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同樣李白看來,王維就是那種靠音樂取悅權貴的奉承之人;而王維看李白無非就是一個靠“博帝王笑”的御用文人而已,不僅如此還不自知的“作死”。可以說,兩個人的性格,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內斂清高,無外乎相看兩相厭。

二、文人相輕

李白是賀知章眼裡的太白金星,他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也是李白“詩仙”的由來之一。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張揚自信,文采斐然。他愛詩,愛酒,愛劍道,講義氣,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也是一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詩人,他的詩中個性太過張揚,以自己為尊,別人他都看不起。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同樣李白看來,王維就是那種靠音樂取悅權貴的奉承之人;而王維看李白無非就是一個靠“博帝王笑”的御用文人而已,不僅如此還不自知的“作死”。可以說,兩個人的性格,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內斂清高,無外乎相看兩相厭。

二、文人相輕

李白是賀知章眼裡的太白金星,他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也是李白“詩仙”的由來之一。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張揚自信,文采斐然。他愛詩,愛酒,愛劍道,講義氣,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也是一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詩人,他的詩中個性太過張揚,以自己為尊,別人他都看不起。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是世人眼中的“詩佛”,他的詩中,禪意深遠,流動空靈。而且他還是個全才,曉書畫,通音律,參禪悟理,學莊問道,都有所建樹。這樣全能之人,他的發展更廣,善於交際,因此很少得罪人,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比李白會處事。但是就個性而言,與李白相比,王維卻少了文人的張揚傲骨。

所以,李白看不起王維,一部分可能認為他的詩模仿偶像孟浩然的田園派風格,只不過在其中稍加禪意,讓人看起來更有深意而已,在他的心中,孟浩然的詩“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無人能及。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同樣李白看來,王維就是那種靠音樂取悅權貴的奉承之人;而王維看李白無非就是一個靠“博帝王笑”的御用文人而已,不僅如此還不自知的“作死”。可以說,兩個人的性格,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內斂清高,無外乎相看兩相厭。

二、文人相輕

李白是賀知章眼裡的太白金星,他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也是李白“詩仙”的由來之一。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張揚自信,文采斐然。他愛詩,愛酒,愛劍道,講義氣,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也是一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詩人,他的詩中個性太過張揚,以自己為尊,別人他都看不起。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是世人眼中的“詩佛”,他的詩中,禪意深遠,流動空靈。而且他還是個全才,曉書畫,通音律,參禪悟理,學莊問道,都有所建樹。這樣全能之人,他的發展更廣,善於交際,因此很少得罪人,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比李白會處事。但是就個性而言,與李白相比,王維卻少了文人的張揚傲骨。

所以,李白看不起王維,一部分可能認為他的詩模仿偶像孟浩然的田園派風格,只不過在其中稍加禪意,讓人看起來更有深意而已,在他的心中,孟浩然的詩“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認為李白就是一個會作詩的莽夫而已,“詩仙”怎麼了,還不是被賜金放還,得不到重用,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文采不行,而且自己不懂禪意,還歸隱山林,學習問道,實在滑天下之大稽。

反正當時的情形大概就是,在李白的面前,很少有人提王維的詩;在王維的面前,絕對不提李白的新作;有他無我,有我無他,我們倆是水火不容,真是苦了孟浩然,杜甫和王昌齡了。

三、爭風吃醋

有人說仙佛二人不相往來是因為一個美女——玉真公主。據野史所說,他們二人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自然不相往來。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同樣李白看來,王維就是那種靠音樂取悅權貴的奉承之人;而王維看李白無非就是一個靠“博帝王笑”的御用文人而已,不僅如此還不自知的“作死”。可以說,兩個人的性格,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內斂清高,無外乎相看兩相厭。

二、文人相輕

李白是賀知章眼裡的太白金星,他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也是李白“詩仙”的由來之一。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張揚自信,文采斐然。他愛詩,愛酒,愛劍道,講義氣,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也是一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詩人,他的詩中個性太過張揚,以自己為尊,別人他都看不起。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是世人眼中的“詩佛”,他的詩中,禪意深遠,流動空靈。而且他還是個全才,曉書畫,通音律,參禪悟理,學莊問道,都有所建樹。這樣全能之人,他的發展更廣,善於交際,因此很少得罪人,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比李白會處事。但是就個性而言,與李白相比,王維卻少了文人的張揚傲骨。

所以,李白看不起王維,一部分可能認為他的詩模仿偶像孟浩然的田園派風格,只不過在其中稍加禪意,讓人看起來更有深意而已,在他的心中,孟浩然的詩“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認為李白就是一個會作詩的莽夫而已,“詩仙”怎麼了,還不是被賜金放還,得不到重用,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文采不行,而且自己不懂禪意,還歸隱山林,學習問道,實在滑天下之大稽。

反正當時的情形大概就是,在李白的面前,很少有人提王維的詩;在王維的面前,絕對不提李白的新作;有他無我,有我無他,我們倆是水火不容,真是苦了孟浩然,杜甫和王昌齡了。

三、爭風吃醋

有人說仙佛二人不相往來是因為一個美女——玉真公主。據野史所說,他們二人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自然不相往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李白進宮面聖除了有賀知章的引薦之外,還有玉真公主的欣賞。作為唐玄宗的一母同胞妹妹,玉真的話還是有些重量的。她一心向道,有多處道館,李白來長安時,她聽聞了李白的才華,還有他也是一個向道之人就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李白在長安時,大部分都居住在玉真的別館裡,因此寫了很多關於玉真公主的詩,最露骨的就是《玉真仙人詞》了。這首詞裡,他可是把玉真公主比作九天玄女一般風采,誇得天上都少有呢。

"

唐詩中,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有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幾位詩人,才情都不凡。他們大多都互相認識,關係匪淺。然而,有兩人卻是例外,這其中就是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觀其他人,李白和杜甫相差11歲,但是二人相識,並有很多書信往來(大多是杜甫寫給李白);李白和孟浩然也是好朋友他們雖然相差12歲,但是絲毫不影響李白對孟夫子的喜愛;而孟浩然和王維卻是至交,他們相互贈詩,王維還為老孟畫過畫像;李白,孟浩然,王維都認識王昌齡,也曾和他一起寫詩喝酒(但都有李白無王維);是不是令人很奇怪,他們都有共同好友,不可能不認識吧。

還有一點是,李白生於公元701年,於762年在當塗縣去世;王維生於也是生於公元701年,但是他比李白早一年(即公元761年)去世。按理說,二人都在詩歌上大有作為,而且有很多共同好友,還曾同朝為官過,應該相互認識才對。但是二人卻形同陌路,究竟有何原因呢?

一、性格相沖

眾所周知,李白的脾氣是出了名的“狂傲”,杜甫曾作詩稱他“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進宮做官時唐玄宗都降輦步迎,並“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在翰林任職時,更是囂張得不得了,貴妃研磨,力士脫靴,都是小事。由此可見,他的狂傲不羈在當時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反觀王維,年少有為,21歲就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任太樂丞,可自由出入宮中。在當時,他與李龜年二人互通音律,極受同樣喜愛音律的唐玄宗,楊貴妃二人青睞。不僅如此,王維還精通書畫,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評價可是比李白的偶像孟浩然還高。當然,王維本人也是有著專屬文人的傲骨,他雖精通佛理,但是對那些曲意奉承,性格乖張之人肯定有些意見,而李白恰在其列。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同樣李白看來,王維就是那種靠音樂取悅權貴的奉承之人;而王維看李白無非就是一個靠“博帝王笑”的御用文人而已,不僅如此還不自知的“作死”。可以說,兩個人的性格,一個狂放不羈,一個內斂清高,無外乎相看兩相厭。

二、文人相輕

李白是賀知章眼裡的太白金星,他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這也是李白“詩仙”的由來之一。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張揚自信,文采斐然。他愛詩,愛酒,愛劍道,講義氣,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然而,他也是一個很容易得罪人的詩人,他的詩中個性太過張揚,以自己為尊,別人他都看不起。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是世人眼中的“詩佛”,他的詩中,禪意深遠,流動空靈。而且他還是個全才,曉書畫,通音律,參禪悟理,學莊問道,都有所建樹。這樣全能之人,他的發展更廣,善於交際,因此很少得罪人,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比李白會處事。但是就個性而言,與李白相比,王維卻少了文人的張揚傲骨。

所以,李白看不起王維,一部分可能認為他的詩模仿偶像孟浩然的田園派風格,只不過在其中稍加禪意,讓人看起來更有深意而已,在他的心中,孟浩然的詩“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無人能及。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認為李白就是一個會作詩的莽夫而已,“詩仙”怎麼了,還不是被賜金放還,得不到重用,歸根結底還是自己文采不行,而且自己不懂禪意,還歸隱山林,學習問道,實在滑天下之大稽。

反正當時的情形大概就是,在李白的面前,很少有人提王維的詩;在王維的面前,絕對不提李白的新作;有他無我,有我無他,我們倆是水火不容,真是苦了孟浩然,杜甫和王昌齡了。

三、爭風吃醋

有人說仙佛二人不相往來是因為一個美女——玉真公主。據野史所說,他們二人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自然不相往來。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李白進宮面聖除了有賀知章的引薦之外,還有玉真公主的欣賞。作為唐玄宗的一母同胞妹妹,玉真的話還是有些重量的。她一心向道,有多處道館,李白來長安時,她聽聞了李白的才華,還有他也是一個向道之人就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李白在長安時,大部分都居住在玉真的別館裡,因此寫了很多關於玉真公主的詩,最露骨的就是《玉真仙人詞》了。這首詞裡,他可是把玉真公主比作九天玄女一般風采,誇得天上都少有呢。

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為什麼同處一個時期,卻沒有任何詩書往來?

王維作為一個風流倜儻的才子,自然也寫過關於玉真公主的詩,只不過比起李白的稍微遜色一些,但是也絲毫不影響玉真公主對她傾心。主要是王維善於畫畫,描眉,奏樂,還有紳士風度,關鍵是長得還不錯,實在是少女的夢中情人啊。

他們二人都曾拜倒過玉真公主的石榴裙下,這種關係實在不好相處。因此兩人沒有詩歌往來也屬正常。

不過,“詩仙”李白和“詩佛”王維二人史上沒有任何詩詞往來,實在是唐詩的一大遺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