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什麼逼著你要讀個好本科'

"

說到高學歷,我們一般聯想到的都是碩士,博士。但是真的是學歷越高越厲害嗎?

事實上,碩士生、博士生只是在某個學術領域有著深入鑽研。如果比較科研能力或者專業知識,高學歷者的確更勝一籌。

但是,如果我們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同時放在以非學術為目標的就業的市場中,學歷就未必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 企業招聘更注重“第一學歷

有不少企業的招聘人員,往往喜歡以“第一學歷”為初篩的重要手段。對有些崗位而言,985名校的本科生,可能會比普通高校本科+985名校的碩士,更受企業認可。

因為高考是我國現有所有衡量候選人的手段中最普遍、最公平、最無情的。所有在國內上大學的人都要經過這道篩選,因此高考成績成為在中國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最通用的標準。

對於招聘人員而言,他的初步任務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在海量候選人中間挑選出來一部分參加面試,如果持有985本科學歷的候選人足夠多了,他就不必去看本科學歷更低的候選人了。

而反過來看,985的碩士學歷只是一個參考項。因為很多優秀的人都並不上碩士,所以單憑碩士一項,指向性並沒有本科學歷那麼明確。因此,碩士學歷在評判候選人“有多大概率足夠優秀”的時候,其有效性遠不如本科學歷。

  • 最優秀的未必去讀研

本科最優秀的上985,大四最優秀的卻未必去讀研。

為什麼研究生學歷對人才篩選不如高考有用?因為人才的分流機制決定了考研人群的整體層次。

我們就以全上海的考生為目標人群。每一屆的高考考生有5萬左右,這5萬考生中的2%成了清北復交的本科生。

4年後,這一屆當年考入北清交復的同學,在大三時企業就開始爭相搶奪,互相比誰開的工資高,最頂尖的這一批學生還有多少會選擇去考研呢?

而考研的人群,除了的確有名校中有志於放棄眼前的高薪誘惑投身科研的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為院校層次相對一般,本科畢業找工作不順利,只能再讀三年書,爭取一份好看的履歷以彌補眼前的劣勢。

網上有這樣一組數據,就清華而言,每年本科畢業生不超過3500人,可每年研究生招近7000人,如果清華出國按25%多計算出國人數900多人,保研按50%計算有1750人,就業是700多人。整個本科生基本去向就如此。

那麼外招研究生有5000多人,最優秀的精英離開了,同時對外擴招研究生,稀釋了原來的本科精英生源,所以說整體上清北的碩士生生源質量會低於清北的本科生生源質量。

  • 獲得學位的途徑眾多導致含金量下降

獲得學士學位的途徑只有高考,而要獲得碩士學位的方式卻有很多,全日制,在職研究生(MBA,MPA,EMBA等等),同等學力碩士(沒有研究生學歷,只有碩士學位),找一個好申請的國外大學(有些只需要讀一年就能拿到所謂“文憑”),有太多“曲線救國”的方式來獲取碩士學位。

對於上海考生來說,國內國考需要考語數英+小三門,要考一流大學,你必須全面發展。而到了考研階段,你選擇的是你擅長的學科,2門業務課是你的強項,另外就是外語和政治,科目大大減少,另外還有針對不同學校的業務課考試的資料供你研究和複習。如果說高考成績太差,讓你從211跌到二本,那麼考研,你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考入211院校的研究生勝算勢必提高。

這樣看來,高考是硬碰硬地選拔全面發展的一流人才,而且是千軍萬馬過一條獨木橋。而考研,對於沒有全面性的考核科目,途徑上也非常多樣。這樣來看,本科考入一所211高校的難度反而要高。

曾經有一則微博引起熱議。內容是說上海社科院某領導說他們把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河北大學等“考研專業戶”的學校列入研究生招生黑名單,因為這幾個學校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除了會考試,什麼書也沒讀過。

北大的老師們也吐槽過,說曲阜師範大學等校的學生來北大投考研究生,普遍成績名列前茅,結果把本校非常有學術天賦的學生都擠掉,這些“考研英雄”們入學後卻因基礎太差,常令導師抓狂。

雖說乍一看會覺得有歧視的色彩,但也從側面體現了本科學歷比碩士研究生學歷更加真金不怕被火煉。

"

說到高學歷,我們一般聯想到的都是碩士,博士。但是真的是學歷越高越厲害嗎?

事實上,碩士生、博士生只是在某個學術領域有著深入鑽研。如果比較科研能力或者專業知識,高學歷者的確更勝一籌。

但是,如果我們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同時放在以非學術為目標的就業的市場中,學歷就未必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 企業招聘更注重“第一學歷

有不少企業的招聘人員,往往喜歡以“第一學歷”為初篩的重要手段。對有些崗位而言,985名校的本科生,可能會比普通高校本科+985名校的碩士,更受企業認可。

因為高考是我國現有所有衡量候選人的手段中最普遍、最公平、最無情的。所有在國內上大學的人都要經過這道篩選,因此高考成績成為在中國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最通用的標準。

對於招聘人員而言,他的初步任務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在海量候選人中間挑選出來一部分參加面試,如果持有985本科學歷的候選人足夠多了,他就不必去看本科學歷更低的候選人了。

而反過來看,985的碩士學歷只是一個參考項。因為很多優秀的人都並不上碩士,所以單憑碩士一項,指向性並沒有本科學歷那麼明確。因此,碩士學歷在評判候選人“有多大概率足夠優秀”的時候,其有效性遠不如本科學歷。

  • 最優秀的未必去讀研

本科最優秀的上985,大四最優秀的卻未必去讀研。

為什麼研究生學歷對人才篩選不如高考有用?因為人才的分流機制決定了考研人群的整體層次。

我們就以全上海的考生為目標人群。每一屆的高考考生有5萬左右,這5萬考生中的2%成了清北復交的本科生。

4年後,這一屆當年考入北清交復的同學,在大三時企業就開始爭相搶奪,互相比誰開的工資高,最頂尖的這一批學生還有多少會選擇去考研呢?

而考研的人群,除了的確有名校中有志於放棄眼前的高薪誘惑投身科研的學生,還有相當一部分人為院校層次相對一般,本科畢業找工作不順利,只能再讀三年書,爭取一份好看的履歷以彌補眼前的劣勢。

網上有這樣一組數據,就清華而言,每年本科畢業生不超過3500人,可每年研究生招近7000人,如果清華出國按25%多計算出國人數900多人,保研按50%計算有1750人,就業是700多人。整個本科生基本去向就如此。

那麼外招研究生有5000多人,最優秀的精英離開了,同時對外擴招研究生,稀釋了原來的本科精英生源,所以說整體上清北的碩士生生源質量會低於清北的本科生生源質量。

  • 獲得學位的途徑眾多導致含金量下降

獲得學士學位的途徑只有高考,而要獲得碩士學位的方式卻有很多,全日制,在職研究生(MBA,MPA,EMBA等等),同等學力碩士(沒有研究生學歷,只有碩士學位),找一個好申請的國外大學(有些只需要讀一年就能拿到所謂“文憑”),有太多“曲線救國”的方式來獲取碩士學位。

對於上海考生來說,國內國考需要考語數英+小三門,要考一流大學,你必須全面發展。而到了考研階段,你選擇的是你擅長的學科,2門業務課是你的強項,另外就是外語和政治,科目大大減少,另外還有針對不同學校的業務課考試的資料供你研究和複習。如果說高考成績太差,讓你從211跌到二本,那麼考研,你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考入211院校的研究生勝算勢必提高。

這樣看來,高考是硬碰硬地選拔全面發展的一流人才,而且是千軍萬馬過一條獨木橋。而考研,對於沒有全面性的考核科目,途徑上也非常多樣。這樣來看,本科考入一所211高校的難度反而要高。

曾經有一則微博引起熱議。內容是說上海社科院某領導說他們把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河北大學等“考研專業戶”的學校列入研究生招生黑名單,因為這幾個學校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除了會考試,什麼書也沒讀過。

北大的老師們也吐槽過,說曲阜師範大學等校的學生來北大投考研究生,普遍成績名列前茅,結果把本校非常有學術天賦的學生都擠掉,這些“考研英雄”們入學後卻因基礎太差,常令導師抓狂。

雖說乍一看會覺得有歧視的色彩,但也從側面體現了本科學歷比碩士研究生學歷更加真金不怕被火煉。

父母為什麼逼著你要讀個好本科

所以,拋開工作能力,只談如何來看教育背景的含金量,越來越多的人不是隻看其學歷有多高,而是要看其第一學歷來自於哪一所學校。

而對於高三的同學們來說,大家要儘快拋開期望“本科學歷不夠碩士來湊”的心態,紮紮實實的複習,畢竟一份拿得出手的第一學歷才是你以後競爭最硬的資本。

*本文轉自:申學家長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