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建設“無廢城市”要懂得“變廢為寶”'

"

近日,一則報道稱西安最大的垃圾填埋場將於今年10月徹底無空間可填,隨即封場。消息一出,各方譁然:垃圾圍城,我們將何去何從?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堆放帶來的空間佔用,根據乾溼程度進行焚燒,但根本措施還是要靠“無廢城市”建設。通過初級分選、拆解、再製造、再循環等途徑,將垃圾轉變成有用的產品,又交回社會生產、生活體系。

然而,我國目前正在推進的“無廢城市”仍有許多障礙有待突破。

首先,“無廢城市”建設缺乏整體性路線圖。固廢處理處置是一個大系統,涉及源頭減量化、分類回收、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等多個環節。由於缺乏城市固廢處理處置的系統性、綜合性的整體規劃,我國固廢綜合利用率不高,二次汙染問題較為嚴重。

其次,“鄰避效應”阻礙固廢處置設施落地。“無廢城市”建設實現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置固廢,通常需要建設城市固廢集中處理基地。而由於“鄰避效應”,公眾不願意把固廢處置設施建在自己家的附近,導致出現固廢處置設施落地難或者閒置的突出問題。更深層的問題則是民眾與企業在固廢處置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低,公眾、企業和政府的聯動和參與程度低。

此外,廢棄物處理的技術難題影響“無廢”處理。目前我國許多固廢多種原材料高度混合在一起,既要做到綜合利用,又要做到沒有二次汙染,以此達到固廢處理處置更清潔、分離分選更徹底、綜合利用價值更高的目的,對先進、適用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麼,有哪些好的方案值得借鑑?從國際來看,日本靜脈產業發展或許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示。日本將整個城市看作虛擬的“靜脈產業園”,與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並生產、流通、消費的“動脈產業”,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日本的靜脈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離不開從政府到產業層面,再到各個企業以及全民為靜脈產業提供的動力,尤其是日本製定了較為嚴密的政策體系、法律法規、經濟政策、技術支持。這些都值得我國在推動“無廢城市”建設中借鑑。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在探索“無廢城市”建設中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新路。目前,深圳在建的3座能源生態園將成為集“垃圾處理”“科普教育”“工業旅遊”“休閒娛樂”四位一體的高標準大型垃圾焚燒發電綜合體項目。項目建成後,周邊居民可分享園區內的基礎設施、生態、園林、綠化景觀,同時享受園區提供的各項便民服務和科普教育活動。

通過“生活垃圾處理+科普教育+工業旅遊+休閒娛樂”四位一體現代化環保電廠建設,深圳在垃圾處理理念上率先實現了“兩個轉變”

  1. 垃圾處理從填埋轉變為全量焚燒;
  2. 垃圾處理設施從模糊的商業設施定位轉變為事關百姓民生公益性基礎設施定位。

垃圾圍城破題迫在眉睫,“無廢城市”建設任重道遠。如何變廢為寶,還需在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利用和技術創新、城鄉垃圾分類和處置,居民和社區資源意識的提升方面有所作為。這些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立足長遠的大戰略,更需要穩紮穩打的行動。

(焦思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