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風雨千年慈峪鎮

慈峪鎮,古稱慈谷鎮,位於靈壽縣城北17.5公里處,本縣丘陵區中部,是南連平原北連山區的山口鎮。

你可能不瞭解的靈壽風雨千年慈峪鎮

慈峪鎮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鎮。《靈壽縣誌》載,金代(最早1127年),始置慈谷鎮。但據宋代王存等奉敕撰的《元豐九域志2》河北路真定府篇:“宋熙寧六年,靈壽併入行唐”;“行唐,府北五十五里。六鄉。靈壽、慈谷二鎮”。也就是說,在北宋熙寧六年(1073)時,慈峪就已成為與靈壽城齊名的鎮子了,這要比《靈壽縣誌》記載的金代最少早54年。因此,慈峪建鎮起碼在北宋,而不是金代。

慈峪鎮自古就是冀西平原通往太行山區的交通咽喉和戰略要地。北方遊牧民族侵犯中原真定府,一般都是從山西高原經白草口、車軲駝口進入靈壽陳莊一帶,然後由兩路直達平原,一路是沿磁河左路也就是現在的正南路,一路是沿磁河右路也就是現在的縣道西線,而慈峪正在兩路的交匯處,同時也是往南直通靈壽縣城、往東直達行唐縣城、往西南直通平山縣城的必由之路。因慈峪鎮扼守燕川穀和磁河灣,戰國時又位於燕國的南端,因此後人也稱慈峪為“燕南重鎮”,古時還建有城堞、敵樓、炮臺及壕塹。

慈峪鎮與磁河有無盡的淵源。磁河,古稱滋水、滋河,亦稱慈河。慈谷本身就有慈河含義,慈峪因慈河而得名,因慈河而成鎮。慈河不僅在慈峪鎮東北部順流南下,而且在鎮東部折向東流,然後在鎮東南部又折向南流,形成了一條“轆把型”慈河灣。通往山區的正南路慈河大橋和通往行唐的慈河橋均在慈峪鎮彙集,慈河也正是從慈峪鎮告別山區丘陵,進入廣闊的華北平原。

慈峪鎮一直是靈壽縣中部丘陵地區的商業中心。明萬曆年間,知縣張照將叉頭巡檢司移至慈峪,並築土城,立四門,集市逐步發展起來。逢五排十,縣城、陳莊、塔上以及行唐、平山、阜平縣的農民幾十裡以外都到慈峪趕集,是除縣城以外全縣最大的集市。到民國時,慈峪鎮名望較大的商號有“四順興”雜貨店,“榮聚成”雜貨店,“永德成”雜貨店,“德泰成”雜貨店,“萬泰昌”錢莊,“宏順興”鐵貨店和鹽店。抗戰時期在靈壽戰鬥生活過的作家魏巍,曾稱慈峪為晉察冀邊區最大的鎮子。慈峪古時一年中有五個廟會,即三月十五、五月端五、七月十五、九月十五和臘月十五廟會,其中三月十五的火神廟會是規模最大也最熱鬧的廟會,會期6天,並一直保留至今。慈峪鎮東門、西門外各有火神廟一座,每座廟對過都曾建有戲樓,每逢三月十五祭神燒香,戲樓必有大戲,買賣生意分佈半鎮,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尤其以農業生產用具最多,另有馬戲、雜技、打拳賣藝等。

慈峪鎮是靈壽早期革命的搖籃。慈峪鎮在上世紀30年代初就有了中共黨組織,並迅速成為黨的區域中心。1932年6月23日晚,由直中特委和靈壽縣委主要成員組成“工農紅軍華北遊擊司令部”,指揮約600人的農民暴動隊伍,進入慈峪鎮,包圍並襲擊駐守該鎮的保衛團和警察所,發起了聞名遐邇的“紅色暴動”,但因奸細告密,敵人有備,一直相持到天明,未能成功,隊伍暫時解散。8月21日,“工農紅軍華北遊擊司令部”發動正定、行唐、新樂、曲陽四縣共產黨員,配合靈壽黨員群眾,組成近千人的隊伍,再次在慈峪鎮發起“紅色暴動”。歷戰4晝夜,傷亡慘重,後分散轉入地下活動。此次暴動後人亦稱為“慈峪暴動”,儘管以失敗而告終,但卻喚醒了靈壽民眾,為後期的全民抗戰奠定了重要基礎。

慈峪鎮曾是靈壽抗戰中心。1938年3月,“靈壽縣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在慈峪鎮成立,縣委機關亦遷至慈峪鎮。同時,“靈壽縣兵工廠”於慈峪鎮土頭村建立。6月晉察冀第四軍分區八大隊由平山調到慈峪鎮駐防。1938年11月19日晨,日軍自靈壽出動42輛汽車,8輛坦克,攜4門大炮,突襲慈峪鎮。1939年1月1日,駐靈壽城和行唐的日軍900多名,兩路同時奔襲慈峪鎮,74人被殺死,致傷30餘人,1000多間房屋被燒燬。此後,縣委、縣政府機關從慈峪鎮遷至山區。1939年3月21日,八大隊於慈峪鎮南嶺與日軍交戰,斃傷日軍駐平山、正定、靈壽、行唐、新樂五縣指揮官桑田以下50餘人。1939年9月25日,守備石家莊、正定、無極、行唐、靈壽的1500多日軍進佔慈峪鎮,並繼續向伍河、霍營、譚莊推進,下午4時又退回慈峪鎮。27日夜,除一部據守慈峪外,其餘1000餘日軍主力祕密沿燕川西路北上,於28日晨攻佔陳莊,著名的“陳莊戰役”打響。1946年2月,縣政府、縣委由山區遷駐慈峪鎮及周邊村。1949年11月初,縣政府、縣委分別由慈峪鎮、土頭村遷入縣城。

慈峪鎮也是英雄輩出的地方。馬文耀(1900—1933),出生於慈峪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2年春節加入共產黨。在慈峪“紅色暴動”中,擔任“工農紅軍華北第一遊擊司令部”司令,組織了以慈峪區黨員為骨幹的300多人的敢死隊。暴動失敗後,把隊伍拉到了太行山,樹起了“華北工農紅軍”的大旗,沿途繳地主槍支、分地主糧財,堅持7天之久。後遭國民黨通輯,1933年春在新樂縣被敵人發現,彈盡之後,高呼“共產黨萬歲”口號英勇就義,終年33歲。徐信(徐連晨,1921-2005),靈壽縣慈峪鎮人,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入黨。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歷任指導員、連長、團長、副師長兼參謀長、代師長、師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北京軍區參謀長、總參謀長助理等職,1982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逝世。在西山居1999年發行的單機遊戲《決戰朝鮮》中,遊戲人物許仁的人物原型即為徐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