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中學——回憶我的母校澧縣四中

(作者 李劍)去年聽父親說過四中將被撤併,當時並沒太在意,最近接連看到幾位校友的回憶紀念文章,知道這一天是真的近了。從記事起四中就是父親的工作單位,後來我們兄妹三個的中學時代也都在這裡度過,那個曾經的家——澧縣四中——是真的就要成為歷史了,回過神來心中就滿是唏噓與悲傷了。打開記憶的閘門,中學時代留存的是一個一個的片段,如此溫暖,難以忘懷,記取一些,作為對母校的紀念,也略表對老師們的謝意與感激。

澧縣四中位於車溪村,早年只有幾棟平房且沒有圍牆,周邊就是農田以及到了傍晚就炊煙裊裊的農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鄉村中學。飯後特別是晚飯後常見三三兩兩的學生或老師在油菜地、麥地、稻田間的田埂上散步,那時候照相機是個稀罕物,不然我們每個人的相冊中定會有許多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絕美照片,雖無照片佐證,但後來拜訪過很多知名學府後,仍毫不猶豫的把四中作為田園之美的典範。到我上中學時,四中又添了兩棟教學樓(一棟兩層,一棟三層),四中在美麗之外又有了規模。

謬讚

初一班主任是語文老師範蓮瓊,溫和又嚴格,我就曾因寫錯別字或亂用標點符號沒少被批評。初一學期結束放假前的班會上,範老師照例在做假期注意事項的各種叮囑,突然她停下原來的話題直接表揚我說:看李劍看書多專心!我應該臉都紅了,不僅僅是因為老師的表揚,更因為我那時專心讀的是小說而且是在她講話的時候。在中學被老師謬讚的經歷有好多,被同學謬讚的也不少,高三有段時間課間常常和同學扳扳手腕,一次接連贏了幾把,不覺豪氣干雲,脫口而出:“壓倒一切。”一抬頭看到同桌的黃大銀在那裡點頭稱許:“好一個壓倒一切。”我知道他稱許的是更高更大範圍的“一切”,他的肯定把我也帶進了這個更高的境界,及至剛上大學時面對全新的未知世界,和王三益書信往來時還不忘相互鼓勵:“絕不低頭,要蔑視一切困難。”後來知道被肯定、被期許是一種會在少年身上產生奇蹟的東西。

寬容

四中有個圖書室,當時有一間教室那麼大,滿是各種書籍,教師借書少有限制,作為四中教師子弟的我就佔盡了便宜,從小學到中學差不多裡面的小說父親都借出來讓我讀了。當然因為讀小說出窘事也不止一遭。高中時班主任老師是萬建湘老師,有一年學校組織挖魚塘,我們高中班是主力,幹了一天腰痠腿痛的,特別是剛拿到一本《火與劍》,哥薩克的英雄們讓我怎麼也放不下來。我打定主意接下來兩天不去學校挖魚塘就在家看它了,就叫妹妹帶話給父親,請他給我請假。第二天妹妹到校一見到父親就大著嗓門說:“爸爸,哥今天不想來了,他就想在家裡看小說,他請你向萬老師請假。”結果旁邊萬老師直接回應道:好的,知道了。知道旁邊的就是萬老師,妹妹替我窘壞了。我知道後也很忐忑,結果萬老師從來沒再說起。《火與劍》學校圖書室只有上冊,一直引為憾事,很多年後在深圳書城見到下冊,為了擁有它毫不猶豫的買下了顯克維支全集。這時摩挲著這本書,已無一口氣讀完它的衝動,唯有對老師們的寬容與善待的感激。四中圖書室的幾百本小說是我對社會、人生的主要“閱歷”,更好人生的樣本也都來自於這些書中,他們一直是自己努力的源動力。

真實

語文到初三才找到自信。當時的語文老師是唐禮田老師,一次的作文題是“母親”,唐老師對我的這篇作文很是稱道,特別是文中的那句:母親佈滿皺紋的臉,眼睛因煙燻而少了光澤。唐老師的話記憶猶新:“真實的細節才會生動,真實的感情才會動人,好文章貴在真實。”一下子知道怎麼作文了——寫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實感的東西!後來知道“不誠無物”,知道這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做人的信條,再後來知道這是所有文明的共識。唐老師知識面豐富、思維敏捷,當時智力競賽這種新生事物出現沒多久,那年澧縣舉辦全縣初中的智力競賽,唐老師是我們的教練兼領隊,比賽一開始順風順水,我們隊一直在第一集團,搶答題環節第一道題我們又贏了,我們打破平局暫時第一了。第三道搶答題,大意是:非洲草原有肉食動物也有草食動物,如果讓肉食動物一夜消失,草食動物會怎麼樣?我們搶到了這道題,我回答:“最終草食動物也會大大減少甚至消失。”裁判老師判對,我們要遙遙領先了,興奮不已。第四道題剛結束,一位長者模樣的人走上臺和裁判老師交談了一番,然後裁判老師宣佈先前對我們的判決錯了,草食動物應該是增多。這樣我們隊不僅不獲加分,按規則要倒扣同等的分。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地獄,整個後半程我都在蒙的狀態,結果我們也無緣前三。直至比賽結束我們也未提出異議與申訴。儘管唐老師和學校對我們的失利從無批評或者抱怨,我自己卻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失敗的陰影,因為之前的我視聰明為人生最高獎賞,努力讀書其實是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聰明。這次失敗最終讓自己放下了聰明的麵皮,讀書只是為了用,為了獲得力量。自己也逐步學會更多的依據內心的標尺而不是別人的態度、觀點來評判。多年後回望,這是人生中最令我感激的失敗之一。

簡單明白

高三時語文老師是李紹炎老師,李老師和我父親差不多的名字、差不多的年紀,也都不苟言笑,做事一板一眼。我當時因為喜歡讀歐美小說的緣故,作文中總是用各種複雜句式、冷僻的字詞以顯高明,李老師直截了當的對我說:“簡單明白才是作文的好技巧,古今好文章又有哪篇不是簡單明白的?” 後面我但凡有一點進步,李老師都把我的作文作為範文表揚,一年下來我也漸漸學會了簡單明白。李老師還老提醒我們思考要正反面、多角度,思考有深度文章才會有深度。還記得他舉的人髒水還是水髒人的例子:人洗澡時是人髒了水,人掉進汙泥潭裡就是水髒了人。每當有人提醒我要換個角度看問題,就常想起李老師說的這個例子。

熱愛

初中物理老師韓俊初老師,高中物理老師是劉志梅老師。當時兩位都是很年輕的老師。一段時間韓老師房間寫字檯對面的牆上掛著斗大血書的“拼搏”二字,應該是一場日常籃球賽撞傷鼻子後的副產品,卻也宣示了韓老師的個性。韓老師上課情緒高昂,肢體語言豐富,彷彿他要用自己的身體向你呈現正在講的那個物理定律或者物體運動。劉志梅老師的課堂上總有許多不經意的發問(卻是需要思考後才有答案的),同學們也總是隨口做答,記得我也是熱衷者之一,物理課堂經常是思維共鳴的場所,確實是一種美妙的體驗。兩位老師有一個共同特點,物理課堂上的演示實驗都歡迎同學參與,我是積極參與者之一。雖然現在看來這些都是隻有出意外才會失敗的實驗,但那時的我體會到的是:一個“世界”完全按設計與預期來展開。這帶給我近乎宗教般的體驗。後來大學選擇電子工程,職業選擇作產品研發,都是因為沉迷於這其中的“寧靜與喜悅”。二十多年前我和一群同樣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一起,在老闆創造的一個好的公司平臺上誓言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產品,而起點幾乎是一無所有、一窮二白。經過七八年努力略有起色,十五六年後有部分產品能領先,二十年後主要的產品領域都領先對手。一路走來其實收穫最多的是波折與失敗,始終支撐自己的是對物理的熱忱。

先來後到

那時我們學校最南邊一排是由教室改成的簡易教工宿舍,緊挨著的一排房子是由教室改的女生宿舍和小賣部,小賣部前新修了兩個水泥的洗衣臺和一個清洗衣服的水池,每天晚飯後洗衣臺與水池邊總是很熱鬧,偶爾我也會去那裡洗衣服。一次我聽到一個溫和的女聲:“先來後到,要知道先來後到哦!”原來是蘇梅英老師在提醒那些有意或無意中插隊的同學,後來這個新修的洗衣場所就一直是一個熱鬧但有秩序的所在,我也第一次學到了”先來後到“這個詞。蘇老師優雅美麗,嗓音溫和好聽,她也兼管著女生宿舍。每天晚上熄燈鈴後,隨著她溫和的聲音響起,嘰嘰喳喳的女生宿舍很快就安靜下來了。蘇老師沒給我們上過課,直接接觸不多,不過在初三那次智力競賽失利後,她看出我的挫敗與落寞,一次偶遇時對我說:別在意競賽的結果,那並沒有多重要,不代表什麼。我始終記得她眼含的笑意與鼓勵。到高中時她的突然離世,令我感到特別的悲慼與傷痛。以後看到世界各地各種形態的排隊,我知道我們的文明裡這叫先來後到。

信任與自由

數學和化學是自己中學階段學得最輕鬆的科目。初中的數學老師是裴宏平,令人印象深刻,他儒雅嚴謹,講課清晰、簡明扼要,在年輕老師中應該是很突出的。高三的數學老師是嚴其倫老師,嚴老師與我父親差不多年紀,和高三其他幾位差不多同齡的老師一樣,他們自己都只是高中畢業,靠自修與自悟站穩在高三的講臺上。嚴老師知道各種各樣的難題並且樂見你為此抓耳撓腮,他也熱衷於為你釋題解惑,而且常常是你問一個點他卻想給你講明白一整個面,不過這偶爾也給同學額外壓力,以至於不敢輕易發問。前幾年嚴老師生病很快不治,事後聽到不勝唏噓,嚴老師熱情、聰明的眼神和長掛嘴角的笑意如在眼前。初中和高一高二化學老師是王勇老師,高三化學是我父親李紹銀教的。王勇老師也是年輕一代的老師,很多同學化學學得輕鬆且成績不錯,都歸因於王老師好的啟蒙。王老師待學生親和,對年長老師敬重,富有傳統待人美德。到高三時化學已沒有新課要上,我父親主要給我們作知識梳理和麵向高考的複習,那時他經常會發一些練習題或者檢驗性的考題,我基本上仔細看一遍就知道自己不會的在哪裡了,卷子一般不具體做也不上交。父親在我解釋過一次後就再不過問了,這種信任在高三的最後幾個月就更普遍,幾乎每科老師都會這樣,自己什麼弱、缺什麼、怎麼補自己最清楚,老師隨時都在教室,但他們鼓勵同學們主動自我安排學習。事實上那段時間我看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重點、自己的做法。這一階段自主學習的歷練,我覺得是中學和大學間最好的接軌,是我們這些鄉村中學的學子進了大學後還都能學得主動、能取得不錯成績的原因。記得化學還有個小插曲,父親在高三預考閱卷後一回家就問我一道填空題的做法,我通常做過就忘,偏這道題費了些思量還記得,告訴他後他笑著說:果然是你的,你這次得了縣裡唯一的滿分。原來父親是這次縣化學閱卷組的組長,閱卷要結束時有個閱卷老師拿著一份考卷來向我父親據理力爭,認為這道填空題這樣作答也是完全正確的,不應該扣那一分,我父親本不同意修改分數,怎奈那老師的大嗓門堅持而我父親又是最討厭爭吵的,就同意改了,過後我父親再看這份試卷,覺得有點像我的筆跡,這才有了前面的問答。因為常常不交卷,父親對我的筆跡印象不深。領導與責任

我有印象的四中的校領導第一個是馬俊校長,他寬厚、爽朗、聲音洪亮、身材魁梧。記得馬校長愛好打籃球,四中很早就有一個標準的水泥籃球場應該和他的大力支持有關,印象中年輕男老師幾乎都熱衷籃球,除了前面提到的韓老師、王老師,籃球場上的明星還有李興東老師、黃道貴老師等。四十歲以上的老師中記得有馬校長、張儒新老師、成鑄成老師、張紹芝老師等,他們也都是籃球場上的常客,晚飯到上晚自習課之前,常常有一場籃球比賽,周圍站滿了吃過飯或還端著碗的師生啦啦隊。記得李興東老師是獲得女生啦啦隊支持叫好最多的明星。籃球場上的親密衝撞與場上場外的吶喊助威聲,是四中成為一個振奮、親密的團隊的昇華劑。很快馬校長就高升了,四中的籃球傳統一直保留著。87年參加高考時,他作為主管副縣長來視察,進到我所在的考場,在我身後足足站了3-4分鐘,我忙著答題顧不上打招呼,不知道他是否認出我是他原來學校的學生。

第二位是李生炮校長,李校長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學識淵博,每週一的晨練後例行訓話條分縷析、引經據典、切中要害,沒有一句套話。對於向來害怕在人前說話的我他是神一樣的存在。對李校長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全校師生大會上的自我檢討——因為他小孩的頑皮引發了一場小小的火災。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一位領導當眾認錯、承擔責任並真的像我們學生一樣做檢討,我想李校長也是文革後優良學風校風的倡導者、踐行者,他是教歷史的,雖然只是在一所鄉村中學,但他必定是以對師生負責也就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來履職的,這讓四中師生對他更生了敬重。

到高三時四中又迎來了一位新校長——趙眾仲老師。趙校長也是文革前的大學生,他是一個聲如洪鐘、激情似火、嫉惡如仇的領導,完全看不出歲月對他有任何消磨與消耗。才來半個月,他就把我們高三同學走路疲疲塌塌的毛病改了,走路就得是行如風!到如今每次陪太太逛街都會被數落:散步就像是在行軍打仗。趙校長教我們以激情面對學習與生活,這是一生的財富。

我在中學雖然一直是學習委員,其實是一直只管自己學習,沒作啥管理對班級也沒啥貢獻。工作後開始是醉心技術,後來不得不做些管理,到後來管理成份愈來愈重,三位校長與老師們曾經的行止是自己最真切的榜樣,漸漸也悟出來承擔起完全責任是做好管理的法門。那時的校領導和老師們都是負重前行的人,是他們的肩扛手提,給我們抬出了一個激情燃燒的八十年代!

努力改變命運

擁有田園之絕美的澧縣四中,生活是清苦甚至是極端清苦的。我因為父親是學校老師,吃的是老師食堂,要明顯比學生食堂好一些。不過高一、高二時因為家裡經濟困難,我和妹妹中午和晚上都是跑回家吃飯。當時家離學校近一點的同學基本上都是以這種方式解決吃飯問題,不少同學都是健行者或者自行車高手。到高三大家基本上吃住都在學校了,記得那時王三一每天早餐的標準配置是8兩米飯,其他男同學也都差不多,一般也是6-8兩,最少也得吃四兩飯,三餐的菜基本上就是水煮當季菜(白菜、蘿蔔、南瓜),菜一般5分錢一個。每一頓都是風捲殘雲,這是一群心懷夢想、努力改變命運以致於吃啥都香的人。

除了飯菜的清苦外,四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項就是經常停電,那時每個人的書桌裡都會有一個用空墨水瓶自制的簡易煤油燈,高三時每遇停電,就聽到劃火柴的擦擦聲,很快教室又被一盞盞小燈照亮,有時停電一整晚,你會看到同學們的臉像一個個紅撲撲的蘋果,鼻孔邊有或深或淺的油煙的痕跡。下晚自習走出教室,這一群缺氧的“紅蘋果”都帶著收穫的滿足。

四中的學子都來自鄉村,質樸本真。不管是否同一屆的,多年後相見,握起手來都是有多大勁使多大勁,共同的來源使大家親密、惺惺相惜!一直認為四中就是世上最好的中學,一直在心裡深深地感激母校、老師和同學們!

是為紀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