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如何運用權衡舍與得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要像企業穩定發展運營,懂得取捨之間的辨別很重要。

酒店管理如何運用權衡舍與得

我個人認為,捨得既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哲學,更是一種企業經營管理的藝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做企業最難處理的是舍與得的關係。合二為一,還是一分為二,就是捨得之間的博弈。合二為一就是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思想即企業文化基因。一分為二就是當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不再把企業當成囊中私物時,企業家和職定經理人開始從小我向大我昇華。企業開始植入長壽基因,企業就會本分而靈活地活得久遠。

我一直認為:“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捨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捨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捨棄自我,得以匯入江海;鳳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規,得別具一格;舍人雲亦云,得獨闢蹊徑。只有懂得了捨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夠將自己的人生經營得有聲有色,擁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從而活得精彩,活得快樂。正如我曾說過:當鳥翼繫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

佛教教義裡有一條關於捨得的解釋:“捨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捨得”。佛家認為,萬事萬物皆在“捨得”之中成就自身。捨得。捨得宣稱: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中國智慧裡,就是不捨不得,舍就是得。捨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生,存於心間,存於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達到和諧,達到統一。要想找到你自己的代名詞,也同樣一個道理,要懂得捨得。請看下面的案例: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不小心將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一隻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從容一笑:"鞋無論多麼昂貴,剩下一隻對我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拾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老人在丟了一隻鞋後,毅然丟下另一隻鞋,這便是成熟而理智的表現。一般來說,人們總是飄飄然於擁有的喜悅,而悽悽然於失去的悲傷。老人卻以從容的達觀之態,超越於世人之上。的確,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捨去,或許會給別人帶來幸福,同時也使自己心情舒暢。老人這種捨得的做法令人頓生敬意,也值得我們深思。

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一個裝滿了水的杯子,要麼喝掉,要麼倒掉,才能再裝,這道理並不深奧,可惜這個簡單的道理好像專治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傢伙。人生實難,大道多岐。你不可能走遍天下所有的路過後,再來選擇一種自以為平坦穩妥,不出絲毫紕漏的路來走,世界上沒有這等千載難逢的好事,等著你去撿個大便宜。

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在我從事酒店管理二十多年的時間,也從中領悟到舍與得的關係,同時我希望能夠和企業家、職業經理人一起走進智慧人生,在企業經營關鍵點上能夠遊刃有餘。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的舍與得的管理智慧啟發吧。

一、品牌管理與捨得智慧

“捨得”一詞最早是出自佛經,在與國學傳統的老莊道學思想相互融會之後,逐漸成為一種禪道哲理,而品牌這種融合著文化、理念、生產、商品、服務、營銷、管理、傳播、公關、新聞、廣告等眾多元素的商業複合體,在綜合管理過程中的點滴取捨與得失其實更需要一種眼光與智慧,也就是品牌管理的“捨得”之道。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舍”與“得”本是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自古就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兵法說辭,還有“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之類或雅或俗的各種說法,對於廣告是品牌無形資產投資的觀點更是早已被企業界廣為接受,然而最難能可貴的捨得之道,卻往往是從自身品牌建設的大平衡基本點開始。

二、企業經營與捨得智慧

美國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在談到“華人首富”李嘉誠時說道:“他有很多哲理性的語言,我都非常喜歡。有一次,有人問李澤楷,他父親教了他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祕訣。李澤楷說父親沒有教他賺錢的方法,只教了他做人處世的道理。李嘉誠這樣跟李澤楷說,假如他和別人合作,如果他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他拿6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他讓別人多賺2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李嘉誠合作會賺到便宜,因此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只拿6分,但現在多了100個人,他現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8分的話,100個人會變成50個人,結果是虧是賺可想而知。

前面提到的安東尼·羅賓,對李嘉誠的讓利理論十分讚賞,並立即應用於實踐中,他和任何人合作,一定是用這樣的思考模式,因此他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比如,他在臺灣演講時曾說,“有一個經紀人,他有買房子還貸款的壓力,而我沒有什麼壓力,但給他的提成不夠,沒有辦法付貸款。為了幫助他付清貸款,我給他額外的提成。我的另一個合夥人,他什麼都不懂,我還得教,結果我和他對開分。為了幫助他消除他的生活壓力,我願意多犧牲二十個點。”

從羅賓與李嘉誠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捨得,是一種精神;捨得,是一種領悟;捨得,更是一種智慧、一種人生的境界。捨得是一種大智慧!佛家曰: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全舍全得。舍之,方能得之!捨得之道,管理之道也!

三、企業外包與捨得智慧

捨得,有舍才有得。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提出:"後勤工作將逐步走向社會化、減少公司管理的壓力。"後勤工作包括員工的吃、住、培訓等相關領域。在後勤方面,華為將安全保衛業務外包給了香港著名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將膳食服務等外包給了其他幾家香港的專業服務公司。到2000年,華為逐步將員工的吃、住、行全部包給社會機構,2003年春節,華為又啟動了培訓外包計劃,開始逐步將一些非核心技術的培訓委託給社會上的一些專業機構。據稱,華為每年需要為包括客戶和合作單位在內的4000人培訓,每個人的培訓費用,加上交通費、住宿費,平均要1萬元左右,每年,華為無論是為培訓出動的人力,還是培訓經費,都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這給負責培訓的部門造成很大的壓力。通過外包,華為培訓部門從巨大的壓力中解放出來,費用得到了很大的節約,人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舍與得之間,不少人更喜歡得:得到尊敬,得到利益,得到榮譽,得到地位,等等。誰不希望事業更成功、生活更富足呢?問題是,有的人的目光緊緊盯在要得到什麼以及如何得到上,而忽略了與“得”脣齒相依的“舍”。他們應該明白的是,只有肯舍敢舍,有一種“大舍”的氣度,才能得到更多。

四、危機管理與捨得智慧

動物的求生本領是很強大的,當被某種捕獵工具捕到後,它們會先努力設法掙脫,當無法掙脫時,它們便會用牙齒硬生生地把被夾到的那部分肢體咬掉,以求逃脫。它們知道,生命是最重要的,為了保住肢體而放棄生命是愚蠢的做法。

這種"壯士斷腕"的壯舉同樣適用於企業管理中。當損失不可避免的發生時,管理者就應權衡利弊,當機立斷捨棄小的利益。患得患失不僅無助於損失的挽回,反而只能使自己丟掉更大的利益。壯士斷腕只是一時之痛,優柔寡斷則會無休止地痛下去。我個人建議:危機來時,絕不能像鴕鳥一樣,頭緊緊地埋在沙灘裡。眼不見未必淨,逃避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火上澆油,只有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冷靜地面對新聞媒體,才能把危機的傷害降到最低。

在企業裡面,你對員工傳達的是“惡”,員工對企業的回報一定是“惡”,你對員工不斷傳達的是“善”,員工對企業的回饋一定是“善果”!“人、人心、人性”這三者看起來很虛,但恰恰商業本質所在,因為企業經營在本質上就是“人心”的經營!因此企業要對員工有舍,企業才會在員工那有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