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學

老子 文化 璐的靴貓 2017-05-09

老子的哲學

老子在其哲學體系中賦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無窮無盡,是因為它的本性是柔弱。這個觀點運用到人生方面,就是“柔弱勝剛強”。

首先,老子主張柔弱,反對剛強。他以人的身體為例,說人活著的時候,質體柔弱;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僵硬。又以草木的質體為例,說草木欣欣向榮的時候,質體是柔軟的,衰敗之後,就變成僵硬的了。進而推出一般結論:“剛強”的東西已失去生機,“柔弱”的東西則充滿活力。另外,他認為,只有“柔弱”的東西才能承受外力,剛強的東西則容易摧折。比如說,高大強壯的樹木容易引人砍伐,也很容易被大風摧折,而柔弱的小草卻能隨風飄搖,永遠不會折斷。老子還以水為例說明柔弱的作用。

因此,老子嘆息說,這種柔勝強、弱勝剛的現象,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沒有人能從中得到啟迪,從而真正認識到柔弱對人生的意義。相反,人們卻自我表現、自以為是、自我誇耀。“強梁者不得其死”,這是老子教人處世的警語。

其次,老子主張“處下”、“不爭”,反對“為天下先”。他以江海作比喻,認為江海處於低窪的地方,所以能容納百川之流,百川都匯歸江海。聖人具有“處下”、“不爭”的品格,所以能夠處於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負累受害,樂於擁護他而不厭煩他。因為“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與他爭,也不會招來怨恨和罪過。“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也就是說,因為不敢居於天下人之前,所以能成為萬物的首長。在老子看來,“處下”、“不爭”的人生態度,也叫做“守雌”。

老子在書中反覆強調這些主張,例如說,委屈反而能保全,屈枉反而能伸張,低窪反而能充盈,破舊反而能新生,少取反而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又說,善於作將帥的人不逞勇武,善於作戰的人不激怒,善於戰勝的人不對抗,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

在“柔弱”與“剛強”這對矛盾當中,能夠看到“柔弱”的作用,是老子的獨到之處,也是他的深刻之處。這些都是他觀察自然和社會,從許多事物的轉化例子中得出的結論。對我們今天的為人處世、方法戰略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因而我們需要批判地認識老子的這一思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