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2019年7月10日

廣受社會關注的

“20年後學生打老師案”宣判了

欒川縣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常某

尋釁滋事一案進行公開宣判

一審以尋釁滋事罪判處

被告人常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事件回放及宣判詳情點擊查看:1.“男子20年後打老師”案開庭,還原事件全過程2.判了!一年六個月,欒川縣20年後打老師案一審宣判!)

這件事雖然告一段落

但一直牽動著很多人的心

特別是教師群體

這件事

對尊師重教

對師生關係

對當下教育

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近日,小師約請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發表看法。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對於這件事有更深的理解。希望能讓你對教育工作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師道尊嚴,不該傷害,“暴力維權”更不可取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許昌市二中教育集團 周梅芳

當我第一時間看到欒川學生瘋狂掌摑老師的視頻時,我憤慨之極,我的第一反應是:老師,我一天也不當了!憑什麼我們的老師就該任人宰割!

持續跟進此事,發現這是一起20年前因老師“體罰”學生而學生報復老師的悲劇。

20年來,常某一直心懷仇恨,只因為當年老師的當眾體罰與毆打刺傷了他的自尊。當他突然邂逅並確認是當事人時,他用同樣的方法報復了他的“仇人”,這就是他心中的法則。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在狂妄的學生面前,老弱無力的老師一不動手二不還口。這也許是他對眼前的突發變故猝不及防,也許是對20年前的不當行為表示懺悔,也許是幾十年來為人師表的一貫反應。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常某這種行為不僅背離了尊師重教的環境,同時也是對法律嚴厲踐踏,情理不容,國法不容。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如果說當年老師的體罰行為多有不當,但法治社會的今天,以所謂的暴力“維權”更顯愚蠢。常某光天化日毆打老師的行徑引發社會的廣泛熱議,直至受到法律的嚴懲,是人們對公平正義的熱切追求和對師道尊嚴的自覺維護。

欒川學生辱師案,也為我們教育人敲響警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用愛心和溫情哺育孩子,方可桃李滿天下。

師道尊嚴,重在樹立

鄭州市上街區中心路小學 王小翠

“欒川常某當街掌摑20年前老師”的視頻我看過,但作為教師我深感悲哀,不願與人談論。

網絡輿論大概兩類。其一是嚴厲譴責常某道德淪喪,踐踏師道尊嚴。其二對老師20年前作為提出質疑,是否曾嚴重侮辱未成年人導致心靈陰影,惡果自食。

這起社會關注的惡性事件在法律的主持下有了結果,常某面臨將是無情的懲處,他可能將接受一年半之久的牢獄生涯。一次惡行,影響了他相當年輕的人生。而那位老師據說陷入長久的沉默,為人的基本尊嚴蕩失,談何師道。

這不是令人稱快的故事,兩敗俱傷,造成極惡劣的影響,我們嘆息之餘,更應探一探根源。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根據親朋熟人為常某的辯護,客觀看常某並非窮凶極惡的狂徒。但視頻裡他對毫無還手之意、年紀體力都處弱勢的老師肆意侮辱,令人厭惡之極。

招致此辱的這位老師,也許並無意識到,他的體罰對當時的常某內心深刻影響,以致多年後觸發常某的極端報復。

這本是一起偶然事件,在網絡時代被人們當作常態誤讀。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知道,也深深感受到,“師”越來越為社會所尊重,但愛之深,責更重。

這起偶然事件卻折射出我們必然要明瞭的道理:師道尊嚴,不只靠捍衛,應該重在樹立。

教師應嚴中有愛,懲戒有度、有道

執教從嚴,但也要嚴中有愛

開封市金明中學 王南

看到這個判決結果,同為老師的我,長舒一口氣,在欺師毆師事件時有發生的今天,法律終如我們所願嚴懲了毆師者,維護了師道尊嚴。

師道立,則善人多。尊師重教是一個國家文明發達的標誌。我們怎樣對待教育和教師就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國家的未來。

在教師群體拍手稱快的時刻,網絡輿論卻並非一邊倒,支持常某者不乏其人。他們大多因求學時代也曾受罰而耿耿於懷或因常某今日之行徑而對二十多年他的境遇進行揣測,認為常某的行為情有可原。

身為教師群體的一員,我無法完全跳出事件之外,但冷靜地分析,整個事件中,哪有什麼勝利者?

毆師事件也給整個教師群體敲響了警鐘!為人師者,當在平等的師生關係下傳道授業、立德樹人。

在近期國家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形勢下,要明白懲戒不同於體罰!我們要執教從嚴,但也要嚴中有情、嚴中有愛、嚴中有法、嚴慈並濟,建立健康融洽的師生關係,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他人和人生導師。

我們還要堅持教育評價的多元化。分數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管理學生的終極目標不是唯命是從。我們更多地要去關注一個人內心的成長,去發現、去欣賞、去激勵,用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懲戒如劍,出鞘有道

濮陽市第五中學 王紅玉

被自己的學生痛打,是所有為人師者在情感上都不能接受的現實。即使法律嚴懲了學生,給了老師一個交待。但老師被打落的尊嚴如何撿起?曾經的師生一場,如今對簿公堂恩斷義絕,如何消解內心的淒涼和隱痛?這是法律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今很多老師談“罰”色變,遇到學生犯錯時不敢批評和懲罰學生。

這不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體罰不可有,但教育懲戒作為完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失的。那麼,如何合理地運用懲戒這把利劍?“常某掌摑20年前老師”的案件應該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懲戒是一種教育手段,不是目的,老師濫用懲戒,不僅沒有效果,還會造成嚴重後果。據常某供述,老師曾多次打他。這個“多次打”就很值得反思,如果學生不管犯什麼錯,老師都用“打”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學生天生有犯錯的權利,他用試錯的方式來學習成長。學生的每一個錯誤,都是老師的教育契機。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犯下的不同類型的錯誤,老師要積累總結出不同的應對預案,而不能僅僅靠“打”。

其次,事隔20年,常某見到老師還怒火中燒、大打出手,這也說明常某被老師打後的鬱結心理一直沒有得到疏導。所以,懲戒不是教育的終結,後期的心理疏導和情感溝通尤為重要。

再次,對於懲戒這種教育手段,我們也應該因人而異。對於內心陰暗敏感懦弱的學生,懲戒對他的殺傷力也許超出我們的想象,就要少用,甚至不用。

對於常某這種內心狹隘負面、愛鑽牛角尖的學生,老師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一方面要了解他的家庭情況,爭取跟家長達成統一的教育戰線。另一方面,一定要給予他更多的關愛,尊重他內心更渴望理解和溫暖的需要,讓他跟老師有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方可謹慎使用懲戒手段。

教育是一張紙,獎勵和懲戒就是這張紙的正反兩面。懲戒和獎勵都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如果說,賞識讚美像蜜糖,即使氾濫成災,也只是溫柔的傷害,那麼,懲罰警戒就像刀劍,一出鞘就是刀光劍影。所以,懲戒這把劍不可輕易出鞘!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批評教育,莫留“爛尾樓”

新鄉市第22中學 趙方強

初中生,猶如長到一人高的小樹,到了一個該分枝長杈的階段。若想讓其成棟成樑,讓樹幹更高、更直,必須得留其正頂,斫其旁逸斜出,去其周邊枝杈,甚至必要時還要栽上標杆,用外力迫使其去曲趨直。否則,就是灌木叢而已。

毋庸置疑,正像樹不修理不成材,學生成長過程中批評懲戒必不可少。問題是,後續工作一定得跟上,否則教育效果就將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與我們的教育初衷背道相馳,出現其他方面的不幸。越是認真負責的老師,在這方面的風險係數越高。

老師批評甚至懲戒學生,本無惡意。但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秉性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我們批評過後,是不是該有這樣的追問:是不是剛才下手有點重了?是不是剛才語氣上對這個學生有些狠了?是不是與這個學生之間會有仇恨與誤解生成?

接下來,我們的工作是不是應該進行這樣的跟進:找學生談話,推心置腹、促膝交談,使學生明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消除其抗拒心理,肯定其優點、強調其亮點的基礎上,指出其不足與努力方向。不能讓學生帶著憤憤回家,不能讓學生帶著仇恨過夜,更不能讓學生帶著陰影成長。

批評教育,是一系統工程,預算、施工、驗工哪個環節都不能少,要有始有終,不要留“爛尾樓”,否則,費力、費時、費工、費料,且會留下紛爭與隱患。所以教育後莫忘追問,批評後莫忘跟進,談心後莫忘鼓勵,交流後莫忘指引。

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播種溫暖

播種美好,才能收穫美好

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 馬春霞

這樣的一個審判結果,讓一直關注此事發展的我家(教師之家)成員,就新時代的師生關係和尊師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媽媽作為培養教師的師範院校教師代表發言,當年她秉持著教育讓改變發生的樸素理念,對學生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可年紀越大越發覺,教育其實是心靈的溝通。

媽媽說:“自己作為一名老班主任,一心撲在事業上,以‘一切為了學生’為己任,在督促學習時,說過很多過激的話,那是恨鐵不成鋼的師者心,可這樣的行為沒有給老師學生做好榜樣。使得這一批老師學生更注重能力提升,缺少心靈脩為。看到這個孩子被判刑,作為一名老師,媽媽內心既有對當事老師的自責,又有對這個犯錯孩子的同情。”

以中小學班主任為代表的小姨和我,有共同的體會,現在的孩子不好教,想讓他接受你的教誨,必須先讓他認同你這個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除了能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育人的前提。怎樣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以下幾點是我們從實踐中總結的心得。

1.正確的兒童觀。在人的內心世界,自尊心是最敏感的角落,這裡一旦受到創傷,即便傷口癒合仍會有疤痕。所以教師一定要理解兒童的行為,容許孩子犯錯,讓他有尊嚴、體面地改錯,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2.批評時別傷孩子的自尊。教師不應對孩子的錯誤遷就縱容,視若不見聽若不聞。要及時指出並幫助孩子消除這些不好的東西,在愛與關心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討論式的善意批評。沒有想好恰當的方法之前,師者應免開教育尊口。更不可以強者身份粗暴動手,這樣的你,既無能又觸範法率,切不可取。

3.不拋棄,不放棄。教室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一顆跳動的心靈,教師切不可厚此薄彼。

4.播種美好,才能收穫美好。教師把愛、同情、寬容、理解、尊重等人類最美好情感的種子,深種在幼小的心靈裡。這樣的孩子在成年後才能築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如果我們每一個師者把教育當成一種無條件的信仰,盡己所能去喚醒心靈,喚醒良知和智慧,喚醒生命裡蘊藏的美好與神奇,那尊師將不再是一句口號,會成為實實在在的回饋行動。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20年後,謝謝你還記得我

濮陽市第七中學 都娟

“20年後學生打老師”事件在全國上下尊師重教、師恩澤生的大環境中,頂多算個“個案”。在純屬“另類”的事件中,多一點理智分析,有效避免此類事件再次上演,才是正道。

剛好也是20年。不久前的一天,我教過的第一屆學生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皺巴巴的兩頁紙,經過仔細辨認,原來是我20年前寫給他的一封信。

這位學生對我說:“老師,這是您20年前給我寫的信,一直支撐著我走到今天。一開始,信就裝在我隨身的錢夾裡,後來反覆摺疊破損了,我就放在家裡珍藏了起來。我覺得,這封信就是我一直努力向前的能量源,不管在任何時候,隨時隨地給我鼓舞和激勵……”

沒想到,20年前我寫給學生的一封信,一直被珍藏並持續發揮著教育的功效……

就在前幾天,我教過的第一屆學生把我拉到他們的微信群裡。學生們強烈地要求我再給他們上一堂課。這幫孩子呀,都30好幾的人了,咋還想再聽我講課?其實,我懂他們的小心思,他們就是想再體驗一下和我這個“老班”無拘無束在一起的感覺……20年了,我親愛的孩子們,謝謝你們還記得我。

我想,這份純純的、真真的、濃濃的師生情,才是全天下師生記憶中最美好的元素,才是師生關係最天然的模樣,才是最廣大師生情誼的真實寫照,也才是我們對教育最動情的講述。當所有的學生都能讀懂老師的愛,當所有的老師都能以學生理解的方式去愛他們,我想,師生之間匪夷所思的干戈,可以休矣!

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裡,當師生再次偶遇,學生會滿含深情地對老師說:“老師,謝謝您當年對我的教導。”老師也會眼含熱淚地對學生說:“孩子,這麼多年了,謝謝你還記得我。”那種幸福和諧而又感人至深的場景,才是我們整個社會所共同期盼的。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

滑縣第六高級中學 宋光彩

這件事理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新時期師生如何相處,眾說紛紜。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是我從教以來始終追求的目標,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踐行著這種和諧溫馨師生關係。

亦師。首先我們是老師,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傳道受業解惑”。工作中,我們應努力提升自我,用我們足夠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去感染和薰陶學生,讓學生對我們親其師信其道。同時作為老師我們還要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去愛我們的每一位學生;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我們要能理解並耐心幫其剖析其違紀原因,及發展下去的後果,學生在成長中能感悟到老師的關愛,給予老師的自然是尊敬。

亦友。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需要信任、渴望尊重、期待關愛。他們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也是一個破繭成蝶的磨礪過程。為此,我們不能凌駕於學生之上自視為高高在上的老師,而要沉下身去和學生做朋友。學習中的煩惱,師生共同化解;生活中的困惑,師生共同探討;學生的哭哭笑笑,我們能感同身受,學生成長的每一步,都有我們陪伴的身影。

我們經常發現,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新教師會備受學生歡迎,原因就是年齡差距小、無代溝、易溝通。有時有人就埋怨自己的年齡,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給自己帶上“長者”的桎梏,不能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如果我們能靜心融進孩子的世界,與學生成為忘年之交,學生一樣能把我們當作無話不談的摯友,我們在與學生近距離的接觸中,更能因材施教,促其成才與成功。

打完一巴掌,別忘了揉一揉

河南省實驗小學 賈福霞

對於此事,我的反思是: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有效教育的基礎,是學生擁有幸福學校生活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面向心靈成長的過程,是師生精神生活的過程。師生關係是否融洽,學生能否受到老師的關注、欣賞和鼓勵,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不是為了維護良好的關係,我們就不再批評學生的錯誤。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縱容。學生是社會生活探索者,對什麼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如果沒有批評這個羅盤校正,又會怎樣?或許會歪歪斜斜,不堪大用,抑或迷失方向,是非不分。

但我們所有的批評都要以愛作為底色,以尊重為基石,就事論事,要客觀地指出錯誤的危害和後果,只批評這件事做得不對,不能對學生全盤否定。

這樣的批評才是學生自我反思、不斷進步的動力。俗話說 “打完一巴掌,別忘了揉一揉”,批評之後,一定要細心觀察錯誤改正的效果,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學生犯了錯誤,內心一定也是沮喪的,這時候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最溫暖的陽光,是喚醒他相信自己、積極進取的關鍵力量,更是他跟老師建立友好關係的最佳時機。如果20年前常某在學校犯錯的時候,張老師能夠心平氣和地批評,並關注他的心理變化,讓他知道老師是愛他的,恐怕也不會發生這樣令人嘆惋的事情了。

對於此事件,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

願天下所有的教師

在桃李滿天下的同時

都能收穫深厚溫暖的師生情誼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推薦閱讀:

再過十天就要見面了,怯怯地問一聲: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還記得“未來名師班”嗎?一年了,他們成長得咋樣?

真準!購物車暴露教師的職業祕密

“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20年後打老師”案宣判了,河南老師熱議:哪有什麼贏家?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覺得不錯,點下在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