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而此時的西夏國東面僅剩一個金國,而且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滅遼和北宋顯然不足以滿足金人的野心。同時金國完成了對西夏東面的大包圍,西夏的地緣格局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3、西夏、金、南宋的三足鼎立

  • 西夏與金國的直接接觸,從金國滅遼便已經開始。

西夏與遼國關係密切,當金人起兵滅遼之際,西夏人曾數次出兵東出支援遼國,但都被當時“氣貫長虹”的金兵擊敗了。

滅遼之後,金人將戰略方向定在了南征宋朝,於是西夏便成了金國拉攏的對象。

金國拉攏的方法是許諾將雲中之地(即今山西大同周圍)送與西夏,條件是西夏與金國聯手攻宋。

此時的夏崇宗知道打是打不過金國的,於是便答應以事遼之禮事金,向金國稱臣,並出兵攻打宋朝。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而此時的西夏國東面僅剩一個金國,而且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滅遼和北宋顯然不足以滿足金人的野心。同時金國完成了對西夏東面的大包圍,西夏的地緣格局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3、西夏、金、南宋的三足鼎立

  • 西夏與金國的直接接觸,從金國滅遼便已經開始。

西夏與遼國關係密切,當金人起兵滅遼之際,西夏人曾數次出兵東出支援遼國,但都被當時“氣貫長虹”的金兵擊敗了。

滅遼之後,金人將戰略方向定在了南征宋朝,於是西夏便成了金國拉攏的對象。

金國拉攏的方法是許諾將雲中之地(即今山西大同周圍)送與西夏,條件是西夏與金國聯手攻宋。

此時的夏崇宗知道打是打不過金國的,於是便答應以事遼之禮事金,向金國稱臣,並出兵攻打宋朝。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125年,西夏大軍渡黃河,佔領了天德、雲內等地,又攻破震威城。西夏的迅速推進引起了金兵的垂涎,金兵悍然對西夏軍隊進行突襲,將其從佔領的宋地趕走,西夏軍不敢惹金兵,只能繼續攻宋。

後來,金國又多次向西夏承諾,但卻從未踐行過,西夏國主既不滿,又惶恐,不滿於金國的恃強凌弱、言而無信;惶恐於金國是否會將矛頭對準西夏。

  • 西夏與南宋的關係

南宋建立之初,宋、金戰況激烈,南宋眾臣大多主張聯合西夏抗金,以擺脫不利的局面。

公元1128年,南宋派謝亮前往西夏國議和,夏崇宗以禮相待,宋夏約和罷兵。可是謝亮剛剛回國,西夏兵便跟著攻了過來。

西夏一方面對金國稱臣,另一方面絕不放棄任何對南宋攻城略地的機會,但金國在攻宋的同時也從不放棄任何阻擋西夏開疆拓土的時機。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而此時的西夏國東面僅剩一個金國,而且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滅遼和北宋顯然不足以滿足金人的野心。同時金國完成了對西夏東面的大包圍,西夏的地緣格局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3、西夏、金、南宋的三足鼎立

  • 西夏與金國的直接接觸,從金國滅遼便已經開始。

西夏與遼國關係密切,當金人起兵滅遼之際,西夏人曾數次出兵東出支援遼國,但都被當時“氣貫長虹”的金兵擊敗了。

滅遼之後,金人將戰略方向定在了南征宋朝,於是西夏便成了金國拉攏的對象。

金國拉攏的方法是許諾將雲中之地(即今山西大同周圍)送與西夏,條件是西夏與金國聯手攻宋。

此時的夏崇宗知道打是打不過金國的,於是便答應以事遼之禮事金,向金國稱臣,並出兵攻打宋朝。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125年,西夏大軍渡黃河,佔領了天德、雲內等地,又攻破震威城。西夏的迅速推進引起了金兵的垂涎,金兵悍然對西夏軍隊進行突襲,將其從佔領的宋地趕走,西夏軍不敢惹金兵,只能繼續攻宋。

後來,金國又多次向西夏承諾,但卻從未踐行過,西夏國主既不滿,又惶恐,不滿於金國的恃強凌弱、言而無信;惶恐於金國是否會將矛頭對準西夏。

  • 西夏與南宋的關係

南宋建立之初,宋、金戰況激烈,南宋眾臣大多主張聯合西夏抗金,以擺脫不利的局面。

公元1128年,南宋派謝亮前往西夏國議和,夏崇宗以禮相待,宋夏約和罷兵。可是謝亮剛剛回國,西夏兵便跟著攻了過來。

西夏一方面對金國稱臣,另一方面絕不放棄任何對南宋攻城略地的機會,但金國在攻宋的同時也從不放棄任何阻擋西夏開疆拓土的時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最終,金國攻取陝西,徹底將西夏與南宋隔離開來,從此西夏與南宋再無直接來往。

以三國作喻,金國是魏,南宋、西夏是蜀吳,南宋想聯合西夏,但西夏卻只想趁火打劫。

從戰略上來說,西夏國確實短視,這一點直至西夏滅亡都如此。

4、殷鑑不遠——西夏之亡

當金、西夏、南宋三足鼎立之時,北方的蒙古人興起了。

對於三國而言,這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勢力,但一開始西夏和金國並未認識到這一點,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蒙古人的主要敵人是原來的宗主國金國,成吉思汗在滅金之前首先攻西夏,其目的就是斷金國左臂。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而此時的西夏國東面僅剩一個金國,而且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滅遼和北宋顯然不足以滿足金人的野心。同時金國完成了對西夏東面的大包圍,西夏的地緣格局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3、西夏、金、南宋的三足鼎立

  • 西夏與金國的直接接觸,從金國滅遼便已經開始。

西夏與遼國關係密切,當金人起兵滅遼之際,西夏人曾數次出兵東出支援遼國,但都被當時“氣貫長虹”的金兵擊敗了。

滅遼之後,金人將戰略方向定在了南征宋朝,於是西夏便成了金國拉攏的對象。

金國拉攏的方法是許諾將雲中之地(即今山西大同周圍)送與西夏,條件是西夏與金國聯手攻宋。

此時的夏崇宗知道打是打不過金國的,於是便答應以事遼之禮事金,向金國稱臣,並出兵攻打宋朝。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125年,西夏大軍渡黃河,佔領了天德、雲內等地,又攻破震威城。西夏的迅速推進引起了金兵的垂涎,金兵悍然對西夏軍隊進行突襲,將其從佔領的宋地趕走,西夏軍不敢惹金兵,只能繼續攻宋。

後來,金國又多次向西夏承諾,但卻從未踐行過,西夏國主既不滿,又惶恐,不滿於金國的恃強凌弱、言而無信;惶恐於金國是否會將矛頭對準西夏。

  • 西夏與南宋的關係

南宋建立之初,宋、金戰況激烈,南宋眾臣大多主張聯合西夏抗金,以擺脫不利的局面。

公元1128年,南宋派謝亮前往西夏國議和,夏崇宗以禮相待,宋夏約和罷兵。可是謝亮剛剛回國,西夏兵便跟著攻了過來。

西夏一方面對金國稱臣,另一方面絕不放棄任何對南宋攻城略地的機會,但金國在攻宋的同時也從不放棄任何阻擋西夏開疆拓土的時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最終,金國攻取陝西,徹底將西夏與南宋隔離開來,從此西夏與南宋再無直接來往。

以三國作喻,金國是魏,南宋、西夏是蜀吳,南宋想聯合西夏,但西夏卻只想趁火打劫。

從戰略上來說,西夏國確實短視,這一點直至西夏滅亡都如此。

4、殷鑑不遠——西夏之亡

當金、西夏、南宋三足鼎立之時,北方的蒙古人興起了。

對於三國而言,這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勢力,但一開始西夏和金國並未認識到這一點,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蒙古人的主要敵人是原來的宗主國金國,成吉思汗在滅金之前首先攻西夏,其目的就是斷金國左臂。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進攻西夏。此時的西夏皇帝是夏襄宗,他派使臣緊急向金國求援,但金國卻認為“敵人相攻,吾國之福,何患焉!”,這與當年西夏據不與南宋聯合何其相似!此戰西夏戰敗對蒙古人作了“納女請和”的城下之盟。

西夏屈服之後,鐵木真便將矛頭轉向了金國。

公元1211年,蒙古人攻陷金國西京(今山西大同)。此時的西夏神宗對蒙古攻金同樣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比金人還要過分的是,夏神宗還乘金國戰敗之際發動了對金國的戰爭,史載其:

侵掠邊境,而通使如故。

之後,西夏又多次派兵參加了蒙古人對金國的戰爭。

於是,作為報復,金國也出兵攻西夏。我想,此時的成吉思汗心裡一定樂開了花,蒙古人壯大之際,西夏和金國非但沒有聯手抵抗蒙古,反而互相攻訐,消耗國力,這為蒙古人的各個擊破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至公元1224年,西夏和金國終於意識到了蒙古人才是兩國最大的敵人,於是西夏和金國議和成功,約為“兄弟之國”,但為時已晚,西夏和金國都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

西夏國,源自拓跋鮮卑,形成於唐末藩鎮割據之時

西夏李元昊稱帝之後,三敗宋朝,宋卻對遼國增加歲幣

在以上兩文中,我們介紹了西夏國建立和壯大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接著分析在西夏近兩百年的國祚中對其影響力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這場滅國之戰看似與西夏無關,但卻將西夏的歷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始,至公元1227年蒙古滅西夏止,共190年。

  • 公元1125年,金國滅遼;
  • 公元1127年,金國滅北宋。

正是這兩場滅國之戰對西夏影響巨大。

1、金滅遼宋之前的政治格局

遼和宋都曾經是西夏的宗主國,遼、宋、西夏並立之時,遼國是一直支持西夏的,也就是說在這三國之中,遼和西夏對宋是二對一。

宋遼有澶淵之盟,與歷史上其它遊牧民族不同,契丹人相當守信,自澶淵之盟至遼國亡,遼宋之間確實不再有戰爭發生,但這並不表明契丹人便不再有覬覦中原財富的慾望。

北宋自澶淵之盟後的戰爭基本上都是在與西夏之間展開,且宋朝常常不是西夏的對手,最終依然是以北宋向西夏送錢結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西夏之所以能擊敗北宋,離不開遼國的支持,支持西夏可以換取北宋更多的“歲幣”。

比如,1042年,宋朝被西夏擊敗後,遼興宗耶律宗真便乘機出兵挑釁,要求割讓晉陽(太原)和瓦喬關以南十縣之地。宋朝無奈只能對遼國承諾除了之前的三十萬歲幣外,再增加白銀十萬兩、絹十萬匹。一半是贖買晉陽和瓦喬關以南之地(其實遼國根本就沒佔領),一半是酬謝遼國使西夏退兵。

所以,此時的西夏是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的,專心打北宋的主意就行。

2、金滅遼宋之後的政治格局

遼和北宋滅亡後,遼國西遷,是為西遼;北宋南渡,是為南宋。

之前的西夏國土東面是兩個政權——北宋和遼,遼國還是盟友。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而此時的西夏國東面僅剩一個金國,而且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新興勢力,滅遼和北宋顯然不足以滿足金人的野心。同時金國完成了對西夏東面的大包圍,西夏的地緣格局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3、西夏、金、南宋的三足鼎立

  • 西夏與金國的直接接觸,從金國滅遼便已經開始。

西夏與遼國關係密切,當金人起兵滅遼之際,西夏人曾數次出兵東出支援遼國,但都被當時“氣貫長虹”的金兵擊敗了。

滅遼之後,金人將戰略方向定在了南征宋朝,於是西夏便成了金國拉攏的對象。

金國拉攏的方法是許諾將雲中之地(即今山西大同周圍)送與西夏,條件是西夏與金國聯手攻宋。

此時的夏崇宗知道打是打不過金國的,於是便答應以事遼之禮事金,向金國稱臣,並出兵攻打宋朝。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125年,西夏大軍渡黃河,佔領了天德、雲內等地,又攻破震威城。西夏的迅速推進引起了金兵的垂涎,金兵悍然對西夏軍隊進行突襲,將其從佔領的宋地趕走,西夏軍不敢惹金兵,只能繼續攻宋。

後來,金國又多次向西夏承諾,但卻從未踐行過,西夏國主既不滿,又惶恐,不滿於金國的恃強凌弱、言而無信;惶恐於金國是否會將矛頭對準西夏。

  • 西夏與南宋的關係

南宋建立之初,宋、金戰況激烈,南宋眾臣大多主張聯合西夏抗金,以擺脫不利的局面。

公元1128年,南宋派謝亮前往西夏國議和,夏崇宗以禮相待,宋夏約和罷兵。可是謝亮剛剛回國,西夏兵便跟著攻了過來。

西夏一方面對金國稱臣,另一方面絕不放棄任何對南宋攻城略地的機會,但金國在攻宋的同時也從不放棄任何阻擋西夏開疆拓土的時機。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最終,金國攻取陝西,徹底將西夏與南宋隔離開來,從此西夏與南宋再無直接來往。

以三國作喻,金國是魏,南宋、西夏是蜀吳,南宋想聯合西夏,但西夏卻只想趁火打劫。

從戰略上來說,西夏國確實短視,這一點直至西夏滅亡都如此。

4、殷鑑不遠——西夏之亡

當金、西夏、南宋三足鼎立之時,北方的蒙古人興起了。

對於三國而言,這是一個更為強大的勢力,但一開始西夏和金國並未認識到這一點,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蒙古人的主要敵人是原來的宗主國金國,成吉思汗在滅金之前首先攻西夏,其目的就是斷金國左臂。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進攻西夏。此時的西夏皇帝是夏襄宗,他派使臣緊急向金國求援,但金國卻認為“敵人相攻,吾國之福,何患焉!”,這與當年西夏據不與南宋聯合何其相似!此戰西夏戰敗對蒙古人作了“納女請和”的城下之盟。

西夏屈服之後,鐵木真便將矛頭轉向了金國。

公元1211年,蒙古人攻陷金國西京(今山西大同)。此時的西夏神宗對蒙古攻金同樣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態,比金人還要過分的是,夏神宗還乘金國戰敗之際發動了對金國的戰爭,史載其:

侵掠邊境,而通使如故。

之後,西夏又多次派兵參加了蒙古人對金國的戰爭。

於是,作為報復,金國也出兵攻西夏。我想,此時的成吉思汗心裡一定樂開了花,蒙古人壯大之際,西夏和金國非但沒有聯手抵抗蒙古,反而互相攻訐,消耗國力,這為蒙古人的各個擊破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至公元1224年,西夏和金國終於意識到了蒙古人才是兩國最大的敵人,於是西夏和金國議和成功,約為“兄弟之國”,但為時已晚,西夏和金國都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場看似與西夏無關的滅國之戰,卻將西夏史攔腰截斷為前後兩部分

三年後,1227年,蒙古滅西夏。

又七年後,1234年,蒙古滅金國。

至此,北方的兩大勢力全部被蒙古人滅國。


綜上,西夏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割據政權,長期在宋遼金之間周旋,既可以對任何一方稱臣,也絕不放棄任何撈好處的機會。

金滅遼和北宋,是西夏曆史的分界點。

由於戰略上的短視,西夏既沒有與南宋聯合攻金,後來也沒有與金國聯手抵抗蒙古,這是其最終滅國的重要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