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被世人誤解千年的論語名句,揭露了怎樣的真相!千萬人等'

"

我念中學時,一位老師教《論語》的一句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老師解成:孔子說,自己帶了肉乾來找我,我是沒有不教的。結果同學們鬨堂大笑。

這樣翻譯,孔子好像成了開補習班的,你只要交學費,我就教。

後來,我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談到孔子時說他是一位至聖先師,拿他跟希臘大哲蘇格拉底比。

但是最後,馮先生說,孔子還是比不上蘇格拉底,為什麼?因為蘇格拉底教學生不收學費,並且嚴詞批評別人收學費;但孔子是收學費的,而且公開聲明:“只要交了學費,我是沒有不教的。”

馮先生還加了一句,說這也不能怪孔子,因為生活總是要維持的,教書收費無可厚非。

我念到這一段心裡很困惑,事實真是這樣嗎?

後來,我仔細蒐集了各種資料,認真研究之後,發現孔子其實被冤枉了。一直以來,我們完全誤解了這句話。

1讀法之誤

這句話的讀法若是“自行/束脩/以上”,就可能有“自己帶著/薄禮或學費/來見我的”的意思。

但是從古人說話的句法來看,整個《十三經》裡面,沒有任何一處是以“自行……以上”來表達的。

反而是“自……以上”的句法,出現過兩次。《周禮·秋官司寇》記載“自生齒以上,皆錄於版”,亦即一歲以上的小孩,就要登記戶口。這無疑是針對“年齡”而言。

古代貴族子弟上大學時,所備之禮即為“束脩”,多用十束肉乾。後來就用“行束脩”來代表十五歲。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為“束脩”所下之注語即是:“謂年十五已上”。

因此,孔子這句話應該念成“自/行束脩/以上”,即從十五歲以上。


2字義之誤


“自”這個字在《論語》裡出現了二十次,其中十次當作“從”來講,譬如“有朋自遠方來”,即從遠方來。

還有十次,作為反身動詞的主詞,當“自己”來講,譬如自道,說自己;自辱,侮辱自己。但是當作“自己”時,“自”後面不會再有受詞。

可見,“自”在“自行束脩以上”句中,意思應當為“從”,而不能理解為“自己”。


3與精神相悖


我們再結合孔子的早年的人生經歷,也可以佐證。

孔子自己沒有機會念大學,他“十有五志於學”,到處訪求名師指點,最後卓然有成。以孔子年少時的境況,他未必能付得起“十束肉乾”的拜師禮,何況還是很多位老師。

後來,孔子學有所成,推己及人,回饋社會。


"

我念中學時,一位老師教《論語》的一句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老師解成:孔子說,自己帶了肉乾來找我,我是沒有不教的。結果同學們鬨堂大笑。

這樣翻譯,孔子好像成了開補習班的,你只要交學費,我就教。

後來,我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談到孔子時說他是一位至聖先師,拿他跟希臘大哲蘇格拉底比。

但是最後,馮先生說,孔子還是比不上蘇格拉底,為什麼?因為蘇格拉底教學生不收學費,並且嚴詞批評別人收學費;但孔子是收學費的,而且公開聲明:“只要交了學費,我是沒有不教的。”

馮先生還加了一句,說這也不能怪孔子,因為生活總是要維持的,教書收費無可厚非。

我念到這一段心裡很困惑,事實真是這樣嗎?

後來,我仔細蒐集了各種資料,認真研究之後,發現孔子其實被冤枉了。一直以來,我們完全誤解了這句話。

1讀法之誤

這句話的讀法若是“自行/束脩/以上”,就可能有“自己帶著/薄禮或學費/來見我的”的意思。

但是從古人說話的句法來看,整個《十三經》裡面,沒有任何一處是以“自行……以上”來表達的。

反而是“自……以上”的句法,出現過兩次。《周禮·秋官司寇》記載“自生齒以上,皆錄於版”,亦即一歲以上的小孩,就要登記戶口。這無疑是針對“年齡”而言。

古代貴族子弟上大學時,所備之禮即為“束脩”,多用十束肉乾。後來就用“行束脩”來代表十五歲。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為“束脩”所下之注語即是:“謂年十五已上”。

因此,孔子這句話應該念成“自/行束脩/以上”,即從十五歲以上。


2字義之誤


“自”這個字在《論語》裡出現了二十次,其中十次當作“從”來講,譬如“有朋自遠方來”,即從遠方來。

還有十次,作為反身動詞的主詞,當“自己”來講,譬如自道,說自己;自辱,侮辱自己。但是當作“自己”時,“自”後面不會再有受詞。

可見,“自”在“自行束脩以上”句中,意思應當為“從”,而不能理解為“自己”。


3與精神相悖


我們再結合孔子的早年的人生經歷,也可以佐證。

孔子自己沒有機會念大學,他“十有五志於學”,到處訪求名師指點,最後卓然有成。以孔子年少時的境況,他未必能付得起“十束肉乾”的拜師禮,何況還是很多位老師。

後來,孔子學有所成,推己及人,回饋社會。


傅佩榮:被世人誤解千年的論語名句,揭露了怎樣的真相!千萬人等

他要求弟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既然如此,又怎麼可能大聲宣傳自己教徒要收“肉乾”呢?


4與常理相左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編的,如果孔子這句話真有“收肉乾”的負面意思,弟子們“為尊者諱”,恐怕會刪掉它。

但這句話一直保留在《論語》中,被世代傳誦。可見,它不可能是“收肉乾”的意思。

孔子有弟子三千,如果每人送十束肉乾,就是三萬束肉乾,怎麼吃呢?如果都吃了,孔子他老人家還有命嗎?

況且,孔子對飲食衛生非常重視。《論語·鄉黨》裡有句話:“沽酒市脯不食”,孔子對於市面上買來的酒和肉乾是不吃的。


5孔子有生活來源

如此一來,大家不免有一個疑問:孔子不收肉乾,他靠什麼生活呢?

事實上,孔子年輕時做過一些基層公務員工作,管過倉庫、牧場。後來,他的主要生活來源,是替別人辦喪事。

大家不要驚訝,在古代,辦喪事是一種高尚的行業。喪禮是古代最重視的一種禮儀,據說有五十幾道程序。

但是很少有人弄得清楚,所以都需要請專家來主持。所以古代負責喪禮的主持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社會上受到重視的專家。

所以孔子有他的生活資源,這一點實在不需要我們來擔心。

孔子的生活非常簡樸,甚至窮困。這一點可以在《論語》裡找到許多例證。所以他教學的時候,弟子誠心送來薄禮,他也沒有理由拒收。

但是本末輕重不宜混淆,說孔子教書要收肉乾當學費,顯然是誤解了孔子的意思。

孔子的意思是說,只要是十五歲以上的孩子,我就願意教誨。這句話完全印證了孔子“有教無類”的心懷與抱負。

至於實際是否帶著肉乾這樣的薄禮,反而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了。

"

我念中學時,一位老師教《論語》的一句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老師解成:孔子說,自己帶了肉乾來找我,我是沒有不教的。結果同學們鬨堂大笑。

這樣翻譯,孔子好像成了開補習班的,你只要交學費,我就教。

後來,我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談到孔子時說他是一位至聖先師,拿他跟希臘大哲蘇格拉底比。

但是最後,馮先生說,孔子還是比不上蘇格拉底,為什麼?因為蘇格拉底教學生不收學費,並且嚴詞批評別人收學費;但孔子是收學費的,而且公開聲明:“只要交了學費,我是沒有不教的。”

馮先生還加了一句,說這也不能怪孔子,因為生活總是要維持的,教書收費無可厚非。

我念到這一段心裡很困惑,事實真是這樣嗎?

後來,我仔細蒐集了各種資料,認真研究之後,發現孔子其實被冤枉了。一直以來,我們完全誤解了這句話。

1讀法之誤

這句話的讀法若是“自行/束脩/以上”,就可能有“自己帶著/薄禮或學費/來見我的”的意思。

但是從古人說話的句法來看,整個《十三經》裡面,沒有任何一處是以“自行……以上”來表達的。

反而是“自……以上”的句法,出現過兩次。《周禮·秋官司寇》記載“自生齒以上,皆錄於版”,亦即一歲以上的小孩,就要登記戶口。這無疑是針對“年齡”而言。

古代貴族子弟上大學時,所備之禮即為“束脩”,多用十束肉乾。後來就用“行束脩”來代表十五歲。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為“束脩”所下之注語即是:“謂年十五已上”。

因此,孔子這句話應該念成“自/行束脩/以上”,即從十五歲以上。


2字義之誤


“自”這個字在《論語》裡出現了二十次,其中十次當作“從”來講,譬如“有朋自遠方來”,即從遠方來。

還有十次,作為反身動詞的主詞,當“自己”來講,譬如自道,說自己;自辱,侮辱自己。但是當作“自己”時,“自”後面不會再有受詞。

可見,“自”在“自行束脩以上”句中,意思應當為“從”,而不能理解為“自己”。


3與精神相悖


我們再結合孔子的早年的人生經歷,也可以佐證。

孔子自己沒有機會念大學,他“十有五志於學”,到處訪求名師指點,最後卓然有成。以孔子年少時的境況,他未必能付得起“十束肉乾”的拜師禮,何況還是很多位老師。

後來,孔子學有所成,推己及人,回饋社會。


傅佩榮:被世人誤解千年的論語名句,揭露了怎樣的真相!千萬人等

他要求弟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既然如此,又怎麼可能大聲宣傳自己教徒要收“肉乾”呢?


4與常理相左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編的,如果孔子這句話真有“收肉乾”的負面意思,弟子們“為尊者諱”,恐怕會刪掉它。

但這句話一直保留在《論語》中,被世代傳誦。可見,它不可能是“收肉乾”的意思。

孔子有弟子三千,如果每人送十束肉乾,就是三萬束肉乾,怎麼吃呢?如果都吃了,孔子他老人家還有命嗎?

況且,孔子對飲食衛生非常重視。《論語·鄉黨》裡有句話:“沽酒市脯不食”,孔子對於市面上買來的酒和肉乾是不吃的。


5孔子有生活來源

如此一來,大家不免有一個疑問:孔子不收肉乾,他靠什麼生活呢?

事實上,孔子年輕時做過一些基層公務員工作,管過倉庫、牧場。後來,他的主要生活來源,是替別人辦喪事。

大家不要驚訝,在古代,辦喪事是一種高尚的行業。喪禮是古代最重視的一種禮儀,據說有五十幾道程序。

但是很少有人弄得清楚,所以都需要請專家來主持。所以古代負責喪禮的主持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社會上受到重視的專家。

所以孔子有他的生活資源,這一點實在不需要我們來擔心。

孔子的生活非常簡樸,甚至窮困。這一點可以在《論語》裡找到許多例證。所以他教學的時候,弟子誠心送來薄禮,他也沒有理由拒收。

但是本末輕重不宜混淆,說孔子教書要收肉乾當學費,顯然是誤解了孔子的意思。

孔子的意思是說,只要是十五歲以上的孩子,我就願意教誨。這句話完全印證了孔子“有教無類”的心懷與抱負。

至於實際是否帶著肉乾這樣的薄禮,反而是無關緊要的問題了。

傅佩榮:被世人誤解千年的論語名句,揭露了怎樣的真相!千萬人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