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解祕中國汽車“貼牌製造”

——中國汽車工業為人作嫁何時休?

文/董登新

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十大車企分別是:(1)德國大眾1083萬輛;(2)日本豐田1052萬輛;(3)雷諾日產1036萬輛;(4)美國通用879萬輛;(5)現代起亞751萬輛;(6)美國福特573萬輛;(7)日本本田527萬輛;(8)菲亞特克萊斯勒484萬輛;(9)標緻雪鐵龍413萬輛;(10)日本鈴木321萬輛。

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十大品牌分別是:(1)豐田875萬輛;(2)大眾694萬輛;(3)福特556萬輛;(4)本田503萬輛;(5)日產497萬輛;(6)現代453萬輛;(7)雪佛蘭415萬輛;(8)起亞290萬輛;(9)奔馳258萬輛;(10)雷諾255萬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們卻沒有自己獨立的品牌打出國門、走向世界,相反,我們將國內龐大的私家車消費市場拱手讓給外國大品牌車企。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連續10年蟬聯全球第一。然而,十分慚愧的是:在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十大車企中,以及在全球汽車銷量最大的十大品牌中,居然沒有一家中國公司,也沒有一箇中國品牌,咱們不覺得汗顏嗎?世界第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居然仍然依賴貼牌生產、為人作嫁!現在就連中國汽車工業的三大龍頭企業:一汽、二汽、上汽,都是貼牌製造的“帶頭大哥”、“貼牌大戶”!如此汽車大國,究竟應該如何評價我們自己的汽車工業?

有人說,中國已擁有衛星上天、神州飛船、北斗天眼的世界一流技術,我們還有世界車速最快的高鐵,當然,我們也有一批世界最偉大的創新企業,比方,華為、阿里、騰訊等等,為什麼中國汽車只能“貼牌製造”呢?

中國轎車工業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初,興盛於“貼牌生產”模式。1984年11月,國家計委批准第一汽車製造廠20萬輛總體規劃方案。1985年3月,中國與德國合營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86年9月,中法合資廣州標緻汽車有限公司投產。1987年7月,一汽與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就引進輕型發動機協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簽字儀式。

1987年8月,國務院北戴河會議討論展轎車工業問題,確定一汽、二汽、上海三個轎車生產基地。1989年8月,一汽新建轎車裝配線組裝出首批奧迪轎車。

從此以後,中國汽車工業走上了中外合資、貼牌生產、為人作嫁的“不歸路”,以一汽、二汽、上汽三大轎車生產基地為龍頭,中國車企全面加盟中外合資、貼牌生產、為人作嫁的發展道路。

1990年,中國汽車產量僅為51萬輛,轎車僅為4萬輛。這就是中國汽車工業當時的真實國情。

2000年,中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小轎車僅為60萬輛。2002年我國小轎車首次突破100萬輛。

2009年,我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2011年我國小轎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2013年我國汽車產量首次突破2000萬輛,2014年我國小轎車產量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248萬輛,2018年我國汽車產量也創下歷史最高記錄2902萬輛。

2018年,我國汽車產量首次出現負增長,年產2782萬輛,較上年淨減少120萬輛;2018年我國小轎車產量1160萬輛,較2014年淨減少88萬輛。中國汽車產能的“歷史大頂”是否已經出現?

1990年日本汽車產量創下歷史最高峰1349萬輛,2000年美國汽車產量創下歷史最高峰1280萬輛,在隨後的一、二十年間,美日汽車年產輛一直徘徊在1000萬輛左右。

作為曾經的世界兩大產車國,日本和美國2017年的汽車產量分別為969萬輛和1119萬輛,而中國的汽車產量卻遠超日本和美國的總和,達2902萬輛!差不多是美國、日本、德國、印度四國汽車產量的總和!

2018年全球汽車銷售達9560萬輛(不含重型車輛),其中,中國銷量為2808.1萬輛,約佔世界30%的比重。

早有業內人士估算,2015年我國汽車產能已達4000萬輛,他們希望讓小轎車停滿城市大街和鄉村小路。截止2017年底,在中國大陸31個省中,竟有29個省都有汽車整車廠,只有青海和寧夏兩個省沒有汽車產業;同時,全國26個省擁有轎車整車廠,只有青海、寧夏、貴州、山西四個省沒有轎業產業。每個省都要以汽車和鋼鐵立省,如何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所有車企(包括一汽、東風、上汽三大基地),幾乎都是以貼牌生產為主,加班加點為人作嫁:

(1)一汽集團的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馬自達(產地都在長春)、一汽豐田(產地分別在長春、天津和成都)。

(2)東風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東風本田(產地武漢)、東風日產(產地廣州)、東風悅達起亞(產地鹽城)、東風鄭州日產(產地鄭州)、東風裕隆(產地杭州)。

(3)上海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上海大眾、上海大眾斯柯達、上海通用、上海通用雪弗蘭,產地全在上海。

(4)北京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北京JEEP、北京奔馳克萊斯勒、北京現代,產地都在北京。

(5)廣州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產地都在廣州。

(6)華晨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華晨寶馬。

(7)長安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長安福特(產地重慶、哈爾濱)、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產地重慶)、長安馬自達、長安福特沃爾沃(產地重慶和南京)。

(8)江鈴汽車的合資品牌:江鈴五十鈴、江鈴福特全順,產地都在南昌、慶鈴五十鈴(產地重慶)、福建東南三菱汽車(產地福州)。

(9)昌河汽車的合資品牌:昌河鈴木,產地在江西景德鎮、九江。

(10)湖南長豐獵豹汽車旗下的合資品牌:三菱帕傑羅,產地在湖南長沙。

(11)南京汽車集團的合資品牌:IVECO南京依維柯、南京菲亞特。

目前,在中國大街小巷,不管是路上跑的,還是大街小巷停的,幾乎全都是清一色的貼牌生產,滿眼能看到的,要麼是日系車、美系車,要麼是德系車、法系車,甚至是韓系車等。

(1)國產日本品牌:江西五十鈴、廣汽謳歌、東風英菲尼迪、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東風日產、一汽馬自達、長安馬自達、長安鈴木、昌河鈴木、東南汽車、廣汽三菱、鄭州日產、慶鈴汽車。

(2)國產美國品牌:廣汽菲克Jeep、北京克萊斯勒、東南道奇、上汽通用凱迪拉克、上汽通用雪佛蘭、上汽通用別克、長安福特、江鈴福特。

(3)國產韓國品牌:四川現代、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

(4)國產歐洲品牌:沃爾沃亞太、東風雷諾、寶沃汽車、北京奔馳、奇瑞捷豹路虎、福建奔馳、車質尚環達牌奔馳房車、飛馳飛球牌奔馳房車、上喆汽車、華晨寶馬、一汽-大眾奧迪、廣汽菲克菲亞特、上汽斯柯達、長安沃爾沃、東風雪鐵龍、長安標緻雪鐵龍、東風標緻、青年蓮花、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南京依維柯。

除了大量“貼牌車”佔領中國市場之外,我們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原裝車,2017年我們從國外進口汽車124萬輛,其中,全年轎車進口47萬輛。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究竟有多大?在中國汽車產銷量中,貼牌製造究竟佔有多大比重?以2018年中國四大車企的銷量為例:

(1)2018年上汽集團全年銷量705.17萬輛,其中,為人作嫁貼牌車佔據大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分別為206.51萬輛、197.01萬輛、207.16萬輛,三大貼牌車累計銷量達610.68萬輛,佔2018年集團總銷量的86.6%,而上汽集團的自主部分上汽乘用車卻全年累計銷量僅為70.19萬輛,不足總銷量的10%!

(2)2018年中國一汽全年銷量達341.8萬輛,其中,一汽大眾全年銷量達203.70萬輛,一汽豐田全年銷量71.86萬輛。而自主品牌紅旗2018年整體銷量突破3萬輛,同比增長634%。

(3)2018年廣汽集團全年銷量214.79萬輛,其中,廣汽本田74.14萬輛,廣汽豐田58萬輛,廣汽三菱14.4萬輛。而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銷量僅53.52萬輛,約佔總量的1/4。廣汽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2.41萬輛,同比增長359.7%。

(4)2018年東風汽車集團全年銷量383.08萬輛,其中,東風日產全年銷量116.66萬輛,東風本田全年銷量72.07萬輛,東風悅達起亞全年銷量37.13萬輛,神龍汽車全年銷量25.33萬輛。而東風自主品牌部分年銷量超過120萬輛,東風汽車共銷售新能源汽車5.1萬輛,同比增長233%。

2018年自主品牌國產車銷售情況:吉利汽車全年銷量150.08萬輛;長城汽車全年銷量91.50萬輛;重慶長安全年銷量87.44萬輛;奇瑞汽車(乘用車板塊)全年銷量54.95萬輛;比亞迪全年銷量50.20萬輛。中國作為一個汽車貼牌生產大國,應該儘早擁有世界一流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汽車品牌,去佔領世界車市及各國公路。

目前在中國註冊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有486家,是兩年前的三倍多。根據彭博社的數據,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首次突破了100萬輛,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政府補貼的刺激,在補貼之下,消費者購買每輛電動汽車的售價可以降低數千美元。到2025年,中國希望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達到700萬輛,其中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這相當於中國整個汽車市場的20%。

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電動汽車的銷量只佔中國當年乘用車總體銷售量2370萬輛的4%。與此同時,傳統汽車銷量目前呈直線下滑,3月份,中國乘用車銷量為201.9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6.9%。1-3月,乘用車銷量為526.3萬輛,同比下滑13.7%。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特斯拉去年在中國銷售了14467輛汽車。豐田、FCA、本田等傳統車企則選擇了另一種更快速的方式讓自己的電動汽車進入中國:他們將會貼牌銷售電動汽車,而些電動汽車的製造商為在中國的合作伙伴。

一些中國本土企業,例如比亞迪,更有可能在競爭和補貼退坡之中留存下來。在電動汽車上投入巨資的非汽車企業包括富士康科技集團、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恆大集團。以房地產開發聞名的恆大宣佈,將在3至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新一輪新能源汽車已在全球展開競爭,中國是否又要成為世界電動貼牌車生產基地?

數字解祕中國汽車“貼牌製造”

相關推薦

推薦中...