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紅軍在成都 || 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

建國後,經中央軍委確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挺、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6人為解放軍軍事家。羅炳輝將軍為36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羅炳輝(1897—1946),原名羅德富,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省彝良縣阿都鄉偏坡寨一個漢族貧苦家庭。1915年入伍滇軍,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時期,相繼任紅六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號稱第一方面軍“神行太保”,率領所部轉戰閩、浙、贛、皖、湘、黔、雲、川諸省,相繼參加了創建蘇維埃政權多次戰鬥、保衛紅色政權的五次反圍剿鬥爭與掩護中共中央主力戰略轉移的長征,為全軍先鋒之表,屢立戰功。

"
紅軍在成都 || 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

建國後,經中央軍委確定,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挺、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左權、彭雪楓、羅炳輝、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36人為解放軍軍事家。羅炳輝將軍為36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羅炳輝(1897—1946),原名羅德富,字宿星。1897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省彝良縣阿都鄉偏坡寨一個漢族貧苦家庭。1915年入伍滇軍,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東征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時期,相繼任紅六軍第二縱隊縱隊長、紅十二軍軍長、紅九軍團軍團長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號稱第一方面軍“神行太保”,率領所部轉戰閩、浙、贛、皖、湘、黔、雲、川諸省,相繼參加了創建蘇維埃政權多次戰鬥、保衛紅色政權的五次反圍剿鬥爭與掩護中共中央主力戰略轉移的長征,為全軍先鋒之表,屢立戰功。

紅軍在成都 || 紅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

1935年7月,紅一方面軍到達毛兒蓋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共中央在蘆花(今屬四川黑水)開會決定,右路由紅一方面軍的第1、第3軍(由原紅一、紅三軍團改編)和紅四方面軍的第4、第30軍組成,在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下,從毛兒蓋出發,經班佑、包座,出臘子口到甘南。左路由紅四方面軍的第9、第31、第33軍和紅一方面軍的第5、第32軍組成,在朱德、劉伯承和時任紅軍總政委的張國燾率領下,從卓克基出發,準備經查理寺、阿壩,到班佑、包座,與右路軍會合後一同北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羅炳輝紅九軍團改編紅32軍,隨左路軍行動。8月底,左路軍抵達阿壩,張國燾就出爾反爾,公然抗拒中央要他北上向右路軍靠攏的命令,反而提出南下的錯誤主張。羅炳輝在得悉黨中央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北上後,強烈要求北進。張國燾為了穩定和控制這支部隊,下令沒收紅32軍與中央聯繫的電臺和密碼,使紅32軍從此失去與中央的聯繫,被張國燾裹脅,被迫南下。

9月,張國燾發佈《大舉南進政治保障計劃》,紅四方面軍各軍和紅一方面軍第5、第32軍先後從阿壩和巴西、包座地區南下,集結於馬塘、松岡、黨壩一帶。10月,張國燾為了打開通往天全、蘆山的道路,實現其在川康邊創建根據地的計劃,發佈《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戰役計劃》,令全軍組成右、左縱隊,右縱隊在王樹聲率領下沿大金川右岸前進,強佔綏靖、丹巴;左縱隊在徐向前、陳昌浩率領下出大金川以東地區,奪取崇化、懋功。紅32軍隨左縱隊參加戰鬥。此役,紅四方面軍擊潰國民黨川軍6個旅,斃俘其3000餘人,攻佔懋功、丹巴兩城及綏靖、崇化、撫邊、達維、日隆關等地。綏崇丹懋戰役一結束,張國燾立即下達《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役計劃》,將部隊分為左中右3個縱隊全力南下,羅炳輝32軍編入右路縱隊。10月,隨右路縱隊由丹巴經金湯鎮出發,奪取天全,並以一部兵力,向漢源、滎經機動。隨即,擊潰模範師1個旅攻佔天全縣城,向東迂迴,協同中縱隊包圍蘆山城。11月,紅四方面軍以中縱隊全部及右縱隊,由五家口向東攻擊,攻佔朱家場、太和場、百丈關。

國民黨糾結十幾個旅從北、東、南三面向百丈地區的紅軍反撲。百丈關大戰期間,羅炳輝率第32軍奉命向名山經洪雅的大路突擊,進入蒲江陳家營,攻擊大興場九仙山川軍李家鈺部,以吸引邛崍方向的援敵出動。紅四方面軍浴血苦戰7晝夜,斃傷川軍1.5萬餘人,然傷亡巨大,遂撤出百丈地區,向其東北一帶山地轉移。旋即,率紅32軍擔任全軍後衛阻擊薛嶽先頭部隊,完成掩護方面軍主力轉移任務,在天全、飛仙關渡過青衣江南進,克滎經、繼佔漢源殲敵守軍一部。12月,撤出滎、漢,回到天、蘆、寶地區。

1936年2、3月,紅四方面軍實施《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計劃》、《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補充計劃》,撤離天、蘆、寶地區。羅炳輝奉命進取康定之金湯、魚通,南越大渡河,截斷犛牛村和大炮山李抱冰兩個團的退路,配合主力進攻康定,並警戒天全、瀘定之敵,完成任務後跟進道孚、爐霍。至此,張國燾“創造川康根據地”南下計劃完全失敗。

1936年7月,羅炳輝32軍歸建紅二方面軍。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臺堡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的戰略轉移——即偉大的長征,全部勝利結束。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羅炳輝歷任八路軍副參謀長、新四軍一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新四軍新二師副師長、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1945年日本投降,任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1946年,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是年6月21日病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