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愛?看了這篇文章,怕你會懷疑人生

文|花鎮資深諮詢師·李洋

大家好,我是李洋,很高興我的文章又被你看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向大家指出了關於愛情的幾個誤區,要是錯過的小夥伴可以閱讀《走出感情中的4大誤區,保衛你的真愛》(點擊鏈接可直接跳轉至文章)。

有讀者看完在評論區留言說:“唉!覺得愛情真是太複雜了!”我也是鼻子一酸,於是拿起筆,開始了這篇文章。

這次,我希望帶大家走出愛情的誤區,從不同的角度看看,真愛是什麼?

人類有很多感情,其中,愛情是非常特殊的。

愛情不僅發生時濃烈,還經常伴隨和激發無數多的困惑,甚至有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真愛,可究竟什麼是愛?什麼樣的愛才算真愛?愛的來源是什麼?我們就來掀開愛情的面紗,看個究竟。

什麼是真愛?看了這篇文章,怕你會懷疑人生

01

愛是怎麼發生的?

我會引用一些心理學的分析和分類,簡單明瞭地向大家解釋,方便大家瞭解。

馬丁·伯格曼曾簡述過弗洛伊德對愛的來源的理解,他將成年人的愛分為以下兩類:

1) 分析式的愛

“擁有這種愛的人,是將它們從早期的愛的客體上,所感受到的情感和關係進行精煉,保持在他們自身的精神結構中。在以後的情感互動中,他們尋求的對象可以被視為對過去的客體的一種替代。”

簡單地說,便是我們在童年早期,從父母(養父母)、兄弟姐妹或者領養者身上感受到的“愛的模式”,從自身被愛的過程中,體驗到愛,並且深入我們的潛意識。

成年之後,一旦我們體驗到和童年感受到的那份“愛”相似的感覺,我們便會認為這就是愛情

什麼是真愛?看了這篇文章,怕你會懷疑人生

2)自戀式的愛

這一類人之所以會愛上別人,是因為從別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己。

在自戀式的愛中,對方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或理想中的自己,他們看似深切地愛著對方,其實是在愛著自己。

在這類愛情中,往往他們對對方的真實情感需求以及想法並不是那麼重視,呈現出一種“說不清楚的愛”。

說到這種愛,就不得不提希臘神話中最美的男子納西索斯(narcissism)。有一天納西索斯在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卻不知那就是他本人,愛慕不已、難以自拔,終於有一天他赴水求歡溺水死亡。

理解了以上兩種愛的發生方式,我們便可消除很多的誤區。

在我接觸到的來訪者裡,有些人有非常清楚的擇偶標準和邏輯:“身高多少、收入達到多少、哪裡的城市、門當戶對、有自己的理想......”

但當她們遇到了那個人之後,會驚訝地發現,這一切都不重要!她們深深地墜入愛河,甚至連自己的標準都不顧了。

其實這解釋起來並不複雜,她們只是從對方身上找到了符合過去關係模式的特徵而已,簡單地說,就是這個人的行為模式,可以讓她們體驗到“過去的愛”,觸發她們愛的感受。

老實說,這樣的愛情,也許從開始就不合適,如果在戀愛的長跑中,雙方缺乏磨合的技巧和方式,或者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很可能她們的“真愛”就會被打倒,然後她們就感慨:真愛都敵不過現實啊!

看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的想法能有些許的改變,真愛並不一定適合,真愛也不應該由初期的感受來判斷。

什麼是真愛?看了這篇文章,怕你會懷疑人生

02

如何追求真愛?

1) 學會放下自己過去的模式

放下自己過去的模式,要求我們尊重客觀、保持客觀,通過一言一行去判斷一個人是否對我們真心,以及給彼此的愛情充分的考核期。

這在我之前講過的,愛情保鮮裡面也提到過,這很重要,不要因為在這個人身上感受到愛便義無反顧地投身進去,學會保持好一定的距離,融入對方的社交圈,從別人的眼中看看這個人是怎樣的,以便你能夠清楚地瞭解真實的他。

同時要求我們對自己的內心有充分的瞭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區別親密關係中,哪些東西是來自我們內心過去的體驗,哪些來自於對方本身,這對於我們調整關係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2) 學會與對方深入的交流

每個人的精神結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的轉變、社會地位的高低,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很多人常常忽略這一點,她們覺得步入婚姻或者生兒育女,就意味著關係將持久穩定下去,甚至不需要迎接變化。

但實際上,很多的夫妻,在感情缺乏經營的多年後,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為他們缺乏深入的交流,心與心的距離漸漸遠了,也就變得陌生了。

追求真愛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時不時地與對方深入交流,共同產生一些思想的火花:

“你對我的情緒是來源於我的行為或語言,還是你曾經不好的體驗?”

“我是否對你的佔有慾和嫉妒心過度了?”

“我們是否有共同的習慣和興趣?即使長時間生活在一起也能保持良好的共同區域?”

“我們的關係在哪些時候接受了衝擊?我們是怎麼抵抗和度過的?”

我更傾向把真愛翻譯成“真實且美好的愛”,這需要我們彼此走心地去靠近對方、瞭解對方,同時也從心底裡接受對方,而不是單純地找到一個“原始的愛”的替代品。

放下自己的過去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時刻保持客觀、讀懂自己的情緒,也瞭解存在在我們身上的模式,這需要長時間的自我觀察以及學習,但這一定充滿新的可能性和意義,自由和幸福都是從放下過去的那一刻開始的。

作者 | 李洋 持有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婚姻家庭諮詢師,花鎮資深諮詢師

插畫|申鎮,花鎮情感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