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一個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早期印度人來到馬來半島,輸出了佛教。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人帶來伊斯蘭教,成為馬來西亞的主要宗教。而中國曆朝也不斷有華人湧入,帶來中華文化。

現在馬來西亞人口過3000萬,本地馬來人只佔50.1%,華人佔22.6%,印度人佔6.7%,阿拉伯人雖不多,但他們成功地用宗教同化了這個國家的文化。

在歐洲人來到南洋前,這裡既有許多阿拉伯人建立的蘇丹國,也有本地土著部落控制的領土。荷蘭與英國以馬六甲海峽劃界而治,西側印度尼西亞與東側馬來西亞分屬荷蘭與英國勢力範圍。

英國人最初是挑選了檳城、馬六甲、新加坡這三地作為殖民地,分別修建了海港。經過幾十年的擴張,英國才把整個馬來西亞當做殖民地。

1942年二戰日軍攻過來,中斷了英國人的好夢。雖然1945年二戰後英國重新取得馬來西亞的控制權,但此時殖民地的人們紛紛要求獨立,英國的軍事實力已遠不如二戰前,馬來西亞獨立是大勢所趨。

從1957年到1963年,馬來西亞各地紛紛獨立,並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是在1963年加入聯邦的,它的加入標誌馬來西亞這個區域正式脫離英國統治。

但合併並沒給新加坡帶來富裕、穩定和安全感。首先,新加坡原以為在加入馬來西亞後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亞並不滿意身旁突然出現一個強大的鄰居。在馬來西亞成立後,印尼便斷絕了和馬來西亞的外交關係,禁止馬來西亞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產。

合併也沒有理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政黨關係及緊張的種族關係。新加坡兩次爆發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種族騷亂,使馬來西亞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係日趨緊張。為緩和矛盾,1965年8月初,雙方達成分家協議。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脫離馬來西亞成立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同年9月,新加坡成為聯合國成員國,10月加入英聯邦。

原是一家親,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拋棄新加坡

馬來西亞國旗很有意思,模仿的是美國國旗,美國剛成立時只有13個州,於是有13道紅白相間的寬條,左上角藍色方塊上,則有13顆星星。馬來西亞十四道紅白相間的橫條,代表14個加盟地區左上角藍底上,用了一個14個角的星星,以示與美國國旗區別,最後再加個月亮,將山寨度降低一些。但直至今日,新加坡國徽右側仍保留著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繫。

原是一家親,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拋棄新加坡

當時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人與華人比例相當,兩個種族在各方面形成了嚴重的對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偏向馬來人,他們擔心華人地盤太大。而新中國當時還未進聯合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常任理事國是中國臺灣省政府。

華人在那次鬥爭中處於下風,後來的很多年,不少華人離開馬來西亞,有的甚至遭到迫害,這就是今天華人數量在馬來西亞不到馬來人一半的主因。

新加坡因為華人占主導地位,於是在1965年,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在馬來西亞國會,除新加坡外,其他加盟國代表進行了表決,結果126:0的全票贊成比例,將新加坡開除出聯邦。不過馬來西亞並沒有修改國旗,仍是14個橫條和14角星。

後來新加坡幾乎獨享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新加坡人均GDP約是馬來西亞10倍,不知道馬來西亞後來是否後悔,不該將搖錢樹新加坡開除。

吵了幾十年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之後,這兩個國家雖然沒有打過真槍實彈的戰爭,但是兩國的脣槍舌劍卻也一直不斷。

一直以來,新加坡的水供應嚴重依賴馬來西亞。而兩國在此問題上也經常發生爭執,撩撥著兩國最為敏感的政治神經。

1961和1962年,新馬兩國就供水簽署了兩項合約,當時議定由馬來西亞的柔佛向新加坡供應生水,分別於2011年及2061年到期。問題出在當時議定的水價,柔佛以每千加侖生水3分(馬幣)賣給新加坡,並以每千加侖50分的價格回購淨水。但馬方現在覺得水價過低,只利於新加坡,而使馬來西亞吃虧,因此需要重新定價。但到目前為止,雙方還沒有達成共識。馬來西亞軍隊高級軍官曾憂心忡忡地表示,如果馬新供水問題無法妥善處理,有可能引發兩國的軍事衝突。


那麼馬來西亞有沒有可能兼併新加坡呢?新加坡的經濟讓馬來西亞羨慕,新加坡之於馬來西亞,更勝科威特之於伊拉克。新加坡繁榮後,馬來西亞自然想兼併之,但大馬卻並沒有絕對的軍事實力。

新加坡是五國聯防組織成員,這個組織包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規定任何一國遭受攻擊,其他四國都會給予軍事援助。在這個五人家庭中,英國像個家長,澳大利亞像長子,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小孩打架,家長和長子會勸架,甚至會處罰先動手的一方。

新加坡是東南亞唯一允許美國航空母艦停靠的港口,美國多艘戰艦的母港就設在新加坡,若新加坡遭到入侵,美國在南海的行動能力將大為受損。

以上是來自英美兩個外援的信息,新加坡自身的軍事實力,也不比馬來西亞弱多少。

新加坡全民皆兵,18歲以上男性有義務服役兩年半,稱為在役軍人。退役後每年仍要服役兩週保持狀態,為期十年,稱為戰備軍人。新加坡常備軍7萬多人,其中職業軍人約5萬,在役軍人2萬多。另外新加坡還有約20萬戰備軍人,年齡大些的退役人員超過百萬。

新加坡人口500多萬,常備軍7萬多人,佔比約為1.4%,按這個比例中國該有2000萬軍隊了。在戰爭時期,新加坡可在48小時內組織27萬精銳,兩週內擴軍至50萬,不會比馬來西亞少太多。

裝備方面,新加坡購買數百架美國、法國最先進戰機,海軍則從瑞典、法國、德國等引進多艘千噸級戰艦、潛艇,陸軍則從德國、英國等進口超過千輛先進坦克和裝甲車。令人驚奇的是,新加坡自己的軍工研發能力也很強,新加坡產的戰車和裝甲車也是世界先進水平,而且數量達到2000輛。

新加坡地方小,在戰爭之初島上主要軍事設施,包括5個空軍機場、3個海軍基地,都可能被摧毀。新加坡早有應對之策,通過“借池養魚”的戰略,其軍隊約有一半並不駐紮在本國。

新加坡是軍購大國,常年有千人左右的軍隊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接受最新戰機等武器培訓。新加坡在中國臺灣省、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地建有訓練基地,以臺灣省的新加坡星光部隊為例,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1.5萬人,平時每年保持數千人的規模。除此之外新加坡還經常接受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邀請,參加各種軍事演習。

“借池養魚”的戰略規劃,一旦新加坡被他國佔領,海外遠征軍將迅速反撲,其兵員訓練有素,裝備世界一流,完全顛覆了世界國防的概念。

拋卻英美的影響不說,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真打起來,如果是馬來西亞不能在一兩天內速戰速決,等到新加坡組建一支數十萬人軍隊,再配置世界頂級的裝備,馬來西亞根本不是對手。

即使馬來西亞在戰爭初期迅速將新加坡島夷為平地,也要面臨數萬新加坡空軍海軍的反撲,馬來西亞將喪失制空權,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