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革命不怕死 怕死不革命——紅九軍團黨委委員、水城農民運動領袖尹自勇'

"


"


史海鉤沉|革命不怕死 怕死不革命——紅九軍團黨委委員、水城農民運動領袖尹自勇

革命烈士尹自勇遺像

六盤水仙水坡革命烈士陵園綠蔭掩映,廣場上屹立的“革命烈士紀念塔”莊嚴肅穆,烈士墓群靜謐安詳,這裡安葬著革命烈士尹自勇的陵墓。

尹自勇,原名尹貞金,字界基,1913年12月出生在江西省永新縣龍門鄉灌衝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就擔任了灌衝村兒童團團長,在革命根據地站崗放哨,打土豪分田地。1929年1月,年僅15歲的尹自勇就參加農民赤衛隊,投身革命武裝鬥爭。1930年7月,在紅三軍第九師擔任師長徐彥剛勤務員、傳令兵。不久,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第九師教導隊學習,結業後擔任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的傳令兵,後經黃公略、徐彥剛介紹,尹自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史海鉤沉|革命不怕死 怕死不革命——紅九軍團黨委委員、水城農民運動領袖尹自勇

革命烈士尹自勇遺像

六盤水仙水坡革命烈士陵園綠蔭掩映,廣場上屹立的“革命烈士紀念塔”莊嚴肅穆,烈士墓群靜謐安詳,這裡安葬著革命烈士尹自勇的陵墓。

尹自勇,原名尹貞金,字界基,1913年12月出生在江西省永新縣龍門鄉灌衝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就擔任了灌衝村兒童團團長,在革命根據地站崗放哨,打土豪分田地。1929年1月,年僅15歲的尹自勇就參加農民赤衛隊,投身革命武裝鬥爭。1930年7月,在紅三軍第九師擔任師長徐彥剛勤務員、傳令兵。不久,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第九師教導隊學習,結業後擔任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的傳令兵,後經黃公略、徐彥剛介紹,尹自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史海鉤沉|革命不怕死 怕死不革命——紅九軍團黨委委員、水城農民運動領袖尹自勇

1931年9月,在方石嶺戰鬥中,尹自勇率領全連冒著敵人的炮火,衝殺到國民黨五二師指揮部,搗毀了指揮系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受到了紅三軍政治部和指揮部的通令嘉獎。1931年12月,尹自勇調到紅五軍團警衛營任營長,1932年6月,晉升為教導團團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3月,尹自勇調紅九軍團,先後擔任紅九軍團青年科長、部長、軍團黨委委員。10月,從江西會昌出發,踏上萬里長徵。

1935年4月16日,紅九軍團到達貴州大定(今大方)貓場宿營,次日凌晨,突遭黔軍劉鶴鳴部和地方反動武裝的襲擊。軍團首長即派教導大隊佔據有利地形,堵住敵人的進攻。尹自勇與連長龍雲貴率領偵察連到街口阻擊,將敵人擊退。為掩護部隊安全通過梯子巖,偵察連攀上巖頂,用輕、重機槍的密集火力射擊,使敵人不敢靠近,紅九軍團得以順利通過梯子巖。

但偵察連在戰鬥中傷亡慘重,連長龍雲貴也壯烈犧牲。完成阻擊任務後,尹自勇率領戰土向納雍方向追趕部隊,但在納雍縣治昆境內,遭到當地土司的武裝圍攻,由於人數較少,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他們決定轉戰水城一帶,以求革命轉機。

恰在這時,水城董地一個以苗族為主體的群眾性抗暴組織“齊心會”首領王炳安聽說紅軍是為窮人打仗的隊伍,便派人邀請尹自勇和紅軍戰士加入“齊心會”。為充分發動當地農民武裝運動,尹自勇便帶領20多名紅軍戰士前往水城董地。加入“齊心會”後,王炳安對尹自勇視如親人,兩人結拜為兄弟,尹自勇自此化名為“楊連長”,宣傳黨的革命思想,發動“齊心會”開展革命活動。但“齊心會”畢竟是一個農民武裝,組織不嚴密,紀律鬆懈,加上統治階級和土司的屢次鎮壓打擊,多任領導人犧牲,人員不斷減少,活動處於低潮時期,面對這些情況,尹自勇不斷加強“齊心會”的組織領導。

1935年8月,尹自勇組織召開負責人會議,推選祝興宏為會長,王炳安為武裝大隊長,武裝大隊下設3箇中隊。組織成型後,尹自勇帶領紅軍戰士和“齊心會”幹部,不斷宣傳紅軍革命思想,發動當地貧苦群眾加入,開展軍事訓練,隊伍很快發展壯大至千餘人。

隨著尹自勇活動影響力的逐漸加大,吸引了水城一帶的地方農民武裝。1936年11月,水城縣米籮鄉聯保主任盧雲清邀請尹自勇到米籮任自衛隊長。尹自勇從王炳安處得知,盧雲清雖為國民黨在米籮鄉的聯保主任,但其為人正直開明,為貧苦百姓做主,在地方上頗有影響,為進一步發動米籮當地的農民運動,尹自勇便答應了盧的請求,帶領紅軍戰士轉戰到米籮鄉,擔任了自衛隊隊長,並將紅軍戰士編入自衛隊分為3個班。自衛隊在尹自勇的領導下,發動當地群眾加入,抓好軍事訓練,增強戰鬥能力。

尹自勇在米籮不斷聯繫指導董地“齊心會”的活動,並提出了“團結窮千人,打倒大土司”的口號,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武裝運動。自衛隊與“齊心會”形成相互配合支援,先後攻破了盤踞一方、橫行鄉里的董地、中壩、南開等地的大土司,將土司莊園的土地、糧食、財產分發給貧苦農民。1938年2月,又將橫行鄉里、無惡不作的水城民團團副處決。3月,攻打水城縣東關區公所、保華、萬全(現為水城縣老鷹山鎮)、連山鄉公所,繳獲槍支彈藥。還消滅了當時橫行在萬全、董地一帶的一個連的國民黨軍隊,敵連長被打死,繳獲槍支彈藥。是年,又在南開馬鬃嶺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一個連,並將其押送充軍入伍的上百名壯丁全部釋放。在赫章縣境內,攻打以那、興發鄉公所,消滅了國民黨當地的保警隊,繳獲槍支彈藥。

尹自勇活動遍及水城、威寧、赫章以及郎岱縣(今六枝特區),他貼近貧苦群眾,廣交當地朋友,發動農民武裝運動,為貧苦百姓除害,深得當地人民的擁戴,直接威脅了國民黨在該地區的統治,水赫一帶國民黨當局驚恐不安,叫喊著“楊王(指尹自勇化名的“楊連長”、“齊心會”首領王炳安)獷悍奸狡甚於諸匪徒”,承認“不特地方團隊不敢攖其鋒,即大軍屢次進剿亦未損其毫髮”,被當地國民黨視為心腹大患,並祕密策劃殺害尹自勇。(六盤水市紀委監委)

1942年4月,國民黨水城縣縣長阮略和水城“剿匪”總指揮錢文達率保警隊祕密潛到米籮,將尹自勇抓獲。落入敵手後,尹自勇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屈,不願出賣王炳安、盧雲清等農民武裝首領,國民黨當局惱羞成怒,殘忍殺害了尹自勇,並割下他的頭顱,懸掛在水城場壩轅門口城門上“示眾”。尹自勇這樣一名為革命而奮鬥、為貧苦百姓抗爭的熱血青年,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暫而又轟轟烈烈的生命,就義之時年僅29歲。

“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殺死尹自勇,殺不了革命。”尹自勇在英勇就義前,發出了這感人肺腑的革命詩篇。尹自勇犧牲後,王炳安、盧雲清安排戰士將他的遺體偷運出來,埋葬在米籮鄉簸箕寨右側的山坡上。當地人民深切懷念他,將尹自勇埋葬的山坡親切稱為“楊連長包包”(包包,即小山坡),每年都為其燒紙掃墓。

1949年11月,水城解放後,為緬懷烈士,教育後人,當地人民政府將尹自勇的陵墓遷至水城縣鳳凰鄉(現鐘山區鳳凰街道)與革命時期的烈士一起安葬。2011年4月,鐘山區人民政府將尹自勇等烈士的陵墓遷至六盤水仙水坡烈士陵園安葬。

我們今天幸福安寧的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千千萬萬尹自勇這樣的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和年輕的生命換來的,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英勇鬥爭。落者思其樹,飲者思其源,今天的我們,決不能辜負他們的犧牲,遺忘他們的夢想,必須牢記先烈們的革命精神,繼承他們的革命意志,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鐘山區紀委監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