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鐵娘子”董明珠再次贏了。

近日,格力電器2018年年報出爐,報告顯示,格力電器 2018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 24 億元,同比增長33.33%,實現歸母淨利潤262. 03 億元,同比增長16.97%。

而在3月19日,小米集團公佈2018全年財報,報告顯示其總營收為17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6%。顯然格力的業績領先了小米200多億,這也意味著董明珠在“十億賭局”中正式戰勝了雷軍。

要說兩者的淵源,還要追溯到2013年,當時,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和董明珠作為獲獎人物共同出場。頒獎臺上,雷軍與董明珠打賭說五年之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能夠擊敗格力的話,那麼董明珠輸雷軍一元錢。而董明珠則霸氣十足的說,一塊錢有什麼好賭的,要賭就賭十個億,於是“十億賭約”正式拉開帷幕。

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在小米2018業績發佈會上,雷軍被問到與董明珠的五年10億賭局的結果,雷軍曾表示他還沒有看到格力的正式財報。如今結果出來了,很多網友好奇的是,雷軍會以什麼方式來還這筆“賭債”呢?

(一)

誠然,數字上的勝負只是表象,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是雙方這些年來在產業佈局上所做的努力。

我們先來看格力的年報,2018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中,空調佔比為78.58%,生活電器佔比1.92%,智能裝備營業收入佔比1.57%。儘管空調業務還是佔較大的比重,但這些年格力一直在試圖摘掉“空調”的標籤,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程度,宣稱自己正在從“中國製造”轉型為“中國創造”,發展包括智能裝備、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格力手機,以及董明珠在新能源汽車上所做的佈局。

但如你所知,格力手機遭遇了慘淡的市場。至於原因,首先它並沒有將“掌握核心科技”這樣的標籤延續到手機的生產中,相比市面上其他的手機廠商,並沒有任何優勢。同時,開機動畫使用的是董明珠個人的頭像,這點自然會將一大部分消費者拒之門外。

而說到新能源,這恐怕是董明珠的又一糟心事,加入銀隆,後期才知道銀隆的窟窿到底有多大。2018年年底,銀隆新能源“家醜”,對外披露大股東銀隆集團實控人魏銀倉、前高管孫國華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餘元。

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此後,為了彌補這個窟窿,董明珠雷霆出擊,向銀隆新能源大股東發起了密集的法律攻勢。4月25日,銀隆新能源確認了公司大股東魏銀倉身處美國,孫國華等6人已被刑事拘留的信息。

2016年底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被否後,一心要實現造車夢的董明珠自掏腰包斥資10億元佔有銀隆新能源7.46%的股權。此後,董明珠兩度增持銀隆新能源,目前持股比例已經增至17.57%,成為銀隆新能源第二大股東。

曾經攜手言歡,如今短兵相接,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董明珠的又一次勝利。只是在遭遇珠海銀隆的碰壁後,董明珠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步伐會停止嗎?

從一個不起眼的小空調品牌,成為一家世界級品牌,董明珠腳踏實地的把格力推向巔峰。不管怎樣,技術派的格力應該還能憑著“空調”這把利刃讓業績再飛一會兒。

(二)

作為初創公司,毋庸置疑的是,小米憑藉著“性價比”僅用了7年便完成了銷售額破千億的壯舉,這就是互聯網經濟的威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性價比”和“互聯網”,是成就小米的利器,也是阻礙其發展的絆腳石。

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不同於華為、蘋果、三星都是具備硬實力的技術派,初出茅廬的小米靠的就是“性價比”來贏得市場,儘管小米的問世一掃了三教九流的各色山寨機,但沒有核心技術就意味著沒有護城河,沒有護城河就沒有定價權。發展這麼多年來,小米一直沒有賺硬件錢的底氣。

比如整個2018年,小米的互聯網增值收入有160億,其中101億,是廣告,還有27億,是需要通過廣告來導流的遊戲業務。要知道,整個2018年,小米集團全部的利潤,也就是一百億出頭而已。換句話說,對於小米來說,沒有廣告,就沒有利潤,這公司其實是靠廣告活著的。所以,雷軍說的硬件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絕不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微信公眾號“雨楓有話說”指出,一開始“小米的品牌形象就變得有些搖擺不定。一方面,它特別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酷酷的高科技公司,沒事發射個火箭、分分鐘改變世界那種,就像馬斯克的特斯拉和SpaceX;另一方面,它又反覆在強調自己要做“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把性價比掛在嘴邊,以“實惠”為產品最高指導原則,以出貨量壓倒競爭對手為終極使命……”,作者指出這兩種思維是自相矛盾的,因為“酷”往往代表著“稀有”、“昂貴”。

雷軍可能也清楚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有之後的分拆紅米,畢竟代表著“極致性價比”的紅米承擔了七成的銷售數據。而另一方面,走高端機路線很可能會成為小米手機的下一個佈局。在今年二月份,定價2999小米9發佈後,雷軍坦言,有可能這是小米旗艦手機最後一次定價3000元以內了。

也許小米的用戶一開始會為“性價比”買單,願意為多省下幾千元而忍受作為小米手機盈利來源的廣告。但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加和財富的積累,不做改變的小米很可能會失去這批曾經的擁躉。

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再來看小米曾經最為依賴的互聯網渠道,小米純線上營銷不但迴避了自身線下渠道的短板也讓“極致性價比”成為可能。這種打法放在移動互聯網剛起步的時期,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的,但在互聯網紅利幾乎消失殆盡、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不得不說電商渠道也到了瓶頸期。

反觀這些年銷量不斷攀升的OV,渠道下沉是有目共睹的事,深入縣鄉市場佈局線下。事後小米也承認2015年當阿里都開始佈局線下時,他們身處“溫水煮青蛙”的順境中,忽視了很多信號。

所以,反應過來的小米在3年內開出了500多家小米之家店,並有了上千家第三方合作的授權店。但總體來說,慢了一步的小米此時很被動,在渠道方面更是跟OV不可同日而語。

雷軍不僅輸掉了“十億賭約”,還輸掉了……

董雷二人的五年賭局暫且塵埃落定,只是下一個五年誰會是贏家?恐怕目前來看,雷軍已經輸不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