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朝“國父”一般廟號太祖或者高祖,一般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追封的奠基皇帝廟號高祖。當然,開國皇帝也可以廟號高祖,那麼後繼之君就不能再稱太祖。古代也有一些名不副實的帝王也被吹捧為“國父”,讓人感到悲哀當朝君臣對禮制高度無知。商朝太祖成湯、晉朝高祖司馬懿,那才是實至名歸。

"

王朝“國父”一般廟號太祖或者高祖,一般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追封的奠基皇帝廟號高祖。當然,開國皇帝也可以廟號高祖,那麼後繼之君就不能再稱太祖。古代也有一些名不副實的帝王也被吹捧為“國父”,讓人感到悲哀當朝君臣對禮制高度無知。商朝太祖成湯、晉朝高祖司馬懿,那才是實至名歸。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1、魏高祖曹丕

曹魏以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當然是恰當的,曹魏的基業都是曹操通過南征北戰打下來的。曹丕明明是一個“摘桃子”的,何德何能加尊號高祖?曹丕最恰當的廟號應該是太宗,這既能體現曹操的開創曹魏基業地位,又能體現曹丕傳承曹操基業的貢獻。曹睿更是“瞎扯淡”,廟號烈祖,曹睿能夠象漢武帝那樣廟號世宗都逾越了,何況是烈“祖” ,後輩子孫無人矣。

2、吳太祖孫權

吳太祖孫權最為名不副實。如果按照父輩蔭澤,那麼孫堅應該是太祖或者高祖。如果按照實際貢獻,則孫策是太祖。孫權完全是建立在父兄基礎上,何德何能成為“國父”太祖?孫權如果真要廟號太祖也行,那就必須讓孫權的父親孫堅廟號為高祖,否則就是否定孫權父兄的貢獻,這是一種僭越。這也說明孫權死後,東吳君臣知識水平欠佳。

3、宋太祖劉義隆

劉裕開創了劉宋王朝基業,而且劉裕是自己稱帝而不是追封為皇帝,其實劉裕廟號太祖最恰當。當然,既然劉裕廟號高祖,那麼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就沒有資格廟號太祖。劉義隆子孫要體現劉義隆的正統地位,廟號太宗最好,即劉裕高祖武皇帝,劉義隆太宗文皇帝。

"

王朝“國父”一般廟號太祖或者高祖,一般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追封的奠基皇帝廟號高祖。當然,開國皇帝也可以廟號高祖,那麼後繼之君就不能再稱太祖。古代也有一些名不副實的帝王也被吹捧為“國父”,讓人感到悲哀當朝君臣對禮制高度無知。商朝太祖成湯、晉朝高祖司馬懿,那才是實至名歸。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1、魏高祖曹丕

曹魏以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當然是恰當的,曹魏的基業都是曹操通過南征北戰打下來的。曹丕明明是一個“摘桃子”的,何德何能加尊號高祖?曹丕最恰當的廟號應該是太宗,這既能體現曹操的開創曹魏基業地位,又能體現曹丕傳承曹操基業的貢獻。曹睿更是“瞎扯淡”,廟號烈祖,曹睿能夠象漢武帝那樣廟號世宗都逾越了,何況是烈“祖” ,後輩子孫無人矣。

2、吳太祖孫權

吳太祖孫權最為名不副實。如果按照父輩蔭澤,那麼孫堅應該是太祖或者高祖。如果按照實際貢獻,則孫策是太祖。孫權完全是建立在父兄基礎上,何德何能成為“國父”太祖?孫權如果真要廟號太祖也行,那就必須讓孫權的父親孫堅廟號為高祖,否則就是否定孫權父兄的貢獻,這是一種僭越。這也說明孫權死後,東吳君臣知識水平欠佳。

3、宋太祖劉義隆

劉裕開創了劉宋王朝基業,而且劉裕是自己稱帝而不是追封為皇帝,其實劉裕廟號太祖最恰當。當然,既然劉裕廟號高祖,那麼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就沒有資格廟號太祖。劉義隆子孫要體現劉義隆的正統地位,廟號太宗最好,即劉裕高祖武皇帝,劉義隆太宗文皇帝。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4、樑高祖蕭衍

蕭衍本來開創樑朝廟號高祖或者太祖都可以,問題是蕭衍稱帝后已經把自己的父親蕭順之追封為太祖文皇帝,自己就沒有資格廟號高祖。蕭衍死後,繼任者給蕭衍的廟號犯了與曹丕廟號一樣的錯誤。父親是太祖自己是高祖,如何體現自己的繼承地位?

5、陳高祖陳霸先

陳霸先是陳朝開國皇帝,本來廟號高祖或者太祖都行,問題是陳霸先追封自己的父親陳文贊為太祖景皇帝,這就遇到和曹丕、蕭衍一樣的問題。父親是太祖,自己是太宗最合適。漢太宗劉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何曾有損聲譽?陳霸先的繼任者,對廟號禮值太外行。

6、周高祖宇文邕

宇文泰是北周的實際開創者,以宇文泰為太祖當然沒有問題,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毓為世宗也沒問題,問題是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竟然廟號高祖,這就僭越了。宇文泰是太祖,則宇文邕只能是太宗,甚至世祖都不行。宇文邕畢竟不是開國皇帝,如何能夠“高祖”?

"

王朝“國父”一般廟號太祖或者高祖,一般開國皇帝廟號太祖,追封的奠基皇帝廟號高祖。當然,開國皇帝也可以廟號高祖,那麼後繼之君就不能再稱太祖。古代也有一些名不副實的帝王也被吹捧為“國父”,讓人感到悲哀當朝君臣對禮制高度無知。商朝太祖成湯、晉朝高祖司馬懿,那才是實至名歸。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1、魏高祖曹丕

曹魏以曹操為太祖武皇帝當然是恰當的,曹魏的基業都是曹操通過南征北戰打下來的。曹丕明明是一個“摘桃子”的,何德何能加尊號高祖?曹丕最恰當的廟號應該是太宗,這既能體現曹操的開創曹魏基業地位,又能體現曹丕傳承曹操基業的貢獻。曹睿更是“瞎扯淡”,廟號烈祖,曹睿能夠象漢武帝那樣廟號世宗都逾越了,何況是烈“祖” ,後輩子孫無人矣。

2、吳太祖孫權

吳太祖孫權最為名不副實。如果按照父輩蔭澤,那麼孫堅應該是太祖或者高祖。如果按照實際貢獻,則孫策是太祖。孫權完全是建立在父兄基礎上,何德何能成為“國父”太祖?孫權如果真要廟號太祖也行,那就必須讓孫權的父親孫堅廟號為高祖,否則就是否定孫權父兄的貢獻,這是一種僭越。這也說明孫權死後,東吳君臣知識水平欠佳。

3、宋太祖劉義隆

劉裕開創了劉宋王朝基業,而且劉裕是自己稱帝而不是追封為皇帝,其實劉裕廟號太祖最恰當。當然,既然劉裕廟號高祖,那麼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就沒有資格廟號太祖。劉義隆子孫要體現劉義隆的正統地位,廟號太宗最好,即劉裕高祖武皇帝,劉義隆太宗文皇帝。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4、樑高祖蕭衍

蕭衍本來開創樑朝廟號高祖或者太祖都可以,問題是蕭衍稱帝后已經把自己的父親蕭順之追封為太祖文皇帝,自己就沒有資格廟號高祖。蕭衍死後,繼任者給蕭衍的廟號犯了與曹丕廟號一樣的錯誤。父親是太祖自己是高祖,如何體現自己的繼承地位?

5、陳高祖陳霸先

陳霸先是陳朝開國皇帝,本來廟號高祖或者太祖都行,問題是陳霸先追封自己的父親陳文贊為太祖景皇帝,這就遇到和曹丕、蕭衍一樣的問題。父親是太祖,自己是太宗最合適。漢太宗劉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何曾有損聲譽?陳霸先的繼任者,對廟號禮值太外行。

6、周高祖宇文邕

宇文泰是北周的實際開創者,以宇文泰為太祖當然沒有問題,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毓為世宗也沒問題,問題是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竟然廟號高祖,這就僭越了。宇文泰是太祖,則宇文邕只能是太宗,甚至世祖都不行。宇文邕畢竟不是開國皇帝,如何能夠“高祖”?

那些名不副實的王朝“國父”

7、隋高祖楊堅

楊堅建立隋朝後,既然以父親楊忠為太祖,那麼他自己就只能廟號太宗或者世宗,而不能廟號高祖。父親太祖兒子高祖,蕭衍、陳霸先、宇文邕,難道朝中文臣都不懂得廟號制度?即使不願意做太宗,廟號世祖如同光武帝劉秀、晉武帝司馬炎也可以吧?給楊堅加尊號的隋煬帝之無能,可見一斑。

8、唐高祖李淵

本來李淵廟號高祖沒有問題,畢竟他是唐朝開國皇帝。問題是李淵追封了爺爺李虎為唐太祖,這也就出現了曹丕、蕭衍、陳霸先、宇文邕等人的錯誤。要麼追封李虎其他廟號例如朱元璋後來那樣追封先祖為德祖、懿祖、熙祖、仁祖,一定要避開太祖。要麼自己做世祖,而不能在先輩做了太祖,自己又做高祖。

宋朝以後,廟號基本規範化,這也是“宰相需用讀書人”產生的效果。雖然朱棣從明太宗變成明成祖,順治帝、康熙帝竟然成了世祖、聖祖與太祖努爾哈赤並列,但畢竟順治帝、康熙帝沒有廟號“高祖”。王朝實際奠基人可以追封為高祖或者太祖,那麼王朝開國皇帝最好是世祖;王朝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或者高祖,那麼追封的皇帝長輩就應該避開高祖或者太祖,這才符合禮法。按照這種禮法,曹操如果是太祖,那麼曹魏開國皇帝就應該是太宗或者世祖,而不能曹操是太祖,兒子曹丕竟然是高祖,這是“瞎扯淡”。司馬家族雖然被詬病,但西晉廟號卻中規中矩,司馬懿是高祖,司馬師是世宗,司馬昭是太祖,都是追封的皇帝,但司馬炎卻廟號世祖,沒有超越自己的先輩。元朝也是中規中矩,爺爺鐵木真是太祖,伯父窩闊臺是太宗,哥哥蒙哥是憲宗,都是追封的皇帝,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則是世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