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親密關係

戀愛 不完美媽媽 倫理 文章 Easilove 2019-04-05

任何一個從壓抑家庭氛圍裡掙扎著走出來的人,都會對親密關係裡的棘手問題異常敏感。他們的表現為逃避親密,情緒被長期壓抑,性格上焦慮且極度不自信。”——《假性親密關係》

當“談了場假戀愛”這種說法以戲謔的方式走進大眾視野,真正意義上的“假戀愛”也悄悄浮出水面。

就是這幾年光景,一大批人蜂擁而上,先是把原生家庭論奉為圭臬,但很快遭人詬病抨擊。好在假性親密關係這一說法源出有據,才被越來越多的“親密患者”認同並接受——談假戀愛不僅僅只是說說而已,它正困擾著當下一代的年輕人。

真正的親密關係應該是兩人之間深刻、自由、相互的聯結,而我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他們的戀愛方式從表面上看起來甜蜜恩愛,可若是洞穿這兩人內心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的情感鏈接微弱,全是為了維持面子工程。

我敢肯定,這篇文章將會輻射很大一部分人群,你們很可能在看完對於假性親密關係的論述後,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

假性親密關係

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先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看看能否找到共鳴:

1. 你是否覺得自己可以拯救、改造自己的另一半?

2. 你是否希望另一半可以拯救、改造你?

3. 你心中對另一半愛的念頭,是否都跟關心、照顧TA有關?

4. 你是否會在為另一半付出時感到缺少共情和平等感?

5. 當你想要全心付出時,你是否感到動力枯竭?

6. 你們的關係是否總是感覺像是在疲於工作而非娛樂消遣?

7. 你是否感覺這樣的關係是一種消耗,在浪費時間?

如果上述問題你有任何一個問題回答“是”,那麼你就很可能在談一場假戀愛,換句話說就是隻是為了營造談戀愛的外在感覺而談戀愛。

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是指伴侶雙方默認的一種親密態:以形式上的親密來回避真正的親密,這是一種雙方不自覺達成的一種默契的情感鏈接。這種鏈接並不意味著感情的失敗,它應該被理解成是童年的某種迴避型心態的延展。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面前的世界充滿了不穩定、兵荒馬亂、甚至敵對感,這樣的感受本質上來源於養育者對年幼的我們所表現出的情緒狀態,焦慮、沮喪、失落。為了克服這樣的安全感焦慮,我們只好構建出一種為了滿足養育者的“假裝”,以此來使養育者滿意——希望可以穩定住他們的好心情,從而製造某種意義上的情緒安全。

孩子的行為從這時起會分為兩類:一類屬於演員型,習慣於利用表現的方式“哄”父母開心,比如搞怪逗父母樂;另一類屬於觀眾型,擅長於接納和傾聽,比如安靜地聽父母抱怨——孩時的這兩種假裝態便是成年後假性親密關係的根源。

假性親密關係中的演員(Performer)和觀眾(Audience)

所謂的假性親密關係,一般來說都是一方是演員態,另一方是觀眾態。

演員態:付出,不停付出

演員態特點:

製造埋怨、憂慮和不平等感,總有一種優越感,常把自己的付出掛在嘴邊,常不經意貶低他人價值

總是試圖改變養育者,或者讓自己改變以適應養育者的情緒

如果養育者不盡責,他們寧願讓養育者離開,但他們會把這種錯誤的離開歸因到自己身上

觀眾態:接受,不斷接受

觀眾態特點:固執、習慣於製造表面和諧,迴避矛盾,本能地不願接受別人的付出

一方演員態加另一方觀眾態就形成了假性親密關係——情緒疏離甚至溝通不在線,讓情緒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其結果就是各種焦慮和疏離感。

假性親密關係

感情的對手戲常常是這樣演上的:因為化學分泌作祟,一開始我們對喜歡的人的缺點視而不見,演員態的批評指責在觀眾態眼裡看來成了關心自己的證據,可當激情褪去,你開始慢慢察覺你們關係的疏離感——你總覺得你們之間的話題全都是在討論自己的缺點。

之前討論缺點時你覺得那時關心,突然哪根筋不對了,你覺得對TA的關係再沒法假裝出認同和接受。你開始覺得TA是個控制狂,焦慮和壓抑隨之而來。即便你知道自己愛TA,可總覺得關係蒙上了一層紗,戳不破,理還亂。

不知從哪一刻開始,感情進入了一種情感緊閉狀態(Brainlock),雙方不自覺地形成了麻木的親密關係,從此貌合神離。

假性親密關係

如何從假性親密關係中解脫出來?

要想從情感緊閉狀態中解脫的最核心方法是建立共情(Compassionate Empathy)。共情是指對他人感受的感知能力,需要的是對他人情緒真真確確的認知和感同身受,而不是隻是一句簡單的“我懂你”之類的假裝。

還有很多人會把共情和同情搞混,同情是指對別人悲慘遭遇採取某種行動,以幫助TA緩解這種境遇,但同情只是站在道德倫理的立場上,並沒有從心裡感受到跟TA一樣的情緒。

要想克服假性親密關係,同情和共情必須協同運作,最好還要兩個人一起配合,以達成一種共情平衡(The Compassionate Empathy Balance)。

沒有共情的親密關係無法深入,更無法長存,搞到最後皆是一身疲憊。其實要說擺脫假性親密並不難,只要兩個人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可問題是這種能力也需後天習得,有些人悟性不好,共情遲鈍,直男直女比比皆是。

要知道,假性親密關係並非兩人刻意為之,而是不自覺形成的,要想糾正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要是你不幸被這篇文章內容戳中,想必會有以下感嘆:

1. 換個對象

2. 無奈,湊合過

3. 勇於探索幸福

不論對錯,只是想對所有選3的人說,愛情值得,人間值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