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待到秦漢之際,中原政權身陷農民起義浪潮無法自拔,匈奴的冒頓單于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匈奴政權得到了發展。

漢朝建立後,匈奴政權就不斷南下侵擾。當時韓王信也參與了叛亂,勾結匈奴攻打漢朝,劉邦被迫迎戰,但是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劉邦軍隊和主力部隊斷絕聯繫,匈奴人把劉邦困在白登山,最後還是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闕氏,才能夠脫險離開。

經歷了“白登之圍”,劉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等到劉邦死後,呂后一直把持朝政,當時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求愛信,說自己是單身,呂雉是寡婦,不如讓呂后做自己的老婆,這個單于真是色膽包天,當時樊噲已經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呂后最終還是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呂后還能夠忍下去,真是理智戰勝了衝動。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待到秦漢之際,中原政權身陷農民起義浪潮無法自拔,匈奴的冒頓單于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匈奴政權得到了發展。

漢朝建立後,匈奴政權就不斷南下侵擾。當時韓王信也參與了叛亂,勾結匈奴攻打漢朝,劉邦被迫迎戰,但是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劉邦軍隊和主力部隊斷絕聯繫,匈奴人把劉邦困在白登山,最後還是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闕氏,才能夠脫險離開。

經歷了“白登之圍”,劉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等到劉邦死後,呂后一直把持朝政,當時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求愛信,說自己是單身,呂雉是寡婦,不如讓呂后做自己的老婆,這個單于真是色膽包天,當時樊噲已經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呂后最終還是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呂后還能夠忍下去,真是理智戰勝了衝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實想到了呂雉的狠毒刻薄,和當時受了委屈也要冷靜沉穩的對比,真是感覺不是一個人。

呂雉這樣做也是為漢朝的考慮,主要原因也是漢初國家局勢並不是很明朗,根基不穩也不能和匈奴撕破臉皮,所以就一直處處忍讓,並且以和親為手段,試圖安撫匈奴。

和親政策一直是屢試不爽,在漢景帝和漢文帝也是一直沿用。但是一直採取安撫政策,無異於慢性服毒自殺,匈奴一旦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會興起一陣腥風血雨,漢朝就得給出糧食、金銀、女人,漢朝地位一直是卑微的,所以和親政策也是用了60多年。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雖然只有16歲,但是他顯示的沉重冷靜、智慧聰穎,已經在同歲的諸公子中顯示出來了。

漢朝的統治根基已經穩固了,從老子的“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中,漢朝已經發展得不錯了,經歷了“文景之治”,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民生問題上,漢朝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待到秦漢之際,中原政權身陷農民起義浪潮無法自拔,匈奴的冒頓單于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匈奴政權得到了發展。

漢朝建立後,匈奴政權就不斷南下侵擾。當時韓王信也參與了叛亂,勾結匈奴攻打漢朝,劉邦被迫迎戰,但是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劉邦軍隊和主力部隊斷絕聯繫,匈奴人把劉邦困在白登山,最後還是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闕氏,才能夠脫險離開。

經歷了“白登之圍”,劉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等到劉邦死後,呂后一直把持朝政,當時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求愛信,說自己是單身,呂雉是寡婦,不如讓呂后做自己的老婆,這個單于真是色膽包天,當時樊噲已經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呂后最終還是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呂后還能夠忍下去,真是理智戰勝了衝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實想到了呂雉的狠毒刻薄,和當時受了委屈也要冷靜沉穩的對比,真是感覺不是一個人。

呂雉這樣做也是為漢朝的考慮,主要原因也是漢初國家局勢並不是很明朗,根基不穩也不能和匈奴撕破臉皮,所以就一直處處忍讓,並且以和親為手段,試圖安撫匈奴。

和親政策一直是屢試不爽,在漢景帝和漢文帝也是一直沿用。但是一直採取安撫政策,無異於慢性服毒自殺,匈奴一旦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會興起一陣腥風血雨,漢朝就得給出糧食、金銀、女人,漢朝地位一直是卑微的,所以和親政策也是用了60多年。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雖然只有16歲,但是他顯示的沉重冷靜、智慧聰穎,已經在同歲的諸公子中顯示出來了。

漢朝的統治根基已經穩固了,從老子的“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中,漢朝已經發展得不錯了,經歷了“文景之治”,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民生問題上,漢朝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登基後,政治上中央設立中朝,地方設立刺史監察官吏,文化上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三綱五常,君權神授,經濟上鹽鐵官營、改革幣制,選拔人才上也是唯才是舉,漢武帝從各個方面上都在加強中央集權,並且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新的改革。

只是在對於匈奴的問題上,漢武帝會比較頭痛,因為歷代以來,在匈奴問題上都是採取懷柔政策,漢朝也是受了不少委屈,只是打掉牙齒往自己肚子裡咽,而漢武帝又不是一個肯向匈奴人低頭的皇帝,於是中原政權和遊牧政權勢必有一戰。

那麼漢武帝攻打匈奴有什麼必要性麼?

其一,竇太后離世了,權力也轉到了漢武帝的手中,他必須要有所作為,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他解決了一直以來祖輩們解決不掉的匈奴問題,就能夠值得吹噓一輩子了,也能夠贏得百官和百姓們的支持,所以對匈奴的攻打避不可免。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待到秦漢之際,中原政權身陷農民起義浪潮無法自拔,匈奴的冒頓單于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匈奴政權得到了發展。

漢朝建立後,匈奴政權就不斷南下侵擾。當時韓王信也參與了叛亂,勾結匈奴攻打漢朝,劉邦被迫迎戰,但是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劉邦軍隊和主力部隊斷絕聯繫,匈奴人把劉邦困在白登山,最後還是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闕氏,才能夠脫險離開。

經歷了“白登之圍”,劉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等到劉邦死後,呂后一直把持朝政,當時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求愛信,說自己是單身,呂雉是寡婦,不如讓呂后做自己的老婆,這個單于真是色膽包天,當時樊噲已經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呂后最終還是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呂后還能夠忍下去,真是理智戰勝了衝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實想到了呂雉的狠毒刻薄,和當時受了委屈也要冷靜沉穩的對比,真是感覺不是一個人。

呂雉這樣做也是為漢朝的考慮,主要原因也是漢初國家局勢並不是很明朗,根基不穩也不能和匈奴撕破臉皮,所以就一直處處忍讓,並且以和親為手段,試圖安撫匈奴。

和親政策一直是屢試不爽,在漢景帝和漢文帝也是一直沿用。但是一直採取安撫政策,無異於慢性服毒自殺,匈奴一旦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會興起一陣腥風血雨,漢朝就得給出糧食、金銀、女人,漢朝地位一直是卑微的,所以和親政策也是用了60多年。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雖然只有16歲,但是他顯示的沉重冷靜、智慧聰穎,已經在同歲的諸公子中顯示出來了。

漢朝的統治根基已經穩固了,從老子的“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中,漢朝已經發展得不錯了,經歷了“文景之治”,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民生問題上,漢朝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登基後,政治上中央設立中朝,地方設立刺史監察官吏,文化上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三綱五常,君權神授,經濟上鹽鐵官營、改革幣制,選拔人才上也是唯才是舉,漢武帝從各個方面上都在加強中央集權,並且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新的改革。

只是在對於匈奴的問題上,漢武帝會比較頭痛,因為歷代以來,在匈奴問題上都是採取懷柔政策,漢朝也是受了不少委屈,只是打掉牙齒往自己肚子裡咽,而漢武帝又不是一個肯向匈奴人低頭的皇帝,於是中原政權和遊牧政權勢必有一戰。

那麼漢武帝攻打匈奴有什麼必要性麼?

其一,竇太后離世了,權力也轉到了漢武帝的手中,他必須要有所作為,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他解決了一直以來祖輩們解決不掉的匈奴問題,就能夠值得吹噓一輩子了,也能夠贏得百官和百姓們的支持,所以對匈奴的攻打避不可免。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二,為了邊境的穩定。匈奴人一旦想要犯上作亂,首當其衝的就是邊境的安全和穩定,一定會遭到威脅,這絕對不利於漢武帝穩定統治,所以對匈奴人一定不能放任。

其三,漢武帝重用衛青和霍去病等大將,並且漢武帝對軍隊要求嚴格,軍隊訓練有素,軍紀如天,因此漢武帝擁有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這為漢武帝戰勝匈奴提供了前提條件。

其四,漢武帝的個人抱負。漢武帝是一個有宏圖壯志的皇帝,漢武帝的一生,很多年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一直四處征戰,而且他的夢想就是打通河西走廊,通往西部,因此匈奴問題必須解決。

其五,漢朝對匈奴一直是一忍再忍,自降身價去和親,但是匈奴仍舊時不時挑釁,侵犯邊境地區,並且像一個強盜一樣,四處掠奪,為了洗掉這麼父輩們的屈辱,漢武帝一定要向匈奴開戰。

"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政權和遊牧民族政權一直是水火不容,但是又無法分出個勝負,所以兩個民族之間在掣肘、制衡、戰爭、相安無事的循環體內周而復始。

其實匈奴問題由來已久,攻打匈奴是歷史的必然。匈奴政權興起於戰國時期,經常侵犯中原領土,在戰國的中後期的趙國就經常遭受匈奴的侵擾,趙國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過後,多次擊敗匈奴,後來趙國大將李牧也曾吊打匈奴,嚇得匈奴十餘年不敢南進,後來才知道,那是少數的可以取勝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待到秦漢之際,中原政權身陷農民起義浪潮無法自拔,匈奴的冒頓單于勢力強盛,統治了大漠南北廣大地區,匈奴政權得到了發展。

漢朝建立後,匈奴政權就不斷南下侵擾。當時韓王信也參與了叛亂,勾結匈奴攻打漢朝,劉邦被迫迎戰,但是卻發生了“白登之圍”,劉邦軍隊和主力部隊斷絕聯繫,匈奴人把劉邦困在白登山,最後還是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妻子闕氏,才能夠脫險離開。

經歷了“白登之圍”,劉邦也不敢和匈奴硬碰硬,只能採取拉攏、安撫的政策。等到劉邦死後,呂后一直把持朝政,當時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求愛信,說自己是單身,呂雉是寡婦,不如讓呂后做自己的老婆,這個單于真是色膽包天,當時樊噲已經忍不了了,想要出兵攻打匈奴,但是呂后最終還是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呂后還能夠忍下去,真是理智戰勝了衝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實想到了呂雉的狠毒刻薄,和當時受了委屈也要冷靜沉穩的對比,真是感覺不是一個人。

呂雉這樣做也是為漢朝的考慮,主要原因也是漢初國家局勢並不是很明朗,根基不穩也不能和匈奴撕破臉皮,所以就一直處處忍讓,並且以和親為手段,試圖安撫匈奴。

和親政策一直是屢試不爽,在漢景帝和漢文帝也是一直沿用。但是一直採取安撫政策,無異於慢性服毒自殺,匈奴一旦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就會興起一陣腥風血雨,漢朝就得給出糧食、金銀、女人,漢朝地位一直是卑微的,所以和親政策也是用了60多年。

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雖然只有16歲,但是他顯示的沉重冷靜、智慧聰穎,已經在同歲的諸公子中顯示出來了。

漢朝的統治根基已經穩固了,從老子的“無為而治”的休養生息中,漢朝已經發展得不錯了,經歷了“文景之治”,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民生問題上,漢朝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登基後,政治上中央設立中朝,地方設立刺史監察官吏,文化上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三綱五常,君權神授,經濟上鹽鐵官營、改革幣制,選拔人才上也是唯才是舉,漢武帝從各個方面上都在加強中央集權,並且有足夠的勇氣來進行新的改革。

只是在對於匈奴的問題上,漢武帝會比較頭痛,因為歷代以來,在匈奴問題上都是採取懷柔政策,漢朝也是受了不少委屈,只是打掉牙齒往自己肚子裡咽,而漢武帝又不是一個肯向匈奴人低頭的皇帝,於是中原政權和遊牧政權勢必有一戰。

那麼漢武帝攻打匈奴有什麼必要性麼?

其一,竇太后離世了,權力也轉到了漢武帝的手中,他必須要有所作為,才能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他解決了一直以來祖輩們解決不掉的匈奴問題,就能夠值得吹噓一輩子了,也能夠贏得百官和百姓們的支持,所以對匈奴的攻打避不可免。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其二,為了邊境的穩定。匈奴人一旦想要犯上作亂,首當其衝的就是邊境的安全和穩定,一定會遭到威脅,這絕對不利於漢武帝穩定統治,所以對匈奴人一定不能放任。

其三,漢武帝重用衛青和霍去病等大將,並且漢武帝對軍隊要求嚴格,軍隊訓練有素,軍紀如天,因此漢武帝擁有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這為漢武帝戰勝匈奴提供了前提條件。

其四,漢武帝的個人抱負。漢武帝是一個有宏圖壯志的皇帝,漢武帝的一生,很多年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一直四處征戰,而且他的夢想就是打通河西走廊,通往西部,因此匈奴問題必須解決。

其五,漢朝對匈奴一直是一忍再忍,自降身價去和親,但是匈奴仍舊時不時挑釁,侵犯邊境地區,並且像一個強盜一樣,四處掠奪,為了洗掉這麼父輩們的屈辱,漢武帝一定要向匈奴開戰。

漢武帝在位54年卻花44年的時間去攻打匈奴,為何揪著匈奴不放

漢武帝在位期間,匈奴勢力明顯減弱了,但是漢武帝並沒有完全消滅匈奴,因為匈奴是遊牧民族,匈奴人只要改變了自己的活動地區,就能夠生存下去。

雖然漢武帝在位54年,用了44年來攻打匈奴,但是這彷彿就是漢武的使命,而漢武帝對匈奴造成的重創,以及漢武帝的頑強的消滅匈奴的意識,都成功的讓漢武帝名聲大噪,所以漢武帝值得歷史銘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