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5》

終於沖泡了。

濃郁的藥香伴著棗香和花香升騰而起,像那朵綻放在荒原上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翻湧而出。

第一衝的湯色,是素淨的白,微微有一點淡黃的晶瑩在湯水裡。

湯感是淳和的,藥香沉入湯底,是一種有底氣的韻致。

第二衝起,湯水入口,有微微的甜,夾在淳和的湯裡,像是米漿里加了冰糖,有晶瑩剔透的甜意。

最大的特點,是湯水很滑,它一入口,不是被我們吞下去的,是像有靈魂一般,自己就滑下去了。

回甘裡,花香盈盈,裹著藥香,像是新採摘下來的鴛鴦藤,連花帶枝,一併煮了,晾涼了喝時,那股湯裡的藥香帶著甜香和花香的風味。

三年的時光,讓曾經是主角的花香和甜香,成為了背景牆,襯托著現在的主角——藥香,一股當歸、防風、熟地黃煮熟之後的氣味。

同樣,三年的時光,把2016立秋壽眉餅的湯水,變得極有勁力,湯中的豐富的膠質,把湯水緊密聯合成了一堵牆,一堵像錢塘江大潮那樣擁有巨大力量的水牆。

當你吸動口腔中的空氣,去衝擊這些茶湯,它們馬上就凝結成一堵厚實的水牆,把你的衝擊力,阻擋在外,並且,你的吸力越大,它的阻力就越大。

內容豐富的老白茶,便應該擁有這般勁道的湯水。

這才是真正的老白茶應該具有的面貌。市面上大多數的老白茶,湯水清稀,外形再漂亮,也只是個銀樣蠟槍頭。

這點,也可以成為,判別是否真正老白茶的依據,之一。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5》

終於沖泡了。

濃郁的藥香伴著棗香和花香升騰而起,像那朵綻放在荒原上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翻湧而出。

第一衝的湯色,是素淨的白,微微有一點淡黃的晶瑩在湯水裡。

湯感是淳和的,藥香沉入湯底,是一種有底氣的韻致。

第二衝起,湯水入口,有微微的甜,夾在淳和的湯裡,像是米漿里加了冰糖,有晶瑩剔透的甜意。

最大的特點,是湯水很滑,它一入口,不是被我們吞下去的,是像有靈魂一般,自己就滑下去了。

回甘裡,花香盈盈,裹著藥香,像是新採摘下來的鴛鴦藤,連花帶枝,一併煮了,晾涼了喝時,那股湯裡的藥香帶著甜香和花香的風味。

三年的時光,讓曾經是主角的花香和甜香,成為了背景牆,襯托著現在的主角——藥香,一股當歸、防風、熟地黃煮熟之後的氣味。

同樣,三年的時光,把2016立秋壽眉餅的湯水,變得極有勁力,湯中的豐富的膠質,把湯水緊密聯合成了一堵牆,一堵像錢塘江大潮那樣擁有巨大力量的水牆。

當你吸動口腔中的空氣,去衝擊這些茶湯,它們馬上就凝結成一堵厚實的水牆,把你的衝擊力,阻擋在外,並且,你的吸力越大,它的阻力就越大。

內容豐富的老白茶,便應該擁有這般勁道的湯水。

這才是真正的老白茶應該具有的面貌。市面上大多數的老白茶,湯水清稀,外形再漂亮,也只是個銀樣蠟槍頭。

這點,也可以成為,判別是否真正老白茶的依據,之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2016年立秋,立秋壽眉被S師傅親自帶著人,採下來,薄攤萎凋,做成五彩色的秋白茶。

從採到攤到烘,全程是他親自參與。

成品之後的立秋壽眉,顏色五彩,光鮮亮麗,像極了貴州少數民族姑娘手織的那匹布。

村姑陳把它們都收了,一部分留著存散茶,一部分,壓成了餅。

壓餅的時候正是國慶節,山上游客非常多,都趁著秋高氣爽,攜家帶口,來行山遊玩。

也有尋到家裡來討口茶喝的親朋故舊。

然而S師傅一概不理,除了被領導點名叫到時,不得已去茶桌上應個卯,大多數時候,他只喜歡躲進茶廠裡,不是在倉庫盤點整理,就是在車間攤晾,或者,在壓餅間裡一塊又一塊壓著餅。

冷眼旁觀的村姑陳,立馬便覺得,這茶農不錯!不沽名釣譽,不拍馬逢迎,一頭只想往茶廠裡鑽,他的茶,品質必定是極好的!

所以,後來就長期合作了下來,沒打算換人,一直到如今。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2》

那年國慶節的天,特別藍。

尤其,從攤晾得極薄的水篩縫隙裡向上望去,映襯著綠葉的天空,更藍了。

像一泓碧藍的湖水,深沉,厚重,澄淨,清澈。

那一年,我們的心情,也格外雀躍。

第一次自己買散茶壓餅,如同在孕育一個新生命,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每天都在車間裡呆著,除了去茶園裡拍拍風景,大多數時候,都在看著稱茶,看著蒸軟,看著包揉,看著壓制定型。

再等著烘三天,慢慢地,低溫烘乾。

等到它們終於可以從烘箱裡出來的時候,這化繭成蝶的過程,並沒有完——剛烘好的白茶餅是不能喝的。

需要放一放,放七天,半個月,具體看每個人的口味,也要看茶葉的品質和壓餅的技術。

總之,如果你喝茶不太挑湯感的醇厚度,而茶葉的品質又過硬(比如太姥山產的高山茶),並且工藝好(日光萎凋),壓餅的人也技術好(不會壓得太緊、烘得太急),半個月之後,可以嘗試著喝了。

2016年,那半個月等待的時間,真是煎熬。

心裡是惴惴不安的,不知道這塊餅,壓出來是什麼味道,是什麼香氣和口感,會不會壓壞了,搞砸了,口感還不如散茶?

各種有可能出現的“變壞可能”,輪番在心頭閃現,輪番在眼前湧動。

幸好,半個月後,我們試喝的第一塊餅,香清甘活,既有新白茶該有的清鮮,又有白茶餅的熟香與熟韻,不僅沒有變壞,反而,變得更好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3》

今天再把這塊餅拿出來準備喝的時候,突然發覺,三年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

以前說白駒過隙,光陰荏苒,總是輕飄飄,像在說書中的事。

等到這塊2016年壓的老白茶餅,拿在手上的時候,方才真切地感覺到了,歲月的匆匆。

恍惚,才剛剛壓餅沒多久,一眨眼,它居然就已經三歲了。

回想2016年的時候,它還是村姑陳茶箱中的新人,轉眼2019年,它已經成為了老前輩了 。

當年壓餅的時候,便笑言,多年後我們再拆開它,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場景,又是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喝了。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所幸,三年過去了,當年一起喝茶的人,如今,依然在。雖然我們的喝茶段位都提升了,但是,這塊餅,仍然能滿足我們挑剔的味蕾的需要。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是在默默地進行的。

在那黑暗的茶箱裡,它沉睡著,呼吸著,吐納著,轉化著。

茶多酚,咖啡鹼,從多到少,被絡合物包了起來。

茶氨酸,轉化出了新的有益物質。

這塊餅的幹度,是S師傅親自測定的7%,多年來,只增加了0.5%。在這種幹度條件下,所有的物質,都在良性轉化著。

不好的物質越來越不容易浸入到茶湯中,好的物質,則越來越多地釋放進茶湯。

這一切的變化,令這塊餅,從最初的青澀、青春,轉化為如今的輕熟、沉穩。

歲月,能變化一個人。也能,變化一塊老白茶餅。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4》

撬2016立秋壽眉餅的時候,手有一點抖。

這塊樣品茶餅,是當時初制好之後,第一塊被拿出來撬開的餅。

其實它已經是薄薄的一片了 ,在這三年的時光中,它無數次被村姑陳拿出來,撬了喝。

嘗試它在每個階段的不同風味變化,並記錄下來。

今天再一次撬它,居然很感慨,可能,從前它並沒有到三週歲,還年輕,我忽視它吧。如今,人家已經正式邁入老白茶的行列了,有了“重量”,不能再隨意待之。

就像那個考上了重點大學的表弟,擁有了未可限量的未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打發他去跑腿買鹹蛋了。

打開2016立秋壽眉餅的包裝,白棉紙,還是原來那張。白色在歲月侵蝕下,漸漸有一點點微黃。還蓋著當初刻下的那枚印——崢嶸。

鈐紅的印章,素白的棉紙,黑色書法字,怎麼看,都是一副古樸的字畫。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茶餅由於多次撬過的關係,已經不整齊了,碎葉鋪在棉紙上,居然不影響它的觀感——正常的茶餅,棉紙裡有碎片,會被認為品質不高。而這款老白茶,打開的時候棉紙裡夾著碎片,卻不由得令人生起了歲月的滄桑感來。

一塊反覆撬過的餅,一塊只餘下一塊薄片的餅,一塊碎渣遍佈的餅,初老的,蒼老的痕跡,躍然紙上。

一刀下去,茶葉應聲而起,大片葉片夾層,隨刀斷裂脫落,發出細小的“咔擦”聲。

S師傅手做的白茶餅,再老,撬起來也有這種聲音。這是幹度的標誌,也算是S氏壓餅密碼。

當然他壓餅的密碼並不止這一個,他還能把餅壓得像千層餅一般,一撬,是一大片茶葉夾層被撬起,而不是撬出一團一團的厚厚的硬物。

將茶餅壓成這種夾層狀結構,方便茶葉未來的轉化,也方便喝的時候撬動它——撬成一層一層,葉片組織結構破壞得少,湯水不易苦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5》

終於沖泡了。

濃郁的藥香伴著棗香和花香升騰而起,像那朵綻放在荒原上的蘑菇雲,騰空而起,翻湧而出。

第一衝的湯色,是素淨的白,微微有一點淡黃的晶瑩在湯水裡。

湯感是淳和的,藥香沉入湯底,是一種有底氣的韻致。

第二衝起,湯水入口,有微微的甜,夾在淳和的湯裡,像是米漿里加了冰糖,有晶瑩剔透的甜意。

最大的特點,是湯水很滑,它一入口,不是被我們吞下去的,是像有靈魂一般,自己就滑下去了。

回甘裡,花香盈盈,裹著藥香,像是新採摘下來的鴛鴦藤,連花帶枝,一併煮了,晾涼了喝時,那股湯裡的藥香帶著甜香和花香的風味。

三年的時光,讓曾經是主角的花香和甜香,成為了背景牆,襯托著現在的主角——藥香,一股當歸、防風、熟地黃煮熟之後的氣味。

同樣,三年的時光,把2016立秋壽眉餅的湯水,變得極有勁力,湯中的豐富的膠質,把湯水緊密聯合成了一堵牆,一堵像錢塘江大潮那樣擁有巨大力量的水牆。

當你吸動口腔中的空氣,去衝擊這些茶湯,它們馬上就凝結成一堵厚實的水牆,把你的衝擊力,阻擋在外,並且,你的吸力越大,它的阻力就越大。

內容豐富的老白茶,便應該擁有這般勁道的湯水。

這才是真正的老白茶應該具有的面貌。市面上大多數的老白茶,湯水清稀,外形再漂亮,也只是個銀樣蠟槍頭。

這點,也可以成為,判別是否真正老白茶的依據,之一。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從新到老,一千多個日子的變化,真實記錄了一款老白茶餅的誕生

《6》

三年的歲月,戀戀風塵。

唯有時光之手,才可以把一款原本青澀的茶,歷煉成這般的淳稠滋味。

這是時光的祕密,也是歲月的密碼。

感謝這款老白茶,感謝村姑陳壓的第一塊餅,感謝它正常地陳化出了老白茶該有的香氣和滋味,以及醇,厚,稠,滑的湯水。

這些湯感,凝聚在這杯茶湯裡,驚豔了我,也驚豔了時光。

歲月是把殺豬刀,它讓我們老去,讓我們變形,讓我們與生活和解,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就像矮大緊變成了某公司的CEO,而那個標新立異的韓寒,成了自謙“只會拍一點電影”的人。

李宗盛說,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其實不是,當你翻越時光的河,會發現,在那片有綠洲的沙漠裡,有一塊在歲月裡凝珍而藏的老白茶,它叫做《崢嶸》,正在那裡,等你。

歲月崢嶸,願你我,都不要忘了舊時的模樣。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