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留學 讓夢發生 人生第一份工作 大學 動畫 不完美媽媽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2019-09-15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這些目標中,你最想要的是哪一個?"

"出國吧,"她猶豫著,"可是再讀幾年書,在國內發展的同學說不定早就成了職場精英。然後我還得從頭拼起,等事業好容易有了起色,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那麼留在國內發展呢?很少有人試用期就能做到你這樣的業績吧?"我問。

"是的。可是我不甘心啊,畢竟當初為了留學,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呢。"

在錯綜複雜的得與失之間,她迷失在了對擁有的有限和失去的無限所帶來的恐懼之中。

看起來頹廢、虛無、生無可戀的"喪"的日常裡,蘊藏著她被強烈的焦慮所折磨到疲憊不堪的內心。

這是一種自覺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類習慣於無意識的逃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感、衝動與處境,讓自己沉浸到某種抑制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無法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從而徹底避免由此引發的焦慮。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這些目標中,你最想要的是哪一個?"

"出國吧,"她猶豫著,"可是再讀幾年書,在國內發展的同學說不定早就成了職場精英。然後我還得從頭拼起,等事業好容易有了起色,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那麼留在國內發展呢?很少有人試用期就能做到你這樣的業績吧?"我問。

"是的。可是我不甘心啊,畢竟當初為了留學,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呢。"

在錯綜複雜的得與失之間,她迷失在了對擁有的有限和失去的無限所帶來的恐懼之中。

看起來頹廢、虛無、生無可戀的"喪"的日常裡,蘊藏著她被強烈的焦慮所折磨到疲憊不堪的內心。

這是一種自覺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類習慣於無意識的逃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感、衝動與處境,讓自己沉浸到某種抑制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無法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從而徹底避免由此引發的焦慮。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你一直都有你想要的。

走出"喪"的第一步,正是認識到自己並非生無可戀,而是內心隱匿著某個真實的願望。並且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你藏匿了它,卻又不甘就此失去。

一、真實的願望不被允許

看過今年暑期檔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們,對導演餃子本人逆天改命的經歷應該也不陌生吧。

餃子自小迷戀動畫片,曾夢想當一名漫畫家。但高考填志願時,他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遵從現實選擇了學醫。可是學了三年的醫學,他對這個職業始終提不起興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學期,他無意中接觸了三維動畫,瞬間燃起了隱藏著的兒時夢想。從此,他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動畫軟件的自學和苦練中。

大學畢業,他徹底放棄了醫學專業,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可上了一年班,他又因為受限太多而辭職,堅持自由創作。三年半的時間,他宅在家中,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撐,一個人製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這是一個充滿勵志,卻也很難被複制的人生。之所以不易被複制,是因為在現實與遵從內心之間做出抉擇非常的艱難,也是因為抉擇之後深信不疑的那份堅定難能可貴。

幸運的是,餃子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和一個抱持的家庭環境,令他能夠毫不遲疑的堅持走下去。

而更普遍的大多數可能,卻是繼續在學醫從醫的道路上"喪"失著興趣,或是在廣告公司的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喪"失著熱情。

在自我的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抉擇在擁有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迎來一些不測。知道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才能在抉擇中不至於為失去的以及遭遇的那些未知而踟躕恐慌。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將為你讓路。"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這些目標中,你最想要的是哪一個?"

"出國吧,"她猶豫著,"可是再讀幾年書,在國內發展的同學說不定早就成了職場精英。然後我還得從頭拼起,等事業好容易有了起色,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那麼留在國內發展呢?很少有人試用期就能做到你這樣的業績吧?"我問。

"是的。可是我不甘心啊,畢竟當初為了留學,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呢。"

在錯綜複雜的得與失之間,她迷失在了對擁有的有限和失去的無限所帶來的恐懼之中。

看起來頹廢、虛無、生無可戀的"喪"的日常裡,蘊藏著她被強烈的焦慮所折磨到疲憊不堪的內心。

這是一種自覺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類習慣於無意識的逃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感、衝動與處境,讓自己沉浸到某種抑制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無法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從而徹底避免由此引發的焦慮。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你一直都有你想要的。

走出"喪"的第一步,正是認識到自己並非生無可戀,而是內心隱匿著某個真實的願望。並且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你藏匿了它,卻又不甘就此失去。

一、真實的願望不被允許

看過今年暑期檔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們,對導演餃子本人逆天改命的經歷應該也不陌生吧。

餃子自小迷戀動畫片,曾夢想當一名漫畫家。但高考填志願時,他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遵從現實選擇了學醫。可是學了三年的醫學,他對這個職業始終提不起興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學期,他無意中接觸了三維動畫,瞬間燃起了隱藏著的兒時夢想。從此,他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動畫軟件的自學和苦練中。

大學畢業,他徹底放棄了醫學專業,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可上了一年班,他又因為受限太多而辭職,堅持自由創作。三年半的時間,他宅在家中,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撐,一個人製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這是一個充滿勵志,卻也很難被複制的人生。之所以不易被複制,是因為在現實與遵從內心之間做出抉擇非常的艱難,也是因為抉擇之後深信不疑的那份堅定難能可貴。

幸運的是,餃子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和一個抱持的家庭環境,令他能夠毫不遲疑的堅持走下去。

而更普遍的大多數可能,卻是繼續在學醫從醫的道路上"喪"失著興趣,或是在廣告公司的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喪"失著熱情。

在自我的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抉擇在擁有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迎來一些不測。知道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才能在抉擇中不至於為失去的以及遭遇的那些未知而踟躕恐慌。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將為你讓路。"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二、對失敗的恐懼

抉擇所帶來的最大的焦慮就是承擔不可預知的後果。

如果做出了選擇,努力行動之後卻沒有獲得如願的結果,那麼所將面對的挫敗感,以及對自己"無能"、"無價值"的苛責或將成為毀滅性的災難。

與其如此,不如干脆放棄嘗試,用頹廢和漫不經心來坦然迎接"苟且"的結果,至少還能為這個結果找到一個理由——因為我"喪",因為我沒有用力奔跑。也不必為自己的人生抉擇負責。

"喪"來"喪"去,還是怕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無法守護自己的自尊。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告訴我們,"不同的動機和驅動力能夠引發不同的感覺和行為。倘若我們是被任何一種直接的、追尋滿足自我的願望所驅使,我們的態度中就會存在一種積極主動性與選擇性;但倘若我們是受焦慮的推動,那麼我們的感覺和行動就會帶有很不情願的強迫性。"

害怕失敗,害怕在現實面前陷入絕境,無法獲取評判中的價值與成就。

於是,恐懼一面推動著我們隨波逐流,一面帶給我們猶豫不決,毫無參與感的各種無奈。

所謂的擔當,不正是直面失敗嘗試突破嗎?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這些目標中,你最想要的是哪一個?"

"出國吧,"她猶豫著,"可是再讀幾年書,在國內發展的同學說不定早就成了職場精英。然後我還得從頭拼起,等事業好容易有了起色,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那麼留在國內發展呢?很少有人試用期就能做到你這樣的業績吧?"我問。

"是的。可是我不甘心啊,畢竟當初為了留學,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呢。"

在錯綜複雜的得與失之間,她迷失在了對擁有的有限和失去的無限所帶來的恐懼之中。

看起來頹廢、虛無、生無可戀的"喪"的日常裡,蘊藏著她被強烈的焦慮所折磨到疲憊不堪的內心。

這是一種自覺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類習慣於無意識的逃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感、衝動與處境,讓自己沉浸到某種抑制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無法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從而徹底避免由此引發的焦慮。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你一直都有你想要的。

走出"喪"的第一步,正是認識到自己並非生無可戀,而是內心隱匿著某個真實的願望。並且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你藏匿了它,卻又不甘就此失去。

一、真實的願望不被允許

看過今年暑期檔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們,對導演餃子本人逆天改命的經歷應該也不陌生吧。

餃子自小迷戀動畫片,曾夢想當一名漫畫家。但高考填志願時,他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遵從現實選擇了學醫。可是學了三年的醫學,他對這個職業始終提不起興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學期,他無意中接觸了三維動畫,瞬間燃起了隱藏著的兒時夢想。從此,他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動畫軟件的自學和苦練中。

大學畢業,他徹底放棄了醫學專業,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可上了一年班,他又因為受限太多而辭職,堅持自由創作。三年半的時間,他宅在家中,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撐,一個人製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這是一個充滿勵志,卻也很難被複制的人生。之所以不易被複制,是因為在現實與遵從內心之間做出抉擇非常的艱難,也是因為抉擇之後深信不疑的那份堅定難能可貴。

幸運的是,餃子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和一個抱持的家庭環境,令他能夠毫不遲疑的堅持走下去。

而更普遍的大多數可能,卻是繼續在學醫從醫的道路上"喪"失著興趣,或是在廣告公司的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喪"失著熱情。

在自我的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抉擇在擁有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迎來一些不測。知道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才能在抉擇中不至於為失去的以及遭遇的那些未知而踟躕恐慌。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將為你讓路。"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二、對失敗的恐懼

抉擇所帶來的最大的焦慮就是承擔不可預知的後果。

如果做出了選擇,努力行動之後卻沒有獲得如願的結果,那麼所將面對的挫敗感,以及對自己"無能"、"無價值"的苛責或將成為毀滅性的災難。

與其如此,不如干脆放棄嘗試,用頹廢和漫不經心來坦然迎接"苟且"的結果,至少還能為這個結果找到一個理由——因為我"喪",因為我沒有用力奔跑。也不必為自己的人生抉擇負責。

"喪"來"喪"去,還是怕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無法守護自己的自尊。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告訴我們,"不同的動機和驅動力能夠引發不同的感覺和行為。倘若我們是被任何一種直接的、追尋滿足自我的願望所驅使,我們的態度中就會存在一種積極主動性與選擇性;但倘若我們是受焦慮的推動,那麼我們的感覺和行動就會帶有很不情願的強迫性。"

害怕失敗,害怕在現實面前陷入絕境,無法獲取評判中的價值與成就。

於是,恐懼一面推動著我們隨波逐流,一面帶給我們猶豫不決,毫無參與感的各種無奈。

所謂的擔當,不正是直面失敗嘗試突破嗎?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決定了嗎?"

曉最終選擇了留下來,她意識到這是深植於內心的渴望,儘管父母始終希望她展翅高飛。

當再次談及到學歷、職業發展的現實問題時,她淡淡地告訴我:"我跟我媽說開了,我就想留在他們身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找一個穩定的家。我媽哭了,但是還是同意了。"

那些未知的依舊未知,但卻不再成為她眼前的迷霧了。

當清楚自己真實的想要什麼,並且清晰的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目標後,她的內心多了一份篤定,少了許多衝突糾纏的內耗。

也許以後依舊會有迷茫,會因為各種現實的無奈而沮喪,但我相信她能夠聆聽自己,努力的做出嘗試,重建內在的秩序感,掌控自己的生活。

"喪"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正體驗著一些東西正在逝去。如果心有不甘,不妨給自己嘗試擁有的機會;如果現實終是無奈,那麼好好地與之暫別吧,人生且長,屬於你的兜兜轉轉還會回來的。

當你想改變"喪"的時候,這個動機本身就已經開始重新構建屬於你的生活了,提醒著你是時候做出你的選擇了。

人生本不易,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你的擔當。所以停止自我苛責與自我懷疑,放鬆心態,踏出屬於你的每一步吧。

"

李誕說,他的那句原話是"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本意是想規勸大家,別太跟自己較勁,讓自己難受,希望大家開心一些,而不是放棄。

然而,在這個充斥著競爭與壓力,到處蔓延著焦慮的時代裡,唯有後半句——"人間不值得",才更能斬獲共鳴,表達出命中帶"喪"的生活態度。

我問她:"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曉是一名大學畢業一年的女生,也許是從小就上寄宿學校的緣故吧,她看起來成熟幹練,完全不像是初入職場的女孩。她說畢業後因為想出國留學,所以找了一份時間相對寬鬆的銷售工作,本打算一邊上班一邊準備考試和申請學校的,可是半年下來每天忙於完成業績,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於是她選擇了辭職。

然而辭了職之後的幾個月,原本打算的好好複習並沒有實現。每天都在"喪"中度過,著急著複習,又為沒有收入而焦慮,於是四處投簡歷;接到了面試通知,又為工作影響複習而猶豫,拖延著錯過面試。每天攤開書,然後上網、刷劇,晚上泡吧聊天。

在"喪"的同時,她的大腦中充斥著各種焦慮,比如時間一天天的流逝,眼看著考試臨近;比如擔心留學歸國後將面對更加未知的職業競爭力;再比如懷疑跌宕起伏這麼些年之後能否生活美滿等等等等。

"想得太多,想不明白的更多,就乾脆讓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的喪著了。"她很清楚自己的無奈。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關於"喪",有心理媒體曾經做過一系列的訪談,總結出了隱藏在"喪"與空洞感背後複雜而又微妙的心理體驗:

· 感到自己的努力渺小且無意義,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得到被定義的"理想生活"。"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和未來的苟且"。

· 感到世事難料,無論機會還是困難都不為自己所控,認為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 感到目標遙不可及,感受不到當下擁有些什麼,不滿卻也不知何去何從。

"喪",並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在慾望和目標面前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行動的動力。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這些目標中,你最想要的是哪一個?"

"出國吧,"她猶豫著,"可是再讀幾年書,在國內發展的同學說不定早就成了職場精英。然後我還得從頭拼起,等事業好容易有了起色,又錯過了談婚論嫁的大好時光。"

"那麼留在國內發展呢?很少有人試用期就能做到你這樣的業績吧?"我問。

"是的。可是我不甘心啊,畢竟當初為了留學,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呢。"

在錯綜複雜的得與失之間,她迷失在了對擁有的有限和失去的無限所帶來的恐懼之中。

看起來頹廢、虛無、生無可戀的"喪"的日常裡,蘊藏著她被強烈的焦慮所折磨到疲憊不堪的內心。

這是一種自覺的自我保護機制,我們人類習慣於無意識的逃避所有可能導致焦慮的思想、情感、衝動與處境,讓自己沉浸到某種抑制狀態。這種狀態會讓人無法去行動、去感受、去思考某些事情,從而徹底避免由此引發的焦慮。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你一直都有你想要的。

走出"喪"的第一步,正是認識到自己並非生無可戀,而是內心隱匿著某個真實的願望。並且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你藏匿了它,卻又不甘就此失去。

一、真實的願望不被允許

看過今年暑期檔爆款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們,對導演餃子本人逆天改命的經歷應該也不陌生吧。

餃子自小迷戀動畫片,曾夢想當一名漫畫家。但高考填志願時,他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遵從現實選擇了學醫。可是學了三年的醫學,他對這個職業始終提不起興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學期,他無意中接觸了三維動畫,瞬間燃起了隱藏著的兒時夢想。從此,他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動畫軟件的自學和苦練中。

大學畢業,他徹底放棄了醫學專業,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可上了一年班,他又因為受限太多而辭職,堅持自由創作。三年半的時間,他宅在家中,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撐,一個人製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這是一個充滿勵志,卻也很難被複制的人生。之所以不易被複制,是因為在現實與遵從內心之間做出抉擇非常的艱難,也是因為抉擇之後深信不疑的那份堅定難能可貴。

幸運的是,餃子擁有一顆勇敢的心和一個抱持的家庭環境,令他能夠毫不遲疑的堅持走下去。

而更普遍的大多數可能,卻是繼續在學醫從醫的道路上"喪"失著興趣,或是在廣告公司的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喪"失著熱情。

在自我的成長的道路上,每一個抉擇在擁有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迎來一些不測。知道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才能在抉擇中不至於為失去的以及遭遇的那些未知而踟躕恐慌。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將為你讓路。"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二、對失敗的恐懼

抉擇所帶來的最大的焦慮就是承擔不可預知的後果。

如果做出了選擇,努力行動之後卻沒有獲得如願的結果,那麼所將面對的挫敗感,以及對自己"無能"、"無價值"的苛責或將成為毀滅性的災難。

與其如此,不如干脆放棄嘗試,用頹廢和漫不經心來坦然迎接"苟且"的結果,至少還能為這個結果找到一個理由——因為我"喪",因為我沒有用力奔跑。也不必為自己的人生抉擇負責。

"喪"來"喪"去,還是怕自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無法守護自己的自尊。

心理學家卡倫•霍尼告訴我們,"不同的動機和驅動力能夠引發不同的感覺和行為。倘若我們是被任何一種直接的、追尋滿足自我的願望所驅使,我們的態度中就會存在一種積極主動性與選擇性;但倘若我們是受焦慮的推動,那麼我們的感覺和行動就會帶有很不情願的強迫性。"

害怕失敗,害怕在現實面前陷入絕境,無法獲取評判中的價值與成就。

於是,恐懼一面推動著我們隨波逐流,一面帶給我們猶豫不決,毫無參與感的各種無奈。

所謂的擔當,不正是直面失敗嘗試突破嗎?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我問她:"決定了嗎?"

曉最終選擇了留下來,她意識到這是深植於內心的渴望,儘管父母始終希望她展翅高飛。

當再次談及到學歷、職業發展的現實問題時,她淡淡地告訴我:"我跟我媽說開了,我就想留在他們身邊,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找一個穩定的家。我媽哭了,但是還是同意了。"

那些未知的依舊未知,但卻不再成為她眼前的迷霧了。

當清楚自己真實的想要什麼,並且清晰的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目標後,她的內心多了一份篤定,少了許多衝突糾纏的內耗。

也許以後依舊會有迷茫,會因為各種現實的無奈而沮喪,但我相信她能夠聆聽自己,努力的做出嘗試,重建內在的秩序感,掌控自己的生活。

"喪"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正體驗著一些東西正在逝去。如果心有不甘,不妨給自己嘗試擁有的機會;如果現實終是無奈,那麼好好地與之暫別吧,人生且長,屬於你的兜兜轉轉還會回來的。

當你想改變"喪"的時候,這個動機本身就已經開始重新構建屬於你的生活了,提醒著你是時候做出你的選擇了。

人生本不易,無論如何選擇,都是你的擔當。所以停止自我苛責與自我懷疑,放鬆心態,踏出屬於你的每一步吧。

如何改變每天很「喪」的狀態?

作者簡介:

於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心理諮詢師

諮詢領域:情緒困擾、人際交往、職場壓力、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成長困惑等。善於通過聆聽、敘事等互動模式,協助來訪者探索自己的內心,發掘自身的資源與力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