有大量的東北大板。

真的是很大量,很多小店甚至會有兩個冰櫃,其中一個一打開,全部是東北大板。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也不是偶然。

在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廠已經佔據大型超市和連鎖便利店後,東北大板如果想後發制人,要付出的成本就非常非常高了,東北大板的毛利又很薄,入不敷出。

所以,他們選擇放棄主要戰場,農村包圍城市——主攻小店。

小店老闆為什麼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東北大板提供免費的價值1500元的冰櫃,然後還有每個月45元的電費補貼。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就是這麼一點蠅頭小利,但真的就把小老闆們搞定了。

說起來還是蠻讓人感嘆的。我不由得想起那句“話糙理不糙”的俗語:

“有錢不賺王八蛋”。

就這樣,2014年,東北大板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冷飲。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東北冷飲的火爆,還鬧出過笑話。

2015年,華北、西南多地媒體報道,有一個謠言不脛而走:

“東北冰棍車是專門偷小孩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指控可真是太嚇人了,迅速取代“河南人偷井蓋”“賣燒烤的新疆人都是騙子”和“廣東人愛吃福建人”,成為了地圖炮謠言第一名。

有人推測,也許是因為東北冰棍的暢銷,當地冰棍廠商受到衝擊,於是心中不滿,便造了謠。

總之是可憐了賣冰棍的東北老鐵,一時間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後迫於無奈,有東北老鐵不得不在車廂背後寫上大字:

“不偷小孩,就賣冰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小風小浪,阻擋不了東北冷飲的發展。

在東北大板之後,也就是前後腳的功夫,馬迭爾也走出了哈爾濱中央大街,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高端民族品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不過,說到真正的高端定位,還是必須要說路子“很野”的“中街1946”。

這款10元檔位的雪糕,號稱做“一支專業級的雪糕”,主打“極致新鮮”的健康牌;

口味上大膽創新,一口氣推出十幾種款式;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最關鍵的一步,是它不僅依靠線下出售,而是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合作,靠網上訂單廣攬顧客。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出奇的好。

2016年入駐天貓之後,1個月銷量便衝到冰淇淋類NO.1;短短一年半時間,兩次摘得天貓雙11冰淇淋類目冠軍。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而到了今年,又一款東北冰棍,“雙黃蛋雪糕”,接過了網紅的衣缽。

憑著“不走尋常路”的鹹口味,和依靠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這款冰棍成為今年名符其實的最大贏家。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其實不止是爭做網紅,東北冰棍廠商還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比如出口韓國。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還有進軍東南亞市場。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冰棍這個垂直領域,東北老鐵憑著過硬的產品質量、土生土長的經營智慧,從研發到銷售再到物流,一聲不吭改寫了全國市場的版圖。

隨著一個個爆款產品的面世,就算曾經看不起東北老鐵的外地人,也是一口一個“真香”,直誇“666”。

3

麻辣燙和冰棍是東北餐飲業復甦的兩個典型,而且,並不是孤例。

這兩年,東北燒烤的名聲越來越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和麻辣燙一樣,燒烤也不算是東北獨有,但是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東北燒烤卻發展出了它鮮明的特色。

比如《人生一串》《燒烤江湖》等紀錄片中,都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瀋陽的炭火燒烤,它的定位是“重工業時代”、“蒸汽朋克氣質”。

你就說潮不潮!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圖:瀋陽的炭烤雞架,名震關內外,到東北不得不嘗的名小吃。


與此同時,東北人既然能把別的地方的小吃拿下,那本土小吃也不能含糊。

比如烤冷麵,就是源起於黑龍江的一種特色麵食,如今也正在全國攻城略地。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在全國各大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大城市中,每隔一兩公里,大街上就可以看到賣烤冷麵的零食攤兒。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果要為這些零星的產業繪製一幅完整的圖譜,你就可以看到,雖然東北經濟增長仍然不夠強勁,但東北餐飲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率先實現了逆襲

如果要說原因,我覺得還是要說迴心酸的過往,也就是90年代末的下崗潮。

餐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正可以吸納大量的下崗產業工人。

正如2001 年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50.2%的下崗人員都選擇了商貿餐飲業作為自己的就業意向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選擇餐飲業,原因很簡單:即使再窮,人也要吃飯。餓是不可能餓死的。

而且,小本經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能,誰都能上手。

再加上,有統計顯示,草根階層的消費是東北地區餐飲消費的主力,佔整個餐飲業80%以上的比重。

像麻辣燙、冰棍等並不高昂的餐飲類型,就是靠這批龐大的消費人群支撐起來的。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如今,東北餐飲業的發展狀況已經處於全國領先。

最近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以遼寧為例,餐飲業營業額993.3億元,增長11.5%。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看了這些數據後,蛋蛋姐很感慨。

要知道,在下崗潮之後,東北人民的生活過得真是苦不堪言。產業轉型、人才流失,留下來的人想掙錢沒機會。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東北人民沒有放棄。

如今,無論是企業規模、產品質量,還是品牌聲譽,東北老鐵在餐飲界都可以挺直腰板了。


尾聲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話,如今不大有人提了,因為不管怎麼說,還是傷害東北人民的感情。

但是很多人心裡仍然覺得,東北不行了。

坦白說,東北的經濟確實還有很多問題。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我以前也寫過文章,東北沒有拿得出手的互聯網大企業,在東北的一些小城市,甚至有排斥互聯網的新聞出現。

但實際上,近幾年,互聯網的日子也漸漸不好過了。

紅利期結束,原本如日中天的創投圈,變得一天比一天更浮躁。

比起做一個真正的好產品、好公司來說,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把重點放在如何講一個好故事、拿到一筆漂亮的融資。

很多過去被資本市場看好的“風口”、“顛覆”、“趨勢”,最後發現都是“PPT”、“爆雷”、“泡沫”。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這時候,反而是沒有人投資、沒有人看好的傳統行業——麻辣燙、雪糕,卻被同樣不被看好的東北人,玩出了新花樣。


樸實憨厚的東北老鐵,一步一個腳印地做產品、擴規模、強管理,反而把生意越做越大,把曾經不入流、投資人看不上的仨瓜倆棗,變成了百億乃至千億級別的大產業

和樂視、OFO這樣的企業相比,難道楊國福不應該才是獨角獸嗎?

最後,我也不知道該說點啥,大家跟我一起雙擊666,為東北實業點贊吧!!


東北人的冰與火之歌:從張亮楊國福到雙黃蛋雪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