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秀春整理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

樂亭商界名人紀略

最早打開東北經商之路的劉新亭

劉新亭,約於乾隆四十年(1772)出生在樂亭縣汀流河鎮劉石各莊。乾隆末年,東北開禁後,劉新亭挑著貨擔,出山海關,走街串巷,一路叫賣。從綏中到興城,從興城到北鎮,再到錦州、北寧……一次比一次走得遠,一趟比一趟賣得好。他發現關外墾荒用的鋤板和生活用品缺乏,於是就從汀流河爐上定購了鋤板,加上土布、棉花等生活用品,運往東北,回程換回當地土特產如煙、麻、藍靛,在本地集市上出售。劉新亭在長途販運中獲利致富,在家鄉置地建房,成為汀流河一帶的名門大戶。劉新亭成為最早闖關東的成功商人,其後人不斷在東北長春發展“合”字號買賣,成為鉅富,號稱“京東第一家”。

靠木材生意起家的張希孔兄弟

張希孔,清乾隆年間生於樂亭縣湯家河鎮小黑坨村。東北開禁後,有木工手藝的張希孔帶著兩個弟弟(希孟、希增)一路艱困乞要到東北船廠(今吉林市)一家木匠鋪當雜工。張氏兄弟為人忠厚,幹活勤快,又有經商頭腦,時間不長便有了自己的小木匠鋪。時逢東北某“木幫”從東山里砍伐來大批木料,積壓在松花江畔的船廠附近,一時難以出手,便賒給了張氏三兄弟。此時恰遇當地遭火災,災後重建房屋,木料走俏,因而這批木材獲了大利。於是他們用這筆資金開設了“萬合木局”。由於經營有道,講求信譽,業務範圍不斷擴大,積累了大量資本,兄弟分立“萬”字頭商號,成為東北知名富商。張家後來成為樂亭縣“四大家族”之一。

“北國商魂”武百祥

武百祥,名作善,字百祥,光緒五年(1879)生於河北省樂亭縣何新莊村。武百祥少年入商途,在商鋪當過學徒,做過管賬先生,當過鄉間挑擔貨郎,幹過街頭攤販。他白手起家,幾經挫敗,但經商信念矢志不移,終於在28歲時(1907)創立了“同記”。1908年“同記”由獨資經營發展為合資(合夥)經營,成為有東有夥的正規商號。武百祥大膽地、創造性地吸收西方的經營管理經驗,對同記進行一系列商業改革,首創言無二價,實行明碼標價,組織股份公司等。先後擁有同記貨店、同記批發部、同記工廠、同記齊齊哈爾商場、大羅新環球貨店、同記茶莊、同記商場、同記巴彥百貨店、大同百貨店等企業,還有六個駐外辦事機構。1945年以後,又建立了同記牙刷廠、同記豬鬃廠、同記鐵工廠等。武百祥是我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所創建的同記是黑龍江省解放前規模最大的民營、民族工商業,在全國民族工商業中也有一定影響。被譽為“北國商魂”。武百祥造福鄉梓,在何新莊興辦著名的百善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

長春“日升棧”總經理楊煥亭

楊煥亭,名振彩,樂亭縣樂亭鎮楊崗子村人。曾任長春市商會會長。同治九年(1870),13歲的楊煥亭踏上“闖關東”之路。初在遼寧省昌圖縣習商,三年學徒轉為櫃員吃勞金。有了一定的資金以後,便和族兄在昌圖縣合夥開辦“雙發成”雜貨店。因經營有方,收益非常好。掙得錢後,便到長春火車站前開設了“日升棧”,辦理代購代銷、貨物轉運、招待旅客等業務。凡關裡的“老客”到長春做生意,都投住在日升棧。由於他精於運籌,講究信譽,生意興隆,12年間,分別在四平、郭家店、孟家屯、範家屯、營口、吉林、哈爾濱、瀋陽等地設“日升棧”分號18處。成為長春商界以至東北地區有名的商人。

“裕昌源”經理劉臨閣

劉臨閣,1877出生於樂亭縣馬頭營鎮黃坨村。因生活所迫,13歲闖關東在長春學買賣。由於天資聰穎,品德純厚,誠實勤快,又肯於吃苦,很受掌櫃的賞識。三年後,便當上了帳房的帳桌先生,“吃了份子”,參加店裡的分紅。1904年,劉臨閣同王荊山、劉向陽合股,各出資金3000元,在長春舊城北門外的二馬路北、大馬路西開設“裕昌源”糧米鋪。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隨後到大連進口最新設備,聘請外籍技術人員,創辦新型的“裕昌源”麵粉廠,兼營糧業,獲得了鉅額利潤,成了大連的富商。劉臨閣“寧為社會作貢獻,不為兒女作馬牛”,傾心在家鄉興學,辦起有名的育英學校(後於進修中學、抗日中學合併為樂亭一中。)

愛國實業家楊扶青

楊扶青,楊煥亭之子。1891年出生於樂亭縣城西的楊崗子村。先後在灤州師範學校、天津水產專科學校、東京水產講習所深造。留學日本期間,受同在日本留學的李大釗的影響。和天津留日學生一同在東京發起成立了一個以“刷新中國”為宗旨的——“新中學會”,通過會友童冠賢介紹,認識了到日本求學的周恩來,並結為至交。1919年夏天,楊扶青回國在河北省昌黎縣創辦新中罐頭公司。投產後年產量達10萬筒以上,並很快打開了銷路。1926年前後,又在昌黎車站附近修建了比原廠區大十倍的新廠房,從德國進口了一批新機器設備,年產量達80萬筒,不但佔領了東北市場,還遠銷到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新中國成立後,楊扶青積極投身於祖國建設事業。先後擔任河北省農林廳副廳長、商業廳副廳長和水產局局長、水產部副部長等職務。

“關東糧王”趙漢臣

趙漢臣,名正義,1890年生於樂亭縣湯家河鎮湖林張莊。1905年在東北祖父吃勞金的燒鍋裡學徒;1911年到四平街“仁和長”糧棧吃勞金,得身股;1921年出號開設“義和順糧米代理店”;1922年開設“義和福糧棧”;1928年成立義和順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3月,開設當時四平最大的義和厚商場。之後,相繼在八面城、三江口、雙遼、通遼、白城子等地開設義和順糧棧。在老家樂亭開設義和昌,經營雜貨和錢糧業,在湯家河老家還有義和當及仁和源醬菜館。1937年,又在四平義和厚商場後面開設四平飯店,同年在道里開設中央大戲院;1937—1944年,日本強化糧谷統制,通過“義和順”等商家代購,據不完全統計,從1941年至1943年,通過義和順代收的糧谷約25萬餘節火車箱;偽滿後期,四平成立“生活必需品特殊配給公司”,凡統配商品均由該公司撥發。義和厚商場是該公司的組織成員。趙漢臣開辦各種商號30餘處,“義和順糧棧”分號遍及四平周邊各地,在農村有土地35萬餘畝,被喻為“關東糧王”。

“天豐湧”山海雜貨店創辦人李雲亭

李雲亭,樂亭縣城關廟上村人。光緒二十年(1894)投奔雙城堡開設“廣興和”糧棧的本家兄弟李品三。後在李資助下,與同仁喬智信(樂亭縣胡家坨人)去哈爾濱謀生。1905年2月,與幾位同鄉共同出資在哈爾濱傅家甸設立“天豐湧”山海雜貨店。1921年,資本達10000兩白銀。到“九·一八”事變前,經營品種達到300多種,從業人員90多人,貨源涉及十幾個省市和地區。1928—1939年鼎盛時期,年獲利5000兩白銀,成為哈爾濱乃至東三省有影響的工商大戶。隨著資本越來越雄厚,建立眾多的分支機構,字號為“天豐德”。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煙臺、樂亭等地,形成了天豐湧的銷售網絡。

“益發合”創辦人韓杏林

韓杏林,樂亭縣左莊人,原為山西人創辦的長春萬億棧掌櫃。1892年,汀流河劉家在長春創辦益發合糧秣大車店,韓杏林為領東掌櫃。當時中東鐵路尚未修築,大宗商貿物品糧、豆、木材等,主要靠大車運輸。在他的經營管理下,益發合以服務周到聞名於各路客商。後來在大車店設立油坊、磨坊、豆腐坊,又開設糧米鋪、雜貨鋪。之後,還在大車店設立了糧棧,大批量收購和銷售糧食。經12年的奮鬥,益發合大車店由單純的供應運輸客商食宿的客棧變成一個綜合經營、規模很大的商號。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主持在長春城內西三道街創辦益發錢莊。為益發合的附屬機構,即是益發合的領東掌櫃,又是錢莊執事人。第二年,韓杏林舉薦孫秀三擔任益發錢莊執事人,很快出現了興旺發展的局面。

“益發合”的奠基人付春禮

付春禮,倴城(舊時屬樂亭縣今灤南縣)人,是汀流河劉家商號中最具聲望的執事人(掌櫃)之一。最初擔任倴城德發合執事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他向劉家提出德發合向東北發展的建議,因而劉家投資在農安建立了泰發合,他成為泰發合的執事人。最初,泰發合是一個當鋪,資本不多,但利潤豐厚,他以豐富的經商經驗,時間不長就把泰發合當鋪發展成為兼營雜貨鋪、燒鍋、油坊的綜合經營商號。光緒十五年(1889年)又建議劉家由泰發合出資,在長春建立東發合。是年,在西嶺子建東發合大車店,他兼任執事人(掌櫃),成為泰發合和東發合兩個商號的總管。光緒十七年(1891年)他向劉家的財東劉煃提出由泰發合、東發合共出資48000吊官銀,創辦“益發合”大車店,聘請長春萬億棧的掌櫃韓杏林作為益發合掌櫃一起籌建。1892年,益發合在長春西嶺子建成營業,名為益發合糧秣大車店,掌櫃韓杏林。付春禮兼任二掌櫃,仍然是泰發合、東發合兩號的大掌櫃。

劉家合德堂的掌門人劉張氏

劉張氏是京東劉家長門合德堂劉兆京的兒媳,劉灝的妻子。清咸豐元年(1851)出生在昌黎縣一個經商世家。她聰明幹練,刻苦好學,知人善任,是劉家合德堂管理商業和管理家務的女強人。

劉張氏為了管好劉家的商業,經常回孃家聽商號的經營彙報,向父親學習經商的知識和方法,對預測行情、把握時機、調整經營項目、任用管理人員等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在她的經營管理下,合德堂的商號從樂亭的劉石各莊發展到了東北,除經營土地外,擁有商號21處,財勢達到了頂峰。她一貫主張做實際的生意,反對買空賣空,在處理家務上深謀遠慮。教育兒子學習經商知識,不斷提高他經商理財的能力。並有意給兒子選擇進士出身,曾任京城街道廳廳長(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公安局長)、監察御史等職的王金鎔女兒做為自己的兒媳婦。著意培養她管理家務。劉張氏知人善任,善於任用商業人才。使他們都成為她的得力助手,為合德堂商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劉張氏去世後,兒子劉紱青未聽母訓重新啟用了剛愎自用的周榮第。可是周榮第不守本分、恣意妄為,最終導致合德堂的商業一步步走向衰敗,劉張氏苦心經營的合德堂大廈傾倒下來,瞬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長春“益發合”總經理孫秀三

孫秀三,名大有,字秀三,光緒八年(1882)生,樂亭縣湯家河鎮孫莊人。長春“益發合”第二任總經理。1895年,離鄉到長春德惠縣一家代理店學徒,不久,受來德惠辦事的益發合總經理韓杏林的賞識,被帶回長春,進入益發合。1905年,孫秀三擔任益發錢莊執事人(掌櫃)。他積極改進內部業務,拓寬業務範圍,增設了匯兌業務,不僅賺取匯款手續費,而且提高了存款額。同時,增加買賣和兌換金票、鈔票、盧布和大小洋業務,從中牟利。之後,又自設銀爐,鑄造“吉林大翅”,併發行一至五吊的羌貼。在黑河開設金爐,收買沙金,鑄造寶條,運赴上海等地出售。因匯兌業務增加,在各地增設了分支機構,錢莊逐步轉為獨立經營,獨立核算,成為益發合最重要的一部分。1913年,孫秀三被推選為長春城自治公所總董事。1918年,孫秀三總攬益發合全局,出任總經理。他一面改進內部業務,擴大經營範圍,一面籌辦榨油、制粉等工廠,加強社會聯繫與交往,由錢糧兩業向銀行和糧油加工方向發展,成為益發銀行和益發合公司同東同夥的姊妹企業,很快集商業、工業、金融資本於一身,除長春總號外,還在關內外設分支機構27處,從業人員2000餘人。1920年至1931年,累計盈利800多萬元。“九·一八”事變後,孫秀三辭去連任7年的長春商會會長的職務,避居大連,仍執掌益發合全局。

益發銀行總經理李墨林

李墨林,樂亭縣人,約生於1887(光緒十三年)。長春益發銀行常務董事、總經理。1904年(光緒三十年)益發合在長春城裡西三道街開設了益發錢莊,李墨林被派到錢莊從業。在孫秀三的栽培下,很快就成為其得力助手,任錢莊的業務主管。1936年,益發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益發銀行實行了股份制,資本金由50萬增為100萬元,李墨林被選舉為董事會常務董事兼總經理。1945年2月,孫秀三病逝於大連。劉毅侯繼任益發銀行董事長,李墨林仍為益發銀行常務董事兼總經理。

同記的奠基者之一趙禪唐

趙禪唐1877生於樂亭縣何新莊。1898年來到哈爾濱傅家甸一個錢鋪當學徒,因勤懇踏實、老誠持重,當了“天成源”錢莊掌櫃。1910年加入同記,直到公私合營。1937年同記改組股份有限公司以前,趙禪唐與武百祥一直合資辦企業,是武百祥經營思想的積極擁護者和堅定支持者,他輔佐武百祥四十多年,是武百祥的得力助手和終生摯友。

大羅新環球貨店經理徐信之

徐信之樂亭縣人。1912年之前在天津恆慶永轉運公司任司帳。1912年被武百祥聘請到同記任職,1921年任大羅新環球貨店經理直到去世,任職期間,善於謀劃,勇於決斷,人稱“小諸葛”,為同記殫精竭慮30多年,直到病故。

同記商場經理李明遠

李明遠,名安輝,字明遠,汀流河李石各莊(現劉石各莊)人,出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光緒十八年(1893年)李明遠15歲隻身徒步去東北謀生,落腳長春一家染坊學徒,任染坊外櫃時與在長春學買賣的武百祥結為好友。1913年,應武百祥之聘來到同記。最初“吃大勞金”,後來放了份子,1927年擔任同記商場經理。李明遠為人正派,辦事公正,在哈爾濱工商界頗有威望。1918年,他被推選為濱江縣商會副會長。1926年任商會會長,並兩次連任。1938年,哈爾濱五個商會合併為哈爾濱商工公會,他被安排為副會長。李明遠在同記30多年,準確有度地把握武百祥改革舊商業的理論並付諸實踐,在武百祥遇到難題時能站出來堅定地支持他,對他的一些過失和不利於同記利益的行為力陳己見,使同記在經營發展中度過一道道難關。

天合盛經理母海嶽

母海嶽,約生於清同治年間,樂亭縣城東馮哨母莊人,是奉天(瀋陽)經營錢糧業的掌櫃。天合盛系屬合資,東家張忠庭(懷德人)蘇耀先,(義州人);經理母海嶽(曜)。20世紀20年代,天合盛已是奉天乃至東北有名的大企業,除總號外,還在錦州、開原、公主嶺、長春、哈爾濱等地開設分號13處,在關內也有多處分號。母海嶽具有經商天賦。在民國初年,在樂亭商界曾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多才善賈母海嶽,有譽無毀魏佩芝。”充分說明他在當時樂亭商界的地位。1925年,天合盛因“別奉票”事件被張作霖查抄,奉天天合盛執事李墨軒、長春分號執事劉善慶、哈爾濱分號執事馮俊元等被逮捕入獄,而後被槍決。母海嶽事先得到密報跳牆逃跑,倖免於難。

會通達經理苗竹賢

苗竹賢,名書田,長春會通達經理。1916年生於河北省樂亭縣新寨村。先在樂亭人經營茶葉、乾菜、雜貨為主的會通達商店當夥計,3年後吃勞金成為正式店員。苗竹賢靠勤快、好學、上進受到經理何芳亭的賞識。1945年“8·15”

光復後提拔他為賬桌掌櫃的。1948年10月長春解放,苗竹賢為主管會通達外事聯絡。1949年6月,長春市政府召開各界人士座談會,邀請的工商界只有七、八個人士中就有苗竹賢,從此成為工商界早期的知名人士。1951年至1988年先後擔任長春市、吉林省工商聯、民建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興盛久平記服裝制帽廠創辦人張懷禹

張懷禹,字治平,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生於樂亭縣馬頭營鎮張莊子村。1920年同村裡的幾個人步行16天到達奉天城,在一家裝具廠當學徒。1925年,張懷禹辭工出號,自己買了一臺縫紉機,買原料裁剪加工服裝出售。1930年,建成奉天興盛久平記服裝制帽廠,從德國進口縫紉機加工製作服裝。他研究出一種硬盔女帽,綴花鑲珠,加工精細,利潤很大,不僅熱銷東北三省,還遠銷蘇聯、朝鮮、日本。1940年,又建立一個“遠大針織廠”。他建的“興盛久平記服裝制帽廠”工人達120多名,成為奉天當時較大商號。新中國成立後,在1956年公私合營時,張懷禹一分定息不要,把兩個工廠全部捐獻給國家。

“積德泉”燒鍋首任董事長王玉堂

王玉堂,名礪金,1887年生於樂亭縣蘆葭河村。17歲時踏上上關東之路。初期在長春“同合盛”錢莊當夥計,學徒不到一年就升為管賬。1911年,王玉堂到“協和糧棧”任賬房掌櫃,時間不長被提升為糧棧的掌櫃。他不負眾望,將過去不景氣的“協和糧棧”經營得蒸蒸日上,在長春佔據了重要地位,被同行推舉為糧業會會長,繼而被推舉為長春商會會長。1922年,王玉堂與史函、鄧錫珏、後藤愛(日本人)、孫尚臣四位合夥人共同集資50000元建成了積德泉燒鍋酒廠,王玉堂出資最多(18000元),被推舉為董事長。

邊業銀行行長李翰三

李翰三,又名李元良,1873年生於樂亭縣安莊(樂亭鎮高安莊)。15歲時到遼寧營口厚發合油坊當學徒。李翰三工作勤奮、努力,20歲前後因為商號討回一筆荒帳受到其他商號的關注,擬聘請他工作並給他放份子(小掌櫃的)。他所在商號聽到此消息也立即提出給他放份子,雙方一再提高放份子價碼。在爭相聘用的情況下,他仍留在厚發合油坊當了二掌櫃。1917年他曾當選營口爐銀公社社長,以後又擔任過營口總商會副會長。1930年營口成立邊業銀行,聘請他擔任營口邊業銀行行長。

哈爾濱“福升厚”商店經理雷景堃

雷景堃,樂亭縣湯家河鎮大雷莊人。1922年(年僅16歲),隻身到黑龍江省雙城縣樂亭老鄉開辦的雙城百貨商店當店員。由於他精明勤快,處事機敏,善於經營管理,特別是學會了成本核算技能,三年後被掌櫃的提為帳房先生,不久又提為二掌櫃的(副經理)。1927年,他買斷“福升厚”,改建成當時雙城縣最大的糧油加工企業“福升厚糧油棧”,由過去的多人合夥改為獨家經營,從最初的十餘人發展到幾十人,農忙收糧時還僱用十幾個臨時工,成為當地的名商。

寶丰玉銀號總經理王鶴年

王鶴年,字彭齡,樂亭縣人,生於1863年。他22歲習商,初入龍沙合盛東錢號,因學識兼優,為人和藹,故為財東經理所器重,不久便擔任文牘,後升為總習賬員,三等櫃政。1904年黑龍江省寶丰玉銀號新設,入該號,負責整理內務,聯絡客幫,不久升為副經理、總經理。任職數十年,使該號獲利數百萬元。王鶴年晚年熱心公益,生活節儉,常捐資修橋鋪路,接濟窮苦,曾於1918年捐資建小學一所。

安東卜內門公司經理吳國恩

吳國恩,字世臣,樂亭縣人,生於1873年。出身農家,兄弟三人。兄國才,曾任英商卜內門遼寧分行經理;弟國祥,曾任錦縣瑞記號雜貨店經理。吳國恩17歲在遼寧省義縣清河門鎮雙合盛習商。後應錦縣信盛公司之聘,任唐山煤礦及英商卜內門鹼業營銷經理。1913年被英商聘為遼寧省安東縣卜內門公司經理。

望奎商業銀號總經理朱世昌

朱世昌,字興五,樂亭縣人,生於1874年。為人俠爽,富有經驗。曾任黑龍江省望奎縣地方儲蓄銀行行長、商業銀號總經理,合記當經理、望奎縣商會會董、信託公司董事,任望奎縣商會會長多年。在中俄商事交涉衝突中,組織召開望奎縣市民抗俄大會,籌備募捐大洋萬餘元資助抗俄軍需,表現出民族自尊的愛國意識。

三盛棧經理王柱宸

王柱宸,河北省樂亭縣人。生於1879年,家世經商。王柱宸繼先志在長春驛操辦合資企業,在三盛棧專營糧食,因經營得體,生意頗佳,繼而在公主嶺、範家屯、張家灣、三岔河,安達等處設立分號,名震一時。1921年任德惠張家灣三盛棧經理。他熱心公益,被商民選為商會會長。任職期間,他待人和藹,品格高尚,社會推崇,被譽為商界有志之人。

望奎縣永發成創辦人傅作新

傅作新,字牖民,樂亭縣人。生於1892年。畢業於北平國立中學。

傅家世代經商,其父傅藎臣,在哈爾濱、綏化,望奎、拜泉等處創立錢糧業以及火磨,電燈廠等多種商號,生意興隆,獲利雄厚,堪稱北滿商界之魁。傅作新畢業後隨父習商,奔波於望奎、綏化兩處,經理商務活動。每至冬季,必設立粥棚,救濟貧民。在望奎西門外購買瘞地兩垧,作為異鄉病故者葬埋之地,其善舉在當地受到普遍讚譽。

寶丰玉銀號副經理楊桂林

楊桂林,字香秋,樂亭縣人,生於1868年。1890年在本縣習商。1901年任黑龍江省城寶丰玉銀號副經理兼省總商會會董,後兼黑龍江商事公斷處評議員,中華全國商務聯合會黑龍江事務所主任幹事,1919年組織籌建私立小學一所。

長春頭道溝商務副會長左迂祥

左迂祥,號春榮。樂亭縣人,生於1886年。16歲入長春廣盛店習商,由於經理器重,很快由執事充任副經理;1925年,頭道溝商會改選,被推選為商會副會長。1927年、1928年兩次改選均連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