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我喜歡在迎的季節去看柳,喜歡在綠柳初綻芽蕊垂下的時候,走在柳樹下,讓柳的枝條輕輕地撫摸頭髮,臉頰,鬢角,感覺是久違的窈窕淑女在親吻著,無比地舒心,愜意,熨燙得舒舒服服的。

春風楊柳千萬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這是毛主席的詩句,讀起來大美,大有氣魄。春風,楊柳、人民,祖國,看到了柳的妖嬈,柳的的神韻,人民的偉大,祖國的多驕,一幅春柳圖畫活生生地站在面前。這是多麼美的畫面啊,我幸福,我也是那畫中人。

有人說,柳是有眼睛的,我感覺那初綻的柳葉芽就是柳眼,我的眼神與她相望,就能夠一見鍾情到眉目傳情,成為相互戀的情人。

我與柳結緣,還是在孩提時代農村的鄉野裡。

東北的早春在三月末四月初才不慌不忙地慢慢走來,在鄉間眾多樹種裡,柳樹是最早從嚴裡甦醒過來的。柳芽兒剛冒那點鵝黃的時候,柳條兒便可以做柳笛了。我們孩子們經常選那比筷子略粗的柳枝,用雙手慢慢地、均勻地用力擰,待樹皮和枝幹間有了間隙,完全鬆動了,輕輕地把枝幹兒抽出來,去掉了粉白的枝幹,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柳樹皮管,把它截成長短不一小段,在段管的一頭,輕輕地除了外皮的綠衣,捏成扁口,再稍加修整,就做成了可以吹響的柳笛了。

原野上有了柳笛的聲音,大地上立刻就沸騰了。一層層的熱浪在拖拉機後面犁鏵上翻騰,黑黑的壟臺下埋下了飽滿的種子。一聲聲清脆的鞭聲,響在羊兒撒歡,牛兒頂架的綠草地上,放牛的老漢菸袋鍋的火苗點燃了東方的雲霞。一陣陣喧鬧,大姑娘,小媳婦挎著小筐彩蝶般地跑下山坡來挖野菜,嘰嘰喳喳的笑語驚飛了剛剛歸來的候

鄉情散文:柳之情

長大,讀書,進城。學習唐詩,讀懂了宋詞。才知道,我們農村鄉間司空見慣柳條子不但長在田野的溝溝坎坎上,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長在唐詩宋詞裡,有很多詩人津津樂道地唱詠著,不但有詠柳的幹、柳的枝、柳的葉,就連那無香無豔的柳絮也讓詩人有了靈感,大發詩興。那一句“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讓人倍覺柳絮的可愛。還有那句“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除了詩意,更具才情。這樣的詩詞故事,我愛聽,愛讀。後來,讀陸游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對這“柳暗”一詞總是有些不解,語文老師的講解似乎也很是模糊的,一帶而過。一直到了多年後,我仔細觀察才找到答案。原來,這柳葉兒初生的時候是呈嫩黃色的,所以詩人習慣稱之為柳黃,隨著春天時間往後推移,這柳黃越來越濃,漸漸地變成綠色,叫柳綠,再過些日子,這柳葉慢慢地長成,柳條隨風嫋娜飄拂,可以將湖畔、小道、庭院遮蔽了,這時候,嫩黃早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深綠色,成為了柳暗。深入生活,增長了知識,現在讀陸放翁的詩句,感覺明朗多了,更加有親切感。生活是藝術的生命,前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柳,在我的心裡,一直代表著綠色。這些年,看不到家鄉的柳條通了,現在賞柳,就是每天走在小區的林蔭路上。小區這些柳都是很老綠化園林的柳樹,一株株地如鶴髮童顏老人,每年的春天,它們都是以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出現在我的面前,雖然它不及早些年柳條通那樣一片片的茂密,那樣蓬蓬勃勃,那樣鬱鬱蔥蔥,但是,看見它們依然感覺很親切,腦海裡立刻浮想許多許多,一下子回到了了那綠色的童年,回到了那個難以忘懷激情燃燒綠色的歲月,回到了曾經奉獻的綠色時代。

“侵陵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柳樹,報春的使者,柳綠,春天來了,看柳,陶冶情操,在柳樹的身旁留下倩影,在春風中與綠色為伍,彷彿又年輕了幾多,就有了春光無限的遐想。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鄉情散文:柳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