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二天'

"

《論語.八佾篇》第十九章: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解析: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打開中國古典文學,《詩經》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自然有著它無可替代的地位,而這第一本詩歌總集的第一首《關雎》就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在中國,只要是識字的人,隨便抓兩個都能給你念出這首詩的第一段: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的流傳之廣可見一斑。

這首詩究竟有何特殊的意義,會被編為《詩經》之首,傳到今日,除了鑽研古典文學的人,甚至還是要對歷史有點了解的人,才會對它有深入的解讀。其他的人對於它的認知應該也僅限於知道這是一首表達愛情的詩歌,別的大概就不太知道了。

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求偶對象。

參差不齊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看完這首詩的解析,詩文裡表現的就是男子追求女子情態,描寫的是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見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輾轉難眠,為了贏得淑女的芳心,以琴瑟鐘鼓之樂愉悅對方。

這首表達思慕愛意的詩,吟來朗朗上口,想來情真意切,讓人對美好的愛情瞬間產生了無比的嚮往,同時對主人公那種初見傾心,相思動情,寢食難安,使勁渾身解數博得佳人一顧的心情感同身受。而且它韻律整齊,文字樸實、真切,言語間非常流暢的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出來,卻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堆砌。

有人做了各種分析,關於這首詩的寓意,用途,象徵......做了各種揣摩,原諒我的懶惰,我真的不想去為了做學問而做學問。此刻我只想單純的從一個文字愛好者的角度去欣賞一篇詩歌。

《論語.八佾篇》裡的收集文字多數都是與禮相關,而弟子們會將這一章收錄在此,或許也是在講一種禮:文字的禮。

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字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就是寫。不管是說還是寫都是有表達對象的,我們要如何將自己的意思用文字得體的傳遞給別人,其實也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文字的力量說來真的很神奇,用得好了,一篇文章就可以收買人心,用得強了,一段文字也可以成為殺人的武器。從閱讀和聆聽的角度來看,用錯一個字或詞都有可能會給人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所以越是用心的人,在對待文字組織的態度上會越嚴謹。

試想一下,我們把《關雎》中的這一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稍微改一下,改為“求之不得,心神不寧。悠哉悠哉,神魂顛倒。”拋開是否押韻不說,同樣的是表達著心中的思念,原文的用詞明顯的禮貌而矜持,而改後的感覺會立刻讓人覺得輕狂不已,一個有涵養的女子看見這樣的文字心中也會覺得不太愉悅。

相傳,唐朝詩人賈島有一次出外郊遊,寫了一首詩,中間有一句:僧推月下門,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把推字換成敲字,正好時任當地官員的韓愈出行,賈島想得入神,不知迴避,衝撞了韓愈的官轎。當韓愈知道事情原故後,不僅沒有怪罪賈島,反而和他一起探討。既是月夜,必定門戶已關,用敲字更合情理。這個推敲的典故,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推是一個動作,敲則是一種禮。試想一下,你深夜去拜訪朋友,去到朋友家,什麼都不說,就推門而入,是否顯得很唐突呢?而即使朋友的門是虛掩著在等你,你也能記得在門口輕釦幾下,引起注意,得到允許才進,如此一來是否會讓人覺得更加得體一些呢?

一字之差給人的感受卻相差千里。

自古,矜持的文人很多時候會將感情隱於文字,正正的是應了那樣的一種說法:怕你懂又怕你不懂。對於喜歡將心情融於文字,訴於花箋,長長感嘆紙短情長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能夠體會出那種欲說還休的感受。

對於文人來說,他的文字就是他靈魂外顯的表現。

這首詩,八十個字就將一個男子對於心儀女子的思慕鍾愛之情,坦坦蕩蕩的鋪開,卻絲毫不令人覺得有任何唐突輕薄之舉。一股飽含誠意的謙謙君子之風傾瀉而出,每一句詩中的情感都表達得很到位且絲毫不讓人覺得張揚無狀,無怪乎孔老夫子給這首詩給予瞭如此高的評價,我想夫子也應該是個以文喻情的高手。

“之乎者也”中是否還有別的意思,我不太知道,但是我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幾個字中,看見了夫子對文字的一個要求:詞需達意,還須有禮。

懂禮的人遇事都會有一個合適的度,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說話寫文,是否真的是位謙謙君子,在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中都是能夠體現出來的。

"

《論語.八佾篇》第十九章: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解析: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打開中國古典文學,《詩經》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自然有著它無可替代的地位,而這第一本詩歌總集的第一首《關雎》就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在中國,只要是識字的人,隨便抓兩個都能給你念出這首詩的第一段: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的流傳之廣可見一斑。

這首詩究竟有何特殊的意義,會被編為《詩經》之首,傳到今日,除了鑽研古典文學的人,甚至還是要對歷史有點了解的人,才會對它有深入的解讀。其他的人對於它的認知應該也僅限於知道這是一首表達愛情的詩歌,別的大概就不太知道了。

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最好的求偶對象。

參差不齊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採它。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看完這首詩的解析,詩文裡表現的就是男子追求女子情態,描寫的是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見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輾轉難眠,為了贏得淑女的芳心,以琴瑟鐘鼓之樂愉悅對方。

這首表達思慕愛意的詩,吟來朗朗上口,想來情真意切,讓人對美好的愛情瞬間產生了無比的嚮往,同時對主人公那種初見傾心,相思動情,寢食難安,使勁渾身解數博得佳人一顧的心情感同身受。而且它韻律整齊,文字樸實、真切,言語間非常流暢的將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達了出來,卻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堆砌。

有人做了各種分析,關於這首詩的寓意,用途,象徵......做了各種揣摩,原諒我的懶惰,我真的不想去為了做學問而做學問。此刻我只想單純的從一個文字愛好者的角度去欣賞一篇詩歌。

《論語.八佾篇》裡的收集文字多數都是與禮相關,而弟子們會將這一章收錄在此,或許也是在講一種禮:文字的禮。

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字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就是寫。不管是說還是寫都是有表達對象的,我們要如何將自己的意思用文字得體的傳遞給別人,其實也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文字的力量說來真的很神奇,用得好了,一篇文章就可以收買人心,用得強了,一段文字也可以成為殺人的武器。從閱讀和聆聽的角度來看,用錯一個字或詞都有可能會給人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所以越是用心的人,在對待文字組織的態度上會越嚴謹。

試想一下,我們把《關雎》中的這一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稍微改一下,改為“求之不得,心神不寧。悠哉悠哉,神魂顛倒。”拋開是否押韻不說,同樣的是表達著心中的思念,原文的用詞明顯的禮貌而矜持,而改後的感覺會立刻讓人覺得輕狂不已,一個有涵養的女子看見這樣的文字心中也會覺得不太愉悅。

相傳,唐朝詩人賈島有一次出外郊遊,寫了一首詩,中間有一句:僧推月下門,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把推字換成敲字,正好時任當地官員的韓愈出行,賈島想得入神,不知迴避,衝撞了韓愈的官轎。當韓愈知道事情原故後,不僅沒有怪罪賈島,反而和他一起探討。既是月夜,必定門戶已關,用敲字更合情理。這個推敲的典故,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推是一個動作,敲則是一種禮。試想一下,你深夜去拜訪朋友,去到朋友家,什麼都不說,就推門而入,是否顯得很唐突呢?而即使朋友的門是虛掩著在等你,你也能記得在門口輕釦幾下,引起注意,得到允許才進,如此一來是否會讓人覺得更加得體一些呢?

一字之差給人的感受卻相差千里。

自古,矜持的文人很多時候會將感情隱於文字,正正的是應了那樣的一種說法:怕你懂又怕你不懂。對於喜歡將心情融於文字,訴於花箋,長長感嘆紙短情長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能夠體會出那種欲說還休的感受。

對於文人來說,他的文字就是他靈魂外顯的表現。

這首詩,八十個字就將一個男子對於心儀女子的思慕鍾愛之情,坦坦蕩蕩的鋪開,卻絲毫不令人覺得有任何唐突輕薄之舉。一股飽含誠意的謙謙君子之風傾瀉而出,每一句詩中的情感都表達得很到位且絲毫不讓人覺得張揚無狀,無怪乎孔老夫子給這首詩給予瞭如此高的評價,我想夫子也應該是個以文喻情的高手。

“之乎者也”中是否還有別的意思,我不太知道,但是我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幾個字中,看見了夫子對文字的一個要求:詞需達意,還須有禮。

懂禮的人遇事都會有一個合適的度,不管是為人處世,還是說話寫文,是否真的是位謙謙君子,在一言一行,一字一句中都是能夠體現出來的。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二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