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煙,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機坐大,屢屢南下侵擾黃河流域。楚漢之爭後,劉邦雖然僥倖勝出,但是民生凋敝,國力羸弱,大漢的實力較之始皇時代早已大不如前。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單于冒頓在征服了整個漠北以後,開始進攻漢朝的北部邊境。漢朝駐守北地的是漢初分封的異姓王韓王信,韓王信的封地本來在戰國時期的韓地,但被劉邦遷徙到了北邊的趙地,治所在馬邑。

匈奴大軍圍攻馬邑,接二連三發生的事件讓韓王信十分恐懼,韓王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邊是強敵的大兵壓境,一邊是皇帝對自己的不信任,在內憂外困下,韓王信選擇了向匈奴投降,與匈奴聯合,隨後揮師南下,攻打太原郡。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韓王信影視形象

一波波憤怒的浪潮在劉邦心中呼嘯奔騰。韓王信勾結匈奴反叛對漢高祖劉邦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是屢經戰陣的皇帝並沒有被這種變故輕易擊倒。他迅速動員各地部隊,組織起一支號稱32萬的大軍,帶領一班文臣武將北渡黃河親征平叛。十月,漢軍在晉陽以南的銅鞮(今山西省沁縣南)大破韓軍主力,韓王信逃往匈奴。

漢軍兵多糧足,土氣又旺,一連打了好幾個勝仗,把匈奴派出援助韓王信的幾批隊伍打了個落花流水,劉邦好不高興,認為應當趁熱打鐵,乘勝追擊。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白登之圍

表面上看匈奴是潰敗,其實只是冒頓單于的誘敵深入的計謀,等到漢軍的8萬車騎兵和步兵拉開了距離,此時正值寒冬,天氣十分寒冷,漢軍士兵水土不服,有十分之二三的人都被凍壞了手腳,損失慘重。匈奴軍隊採用誘敵深入之計,派出老弱殘兵從晉陽敗退到平城東面的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匈奴騎兵靠著機動性非常強的特點從後面包抄把劉邦困在了白登城,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白登之圍。

白登山位於平城東北,最高海拔超過1200米。一連七天,漢軍被困在山上,與後方斷絕了聯繫。時值嚴冬,攜帶的糧食也日漸不足,山上的漢軍飢寒交迫,劉邦處境陷入危急之中。

劉邦雖然被困,卻也不顯著急。當年在滎陽被項羽圍困的情勢,可要惡劣的多了。現在才開始幾天,急個毛線呢。雙方僵持著,誰也沒有動作。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陳平影視形象

史書記載:謀士陳平想了個辦法,派人對冒頓的夫人說,大漢有很多漂亮妹子,如果單于打了勝仗,就會寵幸這些妹子,您的日子就不好過啦!

深受冒頓單于信任的王后閼氏權衡利弊之後,向單于吹了一陣枕邊風,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說動單于退兵,劉邦得以全身而退。

閼氏到底有沒有給冒頓吹枕頭風這個不好說,但如果說冒頓因為吹枕邊風放了劉邦那就太小看冒頓了。冒頓連自己的女人都射殺,這種軍國大事怎麼會聽枕邊風之言。

人們看了白登之圍的現有歷史記錄,都難以置信!一個能統領匈奴各部的大單于,一個靠征戰威服一方的戰神,竟然會聽從一個女人的枕邊風,錯過了絕殺漢朝橫掃天下的機會,真是無稽之談。但歷史的記錄偏偏就是這樣寫的。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劉邦影視形象

但是如果我們綜合各方面歷史記述,從軍事角度而不是從簡單的宮鬥角度來分析整個"白登之圍",那麼,我們就能撥開歷史的迷霧,發現被後世文人的演繹與想象所層層遮蓋的歷史真相。

對於劉邦來說,被圍白登山是一生最凶險的一次,而對於冒頓單于來說,包圍劉邦和漢軍也是讓他騎虎難下。

按說,匈奴有幾十萬精銳的騎兵,以逸待勞,全殲包圍圈中的漢軍本沒有太大問題,可是為何最終卻放了劉邦呢?

乍一看匈奴人似乎在這場戰爭中佔了上風,實際上匈奴人上並沒有佔多大的便宜。因為白登之戰只是漢朝和匈奴戰爭的一場局部戰役,從整體上來看,匈奴人並沒有什麼優勢。被圍的只是前鋒部隊,真正的主力部隊30萬漢軍仍在持續前進,距先頭部隊也就幾日路程,一旦漢朝大軍抵達,匈奴腹背受敵,也是非常危險。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等到第七天的時候,被包圍的漢軍、包圍的匈奴人、前來解圍的漢軍主力,三方形成了一個僵持狀態。之前佔盡優勢的匈奴人反而要擔心被漢軍內外夾擊了。如果匈奴人不撤軍很可能被漢軍包圍,弄不好會全軍覆沒。即使雙方打個兩敗俱傷也不是匈奴能承受的,因為匈奴人口少,幾乎可以說匈奴是起傾國之兵而來。

匈奴騎兵雖然強悍,但也僅限於野戰,對於攻城戰來說,匈奴缺少攻城的器械,並沒有攻下白登城的信心。7個晝夜不能攻克營寨,已經意味著匈奴軍隊沒有機會殺死劉邦了。漢朝軍隊的優勢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匈奴的優勢是騎兵,在攻堅戰中,騎兵的優勢不大。

再者,冒頓單于此時統一北方草原並不久,各個部落之間人心尚未完全穩定,一旦吃了敗仗,必然四分五裂。而各個部落也對冒頓單于下達的命令不一定會有效的執行。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冒頓苦等的帶路黨王黃、趙利等人卻消息全無,這不禁讓冒頓懷疑這些沒節操的傢伙也想坑自己。

考慮再三的冒頓單于決定網開一面,釋放誠意,和平解決白登之圍,隨後他下令匈奴包圍圈撤出一角。

適時,天公作美,匈奴人開始撤圍的時候,天降大霧,幾步之外就看不清人臉了。就這樣,包圍圈內的劉邦和漢軍踩著冰冷的土地,謹慎地脫離了包圍圈,逃回了平城。此時,樊噲的大軍也趕到了平城,冒頓見狀,也下令撤軍,一場大戰,就此煙消雲散。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冒頓

這次白登之圍,冒頓賺到的非常多,抱得了美人歸,還獲得了漢朝的一大堆賠償。最重要的是,匈奴從此開始了對漢朝的壓迫時期,從劉邦戰敗,到漢武帝時期,匈奴上百次侵擾漢朝。

很讓漢高祖擔憂國家的安危,他問劉敬該怎麼辦?劉敬說:"最好採用'和親'的辦法,兩方講和,結為親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過日子。"

漢高祖同意劉敬的意見,派劉敬到匈奴去說親,冒頓同意了。漢高祖挑了一個宮女所生的女兒,稱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同時,又送去許多特產及糧食。

白登山之戰劉邦插翅難逃,匈奴已經勝券在握,卻為何放虎歸山?

漢匈和親

從那時候起,漢朝開始採取"和親"的政策,跟匈奴的關係暫時緩和了起來。

漢朝由此獲得了寶貴的時間,得以在屈辱的和平環境下有條不紊地解決內部問題,積蓄國力。東北亞的兩大巨頭在第一輪爭鬥後雙雙回到場地角落休息,幾十年之後,他們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對決。

雖然在短期內匈奴佔盡了便宜,但是冒頓最後還是為放虎歸山付出了代價,中原王朝憑藉著各方面的先天優勢,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發展迅速,到了漢武帝的大軍攻擊匈奴的時候,匈奴再想反抗已經無濟於事了。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