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

清朝滅亡後,在民國政府的倡議下,許多人都將蓄了多年的辮子剪掉,以示與清朝絕裂,但有一個人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忠誠,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調,不僅不肯剪辮子,還禁止他統轄的定武軍不得剪辮子。搞得身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只能乾瞪眼。

"

清朝滅亡後,在民國政府的倡議下,許多人都將蓄了多年的辮子剪掉,以示與清朝絕裂,但有一個人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忠誠,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調,不僅不肯剪辮子,還禁止他統轄的定武軍不得剪辮子。搞得身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只能乾瞪眼。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張勳劇照)

這個人就是張勳。那麼張勳為什麼不肯順應潮流,非要留辮效忠呢?

這和張勳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勳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著,更別想進私塾讀書了,可以說,從小就嚐盡了人生冷暖。

張勳30歲的時候,衣食無著的他,索性投到廣西提督蘇元春麾下,入廣西投身中法戰爭。由於他作戰英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賞識,被提拔為參將。然而,此時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氣,外憂內患不斷。張勳在甲午戰敗後,又隨袁世凱輾轉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一沒有錢二沒有背景三沒有資歷,張勳想要出人頭地,自然是難於上青天。不過,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

1900年,慈禧聽信義和團刀槍不入,悍然向列國宣戰,結果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

此時的慈禧實在是狼狽,她本來還指望地方大員率軍進京勤王,沒想到李鴻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不僅按兵不動,還和洋人簽下了“東南互保”協議。

眼看炮聲隆隆,驚惶失措的慈禧,這才帶著光緒等人以“西狩”為名,倉皇而逃。

在李鴻章代表清廷和列強簽下《辛丑條約》後,慈禧見洋人撤出北京城,這才帶著光緒等人起駕回鑾。

袁世凱聽聞消息後,立刻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前去護駕。負責這支隊伍的統領正是張勳。

"

清朝滅亡後,在民國政府的倡議下,許多人都將蓄了多年的辮子剪掉,以示與清朝絕裂,但有一個人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忠誠,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調,不僅不肯剪辮子,還禁止他統轄的定武軍不得剪辮子。搞得身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只能乾瞪眼。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張勳劇照)

這個人就是張勳。那麼張勳為什麼不肯順應潮流,非要留辮效忠呢?

這和張勳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勳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著,更別想進私塾讀書了,可以說,從小就嚐盡了人生冷暖。

張勳30歲的時候,衣食無著的他,索性投到廣西提督蘇元春麾下,入廣西投身中法戰爭。由於他作戰英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賞識,被提拔為參將。然而,此時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氣,外憂內患不斷。張勳在甲午戰敗後,又隨袁世凱輾轉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一沒有錢二沒有背景三沒有資歷,張勳想要出人頭地,自然是難於上青天。不過,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

1900年,慈禧聽信義和團刀槍不入,悍然向列國宣戰,結果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

此時的慈禧實在是狼狽,她本來還指望地方大員率軍進京勤王,沒想到李鴻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不僅按兵不動,還和洋人簽下了“東南互保”協議。

眼看炮聲隆隆,驚惶失措的慈禧,這才帶著光緒等人以“西狩”為名,倉皇而逃。

在李鴻章代表清廷和列強簽下《辛丑條約》後,慈禧見洋人撤出北京城,這才帶著光緒等人起駕回鑾。

袁世凱聽聞消息後,立刻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前去護駕。負責這支隊伍的統領正是張勳。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慈禧劇照)

張勳深知機會難得,在護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馬後地守護著慈禧。

據說在途中由於他操勞過度,痔瘡發作。但他為了不影響慈禧回京的時間,所以一直忍著沒有說。後來,還是李蓮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經過詢問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為感動,認為張勳是難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後,便把他調回北京城,任命他為御前護衛,專門負責慈禧和光緒的安全。

按說清皇室向來對漢族官員不信任,因此皇家侍衛及朝中重要的權位,都由滿清八旗來擔任,張勳能被提拔為“御前護衛”,可見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統繼位時,屢被提拔的張勳,已經升任江南提督一職。而他所獲得的這一切,自然都離不開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對清廷愈發忠心耿耿。

武昌起義爆發後,張勳奉命鎮守南京。由於他頑強抵抗革命軍,得到清廷的嘉獎,並被授予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時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勢所趨,就在張勳成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凱的遊說下,清皇室頒佈了退位詔書,從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

清朝滅亡後,在民國政府的倡議下,許多人都將蓄了多年的辮子剪掉,以示與清朝絕裂,但有一個人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忠誠,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調,不僅不肯剪辮子,還禁止他統轄的定武軍不得剪辮子。搞得身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只能乾瞪眼。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張勳劇照)

這個人就是張勳。那麼張勳為什麼不肯順應潮流,非要留辮效忠呢?

這和張勳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勳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著,更別想進私塾讀書了,可以說,從小就嚐盡了人生冷暖。

張勳30歲的時候,衣食無著的他,索性投到廣西提督蘇元春麾下,入廣西投身中法戰爭。由於他作戰英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賞識,被提拔為參將。然而,此時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氣,外憂內患不斷。張勳在甲午戰敗後,又隨袁世凱輾轉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一沒有錢二沒有背景三沒有資歷,張勳想要出人頭地,自然是難於上青天。不過,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

1900年,慈禧聽信義和團刀槍不入,悍然向列國宣戰,結果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

此時的慈禧實在是狼狽,她本來還指望地方大員率軍進京勤王,沒想到李鴻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不僅按兵不動,還和洋人簽下了“東南互保”協議。

眼看炮聲隆隆,驚惶失措的慈禧,這才帶著光緒等人以“西狩”為名,倉皇而逃。

在李鴻章代表清廷和列強簽下《辛丑條約》後,慈禧見洋人撤出北京城,這才帶著光緒等人起駕回鑾。

袁世凱聽聞消息後,立刻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前去護駕。負責這支隊伍的統領正是張勳。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慈禧劇照)

張勳深知機會難得,在護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馬後地守護著慈禧。

據說在途中由於他操勞過度,痔瘡發作。但他為了不影響慈禧回京的時間,所以一直忍著沒有說。後來,還是李蓮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經過詢問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為感動,認為張勳是難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後,便把他調回北京城,任命他為御前護衛,專門負責慈禧和光緒的安全。

按說清皇室向來對漢族官員不信任,因此皇家侍衛及朝中重要的權位,都由滿清八旗來擔任,張勳能被提拔為“御前護衛”,可見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統繼位時,屢被提拔的張勳,已經升任江南提督一職。而他所獲得的這一切,自然都離不開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對清廷愈發忠心耿耿。

武昌起義爆發後,張勳奉命鎮守南京。由於他頑強抵抗革命軍,得到清廷的嘉獎,並被授予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時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勢所趨,就在張勳成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凱的遊說下,清皇室頒佈了退位詔書,從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袁世凱劇照)

北洋政府建立後,躋身於總統之位的袁世凱,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剪辮子這一條。

儘管袁世凱是張勳的老領導,但張勳才不管什麼朝代更迭,鐵了心要向遜位的清皇室表忠心。所以他傲嬌地拖著一條長辮子,根本不理睬這檔事。不光如此,他還禁止他手下的官兵剪辮子。

袁世凱見張勳和自己唱反調,於是發電報斥責他,誰知道張勳搬出一套“天地君親師,自古敬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論來對抗袁世凱。最後袁世凱拿他沒有辦法,乾脆睜一眼閉一眼,隨他去。這樣一來,張勳和他的軍隊,就被時人稱為“辮子軍”。

張勳一直和滿清遺老們多有往來,由於他能混出頭,都是清皇室所賜,再加上封建王朝多少年,他一直習慣了皇帝坐龍庭的時代,所以他一直想等待機會,復興清王朝。

機會很快就來了。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和國務院總理段祺瑞發生了“府院之爭”,兩人為了爭奪權力,都來拉攏既有實力又有影響力的張勳。

張勳認為機會成熟,於是帶著5千人馬,以調停的理由進駐北京城,隨後趕走了黎元洪。經過與保皇黨們的謀劃後,發動復辟,擁立遜帝溥儀登基稱帝。

"

清朝滅亡後,在民國政府的倡議下,許多人都將蓄了多年的辮子剪掉,以示與清朝絕裂,但有一個人為了表示對清皇室的忠誠,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調,不僅不肯剪辮子,還禁止他統轄的定武軍不得剪辮子。搞得身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也只能乾瞪眼。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張勳劇照)

這個人就是張勳。那麼張勳為什麼不肯順應潮流,非要留辮效忠呢?

這和張勳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張勳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著,更別想進私塾讀書了,可以說,從小就嚐盡了人生冷暖。

張勳30歲的時候,衣食無著的他,索性投到廣西提督蘇元春麾下,入廣西投身中法戰爭。由於他作戰英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賞識,被提拔為參將。然而,此時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氣,外憂內患不斷。張勳在甲午戰敗後,又隨袁世凱輾轉到山東鎮壓義和團。

一沒有錢二沒有背景三沒有資歷,張勳想要出人頭地,自然是難於上青天。不過,很快他就得到了一個機會。

1900年,慈禧聽信義和團刀槍不入,悍然向列國宣戰,結果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

此時的慈禧實在是狼狽,她本來還指望地方大員率軍進京勤王,沒想到李鴻章、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不僅按兵不動,還和洋人簽下了“東南互保”協議。

眼看炮聲隆隆,驚惶失措的慈禧,這才帶著光緒等人以“西狩”為名,倉皇而逃。

在李鴻章代表清廷和列強簽下《辛丑條約》後,慈禧見洋人撤出北京城,這才帶著光緒等人起駕回鑾。

袁世凱聽聞消息後,立刻派了一支精銳部隊前去護駕。負責這支隊伍的統領正是張勳。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慈禧劇照)

張勳深知機會難得,在護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馬後地守護著慈禧。

據說在途中由於他操勞過度,痔瘡發作。但他為了不影響慈禧回京的時間,所以一直忍著沒有說。後來,還是李蓮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經過詢問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為感動,認為張勳是難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後,便把他調回北京城,任命他為御前護衛,專門負責慈禧和光緒的安全。

按說清皇室向來對漢族官員不信任,因此皇家侍衛及朝中重要的權位,都由滿清八旗來擔任,張勳能被提拔為“御前護衛”,可見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統繼位時,屢被提拔的張勳,已經升任江南提督一職。而他所獲得的這一切,自然都離不開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對清廷愈發忠心耿耿。

武昌起義爆發後,張勳奉命鎮守南京。由於他頑強抵抗革命軍,得到清廷的嘉獎,並被授予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時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勢所趨,就在張勳成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凱的遊說下,清皇室頒佈了退位詔書,從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袁世凱劇照)

北洋政府建立後,躋身於總統之位的袁世凱,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剪辮子這一條。

儘管袁世凱是張勳的老領導,但張勳才不管什麼朝代更迭,鐵了心要向遜位的清皇室表忠心。所以他傲嬌地拖著一條長辮子,根本不理睬這檔事。不光如此,他還禁止他手下的官兵剪辮子。

袁世凱見張勳和自己唱反調,於是發電報斥責他,誰知道張勳搬出一套“天地君親師,自古敬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理論來對抗袁世凱。最後袁世凱拿他沒有辦法,乾脆睜一眼閉一眼,隨他去。這樣一來,張勳和他的軍隊,就被時人稱為“辮子軍”。

張勳一直和滿清遺老們多有往來,由於他能混出頭,都是清皇室所賜,再加上封建王朝多少年,他一直習慣了皇帝坐龍庭的時代,所以他一直想等待機會,復興清王朝。

機會很快就來了。

袁世凱去世後,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和國務院總理段祺瑞發生了“府院之爭”,兩人為了爭奪權力,都來拉攏既有實力又有影響力的張勳。

張勳認為機會成熟,於是帶著5千人馬,以調停的理由進駐北京城,隨後趕走了黎元洪。經過與保皇黨們的謀劃後,發動復辟,擁立遜帝溥儀登基稱帝。

張勳為什麼要極力恢復帝制?原來他在清王朝曾有這樣一個身份

(溥儀劇照)

​張勳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全國人民的聲討。各路軍閥也趁機進京征討。就這樣,僅12天時間,張勳的復辟夢便宣告破碎,他不得不躲到荷蘭使館避禍。

不過,由於張勳平時的口碑不錯,北洋政府最終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赦免了張勳的罪行。

張勳自此再未參與政事,他久居天津,利用多年的積蓄進行實業投資,由於他經營有道,因此財源不斷,掙下了一份偌大的家業。

張勳是個鄉情很重的人,他不光拿錢給老家的鄉親每家做了一棟大房子,還特意在北京建了江西會館,以供江西老鄉們聚會所用。同時對於進京讀書的江西人也傾囊相助。

除此外,張勳為人耿直大方,對錢財不看重,所以不管是軍閥還是地方官員都喜歡結交他。

1923年,張勳病逝於天津。他的死轟動一時,各界名流紛紛前往弔唁,得到他幫助的老鄉們和戲曲界的名伶們,也自發參加了他的葬禮,據說光是花圈都鋪了2裡地。

最難過的得算溥儀,他得知後哽咽不止,賜諡“忠武”。

(參考史料:《共和中的帝制》《復辟記——張勳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