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曆史上的王朝與割據政權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比如,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其核心地區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治政權,於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曆史上的王朝與割據政權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比如,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其核心地區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治政權,於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三國曹氏政權,以魏為國號,乃是其據有中原地區。而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中原地區大國,便是魏國。而劉備佔據漢中、巴蜀之地,其統治之根基在蜀地,為何卻不先稱蜀王,而要稱漢中王?

首先,稱王乃是稱帝的前奏,而所稱之王號,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業時之國號。在我國曆史上,很少有朝代選用南方的諸侯國名(如楚、吳、越等)為國號,這並非這些諸侯國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我國古人長期以中原為中心,故而,南方的諸侯國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劉備若稱蜀王,則會意味著其滿足偏安於蜀地。

"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曆史上的王朝與割據政權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比如,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其核心地區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治政權,於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三國曹氏政權,以魏為國號,乃是其據有中原地區。而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中原地區大國,便是魏國。而劉備佔據漢中、巴蜀之地,其統治之根基在蜀地,為何卻不先稱蜀王,而要稱漢中王?

首先,稱王乃是稱帝的前奏,而所稱之王號,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業時之國號。在我國曆史上,很少有朝代選用南方的諸侯國名(如楚、吳、越等)為國號,這並非這些諸侯國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我國古人長期以中原為中心,故而,南方的諸侯國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劉備若稱蜀王,則會意味著其滿足偏安於蜀地。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再則,漢中王實際上就是漢王,表明自己乃大漢正統。秦末之際,項羽封劉邦於漢中、巴、蜀之地,而都於南鄭(漢中)。我國曆史上的諸侯王號,有兩大主要來源,一是先秦諸侯國名,二是秦漢以後的郡縣名。比如項羽分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張耳為恆山(漢避文帝諱,而改為常山王)王,都是當時的郡名。劉邦實際上就是漢中王,而大漢王朝的國號來歷也源於此。

"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曆史上的王朝與割據政權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比如,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其核心地區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治政權,於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三國曹氏政權,以魏為國號,乃是其據有中原地區。而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中原地區大國,便是魏國。而劉備佔據漢中、巴蜀之地,其統治之根基在蜀地,為何卻不先稱蜀王,而要稱漢中王?

首先,稱王乃是稱帝的前奏,而所稱之王號,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業時之國號。在我國曆史上,很少有朝代選用南方的諸侯國名(如楚、吳、越等)為國號,這並非這些諸侯國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我國古人長期以中原為中心,故而,南方的諸侯國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劉備若稱蜀王,則會意味著其滿足偏安於蜀地。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再則,漢中王實際上就是漢王,表明自己乃大漢正統。秦末之際,項羽封劉邦於漢中、巴、蜀之地,而都於南鄭(漢中)。我國曆史上的諸侯王號,有兩大主要來源,一是先秦諸侯國名,二是秦漢以後的郡縣名。比如項羽分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張耳為恆山(漢避文帝諱,而改為常山王)王,都是當時的郡名。劉邦實際上就是漢中王,而大漢王朝的國號來歷也源於此。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而當時漢朝在名義上仍然存在,故而,劉備又不能直接稱漢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自稱漢中王。而劉備稱漢中王,也表明了其並非要匡扶漢室,而是要篡漢自立。劉備稱漢中王(實際上的漢王),將置漢獻帝於何地?在這一點上就表明了劉備與曹操並無二質。

"

漢末三國時期,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呢?我國曆史上的王朝與割據政權的國號,幾乎都是來源於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而所取國號,又跟其盤踞的地盤密切相關。比如,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其核心地區為春秋時期的吳國舊地,便以吳為國號。元末時期,張士誠與朱元璋又分別以今天的蘇州、南京為中心而建立統治政權,於是,也都以吳為國號。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三國曹氏政權,以魏為國號,乃是其據有中原地區。而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中原地區大國,便是魏國。而劉備佔據漢中、巴蜀之地,其統治之根基在蜀地,為何卻不先稱蜀王,而要稱漢中王?

首先,稱王乃是稱帝的前奏,而所稱之王號,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業時之國號。在我國曆史上,很少有朝代選用南方的諸侯國名(如楚、吳、越等)為國號,這並非這些諸侯國的實力不行。而是因為我國古人長期以中原為中心,故而,南方的諸侯國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劉備若稱蜀王,則會意味著其滿足偏安於蜀地。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再則,漢中王實際上就是漢王,表明自己乃大漢正統。秦末之際,項羽封劉邦於漢中、巴、蜀之地,而都於南鄭(漢中)。我國曆史上的諸侯王號,有兩大主要來源,一是先秦諸侯國名,二是秦漢以後的郡縣名。比如項羽分田安為濟北王,田市為膠東王,張耳為恆山(漢避文帝諱,而改為常山王)王,都是當時的郡名。劉邦實際上就是漢中王,而大漢王朝的國號來歷也源於此。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而當時漢朝在名義上仍然存在,故而,劉備又不能直接稱漢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自稱漢中王。而劉備稱漢中王,也表明了其並非要匡扶漢室,而是要篡漢自立。劉備稱漢中王(實際上的漢王),將置漢獻帝於何地?在這一點上就表明了劉備與曹操並無二質。

曹操稱魏王,孫權稱吳王,為何劉備卻要稱漢中王?

雖說,劉備據稱乃中山靖王之後,但劉備與漢室的關係,跟商鞅(衛國公族)與周王室的關係也差不多。而據《三國志》記載,劉備這一支脈,在漢武帝時期就因坐酎金失侯(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而淪為庶民了,早已沒了皇族身份。雖說,宗室也可承繼大統,但都是宗室近支嫡系。就如南明時期,被擁立為帝的諸位藩王一樣,也都是各藩王的嫡系繼承人。

來源:兩隻貓咪說娛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