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工業軟件總共包含了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嵌入式軟件等多個大類。

我國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是信息管理類、嵌入式類。

信息管理類軟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低,且大部分企業的流程相同,差異化不會像專業類的這麼大(但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比較好攻克。

國內的優秀企業,包括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600756.SH)。

甚至浪潮、東軟、用友,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7%,每一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均超過國外老牌廠商SAP、Orcale。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工業軟件總共包含了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嵌入式軟件等多個大類。

我國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是信息管理類、嵌入式類。

信息管理類軟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低,且大部分企業的流程相同,差異化不會像專業類的這麼大(但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比較好攻克。

國內的優秀企業,包括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600756.SH)。

甚至浪潮、東軟、用友,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7%,每一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均超過國外老牌廠商SAP、Orcale。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嵌入式類也基本是國內企業為主,華為最大,佔據了國內33.5%的市場份額。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工業軟件總共包含了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嵌入式軟件等多個大類。

我國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是信息管理類、嵌入式類。

信息管理類軟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低,且大部分企業的流程相同,差異化不會像專業類的這麼大(但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比較好攻克。

國內的優秀企業,包括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600756.SH)。

甚至浪潮、東軟、用友,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7%,每一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均超過國外老牌廠商SAP、Orcale。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嵌入式類也基本是國內企業為主,華為最大,佔據了國內33.5%的市場份額。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嚴重落後的那部分,剛好是我國最核心的部分——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兩類。

工業軟件是企業根據生產、運營、研發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進行代碼編寫然後變成軟件的結果。

工業知識是工業軟件的核心,將在反覆應用中沉澱和積累下來。

這些知識包含了:研發、工藝、裝配、業務流程、供應鏈、員工管理等各類知識,沉澱、匯聚了眾多的機理模型和先進算法。

成千上萬的企業在發展運行中總會不斷遇到問題,這便需要對工業軟件進行改進,每一次改進就意味著這款產品或者這個產品的公司,對行業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就這樣,長達幾十年的跟蹤和改進,軟件龍頭企業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幾乎已無人能比,除了行業內的從業企業。

因此,在數十年的迭代中形成的經驗壁壘,是無比寬闊的。

一般的新進入者,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跟上呢?

沒有辦法的,欲速則不達。

下游的客戶,就像躺在軟件企業提供的溫床中,他們早已形成了使用習慣,對適用性、工作效率、穩定性等細節非常挑剔與敏感。

沒有哪個客戶,會貿然使用替代者的產品。

舉例來說,不同軟件的功能總有差異,且功能的位置也會不一樣,導致更換新的替代品會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即使有不錯的EDA(芯片設計軟件),如華大九天。

但市場佔有率卻只有個位數,這塊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外壟斷。

想要擁有更好的EDA,則國內的芯片必須達到世界頂級水平,這樣國內的軟件企業才能根據頂尖工藝下的知識進行代碼化。

因此本質上來說,EDA軟件的攻克難度甚至是大於芯片的。

EDA、CAE、CAD、PLM均是屬於設計類軟件,這些工具是用於提升工程師開發產品的能力和效率的。

在眾多的設計類軟件中,PLM和CAD的市場佔比最高,分別為 29.7%和 27.0%。

CAD是通過PC端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通過各項參數(物理數值)設計出適合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在電腦上進行產品設計,只不過要嚴格遵從現實中的物理數值。

PLM總稱是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這個系統包含了從設計——分析——仿真以及過程中的數據協同,是產品研發的綜合解決方案。

以上述四個主流設計(EDA、CAE、CAD、PLM)軟件來說,國內企業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僅有部分細分子領域還有看頭。

目前在CAD、CAE領域,西門子、達索、PTC、AutodeskAnsys等公司在細分市場的份額接近100%。

出現這種現象,固然有我們前面所說的長期經驗性壁壘的問題,在國內,還有人才、回報緩慢、盜版盛行等多重問題疊加。

1)人才

工業軟件開發人員需要同時滿足較強的編碼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極度瞭解,因為智能製造的目的是製造,軟件僅僅只是基礎,工業製造的原理才是核心。

專業知識往往涉及物理、化學、數學以及工程機械等多種知識的融合,然後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國內這種雙重複合型人才極為稀缺。

即便有這樣的人才,往往對薪資水平要求也很高,造成本土企業的高昂運營成本。

2)盜版盛行

盜版指的不是國內軟件被盜版,而是國內大部分的下游企業都使用國外的盜版軟件,國外企業對盜版軟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意攪亂國內市場。

國外的軟件好用又不用錢,而國內企業根本沒有應對的辦法,別說賣不上價格,甚至連賣都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意味著得不到用戶的反饋,從而促使產品的更新迭代,這樣的產品將與競爭優勢脫鉤,很容易被淘汰。

又因為賣不上價格,導致企業無法盈利,紛紛退出。

3)回報緩慢

一款能夠達標的工業軟件,往往需要經過反覆試錯、迭代,這個研發週期至少需要3-5年。

從研發,到被市場接受,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如此一來,初創企業很難有龐大的資金來扛過成長的空窗期,場地租金、人員工資等兩座大山能夠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來。

尤其是民營初創企業,資金有限,通常很難熬過去。

銀行不敢提供信貸,因為輕資產型企業沒有資產抵押作為保障,而且信譽不夠;

股權投資企業也不想參與,因為一般的股權投資公司設立的產品是3+2年(最長5年贖回),到期了就該把錢還給投資者了。

工業軟件的研發週期就需要3-5年,哪個股權機構敢投?

就這樣,人才稀缺且昂貴、國外軟件盜版盛行、投資回報緩慢,三座大山持續壓制著國內民營企業的成長。

如此一來,國內能夠抗衡外國軟件勢力的企業,只剩下兩種:

第一種,工業企業自行設立的子公司開發本行業專業產品;

第二種,國家提供資金給科研所、大學進行研發。

後一種的投入,杯水車薪,過去國家不重視工業軟件,幾個五年計劃投入的資金不如一個國外企業投入的多,導致研發能力很弱,且產品難以市場化,逐漸的便難以為繼了。

前一種相對靠譜,但企業經營範圍有限和體量有限,基本上也很難跟國外競爭對手抗衡。

國內目前做的還不錯的有寶信軟件(600845.SH),屬於寶鋼的子公司;

石化盈科,中國石化的子公司,二者主打產品都是MES(生產控制類軟件)。

研發類的企業有航天神軟、金航數碼,都是以航天航空為主,前者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子公司,後者是航空工業集團的子公司。

廣聯達(002410.SZ)屬於少有的民營企業中,能夠在研發類軟件中走出來的,可謂彌足珍貴。

當然,這也跟其從事的領域有關,其下游的建築、房地產行業,我國是全世界最成熟與龐大的,成長的土壤足夠肥沃。

除此以外,目前國內做得好的企業(研發、生產控制類)都是國內大型工業企業的子公司,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央企旗下。

這意味著,只有石化、航天、鋼鐵等少數領域,由於我國產業的生態特點,尚能帶來一定的自主可控,其他產業的轉型之路還得依靠國外的軟件。

我們的高端製造之夢任重道遠!

2

全球工業軟件銷售額約為3750億美元,銷售增速保持穩定,基本都在5%以上。

市場結構中,信息管理類軟件佔比最大,達51%,然後是研發類的24%,生產控制和嵌入式佔比為25%。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工業軟件總共包含了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嵌入式軟件等多個大類。

我國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是信息管理類、嵌入式類。

信息管理類軟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低,且大部分企業的流程相同,差異化不會像專業類的這麼大(但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比較好攻克。

國內的優秀企業,包括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600756.SH)。

甚至浪潮、東軟、用友,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7%,每一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均超過國外老牌廠商SAP、Orcale。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嵌入式類也基本是國內企業為主,華為最大,佔據了國內33.5%的市場份額。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嚴重落後的那部分,剛好是我國最核心的部分——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兩類。

工業軟件是企業根據生產、運營、研發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進行代碼編寫然後變成軟件的結果。

工業知識是工業軟件的核心,將在反覆應用中沉澱和積累下來。

這些知識包含了:研發、工藝、裝配、業務流程、供應鏈、員工管理等各類知識,沉澱、匯聚了眾多的機理模型和先進算法。

成千上萬的企業在發展運行中總會不斷遇到問題,這便需要對工業軟件進行改進,每一次改進就意味著這款產品或者這個產品的公司,對行業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就這樣,長達幾十年的跟蹤和改進,軟件龍頭企業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幾乎已無人能比,除了行業內的從業企業。

因此,在數十年的迭代中形成的經驗壁壘,是無比寬闊的。

一般的新進入者,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跟上呢?

沒有辦法的,欲速則不達。

下游的客戶,就像躺在軟件企業提供的溫床中,他們早已形成了使用習慣,對適用性、工作效率、穩定性等細節非常挑剔與敏感。

沒有哪個客戶,會貿然使用替代者的產品。

舉例來說,不同軟件的功能總有差異,且功能的位置也會不一樣,導致更換新的替代品會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即使有不錯的EDA(芯片設計軟件),如華大九天。

但市場佔有率卻只有個位數,這塊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外壟斷。

想要擁有更好的EDA,則國內的芯片必須達到世界頂級水平,這樣國內的軟件企業才能根據頂尖工藝下的知識進行代碼化。

因此本質上來說,EDA軟件的攻克難度甚至是大於芯片的。

EDA、CAE、CAD、PLM均是屬於設計類軟件,這些工具是用於提升工程師開發產品的能力和效率的。

在眾多的設計類軟件中,PLM和CAD的市場佔比最高,分別為 29.7%和 27.0%。

CAD是通過PC端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通過各項參數(物理數值)設計出適合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在電腦上進行產品設計,只不過要嚴格遵從現實中的物理數值。

PLM總稱是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這個系統包含了從設計——分析——仿真以及過程中的數據協同,是產品研發的綜合解決方案。

以上述四個主流設計(EDA、CAE、CAD、PLM)軟件來說,國內企業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僅有部分細分子領域還有看頭。

目前在CAD、CAE領域,西門子、達索、PTC、AutodeskAnsys等公司在細分市場的份額接近100%。

出現這種現象,固然有我們前面所說的長期經驗性壁壘的問題,在國內,還有人才、回報緩慢、盜版盛行等多重問題疊加。

1)人才

工業軟件開發人員需要同時滿足較強的編碼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極度瞭解,因為智能製造的目的是製造,軟件僅僅只是基礎,工業製造的原理才是核心。

專業知識往往涉及物理、化學、數學以及工程機械等多種知識的融合,然後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國內這種雙重複合型人才極為稀缺。

即便有這樣的人才,往往對薪資水平要求也很高,造成本土企業的高昂運營成本。

2)盜版盛行

盜版指的不是國內軟件被盜版,而是國內大部分的下游企業都使用國外的盜版軟件,國外企業對盜版軟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意攪亂國內市場。

國外的軟件好用又不用錢,而國內企業根本沒有應對的辦法,別說賣不上價格,甚至連賣都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意味著得不到用戶的反饋,從而促使產品的更新迭代,這樣的產品將與競爭優勢脫鉤,很容易被淘汰。

又因為賣不上價格,導致企業無法盈利,紛紛退出。

3)回報緩慢

一款能夠達標的工業軟件,往往需要經過反覆試錯、迭代,這個研發週期至少需要3-5年。

從研發,到被市場接受,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如此一來,初創企業很難有龐大的資金來扛過成長的空窗期,場地租金、人員工資等兩座大山能夠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來。

尤其是民營初創企業,資金有限,通常很難熬過去。

銀行不敢提供信貸,因為輕資產型企業沒有資產抵押作為保障,而且信譽不夠;

股權投資企業也不想參與,因為一般的股權投資公司設立的產品是3+2年(最長5年贖回),到期了就該把錢還給投資者了。

工業軟件的研發週期就需要3-5年,哪個股權機構敢投?

就這樣,人才稀缺且昂貴、國外軟件盜版盛行、投資回報緩慢,三座大山持續壓制著國內民營企業的成長。

如此一來,國內能夠抗衡外國軟件勢力的企業,只剩下兩種:

第一種,工業企業自行設立的子公司開發本行業專業產品;

第二種,國家提供資金給科研所、大學進行研發。

後一種的投入,杯水車薪,過去國家不重視工業軟件,幾個五年計劃投入的資金不如一個國外企業投入的多,導致研發能力很弱,且產品難以市場化,逐漸的便難以為繼了。

前一種相對靠譜,但企業經營範圍有限和體量有限,基本上也很難跟國外競爭對手抗衡。

國內目前做的還不錯的有寶信軟件(600845.SH),屬於寶鋼的子公司;

石化盈科,中國石化的子公司,二者主打產品都是MES(生產控制類軟件)。

研發類的企業有航天神軟、金航數碼,都是以航天航空為主,前者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子公司,後者是航空工業集團的子公司。

廣聯達(002410.SZ)屬於少有的民營企業中,能夠在研發類軟件中走出來的,可謂彌足珍貴。

當然,這也跟其從事的領域有關,其下游的建築、房地產行業,我國是全世界最成熟與龐大的,成長的土壤足夠肥沃。

除此以外,目前國內做得好的企業(研發、生產控制類)都是國內大型工業企業的子公司,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央企旗下。

這意味著,只有石化、航天、鋼鐵等少數領域,由於我國產業的生態特點,尚能帶來一定的自主可控,其他產業的轉型之路還得依靠國外的軟件。

我們的高端製造之夢任重道遠!

2

全球工業軟件銷售額約為3750億美元,銷售增速保持穩定,基本都在5%以上。

市場結構中,信息管理類軟件佔比最大,達51%,然後是研發類的24%,生產控制和嵌入式佔比為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國內與此則大為不同。

信息管理、研發、生產控制及嵌入式分別是15.5%、8.3%、76.2%。

這是由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差異所帶來的。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工業化早已完成,工廠大量搬遷到海外,因此需要的主要是信息管理和研發類環節的應用。

我國的價值鏈還在低端,以代工廠為主,自然在生產控制類軟件上有著更龐大的需求。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結構的升級,需求將會慢慢趨近發達國家。

前面我們分析過,國內企業在研發、生產控制領域幾乎是被壟斷的狀態,但有部分細分領域是有優勢的;

而在信息管理類,我國企業則已在本土市場佔據優勢,下面我們挑些公司點評一下。

ERP領域(信息管理)

用友網絡(600588.SH),成立於 1988 年,於 2001 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國內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及雲服務提供商,在國內是一家資歷較老的企業級軟件服務商。

截至 2017 年,公司累計服務大型客戶總數超過 2.5 萬,覆蓋國內 58%的千億級企業,56%的 500 強企業,以及 51%的製造業 500 強企業。

根據賽迪顧問的資料顯示,用友在公有云 SaaS 及企業級應用軟件市佔率均位列第一。

石基信息(002153.SZ),公司是國內消費行業信息化領先企業,成立於 1998 年,成立二十多年來,從酒店信息管理系統集成商,發展成為橫跨酒店、餐飲、零售等消費行業的國內領先的軟件供應商。

公司在國內星級酒店業信息管理系統市場和規模化零售業信息管理系統市場的客戶佔有率為 60-70%,在國內餐飲信息管理系統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CAD領域(研發類)

廣聯達(002410):公司專注建築信息化行業超二十年,業務領域已由工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招投標階段拓展至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為二十餘萬家企業用戶、百萬專業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提供專業應用軟件。

公司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發和技術管理體系,主要產品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創新的軟件架構,圖形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MES領域(生產控制類)

寶信軟件(600845.SH):公司為鋼鐵信息化龍頭,為下游企業提供無人化數字料場、無人化行車、倉庫,已準備投入產區內的無人駕駛框架車,每年軟件開發收入超過30億元。

綜合類

能科股份(603859.SH):公司在2017年轉型向智能製造,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暴增。

能科股份並不推出自主的軟件,而是通過代理西門子的通用型工業軟件,根據公司對專業領域的理解進行二次開發,公司下游都是高端客戶,涵蓋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國防電子等 領域大客戶市場,在中小企業的市佔率不高。

能科在2018年11月收購了聯宏科技,其專注於汽車、機車、通用機械、消費電子、航空航天、船舶等機械製造領域,有 2000 多家的既有客戶,對大量中小企業有較大布局,與能科在技術上、客戶上形成互補。

大國崛起之路離不開大國智造,大國智造依賴的則是工業軟件,這在我國是稀缺品,也是關鍵的核心資產。

在君臨付費版本-幸福版中,我們精心挑選了幾家優秀公司進行長期跟蹤和分析,自2018年納入至今回報率驚人,歡迎關注。

"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近期,一部片子很火。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家中國企業到美國辦廠的歷程。

這部片子能產生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美國人看完美國人生氣、中國人看完中國人生氣

紀錄片以通用汽車關閉了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的工廠作為開始,當地數千人失業;

恰逢此時,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啟動了國際化進程,剛好當時美國政府也鼓勵全球製造業企業迴流。

就這樣,雙方順利達成合作,玻璃大王曹德旺選址代頓市原通用汽車的舊廠房進行改造,作為福耀玻璃國際化的第一站。

開頭的畫面,氣氛是一片祥和,引進工廠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就業問題,促進當地發展,同時州政府又有政績,福耀玻璃到美國辦廠也完成了客戶的要求,以及啟動了老早就想的國際化旅程。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隨後,事態發展變成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記錄片的呈現,在美國工人眼裡,中國工人不講法律、不懂環保、企業不重視人權,不維護員工的利益;

在中國人眼裡,美國人懶散、工作效率低下、不服從紀律,進工廠僅僅只是為了錢,不好好工作。

觀看紀錄片的美國人認為,這放大了美國人的“懶散”“喜歡被誇”“肥胖”,因此很生氣!

而中國觀眾則看到,同樣的工作卻是懸殊的工資,不對等的效率和工作時長,以及有危險的工作環境,由此產生巨大的落差,同時也放大了中國人的“陰險”,因此也很生氣!

整部片子沒有講,為什麼美國曾經輝煌的工業大州變成了現在的“鐵鏽”之州,但全片都圍繞著美國製造業企業的生存狀況來拍攝。

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是因為整體成本太高了,企業不賺錢甚至虧損,倒逼很多企業主動撤離美國,導致工業州的衰敗。

企業比拼的是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和產出的控制,誰更有優勢便能擠壓對手的市場份額,而設在美國的企業是不具備優勢的。

在片尾,非常明顯的展示了福耀玻璃最新安裝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完自動化生產線後,福耀便開除了該崗位工作效率低下的員工。

片尾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會有3.5億人因智能化工廠的普及而丟掉工作。

機器相比於人,可以24小時工作,質量穩定、效率高,並且安裝成本將會下降,因此機器人時代已不可避免。

未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將決定企業的競爭力,也讓工廠智能化成為了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方向。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德國是“工業4.0”,日本是“新機器人戰略”,而中國則是“中國製造20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圍繞著製造業打轉,讓本國在下一輪時代進程中佔據有利先機,智能製造已成為各國的必爭之地,是進入下一輪工業革命的基本。

顯然,中國想在本輪工業4.0的浪潮中擠進這張強國環視的遊戲牌桌。

製造業是我國發展之根基,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製造業產業集群,覆蓋到行業的方方面面。

2016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值是21.6萬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19.8%。

但驅動下一輪工業革命的,是製造業+工業軟件這樣的雙輪驅動組合,廣義上這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中國在製造業紮根之深、範圍之廣是所有人的共識,但也因為往往從事的都是低端產業而被人詬病。

當然,我們不要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一個過去發展落後的國家必然是由低端向高端進階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中國也無法避免。

全球的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是3750億美元,國內僅為1400億左右,市場佔比只有全球的5%。

對應接近20%的製造業佔比,如果我國軟件的規模佔比與製造業相同的話,那麼必然是機會橫行。

中國被譽為“全球工廠”,同時過去都是低端企業,工業軟件普及率低,未來企業普及率上升和全球發展趨勢的雙重影響疊加下,這個市場最受益的便是中國。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

工業軟件就是中國進階為高端玩家的核心裝備,目前卻不能自主可控。

1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上面是一幅關於全球電子產業核心企業的分佈圖,這幅圖的左邊還能看見不少紅色的小旗子,越往右就越少,在最右邊,軟件這個版塊上就沒有紅色覆蓋的地方。

當大家都在達成共識,芯片是電子行業這個皇冠上的明珠時,芯片的突破是如何困難之時;

提供芯片設計的軟件供應商,指著我們的鼻子說,

“我斷了你的軟件供應,你連突破的機會都沒有。”

芯片產生的全過程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計是第一步。

而中國所有的芯片設計軟件,幾乎都被國外壟斷。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工業軟件總共包含了設計類、信息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嵌入式軟件等多個大類。

我國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是信息管理類、嵌入式類。

信息管理類軟件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較低,且大部分企業的流程相同,差異化不會像專業類的這麼大(但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比較好攻克。

國內的優秀企業,包括用友網絡(600588.SH)、石基信息(002153.SZ)、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600756.SH)。

甚至浪潮、東軟、用友,這三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37%,每一家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均超過國外老牌廠商SAP、Orcale。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嵌入式類也基本是國內企業為主,華為最大,佔據了國內33.5%的市場份額。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嚴重落後的那部分,剛好是我國最核心的部分——研發設計、生產控制兩類。

工業軟件是企業根據生產、運營、研發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進行代碼編寫然後變成軟件的結果。

工業知識是工業軟件的核心,將在反覆應用中沉澱和積累下來。

這些知識包含了:研發、工藝、裝配、業務流程、供應鏈、員工管理等各類知識,沉澱、匯聚了眾多的機理模型和先進算法。

成千上萬的企業在發展運行中總會不斷遇到問題,這便需要對工業軟件進行改進,每一次改進就意味著這款產品或者這個產品的公司,對行業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就這樣,長達幾十年的跟蹤和改進,軟件龍頭企業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幾乎已無人能比,除了行業內的從業企業。

因此,在數十年的迭代中形成的經驗壁壘,是無比寬闊的。

一般的新進入者,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跟上呢?

沒有辦法的,欲速則不達。

下游的客戶,就像躺在軟件企業提供的溫床中,他們早已形成了使用習慣,對適用性、工作效率、穩定性等細節非常挑剔與敏感。

沒有哪個客戶,會貿然使用替代者的產品。

舉例來說,不同軟件的功能總有差異,且功能的位置也會不一樣,導致更換新的替代品會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即使有不錯的EDA(芯片設計軟件),如華大九天。

但市場佔有率卻只有個位數,這塊市場幾乎完全被國外壟斷。

想要擁有更好的EDA,則國內的芯片必須達到世界頂級水平,這樣國內的軟件企業才能根據頂尖工藝下的知識進行代碼化。

因此本質上來說,EDA軟件的攻克難度甚至是大於芯片的。

EDA、CAE、CAD、PLM均是屬於設計類軟件,這些工具是用於提升工程師開發產品的能力和效率的。

在眾多的設計類軟件中,PLM和CAD的市場佔比最高,分別為 29.7%和 27.0%。

CAD是通過PC端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通過各項參數(物理數值)設計出適合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在電腦上進行產品設計,只不過要嚴格遵從現實中的物理數值。

PLM總稱是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這個系統包含了從設計——分析——仿真以及過程中的數據協同,是產品研發的綜合解決方案。

以上述四個主流設計(EDA、CAE、CAD、PLM)軟件來說,國內企業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僅有部分細分子領域還有看頭。

目前在CAD、CAE領域,西門子、達索、PTC、AutodeskAnsys等公司在細分市場的份額接近100%。

出現這種現象,固然有我們前面所說的長期經驗性壁壘的問題,在國內,還有人才、回報緩慢、盜版盛行等多重問題疊加。

1)人才

工業軟件開發人員需要同時滿足較強的編碼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極度瞭解,因為智能製造的目的是製造,軟件僅僅只是基礎,工業製造的原理才是核心。

專業知識往往涉及物理、化學、數學以及工程機械等多種知識的融合,然後以代碼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國內這種雙重複合型人才極為稀缺。

即便有這樣的人才,往往對薪資水平要求也很高,造成本土企業的高昂運營成本。

2)盜版盛行

盜版指的不是國內軟件被盜版,而是國內大部分的下游企業都使用國外的盜版軟件,國外企業對盜版軟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故意攪亂國內市場。

國外的軟件好用又不用錢,而國內企業根本沒有應對的辦法,別說賣不上價格,甚至連賣都賣不出去。

賣不出去,意味著得不到用戶的反饋,從而促使產品的更新迭代,這樣的產品將與競爭優勢脫鉤,很容易被淘汰。

又因為賣不上價格,導致企業無法盈利,紛紛退出。

3)回報緩慢

一款能夠達標的工業軟件,往往需要經過反覆試錯、迭代,這個研發週期至少需要3-5年。

從研發,到被市場接受,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如此一來,初創企業很難有龐大的資金來扛過成長的空窗期,場地租金、人員工資等兩座大山能夠把企業壓得喘不過氣來。

尤其是民營初創企業,資金有限,通常很難熬過去。

銀行不敢提供信貸,因為輕資產型企業沒有資產抵押作為保障,而且信譽不夠;

股權投資企業也不想參與,因為一般的股權投資公司設立的產品是3+2年(最長5年贖回),到期了就該把錢還給投資者了。

工業軟件的研發週期就需要3-5年,哪個股權機構敢投?

就這樣,人才稀缺且昂貴、國外軟件盜版盛行、投資回報緩慢,三座大山持續壓制著國內民營企業的成長。

如此一來,國內能夠抗衡外國軟件勢力的企業,只剩下兩種:

第一種,工業企業自行設立的子公司開發本行業專業產品;

第二種,國家提供資金給科研所、大學進行研發。

後一種的投入,杯水車薪,過去國家不重視工業軟件,幾個五年計劃投入的資金不如一個國外企業投入的多,導致研發能力很弱,且產品難以市場化,逐漸的便難以為繼了。

前一種相對靠譜,但企業經營範圍有限和體量有限,基本上也很難跟國外競爭對手抗衡。

國內目前做的還不錯的有寶信軟件(600845.SH),屬於寶鋼的子公司;

石化盈科,中國石化的子公司,二者主打產品都是MES(生產控制類軟件)。

研發類的企業有航天神軟、金航數碼,都是以航天航空為主,前者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子公司,後者是航空工業集團的子公司。

廣聯達(002410.SZ)屬於少有的民營企業中,能夠在研發類軟件中走出來的,可謂彌足珍貴。

當然,這也跟其從事的領域有關,其下游的建築、房地產行業,我國是全世界最成熟與龐大的,成長的土壤足夠肥沃。

除此以外,目前國內做得好的企業(研發、生產控制類)都是國內大型工業企業的子公司,而且基本上都是大型央企旗下。

這意味著,只有石化、航天、鋼鐵等少數領域,由於我國產業的生態特點,尚能帶來一定的自主可控,其他產業的轉型之路還得依靠國外的軟件。

我們的高端製造之夢任重道遠!

2

全球工業軟件銷售額約為3750億美元,銷售增速保持穩定,基本都在5%以上。

市場結構中,信息管理類軟件佔比最大,達51%,然後是研發類的24%,生產控制和嵌入式佔比為25%。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國內與此則大為不同。

信息管理、研發、生產控制及嵌入式分別是15.5%、8.3%、76.2%。

這是由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差異所帶來的。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工業化早已完成,工廠大量搬遷到海外,因此需要的主要是信息管理和研發類環節的應用。

我國的價值鏈還在低端,以代工廠為主,自然在生產控制類軟件上有著更龐大的需求。

但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結構的升級,需求將會慢慢趨近發達國家。

前面我們分析過,國內企業在研發、生產控制領域幾乎是被壟斷的狀態,但有部分細分領域是有優勢的;

而在信息管理類,我國企業則已在本土市場佔據優勢,下面我們挑些公司點評一下。

ERP領域(信息管理)

用友網絡(600588.SH),成立於 1988 年,於 2001 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國內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及雲服務提供商,在國內是一家資歷較老的企業級軟件服務商。

截至 2017 年,公司累計服務大型客戶總數超過 2.5 萬,覆蓋國內 58%的千億級企業,56%的 500 強企業,以及 51%的製造業 500 強企業。

根據賽迪顧問的資料顯示,用友在公有云 SaaS 及企業級應用軟件市佔率均位列第一。

石基信息(002153.SZ),公司是國內消費行業信息化領先企業,成立於 1998 年,成立二十多年來,從酒店信息管理系統集成商,發展成為橫跨酒店、餐飲、零售等消費行業的國內領先的軟件供應商。

公司在國內星級酒店業信息管理系統市場和規模化零售業信息管理系統市場的客戶佔有率為 60-70%,在國內餐飲信息管理系統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CAD領域(研發類)

廣聯達(002410):公司專注建築信息化行業超二十年,業務領域已由工程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招投標階段拓展至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為二十餘萬家企業用戶、百萬專業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提供專業應用軟件。

公司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發和技術管理體系,主要產品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創新的軟件架構,圖形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MES領域(生產控制類)

寶信軟件(600845.SH):公司為鋼鐵信息化龍頭,為下游企業提供無人化數字料場、無人化行車、倉庫,已準備投入產區內的無人駕駛框架車,每年軟件開發收入超過30億元。

綜合類

能科股份(603859.SH):公司在2017年轉型向智能製造,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暴增。

能科股份並不推出自主的軟件,而是通過代理西門子的通用型工業軟件,根據公司對專業領域的理解進行二次開發,公司下游都是高端客戶,涵蓋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國防電子等 領域大客戶市場,在中小企業的市佔率不高。

能科在2018年11月收購了聯宏科技,其專注於汽車、機車、通用機械、消費電子、航空航天、船舶等機械製造領域,有 2000 多家的既有客戶,對大量中小企業有較大布局,與能科在技術上、客戶上形成互補。

大國崛起之路離不開大國智造,大國智造依賴的則是工業軟件,這在我國是稀缺品,也是關鍵的核心資產。

在君臨付費版本-幸福版中,我們精心挑選了幾家優秀公司進行長期跟蹤和分析,自2018年納入至今回報率驚人,歡迎關注。

美國工廠背後,深挖這條自主可控產業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