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圖強 青年築夢

馬克思主義 歷史 鄧中夏 李大釗 文化 體育 民主 中國歷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19-05-07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1916年,李大釗先生在《新青年》雜誌發表《青春》一文,對廣大青年們殷切叮囑,“吾之國族,已閱長久之歷史,而此長久之歷史,積塵重壓,以桎梏其生命而臻於衰敝者,又寧容諱?然而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於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

五四運動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有力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中國共產黨的宣告成立,更是為中國歷史掀開嶄新一頁。

事實上,在五四運動後期,許多青年已經開始在各自領域探索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他們進工廠去鄉村,深入工農群眾,一方面,積極普及國家觀念、喚醒國民意識,促進全民覺悟和參與;另一方面,更加自覺地接受人民的教育和實踐的錘鍊。鄧中夏等人在北京大學參與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後來,鄧中夏又長期在北京長辛店從事工人運動,主辦工人勞動補習學校、建立工會等,憑藉著開展工人運動的經驗,1925年他參與組織和領導了“省港大罷工”。還有一大批愛國青年為了“輸世界文明於國內”,遠赴法、德等國勤工儉學,雖然生活極為艱苦,但他們堅持尋求革命真理,考察和學習歐洲無產階級的鬥爭經驗。

理論與實踐、學生與工農、國內與國外……在一次次為國家和民族登高疾呼過程中,青年們自身也得到了成長,實現了“小我”與“大國”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命相依。30年後,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終於完成,而開國大典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許多人,正是當年衝鋒在前的熱血青年。從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拋頭顱灑熱血,到為了革命、建設、改革事業而繼續披荊斬棘,青年自身奮鬥早已經融入到民族復興偉業之中,而五四運動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也已經成為廣大青年人畢生所追求和崇尚的處世價值。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代中國青年正面臨著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史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如今的青年人思想活躍,有衝勁敢拼搏,是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一代人;當然,也存在著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等侷限性,而且由於缺少艱苦歷練和風險考驗,容易在大風浪面前迷失方向,甚至失掉進取精神。青年人須以青春之我投身新時代偉大征程,在社會實踐的大潮中增強本領,不斷“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建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國家不可一日無青年,青年不可一日無覺醒。”一百年前,進步青年們開啟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求索之路;轉瞬今朝,一代代青年人勇挑重擔為之接續奮鬥;走向未來,民族復興中國夢必將在我們這代青年手中實現。(尉承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