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

埠鎮鮮花嶺街道的趙仕楊,一個黑瘦的漢子,既當父又當母,帶著2個孩子,照顧著老母親,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支撐著整個家庭。

2013年,趙仕楊的妻子患癌去世,當時因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欠賬6萬多元。大女兒正在上初中,小女兒剛剛一歲,嗷嗷待哺,母親80多歲又患有多種老年疾病,需要人常年照顧。當時他感覺整個天都塌了,苦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他一度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思想。村裡劉書記得知情況後,專門做趙仕楊思想工作,“記得你妻子臨走的時候,囑咐過你什麼嗎?她走了,沒人照顧你了,但是孩子還小,不能沒娘又沒爹了,你母親年紀大了也經不起波折了,為了家庭,你好好的活下去。而且鄉親們還在你身邊呢,有什麼困難大家幫一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直到現在劉書記的話還時時在他耳邊迴響。

"

埠鎮鮮花嶺街道的趙仕楊,一個黑瘦的漢子,既當父又當母,帶著2個孩子,照顧著老母親,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支撐著整個家庭。

2013年,趙仕楊的妻子患癌去世,當時因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欠賬6萬多元。大女兒正在上初中,小女兒剛剛一歲,嗷嗷待哺,母親80多歲又患有多種老年疾病,需要人常年照顧。當時他感覺整個天都塌了,苦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他一度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思想。村裡劉書記得知情況後,專門做趙仕楊思想工作,“記得你妻子臨走的時候,囑咐過你什麼嗎?她走了,沒人照顧你了,但是孩子還小,不能沒娘又沒爹了,你母親年紀大了也經不起波折了,為了家庭,你好好的活下去。而且鄉親們還在你身邊呢,有什麼困難大家幫一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直到現在劉書記的話還時時在他耳邊迴響。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2014年5月,趙仕楊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教育、醫療方面的政策讓他免去了後顧之憂,趙仕楊感覺自己肩頭的壓力小了,生活的信心逐步增強,重新燃起了鬥志。“人窮志不窮”,他堅信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會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一改過去消極思想,放手發展生產,在他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在變好,生活的路也越來越寬。

趙仕楊家住麻埠鎮鮮花嶺街道油坊組,家中山場面積25.1畝,茶園4畝。山場大多是荒山,茶園由於妻子生病,也都荒廢。俗話說“靠山吃山”,他把目光盯在發展茶葉上,想把發展茶產業作為自己長期穩定脫貧致富路子,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幫扶人,立刻得到了幫扶人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幫助下,他發展新茶園3畝,低改茶園4畝,2018年自家茶園實現增收10000多元。

"

埠鎮鮮花嶺街道的趙仕楊,一個黑瘦的漢子,既當父又當母,帶著2個孩子,照顧著老母親,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支撐著整個家庭。

2013年,趙仕楊的妻子患癌去世,當時因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欠賬6萬多元。大女兒正在上初中,小女兒剛剛一歲,嗷嗷待哺,母親80多歲又患有多種老年疾病,需要人常年照顧。當時他感覺整個天都塌了,苦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他一度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思想。村裡劉書記得知情況後,專門做趙仕楊思想工作,“記得你妻子臨走的時候,囑咐過你什麼嗎?她走了,沒人照顧你了,但是孩子還小,不能沒娘又沒爹了,你母親年紀大了也經不起波折了,為了家庭,你好好的活下去。而且鄉親們還在你身邊呢,有什麼困難大家幫一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直到現在劉書記的話還時時在他耳邊迴響。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2014年5月,趙仕楊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教育、醫療方面的政策讓他免去了後顧之憂,趙仕楊感覺自己肩頭的壓力小了,生活的信心逐步增強,重新燃起了鬥志。“人窮志不窮”,他堅信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會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一改過去消極思想,放手發展生產,在他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在變好,生活的路也越來越寬。

趙仕楊家住麻埠鎮鮮花嶺街道油坊組,家中山場面積25.1畝,茶園4畝。山場大多是荒山,茶園由於妻子生病,也都荒廢。俗話說“靠山吃山”,他把目光盯在發展茶葉上,想把發展茶產業作為自己長期穩定脫貧致富路子,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幫扶人,立刻得到了幫扶人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幫助下,他發展新茶園3畝,低改茶園4畝,2018年自家茶園實現增收10000多元。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他感到光靠自家茶園收入還不夠,必須另闢蹊徑。經過充分調研,他發現周邊許多群眾靠發展茶葉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雖然他沒有六安瓜片製作技術,但“人家行,我就也一定能行”,為擴大茶葉收入,實現“製茶銷茶致富夢”,用扶貧小額貸款的錢買回了一套小型茶葉機械,參加了鎮裡舉辦的六安瓜片製作和師帶徒培訓班,憑藉自己堅強的毅力鑽研六安瓜片生產技術,在短時間內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能熟練掌握茶葉生產技術的製茶能手。每年春茶期間,白天和老母親一起在自家茶園裡摘茶,傍晚又從茶農那裡收取鮮葉,晚上回自己的小作坊加工,經常幹到深夜,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又騎著摩托車到鮮花嶺茶葉市場去賣幹茶。由於他炒制技術過硬,人又勤勞,採取“自採自加工自銷售”的辦法,兩個多月賺了10000多元。隨著家庭收入增加了,他的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他自己坦言,作為一位貧困戶,依靠政策扶持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靠雙手發展產業才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2019年春節剛過,別人都在走親訪友拜年,趙仕楊卻在茶園裡忙碌,給茶園施足農家肥,深挖除草修枝,一畦畦茶園沐浴著陽光,金光閃閃。過段時間,這些茶樹會再冒新芽,迎來新一輪採摘,看著這些茶園,他臉上流露著喜悅的神情,渾身好似有著使不完的勁。

在春茶季兩個多月,趙仕楊忙於茶葉,但春茶過後,他感到自己又閒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家裡勞力少,家裡開支大,僅僅依靠春茶收入仍不能支持家庭開支,更不用說脫貧了。他必須另外尋找致富的門路,而孩子小不能出外打工,經過思考,他決定在門口學習油漆技術,在家打零工,又能照顧家庭。因此他拜師學藝,認真學習鑽研油漆技術。早上5點鐘起床,騎上摩托車到周邊村組做油漆活,中午就在工地上隨便吃一口,晚上騎著摩托車趕回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和女兒,這樣人雖辛苦,但細算下來每月的收入也在3千元左右。在平時他總是想多做一些,能讓家人過得好一點,孩子們也非常懂事,自理能力也超過同齡孩童。

"

埠鎮鮮花嶺街道的趙仕楊,一個黑瘦的漢子,既當父又當母,帶著2個孩子,照顧著老母親,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支撐著整個家庭。

2013年,趙仕楊的妻子患癌去世,當時因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並欠賬6萬多元。大女兒正在上初中,小女兒剛剛一歲,嗷嗷待哺,母親80多歲又患有多種老年疾病,需要人常年照顧。當時他感覺整個天都塌了,苦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他一度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思想。村裡劉書記得知情況後,專門做趙仕楊思想工作,“記得你妻子臨走的時候,囑咐過你什麼嗎?她走了,沒人照顧你了,但是孩子還小,不能沒娘又沒爹了,你母親年紀大了也經不起波折了,為了家庭,你好好的活下去。而且鄉親們還在你身邊呢,有什麼困難大家幫一把,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直到現在劉書記的話還時時在他耳邊迴響。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2014年5月,趙仕楊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教育、醫療方面的政策讓他免去了後顧之憂,趙仕楊感覺自己肩頭的壓力小了,生活的信心逐步增強,重新燃起了鬥志。“人窮志不窮”,他堅信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會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一改過去消極思想,放手發展生產,在他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在變好,生活的路也越來越寬。

趙仕楊家住麻埠鎮鮮花嶺街道油坊組,家中山場面積25.1畝,茶園4畝。山場大多是荒山,茶園由於妻子生病,也都荒廢。俗話說“靠山吃山”,他把目光盯在發展茶葉上,想把發展茶產業作為自己長期穩定脫貧致富路子,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幫扶人,立刻得到了幫扶人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幫助下,他發展新茶園3畝,低改茶園4畝,2018年自家茶園實現增收10000多元。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他感到光靠自家茶園收入還不夠,必須另闢蹊徑。經過充分調研,他發現周邊許多群眾靠發展茶葉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雖然他沒有六安瓜片製作技術,但“人家行,我就也一定能行”,為擴大茶葉收入,實現“製茶銷茶致富夢”,用扶貧小額貸款的錢買回了一套小型茶葉機械,參加了鎮裡舉辦的六安瓜片製作和師帶徒培訓班,憑藉自己堅強的毅力鑽研六安瓜片生產技術,在短時間內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能熟練掌握茶葉生產技術的製茶能手。每年春茶期間,白天和老母親一起在自家茶園裡摘茶,傍晚又從茶農那裡收取鮮葉,晚上回自己的小作坊加工,經常幹到深夜,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又騎著摩托車到鮮花嶺茶葉市場去賣幹茶。由於他炒制技術過硬,人又勤勞,採取“自採自加工自銷售”的辦法,兩個多月賺了10000多元。隨著家庭收入增加了,他的發展產業的信心更足了,他自己坦言,作為一位貧困戶,依靠政策扶持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靠雙手發展產業才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2019年春節剛過,別人都在走親訪友拜年,趙仕楊卻在茶園裡忙碌,給茶園施足農家肥,深挖除草修枝,一畦畦茶園沐浴著陽光,金光閃閃。過段時間,這些茶樹會再冒新芽,迎來新一輪採摘,看著這些茶園,他臉上流露著喜悅的神情,渾身好似有著使不完的勁。

在春茶季兩個多月,趙仕楊忙於茶葉,但春茶過後,他感到自己又閒了下來。他知道自己家裡勞力少,家裡開支大,僅僅依靠春茶收入仍不能支持家庭開支,更不用說脫貧了。他必須另外尋找致富的門路,而孩子小不能出外打工,經過思考,他決定在門口學習油漆技術,在家打零工,又能照顧家庭。因此他拜師學藝,認真學習鑽研油漆技術。早上5點鐘起床,騎上摩托車到周邊村組做油漆活,中午就在工地上隨便吃一口,晚上騎著摩托車趕回來照顧年邁的老母親和女兒,這樣人雖辛苦,但細算下來每月的收入也在3千元左右。在平時他總是想多做一些,能讓家人過得好一點,孩子們也非常懂事,自理能力也超過同齡孩童。

六安這位大哥值得我們學習

五年裡,趙仕楊嚐遍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在快挺不過去的時候,他也偷偷地流過淚,但他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家裡的頂樑柱,我不能垮。趙仕楊說:“儘管每天早出晚歸,一天忙碌下來腰痠背疼,但看到能多掙點錢我還是特別開心。當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也要把自己的消極情緒撫平了才回家,回到家讓母親和孩子看到我的笑容,全家人都開心。”通過政府的幫扶以及本人的努力,2018年他家的收入達到了4萬多元。

“脫貧其實很簡單,不難,關鍵是你想不想脫貧,只要有信心,只要人勤勞,什麼難事都不怕。現在我家脫貧了,2019年我有信心發展產業,勤勞致富,讓我一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趙仕楊,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個脫貧戶的典型代表,不等不靠,腳踏實地開啟了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

素材來源:金寨縣扶貧開發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